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国首家药品安全社会协作网在汕头启动

关键词:药品, 安全社会, 协作网, 汕头
摘要: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头孢地秦钠粉针剂治疗呼吸、泌尿系统感染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头孢地秦钠粉针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临床试验,将呼吸及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接受两个厂家的头孢地秦钠粉针剂静脉给药治疗.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 95.65%( 22/23)和 83.33%( 15/18),其中呼吸系统感染有效率分别为 93.33%( 14/15)和 80.00%( 8/10),泌尿系统感染有效率分别为 100.00%( 8/8)和 87.50%( 7/8);两组总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88.89%( 16/18)和 93.75%( 15/16),其中呼吸系统感染细菌清除率均为 100.00%( 12/12, 9/9);泌尿系统感染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66.67%( 4/6)和 85.71%( 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 4.17%( 1/24),系轻度并呈一过性.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两厂家生产的头孢地秦钠粉针剂对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疗效相似,不良反应均为轻度.

    作者:金小亚;陈永平;朱碧红;张慧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68例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尼可地尔治疗 8周,以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 8周后,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及次数明显减少( P < 0.05),心脏指数( CI)、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 ESVI)和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 E/A)明显优于治疗前( P < 0.05).结论:尼可地尔可明显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

    作者:吴文利;梅霞;罗羽慧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我院2002-2004年6月心血管类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心血管类药物临床应用状况,指导合理用药.方法:采用 2002 - 2004年 6月我院药房计算机管理数据库有效数据,统计、分析用药情况.结果: 2004年 1~ 6月较 2002年, 2003年心血管药物的用药频度、消耗金额呈增长趋势,而日均费用略有下降,说明我院心血管类用药较为合理.结论:心血管类药物分类复杂,种类繁多,临床应用广泛,应加强合理用药.

    作者:王怀明;殷扬;李慧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奥硝唑联用醋酸氯己定对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考察

    目的:考察奥硝唑与醋酸氯己定联合用药对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低抑菌浓度 (MIC)值;计算分级抑菌浓度 (FIC)指数并判定联合效应, FIC≤ 0.5为协同作用, 0.5 2为拮抗作用.结果:奥硝唑与醋酸氯己定联合应用,其 MIC显著降低, FIC≤ 0.5.结论:奥硝唑与醋酸氯己定联合用药后,对白色念珠菌体外抗菌活性有协同作用.

    作者:舒凌玲;陈雅;吴畏;杨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联苯苄唑凝胶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联苯苄唑凝胶 (必伏 )中联苯苄唑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法 ),以甲酸-水-四氢呋喃( 79 : 20 : 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 254 nm.结果:联苯苄唑在 0.1~ 5 μ g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100.3%( RSD=0.58%, n=9).结论: 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能有效控制联苯苄唑凝胶的质量.

    作者:江生;张晓松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加替沙星治疗尿路感染52例

    目的:比较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将 102例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成 2组,治疗组 52例,予加替沙星 0.4 g口服, 1次 /d;对照组 50例,予环丙沙星 0.25 g口服, 2次 /d.两组疗程相同.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尿路感染总有效率分别为 95.6%和 70.8% (P < 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96%和 82% (P < 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7.4%和 9.8%,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加替沙星在治疗尿路感染中较环丙沙星更为有效.

    作者:康健民;施卫中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及其对中药新药研究的影响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对中药新药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该文介绍了 PCR, RFLP, PCR- RFLP, RAPD等技术和方法在中药的分子鉴定与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进化与系统学及中药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以及基因干预和蛋白质组学在中药作用机理研究与新药开发研究方面的应用和影响.

    作者:范俊安;王继生;夏永鹏;邱宗荫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克拉维酸钾及其复方制剂的有关物质测定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法 )控制克拉维酸钾及其复方制剂的有关物质.方法:使用 Chromasil C18柱( 150 mm× 4.6 mm ,5 μ m).克拉维酸钾采用线性梯度洗脱,流动相 A为 0.05 mol/L的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节 pH值 =4.0), B为 0.05 mol/L的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节 pH值 =4.0)-甲醇( 50 : 50),检测波长为 230 nm,柱温为 40℃.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的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甲醇( 95 : 5),检测波长为 220 nm.结果: HPLC法可有效控制克拉维酸钾及其复方制剂有关物质的质量.结论: HPLC法准确、灵敏度高,建议可进入药典.

    作者:支立娟;王连水;高燕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全血环孢素A浓度

    目的:建立测定器官移植术患者全血环孢素 A(CsA)浓度的方法.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选择 Nova- pak C18柱 (3. 9 mm× 150 mm,4 μ m)为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 (30.8 : 51.2 : 18, V/V),流速 1 mL/min,检测波长 210 nm,柱温 55℃.全血经乙醚提取,正己烷脱脂处理.结果: CsA和环孢素 D(CsD)的保留时间分别为 4.5 min和 5.6 min; CsA线性范围为 50~ 1 550 ng/mL, C=411.71R+ 6.30,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 100.85%,日内和日间变异均 < 6.27% ;平均提取回收率为 65.43%. 25例患者 170次血浓度监测,峰浓度为 (830.84± 359.95)ng/mL,谷浓度为 (226. 25± 144.87)ng/mL.结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柱温低、结果准确等特点,适合临床上全血常规监测的需要.

    作者:孙增先;周金玉;张骞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健脾肥儿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健脾肥儿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 (TLC法 )对莲子、山楂、茯苓、山药进行鉴别,用滴定法测定总有机酸的含量.结果: TLC法可鉴别莲子、山楂、茯苓、山药;用 NaOH滴定液 (0.01 mol/L)滴定,方法回收率为 100% ,RSD为 0.62%.本品总酸含量以枸橼酸计不低于 0.12 mg/mL.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作为健脾肥儿口服液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校合香;邹阳;邓芬;张丽萍;万明;聂诗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自拟痔痛宁油纱条在痔、瘘术后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自制痔痛宁油纱条应用于痔、瘘患者术后镇痛疗效.方法:采用双盲对照研究方法,将 83例痔、瘘术后患者随机分成 2组,分别于术后 12 h、排便时、换药时给予痔痛宁油纱条外用,疗程为术后 7 d.结果:试验组的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1);试验组对疼痛治疗的满意度为 82.3%,对照组为 32.5%.结论:痔痛宁油纱条用于痔、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作者:赵阿娜;王钲珠;蔡晓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益肾养元颗粒中大黄素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益肾养元颗粒中大黄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 C18柱,以甲醇- 0.2%磷酸( 75 : 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 291 nm.结果:大黄素与其他组分峰的分离度 > 1.5,理论塔板数以大黄素峰计算为 4 100;大黄素线性范围是 0.053~ 0.840 μ g, 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 100.17%, RSD为 2.12%.结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益肾养元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兰燕宇;王爱民;何迅;李勇军;刘丽娜;王永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卡马西平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 1995 - 2003年国内报道的 257例卡马西平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亦复杂多样,以药疹、皮疹等过敏反应为常见( 148例),其次为神经系统( 41例)、心血管系统( 22例)、血液系统( 16例)、消化系统( 12例)、肝胆系统( 7例)、死亡( 2例)等不良反应.结论:应重视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加强临床用药监护.

    作者:李瑞珍;宋伟峰;刘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常用中药注射剂与输液的配伍

    目的:介绍几种常用中药注射剂在输液配伍中的稳定性.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期刊有关文献.结果:双黄连粉针在含钾盐的配伍液中含量下降或不溶性微粒剧增,在 0.9%氯化钠注射液中与阿米卡星产生沉淀,与氨苄西林钠颜色加深;穿琥宁注射液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刺五加注射液与双嘧达莫、维拉帕米在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中均可产生沉淀;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 6 h内外观、 pH值及含量均有变化;茵栀黄注射液在含氯化钠配伍液中和肿节风注射液在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或 10%葡萄糖注射液中微粒数均超标.结论:某些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时不稳定,提示临床用药时应引起重视.

    作者:陆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精神心理疗法在中医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疗法在中医药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查阅近些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研究论文,进行分析汇总.结果与结论:精神心理疗法在中医药治疗中占主导地位,中医药治疗中附加精神心理疗法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用药,尤其在心身疾病的治疗方面.因此,应充分考虑发挥其优势并探讨其科学机制,对中医药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研究思路.

    作者:张方;黄泰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七制香附丸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探讨七制香附丸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显微鉴别法可鉴别出香附、川芎、人参、当归、白术、砂仁、白芍、黄芩;薄层色谱法可检测出香附、益母草、白芍、当归.结论:方法准确、简便,可作为七制香附丸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王琳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鱼腥草合剂中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鱼腥草合剂中黄芩苷的含量,以控制该制剂的质量.方法:以 C18化学键合硅胶柱分离黄芩苷,以甲醇-水-冰醋酸( 40 : 60:1)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 274 nm.结果:黄芩苷在 10.5~ 105 μ g/mL范围内,进样量与吸收面积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9.67%( n=6), RSD=1.31%.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

    作者:朱晓燕;蔡进章;任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病毒灭活健康人血浆对失血性休克早期凝血相及血栓弹力描记的影响

    目的:研究病毒灭活健康人血浆对围手术期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栓弹力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患者 (术中失血量在 600 mL以上 )40例, ASA分级Ⅰ~Ⅱ 级,随机分为 S/ D血浆 (SDP)组 (20例 )和 10%羟乙基淀粉 (HES)组 (20例 ).术中均采用全身麻醉方式.术中在失血量达 400 mL时按 8 mL/ kg剂量输注 SDP或 10% HES,于输注前、输注后 60 min、输注后 120 min采集静脉血测定凝血相及血栓弹力描记 (TEG)参数.结果:与输注前比较, SDP组 AT, TT, APTT, INR输注后均无明显变化,输注后 60 min FIB变化显著 (P < 0. 05),输注后 120 min FIB变化非常显著 (P < 0. 01);10% HES组输注后各项参数均无明显变化 (P > 0. 05). SDP组输注后 60 min K, G值变化显著 (P < 0. 05), R, MA, CI值变化非常显著 (P < 0. 01),输注后 120 min G值变化显著 (P < 0. 05), R, K, MA, CI值变化非常显著 (P < 0. 01); 10% HES组 TEG各项参数输注后均无明显变化 (P > 0. 05).结论:在失血性休克早期输注 SDP能有效控制机体出凝血平衡紊乱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机体康复.

    作者:马永达;葛衡江;周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水试、火试在中药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拓展中药经验鉴别方法的内容.方法:查阅文献并结合日常实践经验,按试验方法试验、验证.结果:该方法简单、有效,能比较准确和快捷地对部分中药的真伪和质量进行鉴别.结论:该方法值得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裕民;廖庆文;刘绍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舒通颗粒中橙皮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舒通颗粒中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法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流动相为乙腈- 0.1%磷酸( 22:78);检测波长为 283 nm.结果:样品中橙皮苷得到了很好分离,橙皮苷对照品的线性范围是 0.13~ 1.30 μ g, 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8.71%, RSD为 1.55%.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锡峰;赵春景;钱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