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热淋冲剂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HPLC测定研究

杨准;王俊才

关键词:冲剂, 盐酸小檗碱含量, 慢性泌尿系感染, 药品标准, 清热通淋, 疗效显著, 控制标准, 黄柏, 含量测定, 主成分, 精密度, 回收率, 河北省, 组成, 中药, 治疗, 止痛, 利尿, 功能, 方法
摘要:热淋冲剂由黄柏、白芷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通淋、利尿止痛、益肝强肾之功能,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泌尿系感染,疗效显著,已收载于<河北省药品标准>[1],但该标准对主成分无定量控制标准.笔者采用HPLC法对处方中主药黄柏的主要成分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方法简便灵敏,回收率和精密度好,结果准确可靠.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小柴胡汤的剂型改造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资料表明,小柴胡汤治疗病毒性肝炎有确切疗效.我们根据临床验方,对小柴胡汤进行了适当加减,制成了小柴胡冲剂,用以治疗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1方剂组成

    作者:谌晓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关于振兴国有医药商业的思考

    一、国有医药商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医药市场竞争激烈、风云变幻的形势下,国有医药商业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作者:王兆玉;张李锁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复方芦荟饮对小鼠红细胞及肝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复方芦荟饮提高小鼠红细胞及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与老龄对照组比较P<0.01,对红细胞SOD的影响强于V E组,P<0.05,对肝SOD的影响远远强于V E组,P<0.01.低剂量组红细胞SOD提高34.2%,肝SOD提高53.5%;高剂量组红细胞SOD提高35.6%,肝SOD提高59.9%.

    作者:杨秀珍;张英博;樊丽;崔立然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中药薰蒸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研究

    将84例急性乳腺炎早期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68例,采用中药薰蒸疗法为主;对照组16例,采用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为主.两组均辅以常规对症处理.治疗结果:2日治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12.5%;4日治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62.5%.两组治疗效果经统计学处理,P均<0.01,具有显著差异性.临床研究表明,用中药薰蒸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早期患者既大大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病程、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医疗费用,又避免了产妇因运用抗生素而带来的毒副作用,故具有非常现实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坤明;施雁群;陈泽彬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头孢他啶治疗严重细菌感染30例

    头孢他啶(Ceftazidime)为第三代头孢菌素,是半合成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菌效果尤佳.采用头孢他啶(昆明积大制药有限公司,批号990602)治疗以肺部感染为主的多种严重细菌感染30例.

    作者:潘秀芳;廖景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流行性出血热并肾破裂内科导泻治疗11例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并肾破裂内科口服导泻疗法的作用.方法:在积极内科一般治疗基础上,重用口服导泻疗法,①20%甘露醇125ml+50%硫酸镁40ml,口服,每日1~2次;②生大黄60g开水300~400ml泡后冲芒硝15g,口服,每日1~2次.每个病人只选用以上导泻法的一种.③胃复安20mg,口服导泻药前30分钟肌注.结果:除1例经外科治疗外,10例经综合治疗获得治愈.结论:导泻疗法简便易行,适用于基层,有一定现实意义.

    作者:王先喜;查慧珍;汪晓庆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浅析中药疗效不稳定的原因

    中药疗效不稳定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笔者认为其原因有如下几点.1品种混乱,误采误用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可供临床应用的中草药达5700多种,而当今常用中药也达800余种.在这众多的药物中,同名异物现象不少,特别在常用中药中这一现象更加普遍,造成了用药的混乱,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何昌国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对中药薄层鉴别量化概念的探讨

    1薄层色谱法促进了中药质量标准的提高薄层色谱法由于分离能力强、检出灵敏度高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药品分析和药品检验.在中药成分的分离和分析以及中药真伪优劣的鉴别方面该法比其他方法要理想得多.<中国药典>1995年版和卫生部中药新药标准中,很多中药品种是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分析和检验的,且引入了量化概念,即量化取样、量化操作、量化评价,有的品种采用了薄层定量分析法.这使大多数中药的质量标准,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更趋科学化、规范化,有的品种的质量标准已达到国际同类标准水平.

    作者:陈德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推进县级医院门诊药房管理模式的改革之我见

    门诊药房作为医院门诊各部门中病人集中的服务窗口之一,其管理水平的高低、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对外声誉.根据近几年来我院门诊药房管理模式改革的实践经验,本人认为以下几点改革思路值得县级医院借鉴和推广.

    作者:李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医院药学工作改革之思考

    几十年来,医院药学工作一贯是供应任务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不能适应现代化医院发展的需要、也限制了医院药学自身的发展.本文就当前医院药学管理的改革谈点个人看法.

    作者:朱瑞华;张维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250例

    急性病毒性脑炎系指不经节肢动物传播的一些病毒所致的原发性脑炎,主要病理改变为脑膜及脑组织充血、水肿,显微镜检查可见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生和局部出血性软化坏死灶.

    作者:田慧玲;杨翠娜;沈艳丽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30例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死亡率、致残率均高.1997年~1999年9月,采用尼莫通治疗脑出血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余宏;蔡云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硝苯地平在儿科的应用

    硝苯地平(硝苯吡啶)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个老药,随着其临床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已被用于治疗其它一些疾病,本文根据近期文献报道对其在儿科领域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高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锡类散治疗切口及创口难愈感染16例

    我院近5年来,对一些患者局部使用锡类散,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本院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46岁,其中10例系坏疽性阑尾炎穿孔并发腹膜炎,6例系外伤创口感染.

    作者:陈建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茶碱缓释制剂的时辰药动学研究

    目的:考察茶碱缓释剂在人体中不同时间给药的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差异.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白天和夜间给药组,均于末次给药前2h和给药后0、2、6、8、12h取血测定各时间点的茶碱血药浓度,计算部分药动学参数.结果:白天给药组达峰时间短、血药浓度高,疗效也明显.结论:茶碱的药动学参数有明显的昼夜时间节律性,临床用药应充分考虑.

    作者:陈同坡;石杰;张立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硝酸酯合并用药的临床意义

    为了明确硝酸酯与其它药物合用的临床意义,对1997~1998年使用硝酸酯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的69份住院病历就硝酸酯的用法、合并用药、疗效、耐药性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硝酸酯合用其它药物可以提高硝酸酯的疗效,并能防止耐药性的发生.

    作者:叶爱菊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关税下调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1关税下调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影响近十年来,中国政府几次下调关税,但仍不能达到WTO的要求,单方面下调关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只承担义务而无法享受权利,无疑会导致进口保护程度的降低,这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单从医药行业而言,由于它与相关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关税下调带来的影响可以从间接和直接两个角度加以分析:

    作者:董丽;邢花;闫骏;张红蕾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进口药品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口药品的品种和数量增加很快.为了加强对进口药品的管理,我国相继制订了一系列管理法规,对保证进口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有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作者:陈琴鸣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复方氨酚烷胺片中胆酸的TLC法鉴别

    复方氨酚烷胺片是继速效感冒胶囊之后的新一代抗感冒病毒药物.人工牛黄在该片剂的处方中排名第三位,它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根据有关质量标准,片剂是否含有人工牛黄是通过检查胆酸来确定的.但是在检验过程中,我们多次发现用标准中检查胆酸的方法,药品辅料会产生干扰,使胆酸反应不明显,甚至没有反应,从而造成检验结果判断错误.笔者参考有关文献,尝试用TLC法鉴别胆酸,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作者:张锦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呋麻滴鼻液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用化学动力学方法预测呋麻滴鼻液贮存期并留样观察其含量变化.方法:用经典恒温法在60℃、70℃、80℃、90℃(±1℃)四个温度下进行加速试验,测得呋喃西林分解10%所需时间t0.9.根据Arrhenius指数定律求出25℃即T=298.3时t 0.9值,并与留样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呋麻滴鼻液随时间、光线与温度变化色泽逐渐加深.呋喃西林降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常温25℃时t 0.9为4.15月,与室温留样观察所得结果基本吻合.结论:呋麻滴鼻液的稳定性与时间、温度、光线有关,为确保临床用药疗效,应室温避光或低温保存并在4月内用完.

    作者:张敏红;李美琴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