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医院保洁人员医院感染知识问卷调查

陈平朵;钟桂芳

关键词:保洁人员, 医院感染, 职业防护
摘要:目的 加强职业防护,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采用自拟问卷调查4家二级乙等医院93名保洁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个人防护现状.结果 大多数保洁人员欠缺医院感染知识,对保洁工作的规章制度不熟悉,尤其是不知道含氯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自我防护意识差,工作结束后不洗手或洗手后二次污染严重,工作中极少使用防护用具.结论 医院和保洁公司应加强对保洁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及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制订有效的督查制度,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发病率增加,且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是导致终末期肾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肾脏病学家试图探索某些指标来拟诊和预测预后,该文简述了原发性FSGS预后相关因素如蛋白尿程度、血肌酐水平、肾小管间质病变、病理类型、治疗方法、治疗反应、基因、足细胞及足细胞蛋白等的研究进展.

    作者:滕淑;王墨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氧化苦参碱脂质体在体透皮研究

    目的 研究氧化苦参碱脂质体及洗剂经小鼠皮肤给药后药物在皮肤中的分布.方法 在体条件下分别局部外用氧化苦参碱脂质体与传统洗剂,测定药物在皮肤内及角质层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相同条件下,脂质体制剂在皮肤内药物滞留率较普通洗剂高,在角质层中较普通洗剂低;1.0%,1.5%,3.0%氧化苦参碱脂质体在皮肤内药物滞留率分别为(25.2±1.2)%,(40.1±2.4)%,(22.4±1.5)%,在角质层中药物滞留率分别为(10.3±1.1)%,(16.5±1.8)%,(34.2±1.6)%.结论 脂质体制剂能有效透过皮肤角质层,持续发挥局部药物作用.

    作者:张敬如;王昆;赵凯;黄复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细菌性阴道病与生殖道支原体合并感染的关系

    目的 研究细菌性阴道病(BV)合并支原体感染的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BY的诊断标准选择65例BV患者,同时以65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取宫颈分泌物做支原体培养.结果 65例BV患者中30例支原体培养阳性,阳性率为46.15%;65例正常体检者中5例支原体培养阳性,阳性率为7.69%,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 BV与支原体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前者可能是后者的诱因之一,在临床中应该注意合并治疗.

    作者:戚均超;孟曙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药物咨询的实践与分析

    目的 开展药物咨询工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设立临床药物咨询台,为患者解答疑问.结果 增强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并促进药师知识积累和更新,提高了业务水平.结论 药物咨询是全程化、个体化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促进了门诊药房工作的拓展和完善.

    作者:朱定春;魏寿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高位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高位食管癌患者行颈胸腹三切口根治术的疗效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高位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施行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和围手术期各种合并症的处理措施.结果 45例患者中有42例食管癌顺利切除,手术切除率为93.3%;术后发生肺部感染5例(其中呼吸衰竭1例),心力衰竭2例,吻合口瘘3例;平均随访时间1.0年(3月~4年);术后1年生存率为84.4%(38/45).结论 颈胸腹三切口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高位食管癌安全、有效的方法,围手术期积极处理心肺系统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章宏欣;吕银祥;洪堂灿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敏感性细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加替沙星组(A组)30例给予加替沙星0.2 g/次,左氧氟沙星组(B组)给予左氧氟沙星0.2 g/次,均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为7~10 d.结果 A组和B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0.00%(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0.00%和80.00%(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和10.00%.结论 加替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冯文媛;冯兵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40例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伤后24 h内行亚低温治疗,控制肛温为32~35℃,持续2~6 d,同时监测生命体征、颅内压、肾功能、血糖、血气及电解质;对照组控制肛温为36.5~37.5 ℃,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评估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颅内压显著降低,恢复良好率显著提高,死亡率显著降低,预后显著改善(P<0.05),且并发症无增加.结论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有效,可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耿煜;刘利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伊曲康唑加蒙脱石散治疗鹅口疮45例

    目的 观察伊曲康唑加蒙脱石散治疗鹩口疮的疗效.方法 将85例鹅口疮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用伊曲康唑加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40例用制霉菌素加浓鱼肝油治疗,3 d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67.50%,两组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伊曲康唑加蒙脱石散治疗鹅口疮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髓样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1分子的功能与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进展

    髓样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1(TREM-1)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与炎症级联放大密切相关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主要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及成熟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表面.多种细菌性成分以及创伤等能使其表达增加,并能与其位于血小板表面的内源性配体一起激活该受体,从而激发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的产生及中性粒细胞的脱颗粒、呼吸暴发和吞噬作用.TREM-1分子在脂多糖(LPS)所致的内毒素血症中尤其具有显著放大炎症反应的作用,近年来对其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新的进展.另外,TREM-1与Toll样受体-4(TLR4)在LPS所致炎症反应的放大中存在协同作用,但具体机制目前还不太明确.血浆中还存在TREM-1的可溶性形式,由金属蛋白酶使膜上TREM-1分子外功能区脱落而形成,可作为炎症性疾病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新指标.

    作者:朱江;刘友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心脏瓣膜替换术2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200例心脏瓣膜替换手术的情况,以提高手术疗效,避免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 选择1995年10月至2008年10月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因、病变类型、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 200例患者的手术方式为二尖瓣替换术(MVR)165例、主动脉瓣替换术(AVR)12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替换术(DVR)23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32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26例;结果患者早期死亡13例(6.50%),死亡原因为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8例、室性心律失常4例、凝血功能异常1例.结论 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手术操作精细准确、有效预防栓塞和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季;谢晓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子宫内膜结核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活动期子宫内膜结核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02例患者的子宫内膜进行结核杆菌DNA检测,同时行常规标准诊断方法检测.对荧光定量PCR阳性患者给予正规抗结核治疗,治疗1个月、2个月后分别再次取标本复查荧光定量PCR,观察疗效并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结果一致者96例(94.12%),结果不一致者6例(5.88%).结论 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较常规检测方法更高,尤其适用于含菌量低的子宫内膜结核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董玉霞;阎宝环;姚玉洁;杜春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5例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静脉滴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5~5 g,每12 h给药1次,疗程7~14 d.结果 1个疗程后,65例患者中28例痊愈,33例显效,3例进步,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85%;细菌学检查检出阳性细菌58株,疗程结束后有51株被清除,清除率为87.9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2%,试验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可作为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安全、有效的抗生素.

    作者:张生大;丁洁卫;唐志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莫西沙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6例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36例口服莫西沙星400 mg,1次/d,B组36例口服罗红霉素150 mg,2次/d,两组疗程均为9 d,用药前后作痰细菌学培养.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A组为91.67%,B组为52.78%;细菌清除率A组为89.66%,B组为55.56%.A组临床总有效率与细菌清除率均显著高于B组.结论 莫西沙星口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高,不良反应轻微,临床可推广使用.

    作者:林光勇;路黎;戈霓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抑郁焦虑症状的疗效

    目的 探讨抗焦虑抑郁药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发抑郁焦虑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量心理状况,将患者分为黛力新组及对照组,治疗4周后再检测患者COPD的各项指标.结果 黛力新组HAMA评分明显降低(p<0.05),COPD各项观察指标中,除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改善不明显外,其余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黛力新能改善CDPD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联合心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丽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辅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0例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将60例HIE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脑细胞药物胞二磷胆碱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20 mg/d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10 d.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0 d后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评分办法(NBNA)评分分别为(39.62±3.71)分和(36.80±3.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1).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辅助治疗HIE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戎书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替硝唑溶液的含量

    目的 建立复方替硝唑溶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替硝唑含量,测定波长为317 nm;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醋酸氯己定含量,测定波长为260 nm,参比波长为350.8 nm.结果 替硝唑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5~25μg/mL,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30%,RSD=0.53%(n=6);醋酸氯己定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2~7.5μg/mL,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78%,RSD=0.56%(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韶铭;王(琤)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岩黄连提取物体内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岩黄连提取物的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作用.方法 采用1日龄广西麻鸭感染DHBV,7 d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筛选出DHBV强阳性鸭,随机分成岩黄连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8,4,2mg/(kg·d)],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和阿昔洛韦阳性对照组[0.1 mg/(kg·d)]5组,每组10只,各组雏鸭均灌胃给药14 d.于用药前(T0)、用药第7天(T7)、用药第14天(T14)及停药后第3天(P3)分别采血,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O-PCR)法检测血清DHBV-DNA的含量,以改良赖氏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取肝组织作常规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岩黄连各剂量组用药后血清DHBV-DNA水平显著降低(P<0.05),P3时中、低剂量组血清有明显回升现象,而高剂量组回升现象不明显;用药前后血清ALT和AST变化与DHBV-DNA水平改变相似;鸭肝脏病理学检查显示岩黄连提取物对DHBV所致肝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结论 岩黄连提取物在体内有显著的抗DHBV作用.

    作者:王健;张士军;巫肚红;蒋伟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终止中期妊娠48例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分别配伍利凡诺和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的效果.方法 将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孕12~20周健康妇女105例随机分为A组(48例)和B组(57例),分别给予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引产,观察流产率、胎儿娩出时间及出血量.结果 A组完全流产率为89.58%、B组为70.18%,胎儿娩出时间A组为(31.82±6.31)h、B组为(42.32±5.49)h,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引产后出血量A组为(105.45±35.25)mL,B组为(114.28±33.24)mL,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进行引产,成功率高,副作用少,适合于基层医疗服务单位推广.

    作者:郝红格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急性加重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 促进内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7年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住院期间痰培养结果、药物敏感试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中痰培养阳性者45例(37.50%),抗菌药物使用以二联为主(占80.0%),使用频度高的抗菌药物集中于第3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根据致病菌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而更换抗菌药物的有17例(14.17%).结论 COPD患者的抗菌治疗明显存在致病菌检出率低、致病谱及药物敏感性与临床实际有出入、耐药情况较普遍等现象,值得关注.

    作者:晏学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磷霉素钙胶囊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磷霉素钙胶囊中主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方法 色谱柱为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25 mol/L三氟乙酸溶液,流速为0.6 mL/min,进样量为20μL,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漂移管温度为107 ℃,载气为氮气,流速2.5 L/min.结果 磷霉素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871~2.412 mg/mL,平均回收率为99.86%,RSD=0.62%(n=6).结论 HPLC-ELSD法操作简便、快捷、稳定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罗蓓;黄凯文;李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