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在职业学校开展创造性活动的初步探索

董丹虹

关键词:职业学校, 创造性活动, 素质教育
摘要:在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市场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所有的竞争实质上都是人才的竞争,因为人才既是生产力,又可创造生产力.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甘肃省卫生学校设立口腔治疗师新专业的构想

    1当前口腔专业的发展模式1.1我省的口腔教育现状我省口腔卫生资源发展滞后.以往我省口腔执业医师(士)主要来源于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甘肃省卫生学校、天水市卫生学校.

    作者:张玉惜;刘振茂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严格工程监理过程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监理资料作为工程监理工作的原始凭证,是检验监理工作、界定监理责任的重要依据,也是工程质量的真实反映和质量评估的依据之一.一份好的工程监理资料不但体现监理的真实水平,而且也直接反映监理程序和工程质量.现就民用建筑专业教学与实践过程中监理某公共民用建筑为例介绍其具体做法.

    作者:张亦军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对中职学校人文教育的思考

    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人文教育不仅可以传递知识,开发智力,培养技能,提高学生修养,陶冶情操,增加情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成为道德高尚、技术高超的高素质劳动者.

    作者:陈维忠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关于护理专业日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世界性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为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护理人员的竞争将进一步国际化.

    作者:姜海云;金星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加快专业结构调整

    介绍本校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和专业结构调整的整个发展、演变过程,并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作者:杨明武;元国志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高职院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轻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应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开设好人文教育方面的课程;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加强高职院校师资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马力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让学生回顾成长经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素质差、问题多的现象,在学生中进行教育个人成本调查及成长经历回顾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生均每日个人教育成本为22.01元;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小学阶段成绩优良、担任班干部、受表彰等比例都较高,但到了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下降;多数学生存在明显的自卑心理.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

    作者:丁倩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中专护生护理礼仪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在护理礼仪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注重护理礼仪的养成训练;注重对学生内在修养的培养;注重合理应用教学考核方式,在实际教学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进行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宁华;皮至明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中专生心理偏差原因分析及矫正方法

    中专学生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综合素质偏低,心理偏差较严重,这给学校的正常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现探讨中专学生心理偏差的产生原因及矫正方法,旨在有效改进中专学校的教育管理方法,更好地提高学生管理水平,使中专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切实得到提升.

    作者:周娟仙;施成良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依据新课程标准对传统教学目标存在的模糊、抽象等现象进行改进,确定教学目标时在内容上围绕课标的五大领域使之更加丰富,在程度上结合课标的水平目标使之层次更加分明.教学实验发现,教学目标的改进有重要意义.依据新课程标准改进教学目标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明确的方法,而且在教学效果上也有很大的改善.

    作者:刘庆谊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中等卫校基础医学教材编写浅议

    现对二十几年来中等卫校基础医学教材编写的一些观念和实际版本进行了大致的追述和点评,进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布鲁纳既是结构主义者,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的先驱之一.学科结构和建构学习相辅相成.建议中等卫校基础医学教材编写以学科的基本的一般观念为纲,构筑基本的学科结构,应根据当代疾病谱的变化加大更新幅度,从而建立起内容精当、独具特色的中等卫校基础医学教材体系.

    作者:于纪;文光辉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生理学教学技巧探讨

    探讨灵活运用导入式、精简式、归纳式、比较式、展示式、讨论式、例证式与拓展式等8种教学技巧,对于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的作用.

    作者:陈光倩;刘甘泉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地方医疗服务状况消费体察报告

    为加强对商品和服务的社会监督,发挥消费者协会组织的社会监督作用,创新消费者协会组织的社会监督形式,促进医疗卫生行业的规范化服务,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组织的相关消费体察活动的实施方案,2006年8月1日至10月25日,甘肃省消费者协会在当地组织开展了为期55天的医疗服务消费体察活动.

    作者:田省强;周立;梁兰;张葆民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PTEN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PTEN与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及其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CD34鼠抗人单克隆抗体检测癌组织中的MVD.结果 正常宫颈组PTEN表达率为100%(20/20),宫颈上皮内瘤变组PTEN表达率为76.7%(46/60),宫颈癌组PTEN表达率为58.6%(41/70),表达率随癌变程度的增加而降低,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宫颈癌组中PTEN阴性组MVD值显著高于PTEN阳性组,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TEN的表达与宫颈鳞癌肌层浸润深度(P<0.01)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PTEN缺失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宫颈鳞癌的侵袭与转移有关.

    作者:石清芳;俞发荣;李淑鸾;唐兆瑞;周庆云;刘江波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生理学教学集体备课的几点体会

    生理学集体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通过集体备课,可对课程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达成共识;可集思广益,探讨和寻找佳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史玉兰;潘培森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首因效应对学习护理操作技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首因效应对学习护理操作技能的影响,提高护理操作技能教学质量.方法 将2002级护理专业的大专生作为实验组,在基础护理技能教学中选择6项技能按临床操作实际连贯完成;并以2001级护理专业的大专生作为对照组,在护理技能教学中按传统教学即分解讲授操作步骤,未连贯完成该项操作.比较2组学生6项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与完成操作时间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学生6项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 注重教学中的首因效应能显著提高护理技能学习效果及提高技能教学质量水平.

    作者:钱念渝;刘国红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助产专业化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论述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助产等专业化学课程改革的理由和指导思想,结合教学改革实践,对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名称、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思考、探索和分析.

    作者:刘武标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智能镜像技术在优化管理网络机房中的应用

    鉴于机房网络单机维护工作量大的特点,应用Windows 2000核心管理工具--智能镜像(Lntelli Mirror)技术,结合活动目录(Active Directory),实现基于组策略(Group Policy)对用户桌面的策略性管理,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并说明这一实现过程.

    作者:彭方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新乡市部分中等学校食堂餐具消毒效果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新乡市部分中等学校食堂餐具消毒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3~7月,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新乡市10所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学的食堂卫生现状实施现场查验并对其餐具消毒情况进行监测,同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学校管理食堂明显好于个人承包食堂(妒=37.50,P<0.01);中学食堂好于中等职业学校食堂(x2=10.11,P<0.01).结论 学校餐具消毒效果因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很多问题,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加强管理,提高学校餐饮业的卫生质量,保证学生就餐安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作者:闫春风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中小学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及个人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对健康产生的重大影响.

    作者:田贞尚 刊期: 2007年第16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