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翁向群;李美端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恶性淋巴瘤(IML)的诊治规律.方法:报告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1例IML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特点.结果:本病呈亚急性病程,多发性缺血性梗塞病灶合并中心灶性出血,始终无强化.病理示广泛血管内恶性B淋巴瘤细胞大量增殖,导致血管堵塞,免疫组化LCA、CD20阳性,CD45RO阴性.结论:IML是一种罕见的系统性播散性、高级别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征象缺乏特异性.其预后不良,平均生存期<1 a.
作者:李成义;高峰;刘宗明;饶芝国;伊志强 刊期: 2008年第35期
我院从2004/2008-02共进行断指再植术50例,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0例,女10例,年龄10~72岁.拇指完全离断13例,食指离断16例,中指离断10例,小指离断9例;4指离断2例,离断时间长8.5 h,短1 h.
作者:李水荣;李桂梅;张建设 刊期: 2008年第35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用药的重要途径,但输液差错时有发生,加之患者及家属不能详细了解用药情况,常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为了尊重患者住院期间的知情同意权,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我院从2007-10开始在全院各临床科室使用双层打印输液签字卡,加强输液治疗的环节控制,经过实践.受到医护人员、住院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和赞同.效果良好,现将具体做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唐小梅;云小蕊;沈丹薇 刊期: 2008年第35期
目的:调查海口市板桥社区孕产妇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本社区设立孕产妇健康档案的孕产妇进行抽样,抽取的217名孕产妇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项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孕产妇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评价满意度较高,对医疗设备和服务内容的满意度较低.结论:应提高本社区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硬件设施,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为更多的孕产妇所接受.
作者:吴贤;郑素娟 刊期: 2008年第35期
我院产科年分娩产妇总数达4 000例,工作量极大,因而产房的任务更为艰巨.为保证母婴安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必须建立健全严密的管理制度,包括消毒隔离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等,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作好消毒隔离,大限度地降低感染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于风华;韩君 刊期: 2008年第35期
目的:总结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手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其中2例重返工作岗位.结论:术前有效的心理护理、充分的肠道准备}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严密的病情观察、注意并发症的观察、正确的造口护理和器材选择、积极健康的出院指导,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张东燕 刊期: 2008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4例下肢骨折老年患者预防及相关护理.结果:54例患者中仅2例既往史有静脉血栓病史者发生DVT,且经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已痊愈出院,其余52例均未发生DVT.结论:通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预见性护理,可明显减少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任玉芳;张永 刊期: 2008年第35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危害极大的心血管急症之一.常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在临床上为多见,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1].本研究分析了我院急诊室2007-01/2008-01共收治AMI患者398例,其中重症患者17例.由于实施了抢救站位图在AMI重症急救的措施,保证了抢救工作的积极有序.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抢救站位图在AMI重症急救护理的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林冬梅 刊期: 2008年第35期
疼痛是尚未被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关注的第五生命体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新生儿每天都要接受大量疼痛性操作,疼痛将会对新生儿产生一系列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影响.因而对新生儿疼痛的管理是新生儿科医护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又迫切的问题.
作者:张小蓉;肖仁梅;王亚 刊期: 2008年第35期
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速尿注射液在药物禁忌表中末列出此药的配伍禁忌,查询两药说明书,也未明确与哪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临床实践发现,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速尿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报告如下.
作者:陈丽梅 刊期: 2008年第35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护理操作工作之一,也是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尤其在遇到病情变化及发生各种急症时,通过静脉给药可迅速发挥药物作用,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有时不注重合理安排静脉输液的顺序,导致一些不安全因素存在,譬如:延误化验标本的留取,或影响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医生缺乏诊断治疗的依据;没有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致药物的浪费;药物对患者血管的刺激,增加患者的痛苦,这些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为保证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根据本人多年临床护理实践,对合理安排静脉输液顺序的护理体会分述如下.
作者:丁美幸;张艳丽 刊期: 2008年第35期
做好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渗漏预防和渗漏后的应急处理和护理,对检查的顺利完成,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00例,其中男298例,女202例,年龄12~72(平均39)岁.检查部位:头部355例,胸腹部108例,盆腔37例.
作者:范芬;杨美荣;李宏 刊期: 2008年第35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主要为药物和介入治疗.目前仍然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应用的安全性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因此AMI监护者必须严格执行正确的给药方法、时间,剂量,同时熟练掌握配伍禁忌控制不良反应发生,必要时进行提示和监督,促进患者康复.现将安全用药的监护方法论述如下.
作者:王淑云;张晓春;钟雪莲;董玉珍 刊期: 2008年第35期
急诊科是接受急诊患者就诊、抢救危重患者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前线和窗口.患者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情绪急躁性,数量不定性.医护人员具有高风险性、高技术含量性、快节奏性、思维敏捷性.急诊科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因此,思考和探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对如何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急诊科的救治和护理水平、降低护理风险、预防护理纠纷具有重要意义[1].
作者:杨慧林;徐瑛 刊期: 2008年第35期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搬运过程中,安全、观察和护理应急措施尤为重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搬运中的护理风险管理是指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8分以下,且昏迷时间超过6 h的颅脑损伤患者,通过搬运过程中护理风险评估,在明确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损失的严重性进行评估,制定防范措施.护士通过对护理风险识别做到防患于未然,降低风险的发生[1].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08年第35期
我院2005-01/2008-05共施行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围手术26例,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6例,年龄47~73(平均60)岁,膀胱移行细胞癌20例,腺癌4例,鳞癌2例,大多是出现无痛肉眼血尿后行膀胱镜检确诊膀胱肿瘤,经治疗效果不好,反复发作入院.
作者:崔大云;何江玲 刊期: 2008年第35期
目的:解决苏木精的过度氧化而导致染色力很快减弱甚至消失的问题.方法:减少氧化剂的加入量,用柠檬酸代替冰乙酸,添加甘油.结果:苏木精的配制成功率高、着色力强、使用寿命长.结论:苏木精的新配制方法操作简单,效果可靠,易于推广应用.
作者:薛晓冬;段笃文;周静;王尧;于秀冰 刊期: 2008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开胸手术患者中的促进作用.方法:通过对开胸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临床常规护理进行指导,实验组进行规范系统的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胸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确规范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康复,缩短患者病程,减少住院费用,减轻患者及社会负担.
作者:蔡洁;林世红;蒙巧;徐向新;黄琦 刊期: 2008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早产儿的应用及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20例胎龄28~34周的早产儿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进行静脉营养,观察输液天数及并发症.结果:20例早产儿均成功置管,平均置管时间22 d,完成有效治疗15例,导管堵塞3例,机械性静脉炎2例(恢复正常),放弃治疗2例.结论:PICC置管术操作,护理方便安全,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翠萍;张燕 刊期: 2008年第35期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担负着医学院校的教学任务,每年接受众多本科、专科、中专实习生来院实习.带教正是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纽带.如何进行带教,使护生得到有效管理,并获得相应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作者:张萍;邓世红 刊期: 2008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