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产地首乌藤的大黄素含量比较

瞿发林;谈丽娜;董文森;赵勇;叶光明

关键词:首乌藤, 产地, 含量, 大黄素
摘要:目的 建立首乌藤中大黄素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不同产地首鸟藤的大黄素含量.方法 采用酸水解和氯仿回流提取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用高效液相色谱(HPL2C)法测定首乌藤药材的大黄素含量.流动相为甲醇-0.2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80∶20,用磷酸调pH值至3.0),检测波长为444 nm,灵敏度为1.0 AUFS.结果 大黄素进样量在0.046~0.152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加样回收率为98.94%,RSD=0.93%(n=6).江苏(两批次)、贵州、河南、湖北产首乌藤药材的大黄素含量分别为0.075 6%,0.0504%,0.1721%,0.0184%,0.055%.结论 不同产地的首鸟藤药材的大黄素含量差异显著.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丙泊酚配伍氯胺酮用于无痛人流术86例

    目的 观察小剂量丙泊酚配伍小剂量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的麻醉镇痛效果.方法 将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患者164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86)采用丙泊酚配伍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后行人流术,对照组(n=78)采用常规人流术,术前1 h阴道后穹窿置米索前列醇0.4 mg.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术中无痛苦者分别为85例(98.84%)和0例,术后并发人流综合征者分别为1例和1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而术中宫颈松弛度、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小剂量丙泊酚配伍小剂量氯胺酮用于无痛人流术麻醉镇痛效果好且安全.

    作者:晏永莲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曲马多治疗输液反应寒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曲马多治疗输液反应寒战的效果,探讨输液反应寒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输液反应中出现寒战的患者27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曲马多,对照组使用异丙嗪,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寒战持续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且寒战停止1 h后患者体温升高差值也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曲马多可有效治疗输液反应寒战.

    作者:徐晓众;徐振华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33例

    目的 观察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6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氨溴索雾化吸入观察组(治疗组)和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对照组(对照组),均予常规抗感染、扩张支气管、止咳、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咳嗽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及平均治疗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肺炎疗效好.

    作者:陈俊玲;夏蕾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注射用苦参碱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 考察注射用苦参碱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苦参碱及有关物质的含量.以乙腈-0.1%磷酸(7∶93)作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2 nm,理论塔板数按苦参碱计算应不低于1 500.结果 与放置0 d时比较,放置6个月后3批样品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注射用苦参碱在避光、阴凉处保存时稳定性良好.

    作者:李克雄;徐为公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注射用帕米磷酸二钠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4%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氢氧化钠溶液-乙腈(86∶14),流速为1.0 mL/min;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为395 nm,发射波长为480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 帕米膦酸二钠质量浓度在2.995~23.96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8%,RSD=0.32%.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专属性强,能有效控制帕米磷酸二钠的含量.

    作者:刘爱芹;马淑涛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天然抗肿瘤药物的发展趋势

    通过查阅文献,回顾喜树碱和紫杉醇的开发历程,总结目前天然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现状,发现天然抗肿瘤药物的发展方向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现有药物进行结构改造以改善其药理学特性;2)以新的作用机理或作用靶点为指导寻找新的活性物质作为先导化合物;3)发现新的作用靶点;4)加强构效关系研究.

    作者:申向黎;张伶俐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我院29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方法 对深圳市中医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收集到的292例ADR报告,利用Microsoft Escel电子表格进行频数分析.结果 292例ADR患者中>60岁有186例(63.70%);涉及药品11大类共73个品种,其中以中药注射液的ADR发生率高,为98例(33.56%),其次为抗微生物药82例(28.08%);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有203例(69.52%);累及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多(214例,49.77%).结论 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及抗微生物药,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郭彬;梁林军;刘志承;魏俊婷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我院2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6年1~12月收集的22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 224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 159例(占70.98%),中成药制剂26例(占11.61%);ADR累及器官以皮肤及附件为常见,占总数的58.93%(132例),其次是消化系统损伤;较严重的ADR有4例,占1.79%;女性ADR高于男性,≥60岁患者ADR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多,占总例数的79.46%(178例).结论 ADR的发生原因诸多,表现多样,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朱定春;莫陵;范平平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双虎肿痛宁喷雾剂中酯型生物碱含量

    目的 建立双虎肿痛宁喷雾剂的酯型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标准曲线法进行测定.结果 乌头碱质量浓度在1.015 2~5.076 0 m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6.3%,RSD为1.1%(n=6).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双虎肿痛宁喷雾剂中酯型生物碱的含量专属性强,稳定性好.

    作者:冉海琳;吴佳;杨惠莲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创伤性截瘫患者早期皮肤护理

    目的 探讨保护创伤性截瘫患者皮肤完整性及预防褥疮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脊髓损伤所致瘫痪患者通过早期温水擦浴,骨突部按摩,气圈、软枕、软垫合理使用,正确翻身等有效措施,可以预防褥疮.结果 78例脊髓损伤所致瘫痪患者中,在外院已发生褥疮的9例有8例治愈,1例未治疗自动出院,其余69例无一例发生褥疮.结论 创伤性截瘫患者通过密切观察及早期皮肤护理,能有效防治褥疮.

    作者:钟渝;吴新军;方青;吴雪晖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复方替硝唑栓剂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 考察复方替硝唑栓剂的稳定性.方法 以性状、融变时限、pH值、微生物限度及含量为指标,进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结果 在温度(30±2)℃、相对湿度(65±10)%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在室温(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放置24个月,样品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结论 根据稳定性考察结果,复方替硝唑栓剂的有效期可暂订为2年.

    作者:朱兴年;王震;景荣芳;王雪晴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3种头孢哌酮钠注射液治疗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3种头孢哌酮钠注射液对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780例均分为3组,分别给予头孢哌酮钠注射液(派先,A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1)注射液(优哌,B组)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注射液(澳必健,C组)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有效率为83.0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2%;B组有效率为93.0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3%;C组有效率为94.6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结论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疗效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是临床治疗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刘仕彪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浊度法测定盐酸米诺环素胶囊的效价

    目的 建立浊度法测定盐酸米诺环素胶囊的效价.方法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加菌量为0.5%~1.0%(V/V),于(37±0.5)℃培养约4 h后测定.结果 抗生素线性质量浓度为0.03~0.10 U/mL,二剂量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77%,RSD为2.2%(n=9).结论 该方法灵敏、快速,影响因素较少,可作为盐酸米诺环素胶囊效价的测定方法.

    作者:王金龙;高燕霞;王茉莉;姜建国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我院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不合理处方的调查分析,促进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随机抽查医院2006年6~12月门、急诊处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除外)共计12 660张,对每份处方中药物的适应证、相互作用、联合用药、用量用法、重复用药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 660张处方中1项不合理用药的处方1 099张,2项及2项以上不合理用药的处方201张;不合理用药共计1 510项次,不合理用药处方1 300张,占总处方的10.27%.结论 医院门诊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应积极开展合理用药宣传,大力倡导和支持临床药师深入临床,与医师一道努力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赵延斌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直肠黏膜保护剂治疗肛门瘙痒症37例

    目的 观察直肠黏膜保护剂(太宁栓剂)治疗肛门瘙痒症的疗效.方法 将74例不同病因引起的肛门瘙痒症患者随机均分为直肠黏膜保护剂组(治疗组)和0.9%盐水熏洗肛门皮肤组(对照组),并进行治疗及疗效对比.结果 太宁栓剂能较快地缓解局部瘙痒症状,有助皮肤损害的恢复,有效率达75.7%,明显高于对照组(16.2%),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在外用疗法治疗继发于肛肠疾病的肛门瘙痒症时,太宁栓剂可作为一种常用的局部治疗药.

    作者:陈鑫;吴诚义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3种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恶心呕吐方案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3种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致恶心、呕吐(PONV)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行LC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于手术结束前Ⅰ组静脉注射氯化钠注射液5 mL,Ⅱ组静脉注射昂丹司琼8 mg,Ⅲ组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 mg+地塞米松5 mg,Ⅳ组肌肉注射甲氧氯普胺20 mg,分别于手术后24 h评估并记录患者的PONV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Ⅰ组相比,其余3组24 h内PONV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Ⅳ组24h内PONV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Ⅲ组(P<0.05);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Ⅳ组口干、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 昂丹司琼联合地塞米松方案预防PONV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花费较低,是3种治疗方案中理想的方案.

    作者:徐文峥;梅祎军;何伟珍;陈文钦;徐璐敏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国产头孢泊肟酯片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40例

    目的 评价国产头孢泊肟酯片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78例轻度及中度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口服头孢泊肟酯片200 mg(2次/d),对照组38例口服头孢克洛片500 mg(3次/d),疗程均为7~14 d.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7.5%与81.6%,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9.2%与85.0%,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头孢泊肟酯片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安全、有效.

    作者:周燕萍;张军;庞宗武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检出率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近年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的发生率及耐药特征.方法 对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2003-2005年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到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进行ESBLs检测.结果 该院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从2003年的38.98%和36.36%上升到2005年的55.56%和50.54%;产ESBLs菌与非产ESBLs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产ESBLs菌对其他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s菌,其中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上升较慢,而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上升较快,特别是所有第3代以上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上升趋势令人担忧.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ESBLs检出率与耐药率逐年增加,这与第3代以上头孢类抗生素使用率逐年增加有密切关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控制和避免耐药菌株产生的关键所在;产ESBLs菌重症感染的患者应首选亚胺培南.

    作者:周晨霞;张瑞忠;汪宇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清肝利胆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清肝利胆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茵陈、白芍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处方中黄芩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茵陈、白芍的薄层色谱分离良好,斑点明显,专属性好,无干扰;黄芩苷进样量在0.483~2.414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73%,RSD=0.33%(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清肝利胆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世玲;金向群;肖芳;刘永刚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2004-2006年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统计医院2004-2006年抗菌药物的采购金额、销售金额、数量等数据,对其销售比例、用药频度(DDDs)及排序、采购金额排序、每日药费、购药金额序号与DDDs序号比值进行微机化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抗菌药物采购金额逐年增长,销售比例高于国际抗菌药物消耗水平,销售金额居前3位的分别是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DDDs始终居前3位的药物是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口服制剂,购药金额序号与DDDs序号比值差别较大.结论 医院抗菌药物口服制剂的使用基本合理,注射剂有滥用现象.

    作者:卢利群 刊期: 2007年第21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