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素类似物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

周泽华;肖蓉;何煦;瞿文娟;杨刚毅;李伶;李志勇

关键词:胰岛素类似物, 甘精胰岛素, 地特胰岛素, 双相门冬胰岛素30, 2型糖尿病
摘要:目的:评估3种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双相门冬胰岛素30)联合口服降糖药用于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73例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被分为3组:每日睡前1次地特胰岛素组(n=23),每日睡前1次甘精胰岛素组(n=27)和每日早晚餐前各1次双相门冬胰岛素30组(n=23),各组均联合使用口服降糖药,共治疗16周.分析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血糖(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BG)、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变化.评估3组间HbA1c、FBG、PBG下降幅度、HbA1c达标率(<7%)和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3组HbA1c、FBG、PBG均无显著差异.经16周治疗,3组HbA1c、FBG、PB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治疗前后BMI均无显著变化(P>0.05).地特胰岛素组、甘精胰岛素组、双相门冬胰岛素30组HbA1c达标率(<7%)分别为43%、59%、5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地特胰岛素组、甘精胰岛素组、双相门冬胰岛素30组分别发生3例(13%)、2例(7%)、5例(22%)轻度低血糖,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各组间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本研究人群中,有效控制FBG是HbA1c降低及达标的有效手段,3种胰岛素类似物联合口服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可达到同样的降糖效果,并且体质量无明显增加、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出生体质量儿0~6月龄体格生长前瞻性队列研究

    目的:了解不同出生体质量儿在生后6个月内的体格生长情况,分析体质量对后续体格生长的影响.方法:于2010年4月至2012年1月,在重庆2所大型医院儿保科招募和随访前瞻性队列人数共341人,其中巨大儿(macrosomia,M)组145人,正常出生体质量儿(normal birth weight,NBW)组196人.每月随访1次至6月龄,进行出生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M组生后6个月内的超重率分别为5.8%、7.0%、4.7%、8.1%、12.8%、7.0%; NBW组生后6个月内的超重率分别为1.4%、1.4%、5.0%、5.0%、4.2%、8.4%;两组生后6个月内均出现超重情况且5月龄时M组的超重率与NBW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95,P=0.034);M组中,生后1个月内男婴体质量的生长速度大于女婴(t=2.327,P=0.022),在4~5月间体质量的生长速度女婴大于男婴(t=-2.216,P=0.029).M组在生后3个月内体质量的生长速度低于NBW组(t=-6.883,P=0.000).M组身长的生长速度与NBW组无明显差异.婴儿出生体质量与6月龄身长的体质量Z评分均成正相关(P<0.05).结论:M组生后6个月内生长水平高于NBW组,但是体质量的生长速度在出生后3个月内M组低于NBW组,出现减速生长的趋势.性别差异仅在M组中存在,M组在5月龄超重检出率高.出生体质量与婴儿6月龄身长的体质量Z评分成正相关.

    作者:薛海莉;赵勇;且亚玲;韩令力;程茜;张站站;王念蓉;李廷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哌罗匹隆联合甲状腺素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所致精神障碍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哌罗匹隆联合甲状腺素(thyroxine,T4)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哌罗匹隆联合T4或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甲减所致精神障碍34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s scale,TESS)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定,并在疗程结束后比较治疗前后血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三碘甲状腺元氨酸(iodine thyroid acid,T3)、T4、游离T3(free iodine thyroid acid,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的变化情况.结果:哌罗匹隆联合T4或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后PANSS总分明显下降,治疗前与治疗后第2、4、8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情疗效评定:总有效率88.2%.治疗后TSH、T3、T4、FT3、FT4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哌罗匹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联合T4治疗原发性甲减所致精神障碍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周芳珍;谢焱;程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卵巢上皮性肿瘤fibulin-5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抗衰老关键蛋白(fibulin-5)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卵巢肿瘤血流并计测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术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9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fibulin-5及CD34蛋白表达情况,并以CD34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合临床病理参数分析卵巢癌fibulin-5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对fibulin-5表达、MVD及R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fibulin-5阳性表达在良性、交界性、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20.654,P=0.000).良性、交界性、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MVD呈上升趋势,且任两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F=88.97,P=0.000).卵巢癌RI中位数显著低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x2=12.200,P=0.002),且与MVD呈负相关(rs=-0.676,P=0.000).卵巢癌fibulin-5阳性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不同年龄、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且fibulin-5阳性表达与MVD呈负相关(rs=-0.650,P=0.000),与RI呈正相关(rs=0.430,P=0.004).结论:fibulin-5随卵巢上皮性肿瘤进展而表达降低且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

    作者:钟立;孙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儿童狂犬病53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6年1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3例狂犬病患者住院病例资料.结果:53例患儿中,年龄小1岁3月,大14岁,平均年龄7.50岁;男女比例为2.31∶1;47例有明确暴露史的患者中,被狗咬伤43例,被猫抓伤4例;暴露后仅有7例注射了狂犬病疫苗,1例至医院进行清创处理,无1例注射免疫球蛋白;临床表现出现发热的有77.36%,有恐水、恐风表现的占69.81%,33.96%出现抽搐症状;34例患儿家属放弃治疗出院,19例在住院期间死亡,4例进行了尸检.结论:狂犬病病死率高,预后差.儿童是狂犬病的高危人群,应引起家长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杨先涛;朱朝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小儿室间隔缺损3种不同手术方式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直视修补术和经胸微创封堵术3种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以有助于VSD手术方式的合理化选择.方法: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我院分别行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介入组,n=123)、直视修补术(直视组,n=104)和经胸微创封堵术(微创组,n=23)的VSD患儿共250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直视组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大于介入组和微创组(P<0.001).介入组无需输血、机械通气和ICU监护;微创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介入组(P<0.001).3组手术成功率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3种手术方式均是治疗VSD安全、有效的方法.应充分评估病情,根据不同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作者:陈妙月;陈沅;李谧;易岂建;孙文静;吴春;向平;计晓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系统评价

    目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被广泛应用于晚期鼻咽癌的治疗,但其疗效却受到争议.因此,本系统评价旨在评估NAC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ab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2013年4月1日之前的数据.只纳入以NACT为变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7篇随机对照试验共1 463名患者进入本系统评价.Meta分析显示NACT能明显延长患者的无瘤生存期[风险比(hazard ratio,HR):0.7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4,0.86),P<0.001]及总生存期[HR:0.81,95%CI(0.68,0.96),P=0.013],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相对风险比(relative risk,RR):0.80,95%CI(0.67,0.97),P=0.022]及远处转移率[RR:0.70,95%CI(0.58,0.85),P<0.001].但NACT不明显增加治疗相关的死亡率(P=0.806).NACT过程中3~4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是脱发(46.4%)、恶心/呕吐(20.1%)、中性粒细胞减少(35.9%),但NACT并不明显增加放疗或同期放化疗后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论:NACT对于晚期鼻咽癌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余林;沈艾;刘锐;魏续福;吴忠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HGF/c-Met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与其恶变的关系

    目的: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c-Met系统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探索与其恶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5-2010年间确诊为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实验组1)患者30例及鼻腔恶性乳头状瘤(实验组2)患者12例作为实验组,选取鼻息肉(对照组1)患者28例、慢性肥厚性鼻炎(对照组2)患者18例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HGF/c-Met的表达,并统计其染色得分.Real-time PCR检测手术切除组织HGF与c-Met基因表达.结果:实验组统计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内鼻腔恶性乳头状瘤的统计得分均值要高于内翻性乳头状瘤(P<α’).Realtime PCR也得到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一致的结果.结论:HGF/c-Met的高表达可能和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恶变有关.检测HGF/c-Met的表达可对内翻性乳头状瘤是否有恶变风险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段晓辉;于艳芳;裴志萍;张艳丽;王延臣;乔国勇;康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瑞舒伐他汀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主动脉Bcl-2与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 Wistar大鼠主动脉组织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eukemia/lymphoma-2,Bcl-2)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蛋白X(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ADVIA24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正常对照组,Hhcy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大鼠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变化;应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主动脉组织Bcl-2、Bax表达.结果:瑞舒伐他汀组大鼠血浆Hcy浓度(10.47±0.07) μmol/L低于Hhcy组(85.38±0.2)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大鼠主动脉损伤较Hhcy组减轻;免疫组化显示瑞舒伐他汀组大鼠主动脉Bcl-2蛋白表达比Hhcy组降低,Bax蛋白表达比Hhcy组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显示瑞舒伐他汀组大鼠主动脉Bcl-2 mRNA表达较Hhcy组明显降低,而Bax mRNA表达却升高(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血浆Hcy浓度及影响主动脉组织Bcl-2、Bax基因表达,从而延缓和改善Hhcy大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及程度.

    作者:张政军;贾绍斌;刘静;侯建军;汪浩;李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Ezrin蛋白表达与鼻咽癌远处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Ezrin蛋白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PC远处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6例NP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鼻咽部瘤体活检组织蜡块.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标本中Ezrin蛋白的表达.用KaplanMeier法计算转移风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别NPC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Ezr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3.2%(48/76),其表达与远处转移关系密切(P<0.05).NPC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是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Ezrin蛋白阳性表达(P<0.05).Ezrin蛋白为阳性表达者远处转移风险更高(P<0.05).结论:Ezrin蛋白阳性表达与NPC转移明显相关,可作为NPC远处转移的预测指标.

    作者:谢琼;万俐佳;余腊枝;张先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广东省学龄前儿童食物过敏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广东地区学前儿童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提高对儿童FA的认识,为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适合广东省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的问卷,于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采用随机整体抽样方法在广东省内抽取不同地区幼儿园的儿童家长完成该调查,由相关人员电话回访,以确定问卷的有效性.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及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1)共发放问卷2761份,废卷为221份,合格问卷为2 540份,有效应答率为92%.在2 540份有效问卷中,男1 331例,占52.4%,女1 209例,占47.6例,平均年龄为(4.6±1.1)岁.问卷结果中显示儿童FA的发病率为4.0%,常见的过敏症状为皮肤症状.家长自诉主要过敏食物有:海产类(虾4.4%,蟹3.2%,鱼0.6%),高蛋白类(牛奶及奶制品1.9%,鸡蛋白1.4%,牛肉0.7%),干果类及种子类(花生0.4%,黄豆0.2%,腰果榛子杏仁等坚果类0.1%),水果类(芒果2.3%).(2)儿童多于0~3岁发生对鸡蛋、牛奶及奶制品过敏.4岁后发生对鸡蛋、牛奶及奶制品过敏的比率大幅减少.(3)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第一近亲有FA史[OR=9.683(5.261-17.822),P=0.000]、过敏性鼻炎史[OR=1.958(1.029-3.727),P=0.041],儿童发生FA的风险会增高.(4)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儿童本人各类过敏史的关联性:FA与药物过敏(rs=0.049,P=0.035)、过敏性皮炎(rs=0.052,P=0.023)、支气管哮喘(rs=0.051,P=0.025)、眼部过敏症(rs=0.071,P=0.002)、变应性鼻炎(rs=0.059,P=0.01)相关的关联系数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儿童FA的患病率较高,FA源与欧美国家不完全一致.婴幼儿由于肠胃功能不成熟,容易对高蛋白分子过敏,消化功能与免疫系统日渐完善后,大部分幼儿对于牛奶及奶制品和鸡蛋的过敏可减弱.治疗FA的好方法是避免进食引起过敏的食物,但如果儿童为过敏体质或有家族过敏史,好到医院做详细的过敏源检测.

    作者:罗嘉莹;黄惠敏;郑佩燕;黄嘉敏;李钟红;孙宝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深圳市学龄前儿童血清K+、Na+、Cl-、TCa、TCO2、FBG、CRP干化学法测定参考区间调查

    目的:调查深圳市学龄前期(3~6周岁)健康儿童干化学法血清钾离子(kalium ion,K+)、钠离子(natrium ion,Na+)、氯离子(chlorine ion,Cl-)、总钙(total calcium,TCa)、总二氧化碳(total carbon dioxide,TCO2)、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参考区间.方法:通过随机分层抽样选取3~6周岁体检儿童,筛选出839名健康儿童抽取静脉血,用美国强生VITROS 350干式化学分析仪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本市学龄前期健康儿童K+、Na+、Cl-、TCa、TCO2、FBG、CRP的参考区间分别为3.8~4.9、136~146、102~110、2.29~2.63、20~28、4.0~6.1 mmol/L、0~7 mg/L.结论:建立起本地区学龄前期健康儿童干化学法血清K+、Na+、Cl-、TCa、TCO2、FBG、CRP项目的参考区间,可为本地区儿童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更准确的实验依据.

    作者:马东礼;曹科;李宝;杨庆斌;肖丽霞;罗小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经典P-糖蛋白在儿童淋巴瘤和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在儿童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disease,HL)、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disease,NHL)和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WT)中的表达意义,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淋巴瘤(HL 26例、NHL 24例)和32例WT中P-gp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P-gp在HL、NHL、WT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7%、70.8%、65.6%.(2)HL和NHL中P-gp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WT与癌旁对照组中P-gp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3)HL的乳酸脱氢酶的量、有无纵膈病变对P-gp表达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3、P=0.05);NHL的临床分期对P-gp的表达影响也有统计学意义(P=0.02);WT的组织分型、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术前化疗对P-gp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P=0.25、P=0.64、P=0.45).结论:(1)P-gp的高表达与儿童HL、NHL和WT的耐药密切相关,是这3种肿瘤预后的不利因素.(2)在临床上可以根据肿瘤耐药蛋白的表达情况针对性地选择化疗药物,使肿瘤患儿用上敏感的化疗药物.

    作者:段文娟;丁雄辉;金先庆;王士奇;刘行;朱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促凋亡基因程序化死亡因子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程序化死亡因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NSCLC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7月至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NSCLC的56例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及real-time PCR方法研究在NSCLC及癌旁组织中PDCD5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癌旁肺组织中PDCD5阳性表达率高于NSCLC组织(x2=16.406,P=0.000).与抽烟情况、肿瘤分化程度、肿瘤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随抽烟、分化程度的下降、TNM分期的升高及淋巴结转移,其表达随之下降,同时染色强度也减弱.Real-time PCR结果,PDCD5 mRNA相对表达量在肺癌组织为0.397±0.266,癌旁组织为0.807±0.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95,P=0.000).结论:在NSCLC中PDCD5蛋白及mRNA表达均下调,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抑制作用.

    作者:赵青;张明川;梅同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FAK、FAKpY397和Src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hospho-FAK Y397,FAKpY397)和类固醇激素受体共活化因子(sceroid recptor coactivator,Src)在不同分化程度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三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人工计数法检测44例HCC组织及8例癌旁正常肝脏组织中FAK、FAKpY397和Src的表达.结果:FAK、FAKpY397和Src在HCC组织中表达均高于正常肝脏组织(P=0.027、P=0.041、P=0.030)且三者均与HCC分化程度有关(P=0.026、P=0.045 、P=0.005),FAK和Src低分化组阳性率高于高分化组(P=0.015、P=0.002).HCC组织中三者表达两两之间呈正相关(P=0.000、P=0.000、P=0.000).结论:HCC组织中FAK、FAKpY397和Src表达与HCC分化程度有关;FAK和Src低分化组阳性率高于高分化组且三者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谷艳娇;张敬坤;包翠芬;苏荣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沉默NFBD1表达对鼻咽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抑制NFBD1表达后,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细胞株HNE-1凋亡的影响.方法:用NFBD1shRNA慢病毒感染HNE-1,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FBD1 shRNA慢病毒对NFBD1的抑制效果;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核的改变并结合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TUNEL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NFBD1 shRNA慢病毒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均能高效、特异性地抑制NFBD1的表达;Hoechst33342染色结果显示,在NFBD1下调组,呈现固缩且边缘化的细胞核数量明显增加(x2=5.367; P=0.021);TUNEL染色结果显示,在NFBD1下调组,显现荧光的凋亡细胞明显增加,FCM检测结果显示,在NFBD1下调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x2=326.86;P<0.001).结论:抑制NFBD1基因的表达后,能有效促进HNE-1凋亡,这为寻求NPC的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刘学良;曾泉;邱志利;胡国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重庆市城市农村儿童肥胖发病率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童肥胖发病率及肥胖相关因素的城乡差异.方法:按照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86所城乡中小学校共77 411名学龄儿童,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再从中抽取2所城市学校和3所农村学校共4 400名儿童行肥胖影响因素问卷调查,按照BMI法判定肥胖,将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设为肥胖组和对照组,对儿童肥胖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比较肥胖危险因素城乡差异.结果:(1)重庆地区学龄儿童总体肥胖率8.23%,城市9.70%,农村5.32%,城市高于农村(P<0.000 1).(2)肥胖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共13个因素与城市儿童肥胖相关,其中出生体质量,肉食、油炸食品、饮料、零食摄入频率,母亲吸烟及肥胖家族史是危险因素,母乳喂养、蔬菜摄入频率及补充维生素是保护因素;共8个因素与农村儿童肥胖相关,其中出生体质量、油炸食品、奶制品、零食摄入频率,父母BMI是危险因素,母乳喂养是保护因素.(3)城市儿童肉食、油炸食品、奶制品摄入频率高于农村,母亲吸烟比例高于农村,家族肥胖史比例高于农村,母乳喂养率低于农村(P<0.05).结论:重庆地区儿童肥胖率城市高于农村,引起差异的主要因素为母亲吸烟、母孕期营养、6月龄前喂养方式、儿童青少年生活方式及肥胖家族史.控制儿童肥胖城市重点应倡导母孕期戒烟,加强母乳喂养,控制儿童肉食、油炸食品、含糖饮料、零食摄入;农村儿童肥胖率虽低于城市,但增速大于城市,应改善儿童饮食方式,控制油炸食品、奶制品、零食摄入,预防儿童肥胖.

    作者:秦怡玲;熊丰;赵勇;朱岷;罗雁红;王付丽;曾燕;吴利平;马勤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PTP4A1在舌鳞癌组织及TCA8113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PTP4A1基因在舌鳞癌组织及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舌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舌鳞癌和15例正常舌组织石蜡包埋组织中PTP4A1的表达;对15例新鲜舌鳞癌组织进行real-time PCR,检测PTP4A1在舌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舌组织的表达,此外对TCA8113细胞中PTP4A1的表达水平也进行了检测.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TP4A1表达于舌鳞癌组织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在舌鳞癌组织中呈阳性和强阳性表达,而在正常舌组织中呈阴性和弱阳性表达;PTP4A1在舌鳞癌的阳性表达率为83%,显著高于其在正常舌组织中的表达率33.3%;PTP4A1在舌鳞癌组织和正常舌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0.05);而且PTP4A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淋巴转移相关(P=0.014<0.05),而与病人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肿瘤的分期分级无明显相关.Real-time PCR实验结果显示舌鳞癌组织及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细胞中的PTP4A1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其在癌旁和正常舌组织的表达,癌旁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舌组织的表达(P=0.000<0.05).结论:PTP4A1基因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在舌鳞癌组织中表达均较癌旁和正常舌组织高,可能在舌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作者:漆小娟;季平;潘丽;时恩来;徐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胰岛素类似物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

    目的:评估3种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双相门冬胰岛素30)联合口服降糖药用于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73例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被分为3组:每日睡前1次地特胰岛素组(n=23),每日睡前1次甘精胰岛素组(n=27)和每日早晚餐前各1次双相门冬胰岛素30组(n=23),各组均联合使用口服降糖药,共治疗16周.分析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血糖(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BG)、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变化.评估3组间HbA1c、FBG、PBG下降幅度、HbA1c达标率(<7%)和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3组HbA1c、FBG、PBG均无显著差异.经16周治疗,3组HbA1c、FBG、PB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治疗前后BMI均无显著变化(P>0.05).地特胰岛素组、甘精胰岛素组、双相门冬胰岛素30组HbA1c达标率(<7%)分别为43%、59%、5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地特胰岛素组、甘精胰岛素组、双相门冬胰岛素30组分别发生3例(13%)、2例(7%)、5例(22%)轻度低血糖,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各组间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本研究人群中,有效控制FBG是HbA1c降低及达标的有效手段,3种胰岛素类似物联合口服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可达到同样的降糖效果,并且体质量无明显增加、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作者:周泽华;肖蓉;何煦;瞿文娟;杨刚毅;李伶;李志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不同喂养方式对巨大儿婴儿期体格发育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巨大儿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做儿童保健的巨大儿前瞻性队列377例,其中出生后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队列155例,混合喂养队列142例,人工喂养队列80例.并于出生后1~6、8、10月和12月时测量身长、体质量,利用年龄别体质量的Z评分值评价其生长速度,身长别体质量的Z评分值评价其营养状况.结果:母乳喂养队列的体质量在10月龄和12月龄时较其余2个队列要低(10月龄时F=4.015,P=0.021;12月龄时F=5.093,P=0.008).3个队列的身长在各个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队列的生长速度都呈现负增长,但三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队列的超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巨大儿在1岁以内的生长速度呈现负增长;以母乳喂养为主的喂养方式能够使巨大儿的体格发育均衡,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可能潜在影响肥胖的发生.

    作者:且亚玲;练雪梅;薛海莉;杨亭;韩令力;张站站;周文洁;程茜;王念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主动脉-左室隧道1例报道

    主动脉-左室隧道(aortic-left ventricular tunnel,ALVT)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存在于主动脉与左心室之间的异常通道.本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还合并左冠瓣左交界点下移畸形实属罕见.该类疾病尽早做出诊断,并及时手术纠治,效果较为满意.结合患者救治过程,并查阅相关文献知识,报道如下.

    作者:李林峻;吴庆琛;李强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