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氨蝶呤致带状疱疹1例

果崇慧

关键词:甲氨蝶呤, 类风湿性关节炎, 白芍总苷胶囊, 中性粒细胞, 体格检查, 皮肤颜色, 尼美舒利, 淋巴细胞, 类风湿病, 患者, 分布, 血常规, 帕夫林, 白细胞, 灼痛, 胸部, 体温, 水泡, 皮损, 疱疹
摘要:患者男,63岁,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2年零3个月未缓解,1 d前背部出现灼痛、水泡就诊.患者来院前4个月,因类风湿病服用白芍总苷胶囊(帕夫林)0.6 g,每日2次,甲氨蝶呤(MTX)10mg,每周1次,尼美舒利50mg,每日2次.体格检查示:体温36.9℃,皮损呈条索状分布,患处皮肤颜色发红,其上散在分布疱疹,未溃破.血常规示白细胞(WBC)4.5×109/L,淋巴细胞(L)41%,中性粒细胞(N)59%,胸部X光片检查无异常.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胆舒胶囊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40例

    目的 观察胆舒胶囊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惠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胆舒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对照组口服熊去氧胆酸片(每次2片,每天3次),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6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舒胶囊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季新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奥硝唑片的含量

    目的 建立奥硝唑片中奥硝唑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水为空白,在319 nm波长处测定奥硝唑的含量.结果 奥硝唑质量浓度在5.25~26.25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40 07 C+0.005 00,r=0.999 9(n=5),平均回收率为99.73%,RSD为0.47%.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温坚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我国区域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该文通过分析我国区域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的现状,指出了战略目标制订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制订区域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方法.

    作者:李静;孙利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感宁胶囊中秦皮乙素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尿感宁胶囊中秦皮乙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5:85),波长350 nm,流速1 mL/min.结果 线性范围为0.040 8~0.367 2μg,回归方程为Y=3 752 573X-5 745.6,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68%,RSD=1.01%(n=6).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尿感宁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兵;张志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头孢西丁与4种止血药配伍的稳定性试验

    目的 研究头孢西丁与酚磺乙胺、氨甲环酸、卡络磺酸、氨基已酸4种止血药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头孢西丁在上述4种配伍液中6 h内的含量变化.结果 室温条件下,头孢西丁与酚磺乙胺配伍在6 h内含量(P>0.05)和外观稳定,但pH有变化(P<0.05);与卡络磺酸配伍在4 h内含量和外观稳定(P>0.05);与氨基己酸、氨甲环酸配伍4 h后含量和外观均有变化(P<0.05).结论 头孢西丁在偏酸性条件下稳定.在偏碱性条件下不稳定.

    作者:颜克英;赵旋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2008年1月至6月532例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2例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涉及7类23种,其中预防用药372例(占69.92%),治疗用药160例(占30.08%).结论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强干预和监督,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晏学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羚羊角的真伪优劣检定

    目的 介绍羚羊角的真伪优劣检定方法.方法 根据中药标准及相关报道资料,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进行介绍.结果与结论 应重视羚羊角品种的真伪鉴别,并应根据现代中药的发展和存在的质量问题健全质量标准.

    作者:胡剑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山楂药材中表儿茶素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目的 提取分离山楂中表儿荼素并测定其含量.方法 采用聚酰胺柱层析对山楂进行分离纯化,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测定表儿茶素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TM SB-C18柱(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02 moL/L KH2PO4(pH=3.0)-乙腈(83:17),检测波长273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 表儿茶素质量浓度在0.95~15.2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不同产地的山楂药材的表儿茶素含量差异较大.结论 建立的方法能较好地分离并准确测定山楂中的表儿茶素.

    作者:赵映兰;林彩;贺红军;邓莉;胡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越鞠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运用

    分析越鞠丸治疗抑郁症的中医理论基础,并归纳它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应用.同时对经方越鞠丸在抑郁症治疗方面进行有益探索,以为治疗抑郁症寻找更多可能.

    作者:叶淑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服务利润链理论在我国医药企业药品营销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服务利润链理论在我国医药企业药品营销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构建药品营销服务利润链模型,分析服务利润链在药品营销中的应用.结果与结论 基于服务利润链理论,医药企业的药品营销可从测定相关因素,实施内部营销管理、提升员工满意度,实施外部营销管理、提升顾客满意度等3方面进行探索.服务利润链理论的应用将对提高药企管理水平、营销效率和效益,促进利润增长,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起到推动作用.

    作者:李九翔;黄泰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2008年重庆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特点,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重庆市2008年涉药单位及个人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上报主体是医生,来源主体是医疗机构;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物多;给药途径以注射剂静脉滴注常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多见.结论 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尤其注重对中药注射剂的监测,以利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朱舒兵;赵蕾;王泳俨;唐晓红;刘晓岚;李一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博落回药材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博落回药材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白屈菜红碱得率及固形物含量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温度、pH 3个因素对博落回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 优化的博落回提取工艺为A2B1C2,即取博落回药材,以80%乙醇提取,调节pH=5.0,60℃温浸提取.结论 该佳工艺可行.

    作者:李慧;肖佳尚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搜风通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搜风通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鉴别方中三七及大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制剂中的大黄素、大黄酚含量.色谱柱为Shimadzu VP-ODS柱(150 mm×4.6 mm,5 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渡长为254 nm,柱温为30℃.结果 在TLC色谱中能检出三七、大黄;大黄素和大黄酚进样量线性范围是0.214 6~20.960 0 μg/mL和0.461 2~45.040 0μg/mL,r均为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8%和98.47%,RSD分别为0.3%和0.2%(n=6).结论 定性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定量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搜风通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黄乃展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6-甲基-3-硝基-2-氯苯酚的合成及其副产物分析

    目的 以5-硝基-2-甲基苯酚为原料合成6-甲基-3-硝基-2-氯苯酚.方法 利用盐酸条件下滴加次氯酸钠法制备产品,考察盐酸浓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副产物物质结构的综合分析,并以FTIR-8400型傅立叶交换红外分光光度计、NMR-200型核磁共振波谱仪进行结构表征.结果 产品收率为61%,确定了主要副产物的分子结构为邻对位氯苯酚.结论 确定的初步反应条件有利于改进工艺,进一步提高产品收率.

    作者:赵明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药物技术评价与药物研发

    药物研发的目的是生产出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药物;药物技术评价的目的是对研发药物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以验证药物研发是否达到预定目标.两者相互依存,互相促进.该文阐述了药物技术评价与药物研发的关系,提出了药物技术评价的发展策略.

    作者:吕东;黄文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药剂科实习生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 探讨如何在医院药剂科做好药学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药学人才.方法 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结果与结论 毕业实习是药学实习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关键步骤,而实习带教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带教老师和实习生共同配合努力,才能提高带教水平和实习质量.

    作者:林光勇;朱光辉;路黎;李校堃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二丹合剂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学验证

    目的 对二丹合剂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进行验证.方法 按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要求进行常规法和培养基稀释法的验证试验.结果 用常规法检验时,二丹合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回收率为0;用培养基稀释法时,对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的回收率均大于70%.结论 二丹合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应采用培养基稀释法.

    作者:曲华玲;何艳;赵泉;程东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7573株病原菌的分布与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近3年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变化,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医院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应用VITEK32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分离并经鉴定的病原菌共计7 57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 608株(21.23%),居前5位的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革兰阴性菌5 965株(78.77%),居前5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3年中部分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明显下降.结论 该院病原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培训,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和临床用药督导.

    作者:苏静;胡忠杰;苗佩宏;韦庆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维生素E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

    目的 寻找合适的脂溶性药物载体.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3种不同类型的纳米脂质栽体体系,分别为纳米乳液(NM)、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和纳米结构脂质栽体(NLC),并用透射电镜(TEM)、粒度分析仪(PC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仪对其进行表征.结果 3种不同类型的脂质载体在合适的配比情况下均有较好的稳定性.载药固体脂质纳米粒其微观形貌呈球形,表明其未结晶,具有较好的载药能力.于4℃、以10 000 r/min冷冻离心30 min或避光保存4个月后粒径分布仍然基本不变,且可冷冻干燥(-40℃,0.01 Pa)后长期保存.结论 3种体系制备工艺简单,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作者:王以武;卢律;马全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西药和中成药联合应用处方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西药和中成药联用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查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门诊西药和中成药联用处方5 400张,并进行分科、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78张,占调查处方总数的1.44%,不合理问题包括选药不当、配伍不当、用法用量不当、重复用药、禁忌证用药等.结论 临床医生和药师应注意西药和中成药联合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项连女;董常青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