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羚羊角的真伪优劣检定

胡剑影

关键词:羚羊角, 伪品, 鉴别
摘要:目的 介绍羚羊角的真伪优劣检定方法.方法 根据中药标准及相关报道资料,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进行介绍.结果与结论 应重视羚羊角品种的真伪鉴别,并应根据现代中药的发展和存在的质量问题健全质量标准.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门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门、急诊处方,对使用频率排序前10位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合理性及与药品说明书中适应证相符性进行分析.结果 门、急诊使用频率前10位的抗菌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DUI)均不大于1,适应证平均相符率分别为71.43%和80.20%.结论 该院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张明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2008年重庆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特点,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重庆市2008年涉药单位及个人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上报主体是医生,来源主体是医疗机构;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物多;给药途径以注射剂静脉滴注常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多见.结论 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尤其注重对中药注射剂的监测,以利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朱舒兵;赵蕾;王泳俨;唐晓红;刘晓岚;李一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山楂药材中表儿茶素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目的 提取分离山楂中表儿荼素并测定其含量.方法 采用聚酰胺柱层析对山楂进行分离纯化,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测定表儿茶素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TM SB-C18柱(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02 moL/L KH2PO4(pH=3.0)-乙腈(83:17),检测波长273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 表儿茶素质量浓度在0.95~15.2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不同产地的山楂药材的表儿茶素含量差异较大.结论 建立的方法能较好地分离并准确测定山楂中的表儿茶素.

    作者:赵映兰;林彩;贺红军;邓莉;胡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车前子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芹菜素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车前子的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芹菜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色谱柱为Zorbax SB-C18柱(150 mm×4.6 mm,5μm);检测波长360 mn,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45:55),柱温30℃,流速1.0 mL/min.结果 槲皮素、山亲酚、木犀草素、芹菜素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 504.412X+9.975 6,Y=1 991.745 X+8.605 1,Y=567.591X+2.539 7,Y=1 811.803X+0.307 4;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是0.055 22~0.193 3μg/mL,0.046 1~0.161 3 μg/mL,0.125 5~0.439 3 μg/mL,0.060 3~0.211μg/mL,r在0.999 9~1.000 0之间;槲皮素、山柰酚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2.87%和102.95%,RSD分别为0.28%和1.08%;样品分别含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芹菜素0.81,0.634,0,0.08 mg/g.结论 RP-HPLC法分析车前予中黄酮化合物的含量,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结果可靠.

    作者:曹学松;王锦军;黄兆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平消片中士的宁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平消片中士的宁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01 mol/L庚烷磺酸钠与0.02 mol/L磷酸二氢钾等量混合液(用10%磷酸调pH至2.8)-乙腈(89:11),检测波长260 nm.结果 士的宁进样量在0.162 5~1.462 3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7 9(n=5),平均回收率为99.78%,RSD为1.30%(n=6).结论 HPLC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好,可作为平消片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冯益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3所二级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方法 对3所二级医院2008年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药物选择、用药方法、初次预防用药时间等方面存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论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迫在眉睫.

    作者:朱晓庆;张永军;彭曦;李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药物技术评价与药物研发

    药物研发的目的是生产出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药物;药物技术评价的目的是对研发药物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以验证药物研发是否达到预定目标.两者相互依存,互相促进.该文阐述了药物技术评价与药物研发的关系,提出了药物技术评价的发展策略.

    作者:吕东;黄文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二丹合剂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学验证

    目的 对二丹合剂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进行验证.方法 按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要求进行常规法和培养基稀释法的验证试验.结果 用常规法检验时,二丹合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回收率为0;用培养基稀释法时,对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的回收率均大于70%.结论 二丹合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应采用培养基稀释法.

    作者:曲华玲;何艳;赵泉;程东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奥硝唑片的含量

    目的 建立奥硝唑片中奥硝唑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水为空白,在319 nm波长处测定奥硝唑的含量.结果 奥硝唑质量浓度在5.25~26.25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40 07 C+0.005 00,r=0.999 9(n=5),平均回收率为99.73%,RSD为0.47%.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温坚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炎片中绿原酸含量

    目的 测定消炎片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10:90),检测波长为327 nm.结果 绿原酸进样量在0.08~0.2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11%,RSD为0.67%(n=5).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作者:潘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56例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102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予来氟米特、胸腺肽、英太青治疗;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连虎地防汤,疗程均为15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22例,进步19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显效7例,进步12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1.74%.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作者:刘文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瑞典医药卫生体制与药学服务及其启示

    该文介绍了瑞典医药卫生体制及药学服务情况,并谈了其对我国医改及药学服务开展的启示.

    作者:侯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灯盏花素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38例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辅助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7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给予注射用灯盏花素10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对照组38例给予生理盐水100mL,两组均为每日1次,均予以胰岛素及对症治疗,疗程为14 d,分别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检测24 h蛋白尿总量、血浆白蛋白、肌酐和血清尿素氮.结果 治疗14 d后,糖尿病肾病Ⅳ期治疗组患者血清肌酐、尿素氮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Ⅲ期及Ⅳ期治疗组的24 h尿蛋白总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血浆白蛋白则明显升高;V期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注射用灯盏花素对早期、中期糖尿病肾病有降低蛋白尿、升高血浆蛋白的作用.

    作者:兰海平;吴复琴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头孢西丁与4种止血药配伍的稳定性试验

    目的 研究头孢西丁与酚磺乙胺、氨甲环酸、卡络磺酸、氨基已酸4种止血药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头孢西丁在上述4种配伍液中6 h内的含量变化.结果 室温条件下,头孢西丁与酚磺乙胺配伍在6 h内含量(P>0.05)和外观稳定,但pH有变化(P<0.05);与卡络磺酸配伍在4 h内含量和外观稳定(P>0.05);与氨基己酸、氨甲环酸配伍4 h后含量和外观均有变化(P<0.05).结论 头孢西丁在偏酸性条件下稳定.在偏碱性条件下不稳定.

    作者:颜克英;赵旋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2008年我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分析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趋势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以自行研制的院内感染监控系统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临床分离率居前10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白假丝酵母、屎肠球菌、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已达到65.2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58.20%和67.90%,革兰阳性(G+)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保持在98%以上;肠杆菌科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均在90%以上;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敏感率高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G+球菌始终保持着高活性,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碳青酶烯类仍然是对肠杆菌科细菌活性好的药物;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并出现了多重耐药菌株.

    作者:雷金娥;梁宗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风痛宁丸的制备与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风痛宁丸的制备工艺,观察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按泛丸的制备方法制备风痛宁丸;设风痛宁丸治疗组(48例)和祖师麻片(32例)对照组,观察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制剂制备工艺简便;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83%,对照组为65.63%,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风痛宁丸质量稳定,疗效显著,制备工艺简便,可在医疗机构推广.

    作者:王书杰;王丽萍;赵家祥;史宇翔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我国中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该文阐述了中药具备的优势,分析了中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府要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实现规范生产的发展策略.

    作者:牛红军;杨官娥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复方四黄液熏洗治疗手部开放性损伤30例

    目的 评价复方四黄液熏洗治疗手部开放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手部开放性损伤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预防感染、脱水消肿、止痛、伤口换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复方四黄液200 mL熏洗,每日1次,每次30 min,连续7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惠手的肿胀、疼痛、活动障碍情况,并对两组疗效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愈4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两组疗效结果经Wilcoxon秩和检验,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复方四黄液具有较好的消肿、止痛功效,从而改善了关节活动度,用复方四黄液熏洗治疗手部开放性损伤是一种简便、实用、科学、有效的中药外治方法.

    作者:黄星垣;李大刚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通心络胶囊对心脑血管病老年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改善老年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方法.方法 选择老年血液流变学异常者36例,予通心络胶囊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结果 通心络胶囊能纠正异常的血液流变学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通心络胶囊对老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有显著作用.

    作者:吴瑞格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2007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7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以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55.07%),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用药(占12.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居多(占31.88%),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占27.54%).结论 ADR与多种因素有关,医院应加强ADR监测,减少ADR发生.

    作者:尤君芬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