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丁基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

刘春平;张浩春;蒲国明;赵海燕

关键词:丁基苯酞, 脑梗死, 疗效, 凝血功能
摘要:目的 观察丁基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使用疏血通、胞磷胆碱、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基苯酞口服,200 mg/次,3次/d,14 d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后测定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值.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6.67%,显效率为66.67%,死亡1例;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显效率为36.67%,死亡2例.两组间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的APTT值较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丁基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对死亡率和凝血功能无影响.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缩泉片中挥发油的提取及其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缩泉片中益智仁和乌药挥发油的提取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佳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加水倍数、蒸馏时间对挥发油提取量的影响;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的收率和含油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β-环糊精包合工艺条件.结果 佳提取务件为药材浸泡12 h(过夜)后加12倍量水、蒸馏5 h;佳包合条件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按1:8投料、包合时间1 h、包合温度40℃.结论 用β-环糊精对制剂中的挥发油进行包合,提高了挥发油的利用率和制剂的稳定性,且便于制剂制备和保存.

    作者:王利胜;郭琦;石宗丰;陈秀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316例小儿肺炎药物细菌学分析

    目的 了解小儿肺炎的致病菌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316例痰培养阳性的小儿肺炎进行分析.结果 主要致病菌依次为肺炎链球菌69株,流感嗜血杆菌6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2株,肺炎克雷伯菌25株,副流感嗜血杆菌20株,化脓性链球菌20株;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3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所占比例分别为7.91%,3.48%,2.53%.各菌分别对应的耐药率高的抗生素,肺炎链球菌为红霉素(95.5%),流感嗜血杆菌为复方磺胺甲噁唑(70.3%),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青霉素G(98.0%),肺炎克雷伯菌为阿莫西林(100.0%),大肠埃希菌为阿莫西林(90.9%),阴沟肠杆菌为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均为100.0%).结论 小儿肺炎的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不同细菌对常用的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及时掌握小儿肺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动态,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倪龙娟;陈娴;夏克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急性加重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 促进内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7年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住院期间痰培养结果、药物敏感试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中痰培养阳性者45例(37.50%),抗菌药物使用以二联为主(占80.0%),使用频度高的抗菌药物集中于第3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根据致病菌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而更换抗菌药物的有17例(14.17%).结论 COPD患者的抗菌治疗明显存在致病菌检出率低、致病谱及药物敏感性与临床实际有出入、耐药情况较普遍等现象,值得关注.

    作者:晏学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13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观察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以111例同期非高血压病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对照.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1.11±0.25)mm,斑块检出率为88.72%,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0.77±0.21)mm,斑块检出率为18.02%,两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李建如;王志涛;杨文颖;吴瑞格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36例急性碳酸钡中毒救治的应急护理管理体会

    目的 总结急性碳酸钡中毒救治的应急护理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救治36例急性碳酸钡中毒患者的应急护理管理措施.结果 应急护理管理在急性碳酸钡中毒的急救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参与抢救的护理人员忙而不乱,大批伤员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及时救治.结论 在应对突发中毒事件过程中,护理部采取有效对策,快速组织,宏观管理,有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急救.

    作者:胡珍芬;吴旭丽;滕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猪免疫球蛋白口服液联合小儿氨基酸治疗轮状病毒肠炎50例

    目的 观察猪免疫球蛋白口服液联合小儿氨基酸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5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给予补液、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及保护胃肠黏膜等综合治疗,治疗组27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猪免疫球蛋白口服液和小儿氨基酸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72 h后大便次数、性状及全身症状的改善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48%,对照组为43.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猪免疫球蛋白口服液联合小儿氨基酸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是安全有效的,可避免或减轻腹泻所致生长停滞,有利于惠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陆晓萍;倪龙娟;马爱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自然分娩会阴侧切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 观察自然分娩会阴侧切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将2480例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1 860例作为观察组,其余6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会阴切口感染、切口愈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会阴切口感染率观察组为1.08%,对照组为1.13%;观察组会阴切口甲级愈合1 768例、乙级愈合82例、丙级愈合10例,对照组分别为584例、32例、4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为(4.9±1.5)d,对照组为(5.1±1.4)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不能减少切口感染、提高愈合率、缩短住院时间,应采取针对影响会阴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的综合性措施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

    作者:杨京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榄香烯联合希罗达治疗老年晚期胃癌40例

    目的 评价榄香烯联合希罗达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0例患者采用榄香烯(400mg,静脉滴注,第1天~第10天)+希罗达(1 250 mg/m2,口服,2次/d,第1天~第14天)治疗,21 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21例(52.50%),稳定(SD)10例(25.00%),进展(PD)9例(22.50%),总有效(CR+PR)率为52.50%,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口腔炎、手足综合征、白细胞减少、腹泻.结论 榄香烯联合希罗达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有较好疗效,副作用较低,患者的化疗耐受性好.

    作者:张军;张凡;周礼湘;董来荣;张斌忠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益赛普致不良反应2例

    患者一,女,29岁,住院号为144630,患类风湿关节炎4年,近2年因不规范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出现多关节肿胀疼痛入院.

    作者:考希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整合法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43例

    目的 比较整合式治疗方法和单纯药物治疗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ADHD患儿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整合式方法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传统药物速释哌甲酯片(利他林)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后3月和6月时进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的48项家长用症状问卷(PSQ)和28项教师用症状评定量表(TRS)评定.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3月和6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7%和100.00%,对照组分别为69.77%和79.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整合式方法治疗ADHD比单纯药物治疗更能有效改善儿童ADHD的症状,临床应推广使用该方法.

    作者:谭素仙;邵翠萍;王建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岩黄连提取物体内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岩黄连提取物的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作用.方法 采用1日龄广西麻鸭感染DHBV,7 d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筛选出DHBV强阳性鸭,随机分成岩黄连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8,4,2mg/(kg·d)],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和阿昔洛韦阳性对照组[0.1 mg/(kg·d)]5组,每组10只,各组雏鸭均灌胃给药14 d.于用药前(T0)、用药第7天(T7)、用药第14天(T14)及停药后第3天(P3)分别采血,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O-PCR)法检测血清DHBV-DNA的含量,以改良赖氏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取肝组织作常规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岩黄连各剂量组用药后血清DHBV-DNA水平显著降低(P<0.05),P3时中、低剂量组血清有明显回升现象,而高剂量组回升现象不明显;用药前后血清ALT和AST变化与DHBV-DNA水平改变相似;鸭肝脏病理学检查显示岩黄连提取物对DHBV所致肝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结论 岩黄连提取物在体内有显著的抗DHBV作用.

    作者:王健;张士军;巫肚红;蒋伟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心脏瓣膜替换术2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200例心脏瓣膜替换手术的情况,以提高手术疗效,避免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 选择1995年10月至2008年10月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因、病变类型、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 200例患者的手术方式为二尖瓣替换术(MVR)165例、主动脉瓣替换术(AVR)12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替换术(DVR)23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32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26例;结果患者早期死亡13例(6.50%),死亡原因为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8例、室性心律失常4例、凝血功能异常1例.结论 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手术操作精细准确、有效预防栓塞和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季;谢晓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泮托拉唑、痢特灵联合同阿莫西林根除幽门螺杆菌100例

    目的 评价泮托拉唑、痢特灵、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DU)和/或胃溃疡(GU)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50例口服泮托拉唑20 mg、痢特灵0.1 g、阿莫西林1.0 g,均2次/d,2周后只口服泮托拉唑20 mg,2次/d,连续4周,共治疗6周;B组抗HP方法同A组,开始疗程缩短为1周,1周后口服泮托拉唑20 mg,2次/d,连续5周,共治疗6周.疗程结束后4周均复查胃镜及HP,A组中42例HP根除后6月行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 A组和B组HP根除率分别为96.00%和92.00%,溃疡愈合率分别为100%和96.00%;A组6个月HP再感染率为7.14%.结论 两种治疗方案均有较理想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

    作者:刘祖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托莫西汀与利他林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托莫西汀与利他林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9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托莫西汀(35例)与利他林(34例)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末用多动指数量表(conners)及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惠儿在治疗12周末多动指数总分和行为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托莫西汀治疗儿童多动症状和注意缺陷,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占雪梅;周云芳;邹晓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丁基苯酞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46例

    目的 观察丁基苯酞(恩必普)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脑梗死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27例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基苯酞,共20 d;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组21例在对照组19例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基苯酞,共10 d.结果 脑梗死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用药后第11天和第21天神经功能障碍均有改善,好转程度(评分下降率)治疗组分别为32.3%和57.8%,对照组分别为26.1%和45.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好转程度优于对照组;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与总有效所需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丁基苯酞适合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治疗.

    作者:郭明升;郭玮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自制溴化钠苯甲酸钠咖啡因合剂治疗卒中后抑郁93例

    目的 探讨自制溴化钠苯甲酸钠咖啡因合剂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8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制溴化钠苯甲酸钠咖啡因合剂口服治疗,10 mL/次,3次/d,于治疗第4周末和第10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0周末HAMD评定,总有效率分别为77.42%和49.46%(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自制溴化钠苯甲酸钠咖啡因合剂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药物,且能促进卒中后神经功能的康复.

    作者:邵宏敏;韩春敏;李艳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抑郁焦虑症状的疗效

    目的 探讨抗焦虑抑郁药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发抑郁焦虑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量心理状况,将患者分为黛力新组及对照组,治疗4周后再检测患者COPD的各项指标.结果 黛力新组HAMA评分明显降低(p<0.05),COPD各项观察指标中,除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改善不明显外,其余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黛力新能改善CDPD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联合心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丽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黄芪多糖的提取方法

    按黄芪多糖提取率的高低,介绍醇除水提法、碱醇提取法、碱水提取法、酶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温水提醇沉法、微波提取法、水回流提取法、传统水煎煮法9种黄芪多糖的提取方法供研究者参考,以利进一步探索获得更纯的提取物及更高的提取率的黄芪多糖提取法.

    作者:李万玉;李安荣;徐晓玉;李法琦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头孢西丁钠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43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给予头孢西丁钠,对照组21例给予头孢呋辛,均静脉滴注,80~160mg/kg,每12 h给药1次.结果 治疗组在有效率、细菌清除率、药物敏感试验和安全性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CAP安全、有效.

    作者:唐进荣;史源;何海霞;周远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癣涂剂中水杨酸含量

    目的 研究甲癣涂剂的水杨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硫代硫酸钠溶液为还原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96.4 nm波长处直接测定甲癣涂剂中水杨酸含量.结果 水杨酸质量浓度在11.25~33.75 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5),平均回收率为99.80%,RSD为0.38%(n=6).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准确、简单、快捷,适用于医院制剂的快速分析.

    作者:郑维国;栗家言;胡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