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90项症状调查量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对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测试并与50例键康人对照.结果:病例组在总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其他因子分及抑郁、焦虑量表分均高于对照组(Jm<0.05~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作者:庞红 刊期: 2008年第35期
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速尿注射液在药物禁忌表中末列出此药的配伍禁忌,查询两药说明书,也未明确与哪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临床实践发现,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速尿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报告如下.
作者:陈丽梅 刊期: 2008年第35期
2004/2008年我科针对老年性便秘患者治疗的特点,将健康教育贯穿整个护理,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老年性便秘72例,其中男46例,女26例,年龄60~87岁,病程6个月~40 a余.大多数均服用过酚酞、大黄、番泻叶等通便药物治疗,均经电子结肠镜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作者:侯悦媚 刊期: 2008年第35期
中风足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死率较高,临床上抢救的幸存者,或多或少会遗留有运动,感觉和语言等障碍,如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角歪斜等.此病的预后,不仅取决于治疗是否恰当,而且护理质量也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和康复[1].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祁霞 刊期: 2008年第35期
我们观察了沈阳地区农民工眼外伤患者的各项心理护理工作量指标,并同时与治疗的非农民工眼外伤患者比较,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2004-10/2007-12前来中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眼外伤患者195例,病例纳入标准:(1)有近期眼部外伤史.(2)农民工眼外伤患者.
作者:吴艳玲;山冬梅 刊期: 2008年第35期
为了促进心血管疾病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存质量,我们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对心血管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观察与分析,总结如下.1 心理特征1.1 忧虑心理患者经常自觉心慌、气促、胃部不适、头昏,常感到恐惧,有难以忍受的全身不适感,并有一种说不出的内心紧张,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导致身体倦怠,精神恍惚,身体疲惫,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
作者:张艳丽;张丹 刊期: 2008年第35期
我院从2004/2008-02共进行断指再植术50例,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0例,女10例,年龄10~72岁.拇指完全离断13例,食指离断16例,中指离断10例,小指离断9例;4指离断2例,离断时间长8.5 h,短1 h.
作者:李水荣;李桂梅;张建设 刊期: 2008年第35期
目的:总结肺心病的护理体会.方法:保持良好的治疗环境,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加强基础护理,给予出院健康指导.结果:6例因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156例均治愈出院.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肺心病患者的康复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董丽娟;白菊平;孙建玲 刊期: 2008年第35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足近年来报遭的新的创面处理方法,通过使用VSD可以促进创面愈合,我科应用VSD治疗处理急慢性创面35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包金娥;许兴华;贾艳玲 刊期: 2008年第35期
我院2005-01/2008-05共施行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围手术26例,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6例,年龄47~73(平均60)岁,膀胱移行细胞癌20例,腺癌4例,鳞癌2例,大多是出现无痛肉眼血尿后行膀胱镜检确诊膀胱肿瘤,经治疗效果不好,反复发作入院.
作者:崔大云;何江玲 刊期: 2008年第35期
静脉输液是药物摄入的重要途径.若药物外渗于血管周围组织时,轻则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则引起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延长了住院时间.为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避免和解除静脉渗漏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因此本文对渗漏的预防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王广霞;刘伟;王云霞 刊期: 2008年第35期
我们对沈阳一所3级甲等医院手术窒护上职业群体工作压力源相关指标进行了调查,并与内科护士群体相同调查指标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我们2007-03/2007-05选择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3级甲等医院)手术室和内科工作的护理人员.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女性护士.
作者:李冰蕊;孙丽环 刊期: 2008年第35期
2002/2006年我院共完成食管癌根治术351例,发生吻合日瘘12例,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5例,年龄42~78(平均62.4)岁,手术经胸行食管胃吻合术,其中颈部吻合口瘘8例,胸内吻合口瘘4例;吻合口瘘发牛时时间为术后4~10 d,平均6.2 d.1.2发生吻合几瘘的原因
作者:兰红 刊期: 2008年第35期
我科于2008-06-12收治了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并多处皮肤溃烂1例,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男,79岁.因突发双手、足及腋下皮疹近1周收治入院,入科时生命体征平稳,体重89 kg,长期卧床达4 a,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部暗红色斑丘疹、散在分布,以双手掌为重,无明显瘙痒,未经特殊治疗,其后逐渐发展至双足部及腋下,双足底部较密集,3 d后足底部皮疹汇集成深大水疱呈半球形,部分破溃,多数疱液较清,个别疱液呈血性无流脓,臀部、双下肢、足部散在3 cm×2 cm~6 cm×5 cm大疱,其中骶尾部水泡破溃处融合,表面溃烂面达6 cm×4 cm,部分水疱破溃后呈鲜红色浅表糜烂面,有少许渗液,触痛较明显,总体表受累面积达15%以上.
作者:封菊香;王丽华;吴蓓 刊期: 2008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叉头蛋白(FOXP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复发性流产(RSA)患者绒毛组织中的表达,以及FOXP3与TGF-β1表达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对20例RSA患者(RSA组)和20例正常妊娠要求人工流产患者(对照组),收集手术中新鲜绒毛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绒毛组织中FOXP3和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绒毛组织中均有OXP3和TGF-β1表达,且均主要表达于合体滋养细胞胞浆中,RSA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RSA组FOXP3和TGF-β1的表达不存在明显直线相关关系.结论;绒毛组织中FOXP3和TGF-β1表达下降可能与RSA的发生有关.
作者:刘爱珍;古亚丽;李静 刊期: 2008年第35期
恶性蝾螈瘤(MTT)是横纹肌肉瘤成分的恶性神经鞘瘤,好发部位:四肢、躯下多见,其次为腹膜后和口腔颌面部,偶尔见于乳房、肺、前列腺等部位.国内至今报道仅有42例,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罕见肿瘤[1].我科于2008-04-17收治腹膜后恶性蝾螈瘤1例,对其在住院期间的治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丽梅 刊期: 2008年第35期
目的:促进护生的自学动机,提高护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通过优化临床带教环境,对2007年在我科实习的16名护理本科生进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结果:16名护理本科生通过PBL教学后提高了获取新知识的主动性,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PBL教学能促进本科护生临床学习的自学动机,使其具备评判性思维,从而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刘彩丽;屈利洁 刊期: 2008年第35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用药的重要途径,但输液差错时有发生,加之患者及家属不能详细了解用药情况,常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为了尊重患者住院期间的知情同意权,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我院从2007-10开始在全院各临床科室使用双层打印输液签字卡,加强输液治疗的环节控制,经过实践.受到医护人员、住院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和赞同.效果良好,现将具体做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唐小梅;云小蕊;沈丹薇 刊期: 2008年第35期
我院自2001年以来应用远红外辅助消肿散局部治疗产后乳房肿块,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初产妇99例,经产妇6例.产妇年龄22~40岁.患病时间大多在产后2~4周,长发病时间为产后8个月.乳头凹陷4例,乳头皲裂1例,因婴儿健康问题或因母亲健康问题不能产后早开奶9例.乳房肿胀、触痛,局部皮肤微红微热或潮红发热,伴有轻重不等全身症状.
作者:吴光珍;王益庶;方丽双;梁剑书;王静慧 刊期: 2008年第35期
对1例具有典型家族遗传史的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报告并家系调查分析如下.1 摘历摘要1.1先证者(Ⅲ2)女,44岁.35岁起开始出现行走不稳,逐渐出现两手笨拙并有意向性震颤,不能完成精细动作,伴有言语不清,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而来院就诊.
作者:罗纯 刊期: 2008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