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浙江杜瓜子初探

卢尚书;杨菊妹;陈锡林

关键词:浙江杜瓜子, 原植物, 利用价值
摘要:通过实验确证了浙江杜瓜子的来源、应用地区和范围;同时对其利用价值进行初探,以便更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中药资源,提高经济价值.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法测定血浆及组织中替硝唑、环丙沙星和消炎痛的含量

    目的:建立用HPLC测定血浆和组织中替硝唑、环丙沙星和消炎痛的方法,为研究外用复方制剂的药代动力学提供依据.方法:取血浆或组织匀浆200μl,加甲醇400μl沉淀蛋白,离心后取上清液450μl,于60℃通空气吹干,残渣用50μl甲醇溶解,离心后进样20μl.色谱条件:C18-ODS柱,替硝唑与消炎痛同时测定,流动相为甲醇-水(55:50),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310nm(0~5.4min)、277nm(5.4~10min),环丙沙星单独测定,流动相为甲醇-水(40:60),含0.12%NH4H2PO4,H3PO4调pH3.6+0.2),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77nm.结果:替硝唑浓度在0.02~4.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其日内日间差异性≤6.31,平均回收率为92.05%~93.80%;环丙沙星浓度在0.02~4.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84,其日内日间差异性≤4.76,平均回收率在99.77~104.23间;消炎痛浓度在0.06~8.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其日内日间差异性≤5.45,平均回收率为98.96%~110.00%.结论:该方法灵敏、可靠,适于测定血浆和组织中替硝唑、环丙沙星和消炎痛的含量.

    作者:阳崇德;傅若秋;赖西南;樊亚文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维生素C、维生素B2粉治疗口腔溃疡56例

    口腔溃疡是口腔常见疾病之一,由于受空气干燥、风沙大等特殊自然环境的影响,新疆南部地区发病率较高.自1998年2月至1999年3月,用维生素C片和维生素B2片混合成粉,用留置法治疗口腔溃疡56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学英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乳结消散片中丹参和三七的薄层色谱鉴别

    乳结消散片(原名增生Ⅱ号片)是本院自制中药成方制剂,由丹参、三七、降香等组成,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肝气郁结、冲任不调所致乳腺增生.经多年临床应用,有较好疗效.我们用薄层色谱法对其主药丹参、三七进行了定性研究,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鉴别方法.

    作者:江华;王钤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影响中药挥发油含量的因素

    常用中药如薄荷、荆芥、枳壳、肉桂、砂仁等都含挥发油.挥发油是一种能在常温下挥发、能随水蒸气蒸馏、以萜烯、倍半萜烯及它们的含氧衍生物为主要成分的油状液体,有着显著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属中药的有效成分,如薄荷挥发油有发汗、解热及兴奋中枢的作用,陈皮的挥发油对胃肠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排除肠内积气.

    作者:周丽娜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胃苏冲剂治疗消化性溃疡40例

    自1998年3月至1999年8月间,应用胃苏冲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并用雷尼替丁作对照,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崔登华;张延慧;孙中英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淫羊藿的临床应用进展

    淫羊藿作为传统的补肾壮阳中药,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1],现将有关临床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陈常松;闫芳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应加强中小医院的药品质量监督管理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新药用于临床,但由于药品市场流通秩序比较混乱,假劣药品泛滥情况较为严重,不正当的经营手段给假劣药品进入药品批发部门及医院提供了可乘之机,特别是中小医院,由于规章制度不健全,对药品质量监督管理不力,从而存在药品质量隐患,给用药安全造成威胁.就目前中小医院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唐广芬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林可霉素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1例

    1病例资料患者男,23岁,右股骨开放性骨折,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股骨清创缝合术后,因有青霉素高度过敏史,故给予林可霉素静脉滴注.第一次静脉滴注完毕无反应.

    作者:赵淑惠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对中成药实行效期管理制度的探讨

    1中成药实行效期管理的意义中成药所含化学成分众多且复杂,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又多不明确,因此,若长期贮存,易致某些化学成分损失或破坏,影响中成药的质量与疗效.如贮存时间过长,挥发性成分可逐渐挥发,甙类成分易产生酶解,羟基蒽醌类、鞣质类、还原糖类成分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作者:贾传春;王秀娟;王月娥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医药行业迎接加入世贸组织的新挑战

    近年来,医药行业实现了快速、稳定的发展.1999年,我国医药生产总值已达1946亿元,比上年增加14.2%,化学药品产量已达40万吨,共1300多个品种,化学药品的制剂4000多种,中成药产量33.7万吨,医药产品进出口额达56亿美元,其中出口34亿美元.

    作者:于明德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脉络宁注射液致末梢神经炎1例

    1病例资料患者男,57岁,因患心血管疾病采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脉络宁注射液(南京金陵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80305)20ml静脉滴注,1日一次.次日患者诉手脚四肢远端有麻木感,手指、脚趾关节肿、痛,有蚁行感.

    作者:林秀兰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依诺沙星滴耳液含量及有关物质的HPLC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依诺沙星滴耳液的含量及有关物质.采用硅胶柱,以pH为3.0的0.05mol/L柠檬酸-乙腈(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8nm.线性范围40~320μg/ml,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7%,RSD为0.62%(n=5).方法简便,准确.

    作者:廖学辉;郑小梅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消癣灵洗剂治疗足癣180例

    消癣灵洗剂治疗足癣180例,治愈率高达96%,而且应用简便,无毒副作用.

    作者:崔崇寅;梁翠华;孙启荣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氟喹诺酮类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氟喹诺酮类药(Fluropquinoloncs,FQs)以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在机体组织中分布广、细胞内透性强、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已成为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之一.但随着应用增加,与其它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报道逐渐增多,轻者疗效减弱,重者产生严重的毒性反应,临床用药应予高度重视,慎重地配伍用药.

    作者:李元福;疏义杰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不同厂家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比较

    目的:对不同厂家生产的复方丹参片进行质量考查.方法:用HPLC法测定9个药厂生产的13批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含量.结果:不同厂家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含量差异甚大.结论:生产厂家应把好丹参药材质量关,改进制剂工艺,以保证复方丹参片的质量和临床疗效.

    作者:邵水娟;王酋珏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痤疮宁乳膏主药的含量测定

    目的:测定痤疮宁乳膏中过氧化苯甲酰、甲硝唑的含量.方法:采用间接碘量法测定过氧化苯甲酰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硝唑的含量,测定波长312nm.结果:过氧化苯甲酰的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0.42%(n=6);甲硝唑的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为0.35%(n=6).结论: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适宜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孙静;赵春香;李春实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四川习用防己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研究

    用薄层色谱法对四川省习用的广元防己、宜宾防己及冕宁防己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研究,并用该方法鉴别了商品药材及饮片,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唐启惠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四种常用抗生素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实验

    目的:考察木糖醇注射液与氨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钠、头孢唑啉钠、硫酸庆大霉素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浓度和使用方法,对四种抗生素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外观、不溶性微粒、pH值及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氨苄青霉素钠在木糖醇溶液中3h内含量下降至90%以下,其余三种抗生素与木糖醇配伍5h内,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氨苄青霉素钠不宜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使用,其余三种抗生素可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使用.

    作者:赵合兴;刘珠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不同剂量甘露醇对脑卒中肾功能的影响

    对近年来本院用甘露醇治疗脑卒中作了回顾性调查分析,以探讨不同剂量甘露醇对肾功能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

    作者:金小坡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浅谈骨伤便秘的治疗

    伤科便秘,系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伤筋断骨之后,血瘀气滞,气虚血虚或有督脉受阻、阴阳失调,导致脏腑不和而产生大便秘结,排便不利,间距时间延长而言.虽然是外伤导致气血凝滞为其主要原因,但亦和患者平素的饮食、起居、年龄、体质、伤情、部位、疼痛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诊治上必须进行辨证施治.

    作者:牟应怀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