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红格
目的 观察丁基苯酞(恩必普)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脑梗死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27例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基苯酞,共20 d;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组21例在对照组19例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基苯酞,共10 d.结果 脑梗死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用药后第11天和第21天神经功能障碍均有改善,好转程度(评分下降率)治疗组分别为32.3%和57.8%,对照组分别为26.1%和45.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好转程度优于对照组;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与总有效所需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丁基苯酞适合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治疗.
作者:郭明升;郭玮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患者一,女,29岁,住院号为144630,患类风湿关节炎4年,近2年因不规范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出现多关节肿胀疼痛入院.
作者:考希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200例心脏瓣膜替换手术的情况,以提高手术疗效,避免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 选择1995年10月至2008年10月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因、病变类型、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 200例患者的手术方式为二尖瓣替换术(MVR)165例、主动脉瓣替换术(AVR)12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替换术(DVR)23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32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26例;结果患者早期死亡13例(6.50%),死亡原因为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8例、室性心律失常4例、凝血功能异常1例.结论 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手术操作精细准确、有效预防栓塞和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季;谢晓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院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防治方法.方法 将97例高血压脑出血后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患者按有无院内肺部感染发生分为两组,院内肺部感染组23例,对照组(未发生院内肺部感染)74例,均采集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对比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后.结果 术后院内肺部感染率为23.71%,年龄、肺病史、多部位出血及出血量是院内肺部感染的决定因素;感染组患者预后较对照组差,病死率为26.09%,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常见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脑卒中微创术后肺部感染主要与高龄、肺病史及自身出血状况有关;肺部感染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监测病原体、合理选用抗生素有利于院内肺部感染的防治.
作者:练德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脾胃舒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SB-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2:68),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 芍药苷进样量在0.12~12.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55%,RSD=1.21%(n=6).结论 HPLC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脾胃舒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
作者:陈金文;傅少伟;沈利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氧化苦参碱脂质体及洗剂经小鼠皮肤给药后药物在皮肤中的分布.方法 在体条件下分别局部外用氧化苦参碱脂质体与传统洗剂,测定药物在皮肤内及角质层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相同条件下,脂质体制剂在皮肤内药物滞留率较普通洗剂高,在角质层中较普通洗剂低;1.0%,1.5%,3.0%氧化苦参碱脂质体在皮肤内药物滞留率分别为(25.2±1.2)%,(40.1±2.4)%,(22.4±1.5)%,在角质层中药物滞留率分别为(10.3±1.1)%,(16.5±1.8)%,(34.2±1.6)%.结论 脂质体制剂能有效透过皮肤角质层,持续发挥局部药物作用.
作者:张敬如;王昆;赵凯;黄复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活动期子宫内膜结核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02例患者的子宫内膜进行结核杆菌DNA检测,同时行常规标准诊断方法检测.对荧光定量PCR阳性患者给予正规抗结核治疗,治疗1个月、2个月后分别再次取标本复查荧光定量PCR,观察疗效并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结果一致者96例(94.12%),结果不一致者6例(5.88%).结论 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较常规检测方法更高,尤其适用于含菌量低的子宫内膜结核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董玉霞;阎宝环;姚玉洁;杜春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提高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治疗效果,预防术后复发膀胱癌.方法 对42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1周用吡柔比星40 mg+5%葡萄糖注射液40mL行膀胱灌注,保留20min后以生理盐水冲洗膀胱,膀胱镜下检查,可疑原位癌处取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42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中有13例诊断为合并膀胱原位癌,诊断阳性率为30.95%.结论 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合并膀胱原位癌可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定位诊断.
作者:张朝华;黄研;彭洪涛;马建峰;李洋;史哲;许瑞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疗效.方法 将64例急性喉炎患儿随机均分成两组,治疗组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照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比地塞米松静脉注射起效快、疗效好.
作者:林越仙;丁秀琪;曹攀龙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泮托拉唑、痢特灵、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DU)和/或胃溃疡(GU)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50例口服泮托拉唑20 mg、痢特灵0.1 g、阿莫西林1.0 g,均2次/d,2周后只口服泮托拉唑20 mg,2次/d,连续4周,共治疗6周;B组抗HP方法同A组,开始疗程缩短为1周,1周后口服泮托拉唑20 mg,2次/d,连续5周,共治疗6周.疗程结束后4周均复查胃镜及HP,A组中42例HP根除后6月行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 A组和B组HP根除率分别为96.00%和92.00%,溃疡愈合率分别为100%和96.00%;A组6个月HP再感染率为7.14%.结论 两种治疗方案均有较理想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
作者:刘祖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56例早孕患者随机分为4组,第1组一次口服米非司酮200 mg,第2组一次口服米非司酮150 mg,第3组和第4组分次口服米非司酮共150 mg,其他治疗相同,观察妊娠终止的情况.结果 除一次服用米非司酮150 mg的第2组外,其他3组的完全流产率均在90%以上.结论 米非司酮低剂量多次给药的流产效果优于高剂量一次给药,如一次服用米非司酮,剂量须达到200 mg才有90%以上的流产效果.
作者:刘荣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将67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予奥拉西坦800 mg/次,3次/d)34例和对照组(予安慰剂)33例,治疗前、治疗后12周进行简易状态量表(MMSE)、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MMSE及Balthel评分增高,NIHSS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各项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奥拉西坦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张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有效控制复方麻杏止咳颗粒的质量.方法 用薄层色谱(TLC)法鉴别处方中的麻黄、杏仁、前胡.结果 在薄层色谱上可检出3种药材的特征斑点,且斑点清晰、重现性好.结论 TLC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麻杏止咳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任卫琼;周建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开展药物咨询工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设立临床药物咨询台,为患者解答疑问.结果 增强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并促进药师知识积累和更新,提高了业务水平.结论 药物咨询是全程化、个体化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促进了门诊药房工作的拓展和完善.
作者:朱定春;魏寿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髓样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1(TREM-1)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与炎症级联放大密切相关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主要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及成熟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表面.多种细菌性成分以及创伤等能使其表达增加,并能与其位于血小板表面的内源性配体一起激活该受体,从而激发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的产生及中性粒细胞的脱颗粒、呼吸暴发和吞噬作用.TREM-1分子在脂多糖(LPS)所致的内毒素血症中尤其具有显著放大炎症反应的作用,近年来对其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新的进展.另外,TREM-1与Toll样受体-4(TLR4)在LPS所致炎症反应的放大中存在协同作用,但具体机制目前还不太明确.血浆中还存在TREM-1的可溶性形式,由金属蛋白酶使膜上TREM-1分子外功能区脱落而形成,可作为炎症性疾病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新指标.
作者:朱江;刘友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缩泉片中益智仁和乌药挥发油的提取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佳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加水倍数、蒸馏时间对挥发油提取量的影响;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的收率和含油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β-环糊精包合工艺条件.结果 佳提取务件为药材浸泡12 h(过夜)后加12倍量水、蒸馏5 h;佳包合条件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按1:8投料、包合时间1 h、包合温度40℃.结论 用β-环糊精对制剂中的挥发油进行包合,提高了挥发油的利用率和制剂的稳定性,且便于制剂制备和保存.
作者:王利胜;郭琦;石宗丰;陈秀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抗焦虑抑郁药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发抑郁焦虑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量心理状况,将患者分为黛力新组及对照组,治疗4周后再检测患者COPD的各项指标.结果 黛力新组HAMA评分明显降低(p<0.05),COPD各项观察指标中,除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改善不明显外,其余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黛力新能改善CDPD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联合心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丽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细菌性阴道病(BV)合并支原体感染的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BY的诊断标准选择65例BV患者,同时以65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取宫颈分泌物做支原体培养.结果 65例BV患者中30例支原体培养阳性,阳性率为46.15%;65例正常体检者中5例支原体培养阳性,阳性率为7.69%,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 BV与支原体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前者可能是后者的诱因之一,在临床中应该注意合并治疗.
作者:戚均超;孟曙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两种配方(2:1和1:1)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中重度肺部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住院患者随机均分成A组和B组,分别给予2:1和1:1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用药剂量以头孢哌酮钠计,中度感染为2 g/d,重度感染可增至4 g/d,分2次静脉滴注(每12 h给药1次),疗程7~14 d.结果 治疗后A组和B组痊愈率分别为52.38%和50.00%,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0.95%和83.3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1.82%和83.72%,两组间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6%和7.14%,且大多轻微.结论 两种配方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中重度肺部细菌感染均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但2:1配方因舒巴坦钠剂量减少而增加了肾脏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周华;朱宝琦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5例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静脉滴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5~5 g,每12 h给药1次,疗程7~14 d.结果 1个疗程后,65例患者中28例痊愈,33例显效,3例进步,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85%;细菌学检查检出阳性细菌58株,疗程结束后有51株被清除,清除率为87.9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2%,试验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可作为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安全、有效的抗生素.
作者:张生大;丁洁卫;唐志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