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萍
就医院临床药师当前的首要任务--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进行探讨,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原因,提出临床药师在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中应采取的措施.
作者:吴汉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采用10-羟基喜树碱腔内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共36例.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有效.
作者:王世棕;王晋忠;黄自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药品说明书的规范化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用药安全.本文按照<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对100张药品说明书的规范化进行研讨.结果发现存在如下问题:药品名称描述不规范,主要成分不明或不全,药理作用叙述不详细,禁忌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不全、贮存条件描述不规范,药品有效期标示不明确,性状缺项等.提出加强药品说明书规范化管理的建议.
作者:谭璇光;曲秀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两种煎煮液的内在质量.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结果:机煎液中药物主要成分的煎出率高于直火煎药法.结论:机煎法以其煎出率高、方便、快捷值得推广.
作者:欧阳荣;彭懿;刘绍贵;周新蓓;刘红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综述近年来报道的替硝唑口腔用制剂的研究开发、应用情况,以阐明该药物的不同剂型在对抗口腔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和前景.
作者:路玫;韦丽华;苏小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禁毒,已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据联合国的统计,仅1998年全世界的吸毒人员就有近2亿人,全球每年的非法毒品交易额高达1万亿美元.另据2000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两岸三地戒毒研讨会”透露,我国2000年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近70万人,实际吸毒人员估计在700万人以上,吸毒人员每年的毒资消耗达2000亿元之巨,我国仅1999年就破获走私、贩毒、制毒等案件约6.5万件,缴获各类毒品近23吨.吸毒,不仅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了犯罪增加、艾滋病传播、劳动力资源丧失等诸多社会问题,对国计民生、社会安定造成的危害是无法估量的.
作者:邱汉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对中药根类饮片发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同一品种不同产地可出现颜色差异,发绿是加工炮制所要求的,发绿是饮片质量低劣以及污染霉菌所致.
作者:芦柏震;章红燕;何晓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应用辅酶Q10片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3例,并以综合治疗方法为对照.结果表明:在临床症状、体征及各项综合评分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
作者:王本坚;于秀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对阿司匹林合并用药的研究新进展作一概述,供临床参考.
作者:黄道秋;张小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厚朴在<神农本草经>中的效用与现代临床应用多不相吻合,医圣张仲景在此基础上对厚朴的功效作了进一步完善,他在<伤害论>和<金匮要略>方中运用厚朴有四方面特点,并主要用于宽肠下气、理气化浊、降气消痰、温中化湿、行气除满等方面.
作者:陆维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对本院1997~1999年抗感染药物使用品种、销售金额进行调查分析,指出了三年来抗感染药物的使用趋势及几种不合理用药现象.
作者:周萍;喻坚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丙嗪分散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重点考察UV对照品法的可行性.结果:参考丙嗪片部颁标准,建立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丙嗪分散片含量的方法.结论: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回收率高、重现性和稳定性好的特点,是控制丙嗪分散片质量的重要方法.
作者:张宜;汤韧;陈鹰;易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小儿止泻口服液经28天给药后,对大鼠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体内各主要脏器无明显病理学改变.其中40ml/kg(浓缩1倍)剂量相当于临床用量的53.3倍.
作者:李国辉;徐慧波;马伯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生骨灵电离子透入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对红花、大黄进行色谱鉴别;采用HPLC测芍药甙的含量.结果:芍药甙在0.247 2~0.573 6μg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100.41%,RSD=1.91%.结论:本方法可有效控制生骨灵电离子透入液的质量.
作者:税丕先;张世波;曹清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对中药煎膏剂制成品“返砂”现象的原因和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认为主要应从原辅料质量、原辅料投料、生产过程等方面加以控制,才能杜绝“返砂”现象的发生.
作者:储百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一、中国制药工业基本情况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行业有了迅速的发展,国内医药经济年均增长18%左右,连续18年成为国内高速增长的行业,亦高于世界发达国家中主要制药国的发展速度.特别是在“八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幅达21%,完成“八五”计划的174%,比1980年翻了近4番.目前,我国已能生产24大类1300多种化学原料药和3500多种制剂,且每年都有一些新产品面市[1].
作者:博汉章;赖景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对国内1991~1999年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119篇临床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3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中过敏反应70例(占34.48%)、泌尿系统损害67例(占33.00%)、造血系统损害22例(占10.84%)、二重感染11例(占5.41%)、消化系统10例(占4.93%)、神经系统8例(占3.94%)、心血管系统7例(占3.45%)、其他8例(占3.94%),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作者:马妮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消坠合剂临床上用于治疗肛门疾患术后坠胀不适.利用薄层色谱法对其方中君药金银花进行鉴别,结果证明用该法控制消坠合剂的质量切实可行.
作者:于长秀;孙振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建立盐酸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进行实验.结果:用标示灵敏度为0.25EU/ml的鲎试剂(TAL)检测细菌内毒素有效,盐酸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无干扰.结论:盐酸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的热原检查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代替.
作者:肖顺林;叶云;王国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硫酸依替米星与头孢噻肟钠在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2例急性细菌性感染患者,分A、B两组,A组用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治疗,B组用头孢噻肟钠注射液治疗,记录患者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的变化.结果:A组有效率为76.2%,治愈率为92.1%;B组有效率为79.6%,治愈率为91.5%.不良反应分别为A组6.3%,B组5.1%.结论: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和头孢噻肟钠注射液对各部位的感染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
作者:金慧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