刘春平;张浩春;蒲国明;赵海燕
目的 评价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对女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99例单纯性、急性、非淋菌性和混合性尿路感染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莫西沙星组150例和加替沙星组149例,分别口服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400 mg/d,疗程均为7 d.结果 莫西沙星组与加替沙星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和95.30%,病原菌清除率分别为89.89%和87.10%,不良反应率分别为8.00%和8.72%,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莫西沙星与加替沙星治疗女性尿路感染安全有效,均可作为第一线药物使用.
作者:王刚;裴宇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36例口服莫西沙星400 mg,1次/d,B组36例口服罗红霉素150 mg,2次/d,两组疗程均为9 d,用药前后作痰细菌学培养.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A组为91.67%,B组为52.78%;细菌清除率A组为89.66%,B组为55.56%.A组临床总有效率与细菌清除率均显著高于B组.结论 莫西沙星口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高,不良反应轻微,临床可推广使用.
作者:林光勇;路黎;戈霓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复方替硝唑溶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替硝唑含量,测定波长为317 nm;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醋酸氯己定含量,测定波长为260 nm,参比波长为350.8 nm.结果 替硝唑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5~25μg/mL,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30%,RSD=0.53%(n=6);醋酸氯己定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2~7.5μg/mL,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78%,RSD=0.56%(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韶铭;王(琤)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细菌性阴道病(BV)合并支原体感染的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BY的诊断标准选择65例BV患者,同时以65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取宫颈分泌物做支原体培养.结果 65例BV患者中30例支原体培养阳性,阳性率为46.15%;65例正常体检者中5例支原体培养阳性,阳性率为7.69%,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 BV与支原体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前者可能是后者的诱因之一,在临床中应该注意合并治疗.
作者:戚均超;孟曙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岩黄连提取物的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作用.方法 采用1日龄广西麻鸭感染DHBV,7 d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筛选出DHBV强阳性鸭,随机分成岩黄连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8,4,2mg/(kg·d)],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和阿昔洛韦阳性对照组[0.1 mg/(kg·d)]5组,每组10只,各组雏鸭均灌胃给药14 d.于用药前(T0)、用药第7天(T7)、用药第14天(T14)及停药后第3天(P3)分别采血,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O-PCR)法检测血清DHBV-DNA的含量,以改良赖氏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取肝组织作常规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岩黄连各剂量组用药后血清DHBV-DNA水平显著降低(P<0.05),P3时中、低剂量组血清有明显回升现象,而高剂量组回升现象不明显;用药前后血清ALT和AST变化与DHBV-DNA水平改变相似;鸭肝脏病理学检查显示岩黄连提取物对DHBV所致肝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结论 岩黄连提取物在体内有显著的抗DHBV作用.
作者:王健;张士军;巫肚红;蒋伟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测定磷霉素钙胶囊中主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方法 色谱柱为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25 mol/L三氟乙酸溶液,流速为0.6 mL/min,进样量为20μL,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漂移管温度为107 ℃,载气为氮气,流速2.5 L/min.结果 磷霉素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871~2.412 mg/mL,平均回收率为99.86%,RSD=0.62%(n=6).结论 HPLC-ELSD法操作简便、快捷、稳定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罗蓓;黄凯文;李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按黄芪多糖提取率的高低,介绍醇除水提法、碱醇提取法、碱水提取法、酶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温水提醇沉法、微波提取法、水回流提取法、传统水煎煮法9种黄芪多糖的提取方法供研究者参考,以利进一步探索获得更纯的提取物及更高的提取率的黄芪多糖提取法.
作者:李万玉;李安荣;徐晓玉;李法琦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小儿肺炎的致病菌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316例痰培养阳性的小儿肺炎进行分析.结果 主要致病菌依次为肺炎链球菌69株,流感嗜血杆菌6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2株,肺炎克雷伯菌25株,副流感嗜血杆菌20株,化脓性链球菌20株;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3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所占比例分别为7.91%,3.48%,2.53%.各菌分别对应的耐药率高的抗生素,肺炎链球菌为红霉素(95.5%),流感嗜血杆菌为复方磺胺甲噁唑(70.3%),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青霉素G(98.0%),肺炎克雷伯菌为阿莫西林(100.0%),大肠埃希菌为阿莫西林(90.9%),阴沟肠杆菌为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均为100.0%).结论 小儿肺炎的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不同细菌对常用的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及时掌握小儿肺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动态,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倪龙娟;陈娴;夏克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自制溴化钠苯甲酸钠咖啡因合剂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8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制溴化钠苯甲酸钠咖啡因合剂口服治疗,10 mL/次,3次/d,于治疗第4周末和第10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0周末HAMD评定,总有效率分别为77.42%和49.46%(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自制溴化钠苯甲酸钠咖啡因合剂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药物,且能促进卒中后神经功能的康复.
作者:邵宏敏;韩春敏;李艳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院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防治方法.方法 将97例高血压脑出血后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患者按有无院内肺部感染发生分为两组,院内肺部感染组23例,对照组(未发生院内肺部感染)74例,均采集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对比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后.结果 术后院内肺部感染率为23.71%,年龄、肺病史、多部位出血及出血量是院内肺部感染的决定因素;感染组患者预后较对照组差,病死率为26.09%,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常见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脑卒中微创术后肺部感染主要与高龄、肺病史及自身出血状况有关;肺部感染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监测病原体、合理选用抗生素有利于院内肺部感染的防治.
作者:练德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加强职业防护,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采用自拟问卷调查4家二级乙等医院93名保洁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个人防护现状.结果 大多数保洁人员欠缺医院感染知识,对保洁工作的规章制度不熟悉,尤其是不知道含氯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自我防护意识差,工作结束后不洗手或洗手后二次污染严重,工作中极少使用防护用具.结论 医院和保洁公司应加强对保洁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及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制订有效的督查制度,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陈平朵;钟桂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患者,女,33岁,因反复皮疹半年于2006年12月22日到我院皮肤科就诊.自诉皮疹发生到消退的时间约半个小时,自觉瘙痒.
作者:袁艳峰;王慧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内源性大麻素(AEA)、顺铂(DDP)单用或联用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氯唑蓝(MTT)法检测AEA和DDP对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流式细胞仪(FCM)PI单染检测AEA联用DDP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以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AEA联用DDP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AEA对肺癌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10,20 μmol/L的AEA和1,2mg/L的DDP联合作用24,48,72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单用组;两药联用后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显著增强,AEA可使A549细胞阻滞于G2/M期.结论 AEA及DDP对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在一定范围内呈量效关系,且两者联合应用具有相加或协同作用.
作者:初学;庄志祥;蒲汪洋;王小霞;朱明高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急性碳酸钡中毒救治的应急护理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救治36例急性碳酸钡中毒患者的应急护理管理措施.结果 应急护理管理在急性碳酸钡中毒的急救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参与抢救的护理人员忙而不乱,大批伤员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及时救治.结论 在应对突发中毒事件过程中,护理部采取有效对策,快速组织,宏观管理,有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急救.
作者:胡珍芬;吴旭丽;滕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泮托拉唑、痢特灵、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DU)和/或胃溃疡(GU)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50例口服泮托拉唑20 mg、痢特灵0.1 g、阿莫西林1.0 g,均2次/d,2周后只口服泮托拉唑20 mg,2次/d,连续4周,共治疗6周;B组抗HP方法同A组,开始疗程缩短为1周,1周后口服泮托拉唑20 mg,2次/d,连续5周,共治疗6周.疗程结束后4周均复查胃镜及HP,A组中42例HP根除后6月行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 A组和B组HP根除率分别为96.00%和92.00%,溃疡愈合率分别为100%和96.00%;A组6个月HP再感染率为7.14%.结论 两种治疗方案均有较理想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
作者:刘祖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对比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经内镜证实由消化性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均分成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静脉滴注泮托拉唑40mg(A组)或奥美拉唑40mg(B组),每12 h用药1次,疗程5 d.结果 在提高胃内pH方面,A组强于B组(P<0.05).A组57例(95.00%)3 d内止血,3例(5.00%)4~5 d内止血;B组58例(96.67%)3 d内止血,2例(3.33%)4~5 d内止血.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P>0.05).结论 在相同的治疗剂量下,泮托拉唑抑制胃酸的作用比奥美拉唑强,但在控制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面两药相似.
作者:周利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有效控制复方麻杏止咳颗粒的质量.方法 用薄层色谱(TLC)法鉴别处方中的麻黄、杏仁、前胡.结果 在薄层色谱上可检出3种药材的特征斑点,且斑点清晰、重现性好.结论 TLC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麻杏止咳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任卫琼;周建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国产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齐佩能)对中重度细菌性感染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试验设计,以进口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作对照药物.结果 齐佩能与泰能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42%和81.82%,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5.71%和87.1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4%和3.41%,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齐佩能)治疗中重度细菌性感染疗效肯定且安全.
作者:熊玮;欧阳净;陈勇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尿毒症患者抽搐发作的机制、预防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尿毒症患者因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并发抽搐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抽搐发作的患者中,应用头孢他啶2例、头孢曲松1例、头孢替唑钠1例、头孢吡肟8例,所有患者经停药和对症处理后,抽搐症状均于72 h内缓解.结论 对于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尿毒症患者,应高度警惕抽搐发作,早期诊断、及时停药和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可大大改善预后.
作者:金南惠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血的疗效.方法 78例青春期功血患者口服妈富隆,第1周3片/次,1次/d,第2周2片/次,1次/d,第3周1片/次,1次/d,共服用2盒.血红蛋白(Hb)不小于70 g/L者停药,自月经第1天起每晚定时口服1片,连用21 d;Hb小于70 g/L者前3周服用2盒后不停药,继续口服1片/d,直至Hb恢复到90 g/L后停药.均停药7 d,然后接服下一周期,连用3个周期,停药观察3个月.结果 78例患者治愈74例,好转4例,治愈率达94.87%.结论 妈富隆在青春期功血的止血及止血后调经方面均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雪涛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