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达;葛衡江;周蓉
目的:综合开发利用出药资源.方法:查阅文献对山药的成分、临床应用进行综述.结果:山药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临床应用广泛.结论:研究开发山药的各种制剂和保健方剂,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王林丽;孟德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为含有冰片、薄菏脑两种成分的中药制剂选择适宜的复合膜类包装材料.方法:根据外观观察及水蒸气透过量测定,比较塑料、镀铝膜,塑料,复合塑料,塑料 (非单层 )铝箔 4种复合膜类包装材料的变化.结果:除塑料、塑料 (非单层 )铝箔复合膜外,其余复合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含有冰片、薄荷脑两种成分的中药制剂的包装应选用塑料、塑料 (非单层 )铝箔复合膜,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作者:肖淑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尼可地尔治疗 8周,以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 8周后,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及次数明显减少( P < 0.05),心脏指数( CI)、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 ESVI)和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 E/A)明显优于治疗前( P < 0.05).结论:尼可地尔可明显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
作者:吴文利;梅霞;罗羽慧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法 )控制克拉维酸钾及其复方制剂的有关物质.方法:使用 Chromasil C18柱( 150 mm× 4.6 mm ,5 μ m).克拉维酸钾采用线性梯度洗脱,流动相 A为 0.05 mol/L的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节 pH值 =4.0), B为 0.05 mol/L的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节 pH值 =4.0)-甲醇( 50 : 50),检测波长为 230 nm,柱温为 40℃.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的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甲醇( 95 : 5),检测波长为 220 nm.结果: HPLC法可有效控制克拉维酸钾及其复方制剂有关物质的质量.结论: HPLC法准确、灵敏度高,建议可进入药典.
作者:支立娟;王连水;高燕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健脾肥儿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 (TLC法 )对莲子、山楂、茯苓、山药进行鉴别,用滴定法测定总有机酸的含量.结果: TLC法可鉴别莲子、山楂、茯苓、山药;用 NaOH滴定液 (0.01 mol/L)滴定,方法回收率为 100% ,RSD为 0.62%.本品总酸含量以枸橼酸计不低于 0.12 mg/mL.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作为健脾肥儿口服液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校合香;邹阳;邓芬;张丽萍;万明;聂诗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RP- HPLC法 ),色谱柱为 KromasilTMC18柱 (4.6 mm× 250 mm, 5 μ m),以甲醇- 0.5%醋酸铵溶液 (70 : 30)为流动相,流速为 1.0 mL/min,柱温为 35℃,检测波长为 285 nm.结果:多潘立酮在 10. 7~ 214. 0 μ 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 6,回收率为 99.5%, RSD为 0.68% (n=5).结论: RP- HPLC法可用于多潘立酮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夏宇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疗法在中医药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查阅近些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研究论文,进行分析汇总.结果与结论:精神心理疗法在中医药治疗中占主导地位,中医药治疗中附加精神心理疗法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用药,尤其在心身疾病的治疗方面.因此,应充分考虑发挥其优势并探讨其科学机制,对中医药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研究思路.
作者:张方;黄泰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测定联苯苄唑凝胶 (必伏 )中联苯苄唑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法 ),以甲酸-水-四氢呋喃( 79 : 20 : 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 254 nm.结果:联苯苄唑在 0.1~ 5 μ g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100.3%( RSD=0.58%, n=9).结论: 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能有效控制联苯苄唑凝胶的质量.
作者:江生;张晓松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介绍几种常用中药注射剂在输液配伍中的稳定性.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期刊有关文献.结果:双黄连粉针在含钾盐的配伍液中含量下降或不溶性微粒剧增,在 0.9%氯化钠注射液中与阿米卡星产生沉淀,与氨苄西林钠颜色加深;穿琥宁注射液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刺五加注射液与双嘧达莫、维拉帕米在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中均可产生沉淀;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 6 h内外观、 pH值及含量均有变化;茵栀黄注射液在含氯化钠配伍液中和肿节风注射液在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或 10%葡萄糖注射液中微粒数均超标.结论:某些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时不稳定,提示临床用药时应引起重视.
作者:陆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拓展中药经验鉴别方法的内容.方法:查阅文献并结合日常实践经验,按试验方法试验、验证.结果:该方法简单、有效,能比较准确和快捷地对部分中药的真伪和质量进行鉴别.结论:该方法值得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裕民;廖庆文;刘绍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测定器官移植术患者全血环孢素 A(CsA)浓度的方法.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选择 Nova- pak C18柱 (3. 9 mm× 150 mm,4 μ m)为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 (30.8 : 51.2 : 18, V/V),流速 1 mL/min,检测波长 210 nm,柱温 55℃.全血经乙醚提取,正己烷脱脂处理.结果: CsA和环孢素 D(CsD)的保留时间分别为 4.5 min和 5.6 min; CsA线性范围为 50~ 1 550 ng/mL, C=411.71R+ 6.30,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 100.85%,日内和日间变异均 < 6.27% ;平均提取回收率为 65.43%. 25例患者 170次血浓度监测,峰浓度为 (830.84± 359.95)ng/mL,谷浓度为 (226. 25± 144.87)ng/mL.结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柱温低、结果准确等特点,适合临床上全血常规监测的需要.
作者:孙增先;周金玉;张骞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分析传统单体药店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指出我国加入WTO后医药零售商业领域的竞争加剧,对药店加盟连锁模式的利弊进行研究,并提出对抗风险的策略.
作者:丁勇;童燕;吴国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的影响.方法:选择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 CHF患者 62例,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 80 mg, 1次 /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半年后的心功能、 ECG等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心功能改善,运动功率增加.结论:缬沙坦可改善 CHF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志和;颜永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测定新凝灵注射液中新凝灵含量的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磷酸( 50 : 50 : 0.05)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 220 nm.结果:各组分分离度好,日内精密度 RSD为 0.7%~ 1.0% ,日间精密度 RSD为 0.9%~ 1.4%,平均回收率为 99.7% (n=5),RSD=1.2% ,低检测量为 0.25 μ g/mL.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单易行,快速准确且分离度好,可用于新凝灵的常规分析.
作者:平成斌;宋红萍;刘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制乳酸左旋氧氟沙星滴眼液.方法:制备乳酸左旋氧氟沙星滴眼液,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结果:制剂质量稳定,质量控制方法可靠.结论:该滴眼液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适于医院小量配置.
作者:粟珊;张茂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测定银黄胶囊中绿原酸、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 Varlag C18柱( 4.6 mm× 250 mm,5 μ m).绿原酸流动相为乙腈- 0.4%磷酸溶液( 10 : 90),流速为 0.5 mL/min,检测波长为 327 nm;黄芩苷流动相为甲醇- 0.4%磷酸溶液( 47 : 53),流速为 1.0 mL/min,检测波长为 280 nm.结果:绿原酸在 12.8~ 64.0 ng/mL、黄芩苷在 19.9~ 99.5 ng/mL的浓度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两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7.50%( RSD=1.83% )和 96.88% (RSD=1.18% ).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准确、简便.
作者:谷俊峰;徐大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藿香正气片增强镇静催眠药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以小鼠的走动时间、前肢向上抬举为指标观察藿香正气片的镇静作用及与镇静催眠药的协同作用.结果:藿香正气片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藿香正气片+地西泮组与地西泮组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结论:藿香正气片具有镇静作用,与镇静催眠药合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李建恒;张杏红;侯大宜;王恩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司帕沙星治疗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患者 60例,其中口服司帕沙星组 (治疗组 )30例, 200~ 300 mg/次, 1次 /d;口服阿奇霉素组 (对照组 )30例, 250~ 1 000 mg/次, 1次 /d.疗程均为 7~ 14 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 90. 0%和 86.7%,痊愈率分别为 83.3%和 80.0%,病原菌清除率分别为 90.0%和 8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33%和 6.67%.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P > 0.05).结论:司帕沙星治疗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安全、有效.
作者:陈劲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