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香;朱永波
目的 了解小儿肺炎的致病菌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316例痰培养阳性的小儿肺炎进行分析.结果 主要致病菌依次为肺炎链球菌69株,流感嗜血杆菌6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2株,肺炎克雷伯菌25株,副流感嗜血杆菌20株,化脓性链球菌20株;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3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所占比例分别为7.91%,3.48%,2.53%.各菌分别对应的耐药率高的抗生素,肺炎链球菌为红霉素(95.5%),流感嗜血杆菌为复方磺胺甲噁唑(70.3%),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青霉素G(98.0%),肺炎克雷伯菌为阿莫西林(100.0%),大肠埃希菌为阿莫西林(90.9%),阴沟肠杆菌为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均为100.0%).结论 小儿肺炎的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不同细菌对常用的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及时掌握小儿肺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动态,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倪龙娟;陈娴;夏克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人参当归颗粒剂中挥发油提取及包合的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挥发油总质量为评价提取工艺的指标,以包舍物收率、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包合工艺的指标.结果 挥发油的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药材加6倍量水、浸泡1 h、加热至沸腾回流8 h,挥发油的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按1:6投料、包合温度45℃、磁力搅拌2h.结论 所优选的佳提取工艺和包合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包启年;吴晓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髓样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1(TREM-1)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与炎症级联放大密切相关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主要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及成熟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表面.多种细菌性成分以及创伤等能使其表达增加,并能与其位于血小板表面的内源性配体一起激活该受体,从而激发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的产生及中性粒细胞的脱颗粒、呼吸暴发和吞噬作用.TREM-1分子在脂多糖(LPS)所致的内毒素血症中尤其具有显著放大炎症反应的作用,近年来对其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新的进展.另外,TREM-1与Toll样受体-4(TLR4)在LPS所致炎症反应的放大中存在协同作用,但具体机制目前还不太明确.血浆中还存在TREM-1的可溶性形式,由金属蛋白酶使膜上TREM-1分子外功能区脱落而形成,可作为炎症性疾病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新指标.
作者:朱江;刘友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国产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齐佩能)对中重度细菌性感染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试验设计,以进口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作对照药物.结果 齐佩能与泰能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42%和81.82%,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5.71%和87.1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4%和3.41%,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齐佩能)治疗中重度细菌性感染疗效肯定且安全.
作者:熊玮;欧阳净;陈勇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闭合性肝外伤的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经验与方法.方法 对86例闭合性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结论闭合性肝外伤的非手术治疗在临床已逐渐占据了主导性地位,对符合条件特别是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可在密切监测下进行合理的非手术治疗.
作者:施成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56例早孕患者随机分为4组,第1组一次口服米非司酮200 mg,第2组一次口服米非司酮150 mg,第3组和第4组分次口服米非司酮共150 mg,其他治疗相同,观察妊娠终止的情况.结果 除一次服用米非司酮150 mg的第2组外,其他3组的完全流产率均在90%以上.结论 米非司酮低剂量多次给药的流产效果优于高剂量一次给药,如一次服用米非司酮,剂量须达到200 mg才有90%以上的流产效果.
作者:刘荣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考察国产与进口羟丙甲纤维素(HPMC)作为缓释骨架材料的差异.方法 以盐酸青藤碱为模型药物,比较两者所制备的样品在理化性质、片剂制备工艺及缓释效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在理化性质、片剂制备工艺方面,国产HPMC稍逊于进口HPMC,但在缓释效果上两者(同黏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可用国产HPMC替代进口HPMC作为缓释骨架材料.
作者:周元香;朱永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丁基苯酞(恩必普)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脑梗死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27例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基苯酞,共20 d;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组21例在对照组19例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基苯酞,共10 d.结果 脑梗死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用药后第11天和第21天神经功能障碍均有改善,好转程度(评分下降率)治疗组分别为32.3%和57.8%,对照组分别为26.1%和45.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好转程度优于对照组;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与总有效所需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丁基苯酞适合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治疗.
作者:郭明升;郭玮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猪免疫球蛋白口服液联合小儿氨基酸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5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给予补液、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及保护胃肠黏膜等综合治疗,治疗组27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猪免疫球蛋白口服液和小儿氨基酸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72 h后大便次数、性状及全身症状的改善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48%,对照组为43.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猪免疫球蛋白口服液联合小儿氨基酸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是安全有效的,可避免或减轻腹泻所致生长停滞,有利于惠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陆晓萍;倪龙娟;马爱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院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防治方法.方法 将97例高血压脑出血后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患者按有无院内肺部感染发生分为两组,院内肺部感染组23例,对照组(未发生院内肺部感染)74例,均采集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对比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后.结果 术后院内肺部感染率为23.71%,年龄、肺病史、多部位出血及出血量是院内肺部感染的决定因素;感染组患者预后较对照组差,病死率为26.09%,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常见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脑卒中微创术后肺部感染主要与高龄、肺病史及自身出血状况有关;肺部感染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监测病原体、合理选用抗生素有利于院内肺部感染的防治.
作者:练德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大限度降低医院药剂科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方法 对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门诊药房<药品调配差错登记本>2005年11月至2008年11月记载的调配差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3年内共发生调配差错111例,其中药物品种差错41例(36.94%),药物数量差错24例(21.62%),错发患者差错15例(13.51%),药物剂量剂型差错9例(8.11%),注射单填写差错8例(7.21%),收费差错6例(5.41%),医师处方差错3例(2.70%),用法用量差错3例(2.70%),包装相似差错2例(1.80%).结论 加强针对性管理,规范处方调配规程,制订优质服务规范,提高药学人员业务素质及工作责任心,可有效防范处方调配差错的发生.
作者:黄乐珊;郑师明;严鹏科;黄汉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近年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发病率增加,且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是导致终末期肾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肾脏病学家试图探索某些指标来拟诊和预测预后,该文简述了原发性FSGS预后相关因素如蛋白尿程度、血肌酐水平、肾小管间质病变、病理类型、治疗方法、治疗反应、基因、足细胞及足细胞蛋白等的研究进展.
作者:滕淑;王墨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促进内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7年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住院期间痰培养结果、药物敏感试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中痰培养阳性者45例(37.50%),抗菌药物使用以二联为主(占80.0%),使用频度高的抗菌药物集中于第3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根据致病菌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而更换抗菌药物的有17例(14.17%).结论 COPD患者的抗菌治疗明显存在致病菌检出率低、致病谱及药物敏感性与临床实际有出入、耐药情况较普遍等现象,值得关注.
作者:晏学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患者,女,33岁,因反复皮疹半年于2006年12月22日到我院皮肤科就诊.自诉皮疹发生到消退的时间约半个小时,自觉瘙痒.
作者:袁艳峰;王慧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细菌性阴道病(BV)合并支原体感染的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BY的诊断标准选择65例BV患者,同时以65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取宫颈分泌物做支原体培养.结果 65例BV患者中30例支原体培养阳性,阳性率为46.15%;65例正常体检者中5例支原体培养阳性,阳性率为7.69%,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 BV与支原体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前者可能是后者的诱因之一,在临床中应该注意合并治疗.
作者:戚均超;孟曙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自然分娩会阴侧切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将2480例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1 860例作为观察组,其余6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会阴切口感染、切口愈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会阴切口感染率观察组为1.08%,对照组为1.13%;观察组会阴切口甲级愈合1 768例、乙级愈合82例、丙级愈合10例,对照组分别为584例、32例、4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为(4.9±1.5)d,对照组为(5.1±1.4)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不能减少切口感染、提高愈合率、缩短住院时间,应采取针对影响会阴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的综合性措施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
作者:杨京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甲基睾丸素结合光电离子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效果.方法 将甲基睾丸素与甘油调戍糊状,置光电离子治疗仪的两个电极上,使电极紧贴患者病变部位皮肤进行治疗结果 50例患者中痊愈12例(24.00%),显效15例(30.00%),有效19例(38.00%),无效4例(8.00%),总有效率为92.00%.结论 甲基睾丸素结合光电离子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闫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大肠癌细胞生长抑素的表达与Fas及其信号系统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大肠癌细胞的生长抑素及Fas,caspase-8,caspase-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60例大肠癌细胞中,Fas,caspase-8,caspase-3在生长抑素高表达组中的表达均比低表达组高.结论 生长抑素在大肠癌细胞中可能是通过提高Fas受体的表达或增加其信号系统的敏感性来促进癌细胞的凋亡.
作者:杨应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优选三叶青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乙醇浓度(因素A)、乙醇用量(因素B)、提取时间(因素C)、提取次数(因素D)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设计3个水平进行试验;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 佳超声提取工艺为12倍量的50%乙醇,超声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 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合理、操作可行、质量可控.
作者:陈科敏;石森林;黄林群;高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血的疗效.方法 78例青春期功血患者口服妈富隆,第1周3片/次,1次/d,第2周2片/次,1次/d,第3周1片/次,1次/d,共服用2盒.血红蛋白(Hb)不小于70 g/L者停药,自月经第1天起每晚定时口服1片,连用21 d;Hb小于70 g/L者前3周服用2盒后不停药,继续口服1片/d,直至Hb恢复到90 g/L后停药.均停药7 d,然后接服下一周期,连用3个周期,停药观察3个月.结果 78例患者治愈74例,好转4例,治愈率达94.87%.结论 妈富隆在青春期功血的止血及止血后调经方面均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雪涛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