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然分娩会阴侧切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可行性探讨

杨京燕

关键词:会阴侧切术, 感染, 抗生素, 预防
摘要:目的 观察自然分娩会阴侧切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将2480例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1 860例作为观察组,其余6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会阴切口感染、切口愈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会阴切口感染率观察组为1.08%,对照组为1.13%;观察组会阴切口甲级愈合1 768例、乙级愈合82例、丙级愈合10例,对照组分别为584例、32例、4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为(4.9±1.5)d,对照组为(5.1±1.4)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不能减少切口感染、提高愈合率、缩短住院时间,应采取针对影响会阴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的综合性措施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辅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0例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将60例HIE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脑细胞药物胞二磷胆碱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20 mg/d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10 d.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0 d后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评分办法(NBNA)评分分别为(39.62±3.71)分和(36.80±3.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1).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辅助治疗HIE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戎书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莫西沙星与加替沙星治疗女性尿路感染的疗效比较

    目的 评价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对女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99例单纯性、急性、非淋菌性和混合性尿路感染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莫西沙星组150例和加替沙星组149例,分别口服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400 mg/d,疗程均为7 d.结果 莫西沙星组与加替沙星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和95.30%,病原菌清除率分别为89.89%和87.10%,不良反应率分别为8.00%和8.72%,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莫西沙星与加替沙星治疗女性尿路感染安全有效,均可作为第一线药物使用.

    作者:王刚;裴宇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黄芪多糖的提取方法

    按黄芪多糖提取率的高低,介绍醇除水提法、碱醇提取法、碱水提取法、酶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温水提醇沉法、微波提取法、水回流提取法、传统水煎煮法9种黄芪多糖的提取方法供研究者参考,以利进一步探索获得更纯的提取物及更高的提取率的黄芪多糖提取法.

    作者:李万玉;李安荣;徐晓玉;李法琦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莫西沙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6例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36例口服莫西沙星400 mg,1次/d,B组36例口服罗红霉素150 mg,2次/d,两组疗程均为9 d,用药前后作痰细菌学培养.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A组为91.67%,B组为52.78%;细菌清除率A组为89.66%,B组为55.56%.A组临床总有效率与细菌清除率均显著高于B组.结论 莫西沙星口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高,不良反应轻微,临床可推广使用.

    作者:林光勇;路黎;戈霓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5例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静脉滴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5~5 g,每12 h给药1次,疗程7~14 d.结果 1个疗程后,65例患者中28例痊愈,33例显效,3例进步,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85%;细菌学检查检出阳性细菌58株,疗程结束后有51株被清除,清除率为87.9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2%,试验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可作为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安全、有效的抗生素.

    作者:张生大;丁洁卫;唐志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泮托拉唑、痢特灵联合同阿莫西林根除幽门螺杆菌100例

    目的 评价泮托拉唑、痢特灵、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DU)和/或胃溃疡(GU)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50例口服泮托拉唑20 mg、痢特灵0.1 g、阿莫西林1.0 g,均2次/d,2周后只口服泮托拉唑20 mg,2次/d,连续4周,共治疗6周;B组抗HP方法同A组,开始疗程缩短为1周,1周后口服泮托拉唑20 mg,2次/d,连续5周,共治疗6周.疗程结束后4周均复查胃镜及HP,A组中42例HP根除后6月行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 A组和B组HP根除率分别为96.00%和92.00%,溃疡愈合率分别为100%和96.00%;A组6个月HP再感染率为7.14%.结论 两种治疗方案均有较理想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

    作者:刘祖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中重度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国产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齐佩能)对中重度细菌性感染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试验设计,以进口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作对照药物.结果 齐佩能与泰能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42%和81.82%,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5.71%和87.1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4%和3.41%,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齐佩能)治疗中重度细菌性感染疗效肯定且安全.

    作者:熊玮;欧阳净;陈勇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97例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术后肺部感染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院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防治方法.方法 将97例高血压脑出血后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患者按有无院内肺部感染发生分为两组,院内肺部感染组23例,对照组(未发生院内肺部感染)74例,均采集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对比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后.结果 术后院内肺部感染率为23.71%,年龄、肺病史、多部位出血及出血量是院内肺部感染的决定因素;感染组患者预后较对照组差,病死率为26.09%,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常见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脑卒中微创术后肺部感染主要与高龄、肺病史及自身出血状况有关;肺部感染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监测病原体、合理选用抗生素有利于院内肺部感染的防治.

    作者:练德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基层医院保洁人员医院感染知识问卷调查

    目的 加强职业防护,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采用自拟问卷调查4家二级乙等医院93名保洁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个人防护现状.结果 大多数保洁人员欠缺医院感染知识,对保洁工作的规章制度不熟悉,尤其是不知道含氯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自我防护意识差,工作结束后不洗手或洗手后二次污染严重,工作中极少使用防护用具.结论 医院和保洁公司应加强对保洁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及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制订有效的督查制度,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陈平朵;钟桂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小儿遗尿症46例

    目的 探讨醋酸去氨加压素(弥凝)治疗小儿遗尿症的疗效.方法 将78例遗尿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时照组32例予谷维素、维生素B6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弥凝0.1 mg,睡前半小时顿服.疗程均为2个月,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为21.88%,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小儿遗尿症疗效肯定,且相对安全,但停药后有一定的复发.

    作者:梁励秋;郑吉善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56例早孕患者随机分为4组,第1组一次口服米非司酮200 mg,第2组一次口服米非司酮150 mg,第3组和第4组分次口服米非司酮共150 mg,其他治疗相同,观察妊娠终止的情况.结果 除一次服用米非司酮150 mg的第2组外,其他3组的完全流产率均在90%以上.结论 米非司酮低剂量多次给药的流产效果优于高剂量一次给药,如一次服用米非司酮,剂量须达到200 mg才有90%以上的流产效果.

    作者:刘荣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36例急性碳酸钡中毒救治的应急护理管理体会

    目的 总结急性碳酸钡中毒救治的应急护理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救治36例急性碳酸钡中毒患者的应急护理管理措施.结果 应急护理管理在急性碳酸钡中毒的急救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参与抢救的护理人员忙而不乱,大批伤员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及时救治.结论 在应对突发中毒事件过程中,护理部采取有效对策,快速组织,宏观管理,有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急救.

    作者:胡珍芬;吴旭丽;滕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尿毒症患者抽搐发作1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尿毒症患者抽搐发作的机制、预防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尿毒症患者因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并发抽搐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抽搐发作的患者中,应用头孢他啶2例、头孢曲松1例、头孢替唑钠1例、头孢吡肟8例,所有患者经停药和对症处理后,抽搐症状均于72 h内缓解.结论 对于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尿毒症患者,应高度警惕抽搐发作,早期诊断、及时停药和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可大大改善预后.

    作者:金南惠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34例

    目的 观察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将67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予奥拉西坦800 mg/次,3次/d)34例和对照组(予安慰剂)33例,治疗前、治疗后12周进行简易状态量表(MMSE)、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MMSE及Balthel评分增高,NIHSS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各项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奥拉西坦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张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丁基苯酞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46例

    目的 观察丁基苯酞(恩必普)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脑梗死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27例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基苯酞,共20 d;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组21例在对照组19例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基苯酞,共10 d.结果 脑梗死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用药后第11天和第21天神经功能障碍均有改善,好转程度(评分下降率)治疗组分别为32.3%和57.8%,对照组分别为26.1%和45.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好转程度优于对照组;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与总有效所需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丁基苯酞适合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治疗.

    作者:郭明升;郭玮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复方麻杏止咳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有效控制复方麻杏止咳颗粒的质量.方法 用薄层色谱(TLC)法鉴别处方中的麻黄、杏仁、前胡.结果 在薄层色谱上可检出3种药材的特征斑点,且斑点清晰、重现性好.结论 TLC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麻杏止咳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任卫琼;周建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高位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高位食管癌患者行颈胸腹三切口根治术的疗效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高位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施行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和围手术期各种合并症的处理措施.结果 45例患者中有42例食管癌顺利切除,手术切除率为93.3%;术后发生肺部感染5例(其中呼吸衰竭1例),心力衰竭2例,吻合口瘘3例;平均随访时间1.0年(3月~4年);术后1年生存率为84.4%(38/45).结论 颈胸腹三切口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高位食管癌安全、有效的方法,围手术期积极处理心肺系统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章宏欣;吕银祥;洪堂灿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头孢西丁钠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43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给予头孢西丁钠,对照组21例给予头孢呋辛,均静脉滴注,80~160mg/kg,每12 h给药1次.结果 治疗组在有效率、细菌清除率、药物敏感试验和安全性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CAP安全、有效.

    作者:唐进荣;史源;何海霞;周远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益赛普致不良反应2例

    患者一,女,29岁,住院号为144630,患类风湿关节炎4年,近2年因不规范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出现多关节肿胀疼痛入院.

    作者:考希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两种配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中重度肺部细菌感染的临床评价

    目的 评价两种配方(2:1和1:1)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中重度肺部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住院患者随机均分成A组和B组,分别给予2:1和1:1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用药剂量以头孢哌酮钠计,中度感染为2 g/d,重度感染可增至4 g/d,分2次静脉滴注(每12 h给药1次),疗程7~14 d.结果 治疗后A组和B组痊愈率分别为52.38%和50.00%,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0.95%和83.3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1.82%和83.72%,两组间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6%和7.14%,且大多轻微.结论 两种配方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中重度肺部细菌感染均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但2:1配方因舒巴坦钠剂量减少而增加了肾脏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周华;朱宝琦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