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侧脑室穿刺引流治疗重症脑出血30例的护理

戴凤珠;汤明珠

关键词:脑出血/外科学, 引流术, 手术前护理, 手术后护理
摘要:2006-01/2008-01我科收治重症脑室出血并行侧脑室外引流共计3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观察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11~85(平均53)岁,均昏迷(GCS评分<11分)并行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出血.其中原发性脑出血12例,继发性脑出血18例.行单侧脑室穿刺引流19例,双侧脑室穿刺引流11例.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32例的出院指导

    目的: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方法:针对2007-01/2008-03收住的32例糖尿病患者,制定详细的指导方案,出院前给予指导、出院后跟踪随访.结果: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血糖及并发症控制满意.结论:通过系统的出院指导,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陈艳;张玉芝;王桂芳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小儿全身麻醉的临床应用进展

    1 全麻麻醉方法1.1 基础麻醉 过去常采用1.25%~2.5%硫喷妥钠(15~25mg/kg)深部肌肉注射作为小儿的基础麻醉,因其明显的呼吸和心肌抑制以及肌注部位的疼痛等不良反应,该药早已被弃用.1.2静脉复合全麻小儿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1],它也被称作平衡麻醉.它包括全凭静脉全麻和静一吸复合全麻.全凭静脉全麻能达到所有手术的麻醉要求.因静脉全麻药主要经肝脏或肾脏代谢排除体外,所以其可控性差,但它对室内不造成污染.

    作者:曾金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神阙穴外敷治疗顽固性呃逆12例分析

    2008-01/2008-06笔者采用神阙穴外敷加艾条灸治疗顽固性呃逆12例,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无不良反应,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36~84(平均64)岁.临床症状均为呃逆不止的久病体弱患者.1.2方法取药用芒硝.10 g,胡椒40 g,朱砂5 g,共研细末,拌匀备用.患者取平卧位,暴露脐部,用乙醇棉球擦拭脐窝,将备用药末填充于脐窝内,以填满为度.点燃艾条,在肚脐周围做雀啄灸和回旋灸(即象鸟雀啄食一样上下左右回旋移动),使患者热感渗透至里并向下腹传递.当患者不能耐受热度时,暂时移走艾条.每次灸疗30 min,每日早晚各一次,持续3 d,有较好的止呃效果.

    作者:林玉红;王芳;于先会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静脉注射钙剂外渗致新生儿局部坏死的护理

    新生儿因早产、窒息、母亲糖尿病或者维牛素D不足等因素,于出牛后1~2周易出现低钙血症.常表现为惊厥或肢体颤动,严重者喉痉挛而引发窒息.临床治疗常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0.5~2 ml/kg,5%葡萄糖液稀释一倍后缓慢静脉推注,1次/d,连续3 d.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过程中要避免药物外渗出血管致组织坏死[1].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因及时观察发现钙剂外渗,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产褥期妇女86例的保健护理

    目的:总结产妇产后护理保健体会.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分娩86例产妇,进行临床观察,分析产褥期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处理措施.结果:通过采取非医疗手段能及时解决产褥期妇女的绝大多数健康问题.结论:产褥期妇女存在着许多健康问题,通过加强产后随访,对产褥期产妇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辅导非常必要.

    作者:焦艳华;高绪爱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肝硬化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现将我科2006-04/2008-03 235例肝硬化患者应用封闭式留置针进行回顾性总结,对穿刺失败的原囚进行分析,制定相应对策,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桂华;吉亚芬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76例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的手术要点和护理方法.方法:分析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76例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7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子宫全切术,无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时间90~120 min.平均住院3~5 d,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子宫全切术可以在腹腔镜下完成,并能取得良好效果.但必须熟悉盆腔、输尿管及血管解剖,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巧.

    作者:许银姬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冠心病97例采用PTCA加支架术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掌握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PTCA)加支架术(Stent)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对97例冠心病患者术期护理过程的探讨.结果:症状缓解率≥90.6%.结论:病房护士掌握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健康教育等方法,大大的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疗效果.

    作者:李君红;陈秀丽;周向群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前牙牙脱位再植术1例分析

    对前牙牙脱位再植术1例分析如下.1摘历摘要男,12岁.因外伤致全身多发性骨折,颌面部表现为右侧口角撕裂3 cm,面部软组织多处挫伤(21+2)完全脱臼,均向舌侧移位Ⅲ度松动,(1+)嵌顿性脱位仅露出切缘2 mm并伴多处牙龈撕裂,双颌曲面体层X片显示(21+2)牙根尖周膜间隙增宽(+1);嵌入上颌骨内,上下颌能动各部未见骨折征象,做正中咬合,前牙呈反骀状.

    作者:卢湘峰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妇科老年患者72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做好老年患者术前术后护理,预防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72例老年患者进行术前指导,心理护理,严格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结果:采用以上多项护理措施,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振菊;刘小花;李贺娟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应用临床路径对产褥期初产妇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产褥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正常分娩的108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析两组初产妇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医护工作满意度、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住院费用.结果:两组相比实验组产妇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住院费用降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产妇满意度提高.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产褥期初产妇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初产妇认知水平,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产妇满意度.

    作者:宋继红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卵巢癌腹腔化疗69例的护理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高,其播散转移主要位于腹腔内[1],腹腔化疗足卵巢癌治疗的一个重要途径,2003-01/2006-12我科共对69例卵巢癌患者进行腹腔化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平均年龄56岁,手术前后进行腹腔化疗分别为12例、57例.1.2 化疗方案采用顺铂80~100 mg溶入2 000 ml温盐水中,快速腹腔灌注.

    作者:张玉珍;李素娟;季晓玲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脑脓肿6例的围术期护理

    我院2001-01/2008-05收住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脑脓肿6例,均在全麻下或基础加局麻下行脑肿穿刺冲洗引流手术,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8~14岁,临床表现;头痛、发热6例,呕吐2例,失语2例,肢体瘫痪2例,行走不稳1例,意识障碍2例,6例均行CT或(和)MRI得到诊断,发生部位有:额叶3例,颞额叶1例,小脑1例,顶叶1例,单房性脓肿4例,多房性脓肿1例,多发性脓肿1例.抽出脓液细菌培养6例,阳性2例,链球菌1例,葡萄球菌1例.

    作者:蒋和娣;吴金燕;韦朴素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来源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麻醉、治疗、检查并担负抢救的重要场所.而手术室护士又是工作在这种特殊环境中的群体,这种特殊的环境存在着许多工作压力因素,这些因素对护士的心理、生理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新的设备、新的仪器、新型医疗材料应用于手术中,对手术室护士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面临的应急因素也随之越来越多,使之承受的压力很大,造成身心平衡失调,极易并发器质性疾病.对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来源及防护措施探讨如下.

    作者:王勤;杨丽娟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导乐分娩配合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的护理配合

    分娩是每个孕妇的必经之路,在这充满期盼与喜悦的分娩过程中,交织着难以忍受的分娩阵痛,使许多孕妇紧张、恐惧、焦虑直接影响着自然分娩过程.有学者认为疼痛埘分娩是有害的,应该予以消除[1].

    作者:庄皎月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挫伤性前房积血32例的护理

    挫伤性前房积血主要为虹膜大环和睫状体撕裂所致,其发生机制和转归与前房组织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从解剖生理看,前房积血的吸收主要是通过小梁网和巩膜静脉窦,房水可以从前房→Schlemn管→房水静脉→睫状静脉→外流[1],它是眼外伤中常见的并发症.我科2005-01/2008-01收治此类患者22例,经积极正确的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晏华;张云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1例报告并家系调查

    对1例具有典型家族遗传史的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报告并家系调查分析如下.1 摘历摘要1.1先证者(Ⅲ2)女,44岁.35岁起开始出现行走不稳,逐渐出现两手笨拙并有意向性震颤,不能完成精细动作,伴有言语不清,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而来院就诊.

    作者:罗纯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全面部除皱术20例的护理

    我科2006/2008年行中老年人全面部除皱术20例,经配合医生治疗及指导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年龄40~60(平均50)岁.1.2方法切口自颞部发际内向下至耳轮脚,再由耳轮脚至耳屏至耳垂,然后再由耳垂后上至耳阔后沟2/3处,后在耳廓后沟将切口引向约2~3 cm处,通过切口做潜行分离;额部发际较低者,皮肤切口做在发际内4~6 cm处;额部发际较高者,皮肤切口做在发迹边缘,然后将皮肤与额肌分离至前额的1/3处,将肌肉做相应处理,切除多余皮肤.

    作者:田海霞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儿科整体护理中对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

    笔者在儿科整体护理中对患儿的心理表现分阶段的进行心理护理,同时对家长的不同心理表现进行护理,总结如下.1对患儿的心理护理[1]1.1 0~3岁患儿重点是家长的心理支持,在后面将对家长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和对策详细阐述.0~3岁患儿,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使家长对疾病和治疗有正确认识,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对患儿要注意使用抚摸等方式,使患儿在护理中得到感情的温暖和感觉的刺激,以利于患者的身心发育.

    作者:邹雪雁;刘瑞萍;于海英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空中转运地震伤员615例的护理

    目的:通过对615名地震伤员的空中转运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提出了空中转运伤员的护理.方法:给予监测生命体征,各种管道的护理,排尿困难的护理,心理护理.结果:615名伤员安全到达目的地.结论:空中转运伤员对症护理的重要性.

    作者:李艳 刊期: 2008年第35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