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剂科实习生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林光勇;朱光辉;路黎;李校堃

关键词:药剂科, 药学实习生, 带教, 对策
摘要:目的 探讨如何在医院药剂科做好药学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药学人才.方法 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结果与结论 毕业实习是药学实习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关键步骤,而实习带教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带教老师和实习生共同配合努力,才能提高带教水平和实习质量.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2008年1月至6月532例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2例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涉及7类23种,其中预防用药372例(占69.92%),治疗用药160例(占30.08%).结论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强干预和监督,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晏学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山楂药材中表儿茶素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目的 提取分离山楂中表儿荼素并测定其含量.方法 采用聚酰胺柱层析对山楂进行分离纯化,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测定表儿茶素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TM SB-C18柱(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02 moL/L KH2PO4(pH=3.0)-乙腈(83:17),检测波长273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 表儿茶素质量浓度在0.95~15.2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不同产地的山楂药材的表儿茶素含量差异较大.结论 建立的方法能较好地分离并准确测定山楂中的表儿茶素.

    作者:赵映兰;林彩;贺红军;邓莉;胡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黄连的真伪鉴别

    目的 鉴别黄连的真伪,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根据来源、产地、性状以及显微理化特征鉴别黄连真伪.结果 目前市场上黄连的主要货源为味连、雅连和云连,有很多混淆品.黄连正品与混淆品的化学成分、功效、主治等有很大差异.结论 黄连混淆品不能药用,因此必须重视其真伪鉴别.

    作者:汪群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2007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7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以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55.07%),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用药(占12.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居多(占31.88%),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占27.54%).结论 ADR与多种因素有关,医院应加强ADR监测,减少ADR发生.

    作者:尤君芬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甲氨蝶呤致带状疱疹1例

    患者男,63岁,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2年零3个月未缓解,1 d前背部出现灼痛、水泡就诊.患者来院前4个月,因类风湿病服用白芍总苷胶囊(帕夫林)0.6 g,每日2次,甲氨蝶呤(MTX)10mg,每周1次,尼美舒利50mg,每日2次.体格检查示:体温36.9℃,皮损呈条索状分布,患处皮肤颜色发红,其上散在分布疱疹,未溃破.血常规示白细胞(WBC)4.5×109/L,淋巴细胞(L)41%,中性粒细胞(N)59%,胸部X光片检查无异常.

    作者:果崇慧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幽门螺杆菌疫苗的产业化对策思考

    幽门螺杆菌疫苗项目研发启动于1995年,2008年已顺利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审评,目前幽门螺杆菌疫苗已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该文对该项目产业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实现产业的对策思考.

    作者:韩世新;邹全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医院2005-2007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分析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原因,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对29例严重ADR病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严重ADR涉及的药品种类较多,其中以抗感染药物居首位,临床表现以过敏性休克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方式占多数.结论 临床应加强用药监护,重视ADR监测工作,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许建平;王明丽;徐星凯;钱春艳;刘莺;薛燕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我国医药企业研发创新模式探讨

    该文分析了医药企业的研发创新模式,为我国医药企业选择适合的创新模式提供参考.

    作者:王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我院门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门、急诊处方,对使用频率排序前10位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合理性及与药品说明书中适应证相符性进行分析.结果 门、急诊使用频率前10位的抗菌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DUI)均不大于1,适应证平均相符率分别为71.43%和80.20%.结论 该院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张明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2008年我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分析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趋势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以自行研制的院内感染监控系统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临床分离率居前10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白假丝酵母、屎肠球菌、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已达到65.2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58.20%和67.90%,革兰阳性(G+)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保持在98%以上;肠杆菌科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均在90%以上;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敏感率高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G+球菌始终保持着高活性,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碳青酶烯类仍然是对肠杆菌科细菌活性好的药物;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并出现了多重耐药菌株.

    作者:雷金娥;梁宗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我国中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该文阐述了中药具备的优势,分析了中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府要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实现规范生产的发展策略.

    作者:牛红军;杨官娥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3所二级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方法 对3所二级医院2008年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药物选择、用药方法、初次预防用药时间等方面存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论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迫在眉睫.

    作者:朱晓庆;张永军;彭曦;李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车前子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芹菜素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车前子的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芹菜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色谱柱为Zorbax SB-C18柱(150 mm×4.6 mm,5μm);检测波长360 mn,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45:55),柱温30℃,流速1.0 mL/min.结果 槲皮素、山亲酚、木犀草素、芹菜素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 504.412X+9.975 6,Y=1 991.745 X+8.605 1,Y=567.591X+2.539 7,Y=1 811.803X+0.307 4;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是0.055 22~0.193 3μg/mL,0.046 1~0.161 3 μg/mL,0.125 5~0.439 3 μg/mL,0.060 3~0.211μg/mL,r在0.999 9~1.000 0之间;槲皮素、山柰酚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2.87%和102.95%,RSD分别为0.28%和1.08%;样品分别含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芹菜素0.81,0.634,0,0.08 mg/g.结论 RP-HPLC法分析车前予中黄酮化合物的含量,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结果可靠.

    作者:曹学松;王锦军;黄兆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复方四黄液熏洗治疗手部开放性损伤30例

    目的 评价复方四黄液熏洗治疗手部开放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手部开放性损伤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预防感染、脱水消肿、止痛、伤口换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复方四黄液200 mL熏洗,每日1次,每次30 min,连续7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惠手的肿胀、疼痛、活动障碍情况,并对两组疗效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愈4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两组疗效结果经Wilcoxon秩和检验,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复方四黄液具有较好的消肿、止痛功效,从而改善了关节活动度,用复方四黄液熏洗治疗手部开放性损伤是一种简便、实用、科学、有效的中药外治方法.

    作者:黄星垣;李大刚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2008年重庆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特点,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重庆市2008年涉药单位及个人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上报主体是医生,来源主体是医疗机构;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物多;给药途径以注射剂静脉滴注常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多见.结论 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尤其注重对中药注射剂的监测,以利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朱舒兵;赵蕾;王泳俨;唐晓红;刘晓岚;李一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服务利润链理论在我国医药企业药品营销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服务利润链理论在我国医药企业药品营销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构建药品营销服务利润链模型,分析服务利润链在药品营销中的应用.结果与结论 基于服务利润链理论,医药企业的药品营销可从测定相关因素,实施内部营销管理、提升员工满意度,实施外部营销管理、提升顾客满意度等3方面进行探索.服务利润链理论的应用将对提高药企管理水平、营销效率和效益,促进利润增长,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起到推动作用.

    作者:李九翔;黄泰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住院药房如何做好临床药学服务

    目的 发挥住院药房药师的作用,提高临床药学服务水平.方法 对住院药房的药学服务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与结论 住院药房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有助于发挥药师的作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陈莉;贺俊英;罗东;熊雄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4:1)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目的 建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4:1)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 确定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4:1)的细菌内毒素限值,并进行干扰试验.结果 当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4:1)稀释至2.04 g/L时,用标示灵敏度为2.5×10-4 EU/L的鲎试剂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是有效的.结论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4:1)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是可行的.

    作者:陆璐;郭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四黄正骨水的薄层色谱鉴别及微生物限度检查

    目的 建立四黄正骨水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大黄、黄连进行定性鉴别,并对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验证.结果 定性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微生物限度方法验证的回收率均不低于70%.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四黄正骨水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毅新;刘杜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夫西地酸在含果糖氯化钠溶液中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 考察夫西地酸在含果糖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 观察夫西地酸与果糖在氯化钠溶液中配伍后室温放置6h内的外观并测定p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配伍液室温放置6 h内夫西地酸的含量变化.结果 与配伍0 h比较,配伍液放置6 h内的外观、色泽均无明显变化,pH略有变化;配伍液中夫西地酸含量无明显变化,均保持在95%以上,配伍6 h内无新物质产生.结论 夫西地酸与果糖在氯化钠溶液中配伍后室温放置6 h内夫西地酸性质基本稳定.

    作者:李雪松;钱斌;杨龙;李小军;晏远志;邹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