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白芍总苷治疗合并有白细胞减少症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处于活动期并有白细胞减少症的SLE患者33例为治疗组,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红蛋白定量、白细胞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以及与SLE活动有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用白芍总苷治疗12周后血红蛋白定量、周围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均>0.05);但平均血沉水平、血清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平均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和每日平均应用强的松的剂量以及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补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白芍总苷用于治疗合并有白细胞减少症的SLE患者安全、有效,并且可以降低SLE患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李志军;刘雁;陈琳洁;范晓云;杨珂珂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39岁,因中上腹疼痛40d、加重3d于2003年8月4日人院.患者曾以急性重症胰腺炎在我院治疗.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和原发性高血压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7.2℃,脉搏8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100mmHg,左手掌、右膝、双股内侧可见局灶性皮肤发红,脱屑、抓痕,中上腹广泛轻压痛,肌紧张不明显,无反跳痛,压痛以脐上较明显,左季肋区向左腰部可扪及一直径约20 cm质中包块,靠近腹侧扪及边界,余边界不清,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4次/min,双下肢无水肿.人院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体癣.诊疗计划为禁食、抗炎、抑制胰腺外分泌,监测血压、血糖,进一步查淀粉酶,心、肝、肾功能,局部外用抗真菌药.
作者:黄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通过对行政应急性原则的法理探讨,阐述应急性原则在行政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深层内涵,指出在我国医药监管法律体系建设中引入和运用应急性原则是势所必然.
作者:汤振宁;邵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作者:林毅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分析国有医药企业工资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性策略,针对目前国有医药企业薪酬管理在制度体系上存在的问题,强调引进现代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从公平性、激励性等方面进行调整的必要性.
作者:李春辉;李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估疏血通对髋关节手术患者术后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7月~2003年4月髋部手术患者共57例,根据入院时间(单双日)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3例),手术前3d开始分别采用疏血通和低分子肝素治疗,共10d,于用药前、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测定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D-dimer、血小板聚集率,怀疑有深静脉血栓(DVT)者行静脉造影检查.结果:两组治疗前后KPTT,PT明显延长;治疗组t-PA活性明显增强(P<0.05),D-dimer升高,PAI无明显变化,并抑制血小板聚集.结论:疏血通在预防和治疗髋关节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中,不仅有抗凝作用,而且能激活纤溶系统,抑制血小板聚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陈世荣;黄朝梁;邓忠良;陈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药滴丸剂系指中药经过加工提取后,与固体基质加热熔融成溶液、混悬液或乳浊液,再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剂中,由于表面张力作用使液滴收缩并冷凝成固态而制成的制剂.中药滴丸具有以下特点: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生产车间无粉尘,有利于劳动保护,设备简单;可使液体药物固体化;用药部位多,可口服、腔道用和外用,可起到长效作用.由于这些特点,中药滴丸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已成为一种具有发展前途的中药剂型.笔者对目前中药滴丸剂滴制工艺的研究作一简述.
作者:付超美;何宇新;李玲;邹亮;文永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并明确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的新应用.方法:查阅中外文献,收集CAP的研究资料,分类总结.结果:CAP除用作辅料外还具有生物活性,并作为栓塞材料应用.结论:CAP具有良好生物活性,也是良好的栓塞材料.
作者:胡大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无菌检查培养时间对注射用阿昔洛韦的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半封闭薄膜抽滤法.结果:培养7 d和培养14 d的阳性检出率不同.结论:无菌培养时间对注射用阿昔洛韦的阳性检出率有影响.
作者:张玉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优选β-环糊精(β-CD)包合川芎茶调散挥发油的佳工艺.方法:以主、客分子比,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以包合物得率和包合率的综合得分为评价指标,进行L9(34)正交试验,优选包合工艺条件.结果: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川芎茶调散挥发油=8:1(g:mL),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3.0 h.结论:本工艺包合率与包合物得率均较高,工艺稳定且操作简便,可应用于制备本处方的各种固体剂型.
作者:曾平;张佳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建立测定龙骨颈椎胶囊中士的宁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Reliasil硅胶分析柱,流动相为正己烷-二氯甲烷-甲醇-浓氨溶液(47.5:47.5:5:0.35),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该方法精密度和稳定性均良好,供试品溶液在12 h内基本稳定;士的宁进样量在0.049~0.441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67%;士的宁峰与其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符合要求;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单,专属性、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龙骨颈椎胶囊中士的宁的含量.
作者:洪梅;姜元甲;吴涛;冯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从药品销售角度分析窜货产生的原因,指出窜货在药品销售中弊远大于利,并对医药企业在销售时尽可能避免窜货提出建议.
作者:林素静;邵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建立黄花透渊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对黄芩苷、绿原酸、苦参碱进行薄层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含量.结果:薄层鉴别方法均无阴性干扰;含量测定的黄芩苷进样量在0.049 6~0.49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5.92%(RSD=1.27%).结论:本方法可用于该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洪;文洪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常用抗肿瘤药物对胃、肠癌的体外敏感性.方法:对41例胃癌、19例肠癌手术摘除的瘤体进行细胞分离、培养,用MTT法对其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并将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胃癌对5-FU,PYM,MMC,Ara-C,DDP,VCR,VP-16较敏感;肠癌对MMC,PYM,DDP,5-FU较敏感;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结论:MTT肿瘤药物敏感试验对实现肿瘤患者的个体化给药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魏润新;华彬;季晓惠;钱南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苦参碱氯化钠注射液中苦参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用C18色谱柱,以0.067mol/L磷酸二氢钾(pH=2.0)-乙腈(60:40)作溶剂的0.04 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7 nm.结果: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02%,RSD为0.46%.结论:HPLC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苦参碱氯化钠注射液中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乐云峰;吴德辉;陈研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常用抗感染药物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以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对文献的调研综述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磺胺类以及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奈替米星和阿糖胞苷、复方大青叶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上述药物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在正常输液时间内(2~4 h)大部分配伍液还是能够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仅有个别的配伍效价降低较大,临床上不可配伍.
作者:高立栋;赵守峰;王秀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考察在25℃,37℃下8 h内,利巴韦林注射液与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8 h内不同时间利巴韦林与加替沙星的含量,同时考察两药配伍后pH值、外观及吸收曲线的变化情况.结果:在25℃,37℃下8 h内配伍液外观、pH值及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上述条件下利巴韦林注射液与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可用于临床.
作者:诸林俏;黄晨;王增寿;朱光辉;蒋硕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改进克拉霉素分散片的制备工艺.方法:对该产品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了改进.结果:用改进后的处方和工艺生产的产品,平均溶出度均在90%以上,符合部颁标准.结论:改进后的处方和工艺切实可行.
作者:罗小荣;薛晓兵;靳祖英;胡进维;夏春森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