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情境教学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王亚玲

关键词:情境教学, 医用化学, 教学
摘要:在医用化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思想政治教育外适性与内适性方法的契合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为施教者对受教者的思想、观念、立场转化以及内化的桥梁,在整个施教过程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在学术界存在外适性与内适性方法的争论.外适性方法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性和强制性,关注受教者的外在适应性.其评判标准具有较强的大众性.内适性方法强调受教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关注受教者的内在适应性.其评判标准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色.2种方法各有利弊.能否在二者之间找出一个契合点,使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作者:马玉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主动式教学法在生物药物分析与检验实验课中的应用

    进入网络时代,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显现: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精神及探索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及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达到与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基本一致[1].

    作者:董瑶;姜源;高国丽;黄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高师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

    目的 了解高师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188名高师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高师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心理问题发生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 高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针对高师学生人格特征.应提高其情绪稳定性水平;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性功能,防止有心理病态倾向者产生心理问题:对胆汁质、胆汁一抑郁质气质类型高师学生,应实施入学时普查筛选、学途中定期咨询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作者:答会明;米珍;贾志宏;李晓红;卜鹏翠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中专卫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剧增,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必备的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已成为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计算机应用的日新月异,对中专卫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也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作为21世纪的中专生,应掌握这一技能并不断进行调整,成为满足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但目前中专卫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些问题.教师应改进计算机基础教学,

    作者:刘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急需加快高职教育的发展步伐.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高层次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鲜明特色.

    作者:葛韵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今国力竞争的核心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国民创造力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尺度.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创新人才的基本内涵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笔者在计算机教学中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作者:马俊强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贫困生资助体系是政府和高校对贫困生进行资助的政策依据,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对策.

    作者:王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研究

    1头皮静脉的选择(1)婴幼儿头皮静脉分支多,且互相沟通,交错成网.浅表易见,不易滑动,便于固定[1].临床上多选用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和前额静脉[2],因这3条静脉较粗、直,解剖位置容易判断,穿刺成功率高.

    作者:陈杏芝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英语合作学习中的情感因素

    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关注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情感需求,把英语教学和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作者:石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成人教育管理危机与应对策略

    深入分析成人教育管理潜在的种种危机,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作者:曾婷婷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中等卫生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及应对措施

    目前,中等卫生学校信息技术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要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和四大支柱教育观,从优化教学设计入手,参照教学目标改变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措施.

    作者:张京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手部卫生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手部卫生行为影响因素.方法 先进行基线调查,然后进行手部卫生知识行为教育,比较干预前后手部卫生行为变化.结果 教育培训、皮肤干燥、手部卫生产品可及性是影响手部卫生行为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对医务人员进行手部卫生知识行为教育并提供无水酒精洗手液能改变医务人员手部卫生行为依从性.结论 医务人员手部卫生行为可通过教育培训、提供手部卫生产品等措施得到改善.

    作者:刘更新;曹素芬;曾光;庞爱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浅谈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

    分析新时期医学影像学教学面临的挑战,提出以科研为桥梁,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改善硬件基础,深化教学改革.

    作者:肖叶玉;肖壮伟;吴仁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以实验中心为基地加强中职生劳动教育

    为培养中职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劳动本领,实验中心依托自身从事实验、实训教学工作的优势争实验室资源优势.在学生中开展了体验式劳动教育活动--劳动实践课.劳动实践课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同时.依托实验中心资源优势,将职业技能融入劳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中职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本领.

    作者:袁惠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量化健康教育与随机健康教育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量化健康教育与随机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19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量化健康教育)和对照组(随机健康教育),分别按2种模式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对2组患者宣教内容的掌握程度、主动参与性及对健康教育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量化健康教育使患者获得大利益,有利于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李捷;冷素琴;薛镜萍;刘晓新;张晶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核因子-κB P65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I(NF-κB)P65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大肠癌组织和11例大肠腺瘤组织、16例癌旁组织中NF-κB P65单克隆抗体的表达,分析其与NF-κB P65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 NF-κB P65蛋白在大肠癌和大肠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7%、18.2%,16例癌旁组织中无1例阳性表达.大肠癌组与大肠腺瘤组阳性表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NF-κB P65蛋白在高、中、低分化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54.2%、613%,各组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癌有淋巴结转移组中NF-κb P65蛋白阳性表达率(73.1%)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2.1%),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F-κB P65蛋白在大肠癌组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大肠腺瘤组,有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提示NF-κB P65蛋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安继荣;赵晓宁;黄云霄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探讨超声在阴囊瞒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在阴囊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21例阴囊病变进行检查.分析声像图特点.结果 经追踪随访,121例中确诊为睾丸扭转、睾九炎、睾丸肿瘤等病变118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7.5%.结论 在诊断阴囊病变中,超声检查可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作者:杨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唤醒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人的生命成长是一个不断被唤醒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现主要依赖教育.教育和唤醒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教育本身即是对人的本性和潜能的引导、唤醒,并对人的身心施加影响使之瑧于完美的过程.

    作者:陈红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护理学专业英语教学设想——以延边大学护理学专业为例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成立于2001年8月,其前身是延边卫庭.历年来因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而引发的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不在少数.因此,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课及临床见习时,要强调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学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位患者,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范,及时、客观、详实记录患者病情变化,耐心与患者交流、沟通,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作者:梁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设计性实验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教育部高教司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对实验教学提出了开设设计性实验的要求.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完成的实验.设计性实验使实验教学从单纯的理论验证和单元性的基本操作训练转变为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验技能的有机结合[1].更能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组织计划、实际操作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2,3].为此,我院教学组在2004级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课程中开设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初步实践与探索.笔者将实践情况总结如下,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设计性实验提供参考.

    作者:漆光紫;黄高明;冯启明;黄志碧;郭宇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