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培训护生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

苏小岩

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 穿刺, 技巧
摘要: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临床上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在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其又是护理操作中的难点之一.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不仅可以减轻患儿痛苦,还可为抢救患儿争取宝贵的时间.笔者通过十几年的临床摸索和探讨总结出几点技巧,现论述如下.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开展校企联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目的 通过调查研究,探索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建立校企联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进而为解决校企之间的人才供需矛盾,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质量规格,形成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办学特色提供依据.方法 对已运行2年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管理及效果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对联合办学的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工和学生访谈及以记名方式进行的问卷调查,了解企业对联合办学的认识和评价、学生进入企业前后学习情况的变化,并以此为依据对现行的办学模式进行评估.结果 94.3%企业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和企业有必要联合办学,86.7%认为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可缩短人才培养周期,70.0%认为人才质量标准与企业的要求可衔接.80.3%的学生进入企业后认为学习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77.3%的学生认为学习习惯有改进;21.2%的学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适应了企业.72.7%的学生逐步适应;25.8%的学生喜欢专业技能学习,50.0%的学生认为专业技能学习对将来就业有好处.结论 校企联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综合素质好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

    作者:李玉荣;余自力;娄磊;谭瀛;宋玉清;宋星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职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模式初探

    随着护士出国热潮的悄然升起,涉外护理专业备受青睐,就业形势比较乐观.据了解.在美国-个注册护士的年薪几乎等同于一个律师或医生,是一种很受尊重的职业.据卫生部等国家权威机构预测,今后若干年里,全球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增长极大,涉外护理专业前景广阔.

    作者:侯国霞;邱尚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尸体肛温与死亡时间推断

    介绍Henssge发展的推断死亡时间的肛温法以及环温变化对尸体肛温影响的研究进展;基于R函数法,模拟计算环温脉冲对肛温的影响,它近似可以用环温变化量与持续时间的乘积来衡量.

    作者:刘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浅议卫生职业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是组织人事部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干部工作、人才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环节.目前,全国各级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为了适应新时期组织人事工作对人事档案管理的新要求,进行了人事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根据省委组织部的整体安排,甘肃省中医院从2006年开始,对所管的人事档案进行了全面审核、整理.

    作者:郑慧;杨灵歌;杨沛霖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健康评估课程整体设计理念与思路

    健康评估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连接护理基础课程和临床专业课程的桥梁课程,本课程以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为基础,为后续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作者:姜涌;孙永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尸体解剖在解剖学教学中的意义、现状及发展方向

    解剖学是医学基础课的奠基石.尸体解剖是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分子生物医学的飞速发展及其他因素的出现,尸体解剖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作者:王立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新教学大纲实施中护理专业病理学基础教学探讨

    部颁中职护理专业新教学大纲对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设置和模式.阐述新大纲实施以来,病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的困扰和对策,并对教材调整提出建议.

    作者:谢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护理风险因素与应对策略

    目的 通过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中所起的作用,提高应对护理风险的能力,达到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方法 完善各项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护士业务学习,培训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严格医院管理,进行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法律知识培训、定期业务培训.结果 通过培训,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法律观念得到提高,近2年来无护理纠纷发生,达到了零投诉.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的关键.

    作者:姜孝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开发学生潜能创建药理学教学阶梯系统

    引用心理学原理和教育学理论,根据学生心理,针对现有教学模式的弊端,结合学科特点,采用可行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型(ID<,3>模型).并与药理学课堂教学设计有机结合,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心理学特征,实施教学策略的探索和实验,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构建8级阶梯动力系统,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李春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高校武术选修课分层教学探析

    通过文献资料法,根据武术这个特殊体育项目的 特点和技术风格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出对中国传统武术采用分层教学并对这一方法进行阐述.

    作者:曾明;李胜达;陈娟;包振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以工作描述和任务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为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围绕医学影像专业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建立以工作描述和任务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作者:张智琴;郝庆卯;秦永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高职护理营养学教学方法初探

    营养学是高职护理教育的重要课程,科学、合理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护理人才,以及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卫新;肖忠新;吴惠惠;张淑华;张杰;王芳;高丽芳;裴新荣;甄亚平;唐玉平;李鹏高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军队卫训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

    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规范、科学、实用的军队卫训信息管理模式,使卫训工作的管理、组织、人员、设备、过程及训练方式等信息实现分散采集和实时共享,适应了军队卫训改革的要求,提高了军队卫训工作的整体效率,从而保障了训练质量的有效提升.

    作者:戚红军;张宇辉;张媛;王惠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对高职生阅读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各界学者对素质教育的理论、内容、模式等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使得素质教育理论从内涵到外延都日渐完善,其重要性也越来越被教育界所认同.

    作者:姜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不良心理及对策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真实了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呈现的心理状态,进而分析影响这种就业心理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建议.以2008年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随机发放2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75份,有效回收率达88%.

    作者:齐杰玉;催淑芳;韩秀婷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论和谐校园背景下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通过阐述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及其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校园体育文化促进高校和谐发展的功能: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导向功能、疏导功能、凝聚功能、娱乐功能.

    作者:杨建文;任鹏;洪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医高职高专在校生模拟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1998年6月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学院的毕业生需在医疗、保健、预防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后参加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助理执业医师资格,方可在医疗、保健、预防机构中从事相应的医疗、保健、预防工作.

    作者:刘克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大学生专题研讨会对医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目的 探讨大学生专题研讨会活动对医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法 抽取30名学生,3名学生为一组.共10组,每组根据专家给出的题目确定小组的子题目,利用网络、图书馆搜集材料、相关文献,每人完成一篇1000~2000字的论文,小组发言人将论文制成幻灯片.在研讨会上展示.结果 大学生专题讨论会培养了学生论文撰写能力、英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及团队精神,提高了学生文献检索能力和人文素质,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沟通.结论 大学生专题研讨会全面展示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校园内经常举行这类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显著效果,应大力提倡.

    作者:王立普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关于温度影响酶活性因素实验流程的再设计

    酶活性的大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温度是影响酶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中专生化实验中验证影响酶活性因素的主要定性实验之一.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对实验流程进行再设计,同时通过进一步实验,验证出酶的另一性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吴晨怡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在体育教学中实现教师服务意识的转变

    近年来,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体育课程由学生选择授课教师,受教育者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机会,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教育教学服务,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形式、水平、内容等.

    作者:王云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