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风华;韩君
青光眼是眼科常见致盲眼病,占致盲总数的5.1%~21%[1].醋氮酰胺是一种有效的全身性碳酸酐酶抑制剂,常规剂量能减少房水的30%~40%,可显著降低眼压,是治疗各类青光眼的重要辅助药物.我科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或短期手术后高眼压发作下的控制,临床治疗效果满意.但醋氮酰胺的副作用也偶有发生,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和病情观察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雪英 刊期: 2008年第35期
做好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渗漏预防和渗漏后的应急处理和护理,对检查的顺利完成,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00例,其中男298例,女202例,年龄12~72(平均39)岁.检查部位:头部355例,胸腹部108例,盆腔37例.
作者:范芬;杨美荣;李宏 刊期: 2008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简易推注器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用自制的简易推注器辅助人工静脉注射.结果:使护士省时省力,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简易推注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轻巧、不用电、经济实用、携带方便、安全可靠,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柳芝 刊期: 2008年第35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护理操作工作之一,也是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尤其在遇到病情变化及发生各种急症时,通过静脉给药可迅速发挥药物作用,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有时不注重合理安排静脉输液的顺序,导致一些不安全因素存在,譬如:延误化验标本的留取,或影响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医生缺乏诊断治疗的依据;没有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致药物的浪费;药物对患者血管的刺激,增加患者的痛苦,这些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为保证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根据本人多年临床护理实践,对合理安排静脉输液顺序的护理体会分述如下.
作者:丁美幸;张艳丽 刊期: 2008年第35期
笔者在儿科整体护理中对患儿的心理表现分阶段的进行心理护理,同时对家长的不同心理表现进行护理,总结如下.1对患儿的心理护理[1]1.1 0~3岁患儿重点是家长的心理支持,在后面将对家长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和对策详细阐述.0~3岁患儿,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使家长对疾病和治疗有正确认识,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对患儿要注意使用抚摸等方式,使患儿在护理中得到感情的温暖和感觉的刺激,以利于患者的身心发育.
作者:邹雪雁;刘瑞萍;于海英 刊期: 2008年第35期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掌握肿瘤患者的心理变化规律,做好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现将肿瘤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方法总结如下.1 心理特点1.1 否认心理这是许多肿瘤患者得知明确诊断后初阶段的心理反应[1].他们不相信,怀疑和否认医牛对他做出的诊断,为加强自己的否认想法,会找很多医生反复咨询,从一个医院到另一个医院,重复做着多项相同的检查,以证实自己的想法.几乎每一个人都不愿捉及自己患的病与肿瘤有关,在人们面前尽量掩饰着内心的痛苦,故意保持开朗、平和的神态,给人以假象.
作者:闫静华 刊期: 2008年第35期
临终护理是为满足晚期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的全面照顾.在多年临床护理工作中,面对患者不幸死亡,护理人员也经历了由恐惧、悲哀到能以护士高度职业责任感、同情心满足患者使其无憾离开人世的心理历程.为提高尚存生命的质量,维护其人格生命的尊严,切实做到让患者在后生命历程中,面对死亡,保持安祥.就临终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及临床中取得较好效果的护理方法做如下介绍.
作者:景慎涛 刊期: 2008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护理方法.方法:对玻璃体切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抗感染治疗与护理有效.1例经抗感染,再次手术无效.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功能的眼科急症,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和护理对抢救视力非常重要.
作者:黄思建;卢素芬;李卓琼;林明色;吴素虹 刊期: 2008年第35期
对我院母婴同室病房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干预措施总结分析如下.1 母婴同室中常见的安全隐患1.1 查对制度不严格,责任心不强主要表现在新生儿入母婴同室后护士不按要求指导母乳喂养;新生儿手条和胸牌上的记录与母亲相互查对不严格,新生儿的各种登记不及时、不齐全;沐浴时易造成手条丢失或标记不清又未及时补写,护士值班时不按护理级别进行病房巡视,床头交班不严格,医嘱查对不认真,易给护理、治疗埋下隐患;个别护士不按标准和护理工作流程实施护理,如剖宫产术后卧床患者不及时指导按摩身体受压部位或协助翻身,导致压疮的发生.
作者:岳秀云;王少坤 刊期: 2008年第35期
糖尿病足是1956年由Oskly首先提出,1972年Callerall定义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称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所特有的临床表现[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美国,所有下肢截肢术中50%~70%是糖尿病患者[2].因此糖尿病足的护理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家庭护理,其护理要点如下.
作者:徐国燕 刊期: 2008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老年危重患者行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选择肘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进行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本组均一次置管成功,导管保留时间为39~122 d,静脉注射脱水药、抢救、治疗用药,快捷而准确,无一例外渗、感染发生.结论:PICC操作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留管时间长,正确应用PICC,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作者:王娟 刊期: 2008年第35期
目的:注意陪护人员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加强陪护人员管理,完善各种制度与职责,量化考查,做好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结果:通过对陪护人员的知识强化培训、管理、监督、考查,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发挥了作用.陪护率由开展前17.46%降至2.8%,感染率由原来的5.8%降至4.2%,住院患者的满意度由93%提高到96.9%,为患者提供规范、优质的护理服务.结论:陪护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者:唐引辉 刊期: 2008年第35期
医院供应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点部门,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的单位,具有供应的品种多、周转快,接触面广、无菌要求严格等特点,是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点科室.
作者:龚道淑;朱幼君 刊期: 2008年第35期
1990年以来,我院(三级甲等医院)置入永久型起搏器238例,发现囊袋反复破溃1例,经过精心治疗护理,患者康复,起搏器功能良好,现报道如下.1 病历摘要男,74岁.肥胖体型.因病窦综合征(慢快综合征)于2002-01-28在我科行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术(DDDR),术中顺利.术后患者一般状况良好,起搏器工作正常.2003-05-19患者洗澡时发现左侧胸安装起搏器部位破溃,有血性液体渗出,无红肿热痛.再次入院,渗出物培养为无细菌生长.于2003-05-22行永久起搏器重置术,将起搏器清洗后平整放入加深的囊袋中,分层缝合.术中顺利,恢复良好出院.2004-09-25患者再次因发现起搏器部位破溃,血性液体渗出而入院,仍无红肿热痛.可见约1 mm破溃口,血性液体渗出,起搏器电极连接处暴露.
作者:陈凤平;林毅;盖晓波;潘多 刊期: 2008年第35期
我院2001-01/2008-05收住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脑脓肿6例,均在全麻下或基础加局麻下行脑肿穿刺冲洗引流手术,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8~14岁,临床表现;头痛、发热6例,呕吐2例,失语2例,肢体瘫痪2例,行走不稳1例,意识障碍2例,6例均行CT或(和)MRI得到诊断,发生部位有:额叶3例,颞额叶1例,小脑1例,顶叶1例,单房性脓肿4例,多房性脓肿1例,多发性脓肿1例.抽出脓液细菌培养6例,阳性2例,链球菌1例,葡萄球菌1例.
作者:蒋和娣;吴金燕;韦朴素 刊期: 2008年第35期
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一种经胃酶消化后的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含有特异性抗体,具有中和破伤风毒素的作用,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可引起过敏反应.对我科注射TAT后引起迟发过敏反应1例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王俊艳;王美 刊期: 2008年第35期
我院从2004/2008-02共进行断指再植术50例,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0例,女10例,年龄10~72岁.拇指完全离断13例,食指离断16例,中指离断10例,小指离断9例;4指离断2例,离断时间长8.5 h,短1 h.
作者:李水荣;李桂梅;张建设 刊期: 2008年第35期
我科2006/2008年行中老年人全面部除皱术20例,经配合医生治疗及指导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年龄40~60(平均50)岁.1.2方法切口自颞部发际内向下至耳轮脚,再由耳轮脚至耳屏至耳垂,然后再由耳垂后上至耳阔后沟2/3处,后在耳廓后沟将切口引向约2~3 cm处,通过切口做潜行分离;额部发际较低者,皮肤切口做在发际内4~6 cm处;额部发际较高者,皮肤切口做在发迹边缘,然后将皮肤与额肌分离至前额的1/3处,将肌肉做相应处理,切除多余皮肤.
作者:田海霞 刊期: 2008年第35期
四川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全科人员在院内的空地上展开手术车和搭建帐篷手术室.紧急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成立了器械管理组,并冒着余震的危险,立即抢运大量手术器械、用物.在地震伤员伤情复杂[1]、时间紧迫、急需手术救治的情况下,及时针对批量地震伤员户外抢救手术特点,做好器械管理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兰;吴勤;安虹;陈燕;刘柳 刊期: 2008年第35期
目的:研究氯诺昔康对手术致痛大鼠脊髓背角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三个氯诺昔康预处理模型组(制作手术致痛模型前20 min腹腔注射1、3、9 mg/kg).3 h后,取出脊髓,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脊髓背角COX-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脊髓背角COX-2表达较强,而氯诺昔康可减少手术致痛引起的COX-2表达,并有量效关系.结论:氯诺昔康能对手术致痛引起脊髓背角COX-2的表达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
作者:翁险峰;杨锡馨 刊期: 2008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