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君
目的:观察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根据公式法计算[131]碘用量,使用131碘化钠口服液一次性足量治疗,随访时间6个月至13年,根据随访记录中的临床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总有效率97.9%,其中治愈率61.2%,有效率36.7%,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者64.0%,无效率2.1%,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24.6%.结论: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房颤,安全可靠,方法简便,疗效满意.
作者:喻文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2年应用中药注射剂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过敏反应为常见.结论:临床医师、药师、护士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紧密配合并实施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
作者:俞佳;马珂;祁金文;金戈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双黄连注射剂的应用方法及不同用法之间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2001年8月至2002年11月我院住院和门诊应用双黄连注射剂的不同应用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黄连注射剂的雾化、腔内注射效果优于静脉注射给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注射给药.双黄连注射剂的静脉给药,选用合理给药方法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论:优化双黄连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方法可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郭雪松;袁小燕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作者:江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制定感冒清热颗粒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感冒清热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结果:葛根素浓度在13~7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8.95%.结论:HPLC法灵敏、准确,可用于该颗粒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高青枝;陈同坡;丛江;杨晓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为提高治疗效果,医院采用静脉输液加药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而静脉输液加药工作一般是由护士来完成的.
作者:林建设;白乐溪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中药生产企业(其中包括纯中药生产企业和兼产企业)3 000余家,其中多数中药生产企业都存在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管理水平低、资金缺乏等问题.
作者:李江英;岳宝森;姚福全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对土鳖虫炮制方法的形成与发展、现有的主要炮制方法及其炮制品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作了概括与评价,对其现存的质量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作者:杨金玲;张立国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确定咳喘巴布膏药材的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气相色谱法,岛津(PEG-20M)毛细管柱程序升温至220℃,以丁香酚、桂皮醛为指标成分;高效液相法以阿魏酸为指标成分,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佳提取方案.结果:药材颗粒(过3目)加6倍量水,蒸馏提取4 h收集挥发油;水煎液浓缩成1:1.5,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醇沉,药渣用4倍量乙醇提取2次,每次回流0.5 h.结论:按此条件操作,有效成分提取率高,提取工艺为合理.
作者:毛林燕;褚东宁;沈国兴;俞忠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制药工业迅速增长,2001年英国制药业的出口额为92.5亿英镑,平均每个雇员创造了15万英镑的出口额,给英国带来了29亿英镑的贸易顺差.英国两个大的医药公司(葛兰素史克和阿斯利康)也属世界上成功的医药公司之列.
作者:赵凤;邱家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对我院门诊2002年10月至2003年3月处方共计11742张,并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但在联合用药中仍有不合理现象.结论:临床医师与药师应加强联系,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魏黎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自2001年国家强制推行GMP认证以来,青岛市各药品生产企业在青岛市委、市政府以及药品监督管理局、经委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一手抓技术改造,一手抓人才培养,GMP认证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经济效益快速提升.
作者:冯寿青;朱林;卢锡奂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近年来,重庆市中药饮片业有所发展,但比较缓慢,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或沿海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作者:李永益;马永忠;陈懋夫 刊期: 2003年第08期
GMP实施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者对GMP的理解和消化,直接关系到制药企业GMP实施工作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张昌贵;王福利;张玉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对抗菌药物引起生殖系统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进行综述.方法:收集近10年来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抗菌药物引起的生殖系统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涉及药物品种较多,而且以男性患者多见,发病机理不明.结论:抗菌药物引起的生殖系统不良反应为一种较为严重的药源性疾病,临床一旦发现应及时停药处理,以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李华荣;王振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的起效时间和疗效.方法:40例急性荨麻疹患者,给予咪唑斯汀10 mg口服,每日1次.结果:瘙痒症状在1 h之内减轻者为72.5%,2 h之内减轻者为100%;风团数量减少者分别为82.5%和97.5%;有效率1 h内为52.5%,2 h内为95.0%.结论:咪唑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起效快,作用强.
作者:揣瑞梅;王传珍;乔桂芝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考察医院抗组胺药的应用状况及趋势.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和频度分析方法对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1999-2002年抗组胺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组胺药的年用药金额呈上升趋势,但总用药频度(DDDs)差别不大;第2代抗组胺药比特利、酮替芬在4年的DDDs排序中稳居前2位,其中比特利年用药金额及DDDs连续4年名列第1位.结论:经济、高效、副作用小的新型抗组胺药是医院治疗过敏性疾病的首选药.
作者:叶永琴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综述克拉霉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7年来有关克拉霉素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文献,阐述该药的作用机理和抗菌作用,总结分析该药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和评价其在清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呼吸道感染、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方面的临床疗效.结果:克拉霉素清除HP、治疗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克拉霉素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抗生素.
作者:王晓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双环醇抗病毒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双环醇打下理论基础.方法:通过2.2.15细胞与双环醇混合培养,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用药后与HBsAg,HBeAg,乙型肝炎病毒中DNA(HBV-DNA)之间的动态变化,定量逆转录PCR(RT-PCR)观察STAT-1变化;临床实验中,患者口服双环醇,每2周观察血清HBV-DNA与ALT,AST动态变化.结果:细胞模型实验中,随着双环醇与2.2.15细胞混合培养时间延长,HBsAg,HBV-DNA滴度逐渐降低,而培养上清ALT,AST无明显变化,细胞内稳定高水平表达STAT-1的mRNA;临床实验发现,以干扰素α为对照,患者血清ALT,AST可以随着HBV-DNA水平降低而下降,但未发现患者血清ALT,AST有一过性升高.结论:双环醇在发挥肝细胞保护作用的同时,还可能通过非细胞溶解性机制清除乙型肝炎病毒.
作者:余祖江;江河清;阚全程;李晓菲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安神定志丸对小鼠癫痫模型的影响.方法:通过给小鼠硝酸士的宁注射液、戊四氮及对小鼠进行电刺激制备癫痫发作模型,以生理盐水作对照,研究药物对动物癫痫发作的抑制作用.结果:安神定志丸对戊四氮所致的小鼠惊厥,能降低试验动物死亡率(P<0.05);对士的宁所致的试验动物惊厥,能延长惊厥发生的潜伏期(P<0.05)和死亡时间(P<0.05);能降低电惊厥动物的惊厥发生率(P<0.05).结论:安神定志丸具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
作者:李艺香;孙丰润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