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斑蝥致中毒一例

陈毓强;陈家璇

关键词:斑蝥, 消化道溃疡病, 淋巴结肿大, 神志清醒, 呕吐物, 红色, 病例介绍, 内容物, 资料, 血尿, 血块, 学生, 畏寒, 喷射, 内服, 咖啡, 患者, 烘干, 肝脾, 腹泻
摘要:1病例介绍1.1一般资料:患者男,19岁,学生,因淋巴结肿大,自购斑蝥烘干,粉碎后内服约15g,2h后出现非喷射状呕吐三次,呕吐物呈咖啡样内容物伴鲜红色血块约600ml,同时解鲜红色血尿约100ml,随后10h内无尿,无畏寒,发热,无腹痛、腹泻,无大便(原无消化道溃疡病史),神志清醒,精神欠佳,肝脾未触及.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电脑在我院药剂科管理中的应用

    电脑在药剂科工作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现就我院开通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作一介绍,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李斐;沈再朗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药物过敏性休克及其防治

    药物过敏性休克在药物不良反应中所占比例较大,死亡率高.通过对药物过敏性休克的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其临床表现,提出了有效的抢救措施.

    作者:王心愉;王燕华;王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浅谈合理应用抗生素

    合理应用抗生素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就具体工作要求谈几点看法.

    作者:卢宏光;苏纯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不信东风唤不回--记山西省医药研究所所长杨槐俊

    杨槐俊,男,43岁,山西省孟县人,1985年1月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现任山西省医药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兼任山西省青联常委、山西省青科协常务副理事长、乡镇分会会长、山西省养鹿协会会长、山西省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联谊会理事、山西省体改研究会理事、山西省新兴产业青年促进会理事、太原市小店区人大代表.

    作者:杨兰虎;朱候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阿米卡星喷雾剂在泌尿外科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阿米卡星(丁胺卡那)喷雾剂对于保留导尿术后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疗效.方法:60例排尿困难行保留导尿术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生理盐水、1‰新洁尔灭溶液、阿米卡星喷雾剂清洁尿道外口及阴茎头,2次/d,同时口服头孢克罗0.25g,每日3次,导尿前及导尿6天后的尿液分别送检,以白细胞(WBC)数/HP为指标,观察阿米卡星喷雾剂预防和控制感染的疗效.结果:以导尿6天后的尿液中白细胞数为观察指标,阿米卡星组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01)和1‰新洁尔灭溶液组(P<0.01).结论:阿米卡星喷雾剂预防和控制尿路感染的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和1‰新洁尔灭溶液,可推荐用子保留导尿的患者.

    作者:刘航;陈在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斑蝥致中毒一例

    1病例介绍1.1一般资料:患者男,19岁,学生,因淋巴结肿大,自购斑蝥烘干,粉碎后内服约15g,2h后出现非喷射状呕吐三次,呕吐物呈咖啡样内容物伴鲜红色血块约600ml,同时解鲜红色血尿约100ml,随后10h内无尿,无畏寒,发热,无腹痛、腹泻,无大便(原无消化道溃疡病史),神志清醒,精神欠佳,肝脾未触及.

    作者:陈毓强;陈家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系病毒感染全身,多系统受累,其中以侵犯心脏尤为突出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心肌细胞中有局限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或变性坏死.由于病毒感染时作心电图检查少,以及轻度的心肌炎临床表现少,过去这类患者常被忽视或漏诊.

    作者:陶红;陈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破伤风合剂的制备

    外伤后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患者较多,不能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我院用自制的破伤风合剂预防外伤后破伤风的发生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徐文正;张立运;纪珍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建立规范的OTC药房刍议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称<办法>),并于2000年1月1日起实行.这标志着我国建立OTC药房的工作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怎样建立规范的OTC药房?笔者根据国家有关OTC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多年来从事医院药房管理工作的经验,提出自己的管窥之见.

    作者:刘洪庆;赵剑军;纪宝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发酊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生发酊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LUNA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流速0.7ml/min检测波长295nm,外标峰面积法计算.结果:补骨脂素对照品的线性范围为0.1900μg~0.9500μg,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2%,RSD=0.25%;异补骨脂素对照品的线性范围为0.1770μg~0.8850μg,r=0.9998,平均回收率99.5%,RSD=0.9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生发酊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谭生建;江宏;王建;康世银;张全国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通脉络胶囊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通脉络胶囊是我们研制的一种纯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通络、补气、养阴、解痉止痛等功效,主要适用于老年性动脉硬化闭塞症.自1996年以来,我们用通脉络胶囊治疗老年性动脉硬化闭塞症80例,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在服药过程中使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一些其他症状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踝/肱比值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燕燕;周文英;张磊;张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药品编码在医院微机管理中的运用初探

    目前国内医院药品编码从形式上大致有数字型、字母型及数字、字母混合型三大类,数字型如明码电报、四角号码[1]国家标准码[1]等;字母型如英文、汉语拼音等;混合型如数字-英文字母、数字-汉语拼音等.数字码不具有联想功能,不易记忆;而字母型具有联想功能,容易记忆,尤其汉语拼音字母是我们的常用工具,重码率要比数字型重码率低[1].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我院微机药品编码的运用:

    作者:谭学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乙酰螺旋霉素鉴别方法的改进

    乙酰螺旋霉素、柱晶白霉素、麦迪霉素和麦白霉素都属于十六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于其性质和结构非常相似,按目前乙酰螺旋霉素部颁标准不能将它们区别开,这为药检人员鉴别乙酰螺旋霉素真伪带来了困难.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进行化学试验,找到了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的鉴别方法.

    作者:冯维荣;姜长流;房宇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在改革开放中蓬勃发展的上海医药

    一、上海医药产业的发展历程上海是中国医药工业的发源地和医药商品的主要集散地,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两条经济发展带的汇集点,具有独特的产业优势和区域优势.

    作者:朱翔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外科100例病人使用抗感染药分析

    目的:加强药品供应和管理、揭示用药水平和特点、用药合理化.方法:对外科用药进行专项调查分析.结果:抗感染类药物使用频率排序前5位:青霉素、先锋V等.联合使用1~3种抗感染类药物的占81.82%讨论:抗感染类药使用合理、但仍有使用不当的地方.

    作者:张新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从美国一项临床控制感染的有益行动谈我国抗生素使用状况的改善

    抗生素的滥用、耐药菌急剧增多、感染症对人类健康威胁的加剧,三者互为因果,形成抗生素危机(antibiotic crisis).如何避免医院感染,降低耐药性,更加有效经济地使用抗生素,已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发达国家已在此方面采取了一些有益的措施.笔者旨在结合我国用药的特殊国情,探讨改善我国抗生素使用状况,倡导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作者:张霓;陈锦新;王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药房管理面对知识经济的思考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形态,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科技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二是信息与通讯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三是人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的先决条件.知识经济表现的这些特征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思维和管理体制、领导决策已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也给卫生事业及药房管理带来新的思考.

    作者:梁大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地高辛口服液的制备及质量标准

    以地高辛为主药,β-环糊精为主要辅料,研制成地高辛-β-环糊精分子包合物,并将其制成口服液体制剂.制定了质量标准,进行了定性、定量试验、稳定性考察和临床试用,均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作者:王增寿;项如莲;陈其;褚茂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丹参制剂的临床应用

    1药理作用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传统医学观点认为,其味苦,性凉,入心、肝二经,具活血化瘀、凉血宁心安神之功效,可治心悸、痹痛等病证.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丹参含有丹参酮、维生素E等脂溶性成分和丹参素、丹酚酸等水溶性成分.

    作者:王恩芳;林妍;孙铭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维生素C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通过试验验证10%维生素C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查(BET)有增强作用,通过干扰试验筛选出对该药品作BET试验的无干扰浓度及鲎试剂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可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对该药品进行热原检查.

    作者:隋妍蕾;张建国;李常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