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立平
目的:探讨草酸钙结晶体的分类和应用,达到中药快检目的.方法:主要通过文献调查和实验等方法.结果:依据草酸钙结晶体形态特征的稳定性,将草酸钙结晶体分为5种类型10种形态,并将常见含晶中药分类检索.结论:检索工具为中药检验提供了简便、快捷、易行的检测方法,对中药的真伪鉴别具一定的适用性.
作者:王诚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谷氨酸洛美沙星注射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测定波长为286 nm;回归方程为A=0.071 37 C-0.002 4,r=0.999 9,在2.5~12.5μg/mL范围内,谷氨酸洛美沙星的吸光度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32%,RSD为0.2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
作者:王建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氟尿嘧啶氯化钠注射液的制备工艺.方法:通过实验确定工艺参数,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氟尿嘧啶含量.结果:氟尿嘧啶直接稀释配制,只须一次脱色,配制时不用调节酸碱度.结论:工艺合理可行.
作者:张建礼;郑家晴;徐桂英;崔美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滥用存在于多个方面,如常规用作解热药,误作为改善胃肠功能药和抗生素使用,以及用法不当、配伍不合理、剂量不准确等.为了加强合理用药,应该严格掌握该类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及疗程等.
作者:赵寿宁;赵朝伟;田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作者:江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双环醇抗病毒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双环醇打下理论基础.方法:通过2.2.15细胞与双环醇混合培养,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用药后与HBsAg,HBeAg,乙型肝炎病毒中DNA(HBV-DNA)之间的动态变化,定量逆转录PCR(RT-PCR)观察STAT-1变化;临床实验中,患者口服双环醇,每2周观察血清HBV-DNA与ALT,AST动态变化.结果:细胞模型实验中,随着双环醇与2.2.15细胞混合培养时间延长,HBsAg,HBV-DNA滴度逐渐降低,而培养上清ALT,AST无明显变化,细胞内稳定高水平表达STAT-1的mRNA;临床实验发现,以干扰素α为对照,患者血清ALT,AST可以随着HBV-DNA水平降低而下降,但未发现患者血清ALT,AST有一过性升高.结论:双环醇在发挥肝细胞保护作用的同时,还可能通过非细胞溶解性机制清除乙型肝炎病毒.
作者:余祖江;江河清;阚全程;李晓菲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公共卫生事业包括公共卫生的政策、宣传、管理、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公共环境的治理等内涵,解决的是疾病的预防、控制以及公共卫生的保障问题.
作者:邓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双黄连注射剂的应用方法及不同用法之间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2001年8月至2002年11月我院住院和门诊应用双黄连注射剂的不同应用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黄连注射剂的雾化、腔内注射效果优于静脉注射给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注射给药.双黄连注射剂的静脉给药,选用合理给药方法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论:优化双黄连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方法可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郭雪松;袁小燕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建立安脑牛黄胶囊中黄芩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18柱,以甲醇-水-磷酸-三乙胺(38:62:0.2:0.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线性范围为0.16~0.96μg(r=0.999 8),本法回收率为99.18%,R5D为1.0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易行,可供安脑牛黄胶囊中黄芩苷质量控制用.
作者:李大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考察不同量活性炭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吸附作用;探讨铁离子对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颜色的影响.方法:按处方量配制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分别加入不同量活性炭并在不同温度恒温30min后滤过,测定氧氟沙星、葡萄糖含量.另在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分别精密加入100 mg/L标准铁溶液适量,于100℃,40 min灭菌,在450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结果:随活性炭用量的增加、温度升高,氧氟沙星含量明显降低,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颜色随Fe3+浓度增加而加深,吸收度随Fe3+浓度增加而加大.结论:在生产中要根据活性炭的量酌情增加氧氟沙星投入量,严格控制配制与灭菌温度及时间,限制外源性铁盐.
作者:彭单云;王剑虹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对抗菌药物引起生殖系统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进行综述.方法:收集近10年来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抗菌药物引起的生殖系统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涉及药物品种较多,而且以男性患者多见,发病机理不明.结论:抗菌药物引起的生殖系统不良反应为一种较为严重的药源性疾病,临床一旦发现应及时停药处理,以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李华荣;王振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对1998-2002年我国医药类期刊所载的药房管理专题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总结其特点.方法:使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光盘>(CBMdisc)对药房管理专题文献进行检索,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检出文献进行论文年代及数量、论文合作度、期刊分布情况及核心期刊、作者地区分布及文献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统计分析.结果:自1998年以来,药房管理专题文献数量逐年增加,多数论文为1~2人合著;刊载期刊分布比较分散,相对集中在<中国药业>、<药学实践杂志>、<中国药房>几种药学专业核心期刊上;文献地区分布多集中在浙江、山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城市;文献探讨内容多集中在药品管理,药房制度化、程序化管理.结论:药房管理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药房管理文献在数量和质量上逐年提高.随着计算机在医院管理上的应用,药品管理及药品调剂管理也逐步走上规范化、程序化道路.医院药房的工作正开始从单纯的管理供应型向药学保健服务方面扩展.
作者:孙朝晖;特木热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克拉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的经济效果.方法:将9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克拉霉素和红霉素进行治疗,用费用-效果分析方法评价经济效果.结果:克拉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的有效率分别是89.29%和71.43%(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23.21%和88.10%(P<0.01).克拉霉素组的费用C=418.69元,C/E=4.69;红霉素组费用C=636.72元,C/E=8.91;△C/△E=12.21.结论:克拉霉素组的费用-效果优于红霉素组.
作者:周云芳;叶菊芬;邹晓华;李晓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促进药师参与临床工作,为患者提供及时、合理的药物治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对我院2001年12月~2002年6月期间记录完整的药物咨询登记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是药物咨询过程中的主要对象,有关抗感染药物、心脑血管药物的咨询多,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药价、药物相互作用是咨询的主要内容.结论:药物咨询是沟通药师与患者之间的桥梁,为保证咨询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应进一步完善药物咨询系统,提高药师素质.
作者:张维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的起效时间和疗效.方法:40例急性荨麻疹患者,给予咪唑斯汀10 mg口服,每日1次.结果:瘙痒症状在1 h之内减轻者为72.5%,2 h之内减轻者为100%;风团数量减少者分别为82.5%和97.5%;有效率1 h内为52.5%,2 h内为95.0%.结论:咪唑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起效快,作用强.
作者:揣瑞梅;王传珍;乔桂芝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特拉唑嗪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与前列康对照,将43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1例,治疗1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膀胱残余尿、大尿流率等膀胱颈梗阻客观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前列腺症状(Ⅰ-PSS)评分及生活质量(S-L)评分等主观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该药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结论:特拉唑嗪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有效.
作者:孙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制定感冒清热颗粒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感冒清热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结果:葛根素浓度在13~7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8.95%.结论:HPLC法灵敏、准确,可用于该颗粒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高青枝;陈同坡;丛江;杨晓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正确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加强监管,充分发挥中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搜集有关文献,结合在日常医疗实践中遇到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对中药的毒性认识程度及对中药炮制、配伍、用法、用量和药物质量诸因素能否严格掌握均可影响中药使用的安全性.结论:务必提高对中药的认识,加强合理用药,才能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徐木根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生脉颗粒中五味子醇甲含量的方法.方法:选用HypersilbdsC18(5μm,4.6mm ×250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2:38),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五味子醇甲浓度在8.4~84μg/mL(r=0.999 5,n=5)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其回收率为98.6%(RSD为0.71%).结论:HPLC法可用于生脉颗粒的定量检测.
作者:刘钰;丁丽萍;李德公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对土鳖虫炮制方法的形成与发展、现有的主要炮制方法及其炮制品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作了概括与评价,对其现存的质量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作者:杨金玲;张立国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