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技术评价与药物研发

吕东;黄文龙

关键词:药物研发, 药物技术评价, 关系, 策略
摘要:药物研发的目的是生产出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药物;药物技术评价的目的是对研发药物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以验证药物研发是否达到预定目标.两者相互依存,互相促进.该文阐述了药物技术评价与药物研发的关系,提出了药物技术评价的发展策略.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门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门、急诊处方,对使用频率排序前10位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合理性及与药品说明书中适应证相符性进行分析.结果 门、急诊使用频率前10位的抗菌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DUI)均不大于1,适应证平均相符率分别为71.43%和80.20%.结论 该院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张明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越鞠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运用

    分析越鞠丸治疗抑郁症的中医理论基础,并归纳它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应用.同时对经方越鞠丸在抑郁症治疗方面进行有益探索,以为治疗抑郁症寻找更多可能.

    作者:叶淑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128株深部酵母菌的鉴定及其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酵母菌种类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对该院细菌室分离到的128株酵母菌进行菌株鉴定,并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酵母菌临床检出率为5.21%,其中白酵母菌78株(60.93%),热带酵母菌18株(14.06%),光滑酵母菌15株(11.71%),克柔酵母菌6株(4.69%),近平滑酵母菌4株(3.13%),季也蒙酵母菌3株(2.34%),其他少见酵母菌4株(3.13%).两性霉素B对除葡萄牙酵母菌外的其他菌株敏感率较高;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对除克柔酵母菌和光滑酵母菌外的其他菌株敏感率较高,但分别存在10株(7.81%)和9株(7.03%)依赖剂量敏感的菌株;5-氟胞嘧啶对除1株光滑酵母菌表现为依赖剂量敏感外,其余100%敏感.结论 患者深部真菌感染仍以白酵母菌为主,克柔酵母菌比例有所上升;临床细菌室应提高真菌的鉴定技术水平和加强药物的耐药性监测工作;临床医生应依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宋玉梅;王雪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2008年1月至6月532例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2例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涉及7类23种,其中预防用药372例(占69.92%),治疗用药160例(占30.08%).结论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强干预和监督,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晏学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服务利润链理论在我国医药企业药品营销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服务利润链理论在我国医药企业药品营销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构建药品营销服务利润链模型,分析服务利润链在药品营销中的应用.结果与结论 基于服务利润链理论,医药企业的药品营销可从测定相关因素,实施内部营销管理、提升员工满意度,实施外部营销管理、提升顾客满意度等3方面进行探索.服务利润链理论的应用将对提高药企管理水平、营销效率和效益,促进利润增长,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起到推动作用.

    作者:李九翔;黄泰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2008年重庆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特点,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重庆市2008年涉药单位及个人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上报主体是医生,来源主体是医疗机构;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物多;给药途径以注射剂静脉滴注常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多见.结论 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尤其注重对中药注射剂的监测,以利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朱舒兵;赵蕾;王泳俨;唐晓红;刘晓岚;李一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炎片中绿原酸含量

    目的 测定消炎片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10:90),检测波长为327 nm.结果 绿原酸进样量在0.08~0.2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11%,RSD为0.67%(n=5).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作者:潘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山楂药材中表儿茶素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目的 提取分离山楂中表儿荼素并测定其含量.方法 采用聚酰胺柱层析对山楂进行分离纯化,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测定表儿茶素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TM SB-C18柱(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02 moL/L KH2PO4(pH=3.0)-乙腈(83:17),检测波长273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 表儿茶素质量浓度在0.95~15.2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不同产地的山楂药材的表儿茶素含量差异较大.结论 建立的方法能较好地分离并准确测定山楂中的表儿茶素.

    作者:赵映兰;林彩;贺红军;邓莉;胡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我国网上药店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 加强对我国网上药店的监管.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和网站调研的方法,分析了网上药店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 我国网上药店监管在法规、监管手段、部门协调等方面存在问题,应该从完善法规、加强技术监管、多重监管手段并重、完善监管协作机制等方面加强对网上药店的监管.

    作者:刘少冉;陈玉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我国区域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该文通过分析我国区域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的现状,指出了战略目标制订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制订区域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方法.

    作者:李静;孙利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前列康贴治疗早泄98例

    目的 观察前列康贴治疗早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98例慢性前列腺炎所致早泄患者,应用前列康贴治疗,治疗时间4周,记录治疗前后射精潜伏期的变化及夫妻双方对性生活的满意程度.结果 98例患者中,脱落2例(2.04%);4周后,射精潜伏期明显延长由治疗前(-0.80±0.75)min延长至(11.30±2.35)min;夫妻对性生活满意68例(70.83%),基本满意22例(22.92%),不满意6例(6.25%).结论 前列康贴是治疗早泄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李聪华;李宝祥;王菲;王德斌;宋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2008年我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分析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趋势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以自行研制的院内感染监控系统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临床分离率居前10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白假丝酵母、屎肠球菌、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已达到65.2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58.20%和67.90%,革兰阳性(G+)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保持在98%以上;肠杆菌科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均在90%以上;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敏感率高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G+球菌始终保持着高活性,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碳青酶烯类仍然是对肠杆菌科细菌活性好的药物;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并出现了多重耐药菌株.

    作者:雷金娥;梁宗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住院药房如何做好临床药学服务

    目的 发挥住院药房药师的作用,提高临床药学服务水平.方法 对住院药房的药学服务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与结论 住院药房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有助于发挥药师的作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陈莉;贺俊英;罗东;熊雄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止痒灵洗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止痒灵洗剂的制备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止痒灵洗剂的制备方法、质量检查、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 该制剂工艺简单,设计合理,稳定性好,疗效确切.结论 止痒灵洗剂治疗湿热下注的阴痒及霉菌性阴道炎、阴道滴虫、黄白带下等症,效果显著.

    作者:俞涛;戴丽冰;唐春华;王琼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黄连的真伪鉴别

    目的 鉴别黄连的真伪,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根据来源、产地、性状以及显微理化特征鉴别黄连真伪.结果 目前市场上黄连的主要货源为味连、雅连和云连,有很多混淆品.黄连正品与混淆品的化学成分、功效、主治等有很大差异.结论 黄连混淆品不能药用,因此必须重视其真伪鉴别.

    作者:汪群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药剂科实习生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 探讨如何在医院药剂科做好药学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药学人才.方法 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结果与结论 毕业实习是药学实习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关键步骤,而实习带教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带教老师和实习生共同配合努力,才能提高带教水平和实习质量.

    作者:林光勇;朱光辉;路黎;李校堃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砷的代谢及其毒性机制的相关性研究

    临床常用的含砷中药雄黄和砒霜等均属无机砷.雄黄所致不良反应多表现为慢性中毒;砒霜则既可致急性中毒,也可致慢性中毒.该文初步探讨了体内砷的代谢及其与急、慢毒性机制的相关性.无机砷甲基化转化成毒性较小的有机砷,并主要以有机砷的形式从尿中排出,砷的毒性与其在体内代谢后的形态密切相关;而进入体内的三价砷可能与多种重要的巯基酶结合,导致酶失活,从而阻碍细胞的呼吸和正常代谢,造成细胞损害;五价砷可能与磷酸竞争,使氧化磷酸化过程拆偶联,抑制高能磷酸键三磷酸腺苷(ATP)的生成,从而干扰能量代谢等.

    作者:徐智;黄可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头孢西丁与4种止血药配伍的稳定性试验

    目的 研究头孢西丁与酚磺乙胺、氨甲环酸、卡络磺酸、氨基已酸4种止血药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头孢西丁在上述4种配伍液中6 h内的含量变化.结果 室温条件下,头孢西丁与酚磺乙胺配伍在6 h内含量(P>0.05)和外观稳定,但pH有变化(P<0.05);与卡络磺酸配伍在4 h内含量和外观稳定(P>0.05);与氨基己酸、氨甲环酸配伍4 h后含量和外观均有变化(P<0.05).结论 头孢西丁在偏酸性条件下稳定.在偏碱性条件下不稳定.

    作者:颜克英;赵旋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我国中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该文阐述了中药具备的优势,分析了中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府要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实现规范生产的发展策略.

    作者:牛红军;杨官娥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博落回药材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博落回药材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白屈菜红碱得率及固形物含量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温度、pH 3个因素对博落回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 优化的博落回提取工艺为A2B1C2,即取博落回药材,以80%乙醇提取,调节pH=5.0,60℃温浸提取.结论 该佳工艺可行.

    作者:李慧;肖佳尚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