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玲;邓英键;杨如学;王瑞杰;叶倩
目的:对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损伤肺组织的招募情况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信使核糖核酸(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mRNA,MMP-9 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相关性的研究.方法:对实验动物随机给予MSCs及ATRA的方式,分别于2、3、4周后取肺组织切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植入细胞的招募情况,RT-PCR法检测组织中MMP-9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在各时间点:在实验组,可见较多经过标记后的MSCs分布于肺泡表面,与MSCs移植组,ATRA干预组及病例对照组相比较其积分光密度(Integral optical density,IOD)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MMP-9 mRNA在病例对照组及ATRA干预组较高水平表达,而MSCs移植组中随着MSCs移植后时间延长,其表达水平随之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MMP-9 mRNA在2、3、4周表达又较MSCs移植组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RA对肺损伤组织中移植MSCs的招募作用的影响与组织中MMP-9 mRNA水平的降低有关.
作者:杨威;温剑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利用HBsAg冲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制备HBsAg-树突状细胞疫苗(HBsAg-DC疫苗)的基本方法并检测其免疫活性.方法:收集Lewis大鼠骨髓细胞,加入含rGM-CSF(4ng/ml)及rIL-4(8 ng/ml)的RPMI1640培养7 d后,加入HBSAg(100μg/ml)再培育48 h,即获得HBsAg-DC疫苗.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型;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评价HBsAg-DC疫苗的细胞免疫活性.结果:采用该方法可诱导扩增出较多数量和较高纯度DCs.HBsAg冲击DCs后,明显增强DCs的T细胞刺激活性.同种异体和自体之间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没有显著差异(P>0.05).经HBsAg冲击后第3 d(培养第10 d)的DCs在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中能够诱导出很强的增殖应答反应;MTT比色法分析显示不同密度的DCs和HBsAg-DCs经丝裂霉素C处理后,均能明显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且该效应随着DCs和HBsAg-DCs数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P<0.01);同密度的HBsAg-DCs比DCs的刺激作用更强,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本方法可以诱导扩增出较多数量和较高纯度DC,HBsAg-DC具有较强的抗原递呈能力.
作者:李生伟;李钺;刘作金;龚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不同数量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移植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探讨BMSC移植的适数量.方法:分离培养、DAPI荧光标记SD大鼠BMSCs.免疫复合法建立大鼠UC模型,分A、B、C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1×106、5×106、1×107个DAPI标记的BMSCs.移植后第7、14 d各处死5只大鼠,取结肠做恒冷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记数各组DAPI标记BMSCs在病灶部位和周围正常部位的细胞数.结果:移植7、14 d,各组均见BMSCs分布于结肠黏膜,溃疡部位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非溃疡部位阳性细胞数(P<0.05).移植7、14 d,B组损伤部位的荧光标记细胞多于A组(P<0.05),但B组与C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经静脉给UC大鼠移植BMSCs的适数量为5×106个.
作者:陈晓云;徐艳华;姜蓉;汪维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回顾性研究儿童实体肿瘤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以期保证手术的安全实施及术后顺利康复.方法:我院2008年4月~2010年1月安全实施20例0.3~7岁儿童实体肿瘤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n,TACE),执行严格、规范化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管理,尤其是术中的严密监护、术后的密切动态观察及相应护理措施包括术中心电监护、患儿制动,术后腹痛、发热、穿刺处的观察与护理等.结果:20例患儿手术安全实施,未发生与护理相关的并发症及意外;术后除出现发热等栓塞术后综合征外,无术后穿刺部位出血、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全部病例于术后7~10 d康复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规范化的术中、术后监测及护理可确保介入手术安全进行,利于患儿术后康复,可有效地避免与护理有关的并发症及意外的发生.
作者:莫霖;王秋鸿;吴书娟;邹科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gko biloba,EGB)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39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EGB.6个月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水平,同时观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血糖、血肌酐、尿素氮、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均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经q检验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能通过减低血清IL-6、TNF-α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起到对DN的保护作用.
作者:毛春谱;李小毅;张红梅;蔡文婷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X线方法检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66)复合材料应用于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综合评价其成骨能力,为骨缺损修复后全面、准确的影像学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行一侧胫骨髁钻孔,并植入n-HA/PA66复合材料.术后2、4、6、8、12周各时相点摄DR片、MRI及动态增强MRI检查,并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1)MRI显示n-HA/PA66复合材料与骨组织易于区分,术后第4周开始从材料内部逐步强化,周围软组织水肿逐步吸收,术后12周修复区强化明显,周围水肿基本吸收.(2)X线显示术后第8周开始,缺损填修复区内的骨质增生开始,术后12周缺损区呈高密度骨质修复表现.(3)组织学显示术后4~12周,n-HA/PA66复合材料被界膜分隔成小岛,界膜内可见大量间充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小血管,后形成破骨及成骨细胞,修复区内骨小梁逐步形成.结论:MRI联合X线能够清楚显示n-HA/PA66复合材料修复过程,对早期骨移植的成功有很好预测作用,并兼顾术区周围关节及软组织的恢复显示,具有临床可操作性.
作者:肖智博;吕富荣;蒋电明;欧阳羽;吕发金;李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黄芪(Radix astragali)对日本大耳白兔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方法:日本大耳白兔20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待创面上皮化(伤后21 d)将其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实验组A、B、C分别局部注射不同浓度的黄芪注射液,对照组D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E为空白对照.分别在伤后32、43 d测量瘢痕厚度、硬度,并常规做HE染色,RT-PCR观察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mRNA水平的变化,免疫组化观察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组中瘢痕厚度、硬度与药物浓度呈负相关(P<0.05),治疗组瘢痕组织中TGF-β1mRNA和其蛋白水平均明显减少,呈剂量效应关系;与生理盐水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伤后32、43 d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伤后32、43 d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通过减少TGF-β1mRNA水平合成,减少TGF-β1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增生,显示黄芪注射液可能是治疗增生性瘢痕较好的药物.
作者:张艳;邱林;吴清华;李明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兔乳腺移植瘤经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后的病理变化.方法:42只实验兔随机分成HIFU组(n=35)、对照组(n=7),HIFU组在B超监控下接受HIFU治疗,辐照后采集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HIFU辐照后靶区呈灰白色;即刻HE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形态、排列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电镜显示细胞膜、核膜断裂,细胞器破坏,胞质内出现无膜结构大小不等的空泡;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阴性表达,提示肿瘤细胞已死亡;随着时间的延长坏死肿瘤组织逐渐液化吸收,纤维化.结论:HIFU能有效地灭活肿瘤细胞,为HIFU开展治疗乳腺癌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邹文兵;牛陵川;向理科;朱辉;王智彪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离体肾动脉瘤切除和自体肾移植方法治疗肾动脉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肾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右肾动脉瘤1例伴高血压(160/110mmHg).病变位于右肾动脉主干中段处,大小为11 mm×20mm.在低温和肾脏灌注液灌注保护下,肾脏暂时离体,切除动脉瘤并取自体大隐静脉一段行肾动脉重建,然后将肾脏移植到右侧髂窝.结果:手术成功,患者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多月,血压稳定在135/90 mmHg,肾功能正常,移植肾血管彩超示血管吻合良好,血流通畅.结论:该法治疗右肾动脉瘤继发高血压安全可行.
作者:颜永立;肖明朝;苟欣;王明;何卫阳;赵渝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YQ400A/B增强型激光美容仪对几种常见面部色素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色素增加性皮肤病采用YQ400A/B增强型激光美容仪治疗效果,共治疗568例患者,其中追踪随访6月~2年479例.结果:本组479例患者经治疗后雀斑273例,总有效率达100%;咖啡斑23例,总有效率100%;老年斑51例,总有效率90.20%;黄褐斑67例,总有效率76.12%;太田痣65例,总有效率98.46%;所有患者无明显并发症产生.结论:YQ400A/B增强型激光美容仪在治疗面部色素性皮肤病方面疗效肯定,患者满意,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匡永琴;沈为民;谭子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构建针对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6(Sin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6,STAT6)基因的干扰质粒,并观察其对STAT6蛋白表达的抑制效果.方法:将构建的短发夹干扰质粒(Short hairpin RNA,shRNA)表达载体,与合成的pIRES2-EGFP-STAT6基因表达质粒共同转染COS7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干扰效果,并利用Western blot观察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将pIRES2-EGFP-STAT6重组载体转染COS7细胞后,结果显示STAT6蛋白可以在细胞中高水平表达;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TAT6 shRNA-1干扰组和STAT6 shRNA-2干扰组STAT6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是23.1%和9.6%.结论:成功构建并筛选到具有显著干扰效率的STAT6干扰质粒,为哮喘的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丹丹;符州;田代印;杨琴;王莉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成骨生长肽(Osteogenic growth peptide,OGP)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PDLCs)在钛金属表面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将纯钛试件放在12孔培养板内,取生长良好的第五代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接种在试件表面,加入不同浓度的OGP(10-11~10-7mol/L),分别在接种后1、3、5、7 d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接种后3、7、10 d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的表达.结果:OGP在该浓度范围内时,对钛表面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并且能促进细胞内ALP表达活性(P<0.05),佳作用浓度为10-9mol/L.结论:OGP可促进钛片表面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同时可以增强细胞碱性磷酸酶表达的活性,提示OGP在口腔种植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周雯雯;王璐;徐凌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带蒂大网膜骶前间隙填塞并包裹吻合口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7例为研究组,按照TME要求完成直肠癌根治切除吻合后,裁剪大网膜下拉入盆腔填塞在骶前并包裹直肠吻合口.以同期21例未行大网膜填塞包裹病例为对照,观察直肠吻合口愈合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研究组无吻合口瘘发生,对照组吻合口瘘3例,P<0.05;研究组手术失血(343±176)ml,对照组(265±96)ml,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146±47)min,对照组(129±36)min,P>0.05;术后肠蠕动恢复研究组(4.6±1.1)d,对照组(5.0±0.3)d,P>0.05,二者无显著意义.结论:术中采用带蒂大网膜骶前间隙填塞及吻合口包裹,可有效地预防直肠癌全系膜切除吻合口瘘的发生.
作者:匡毅;蔡宗平;赵和照;李小青;徐发良;陈晓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建立肝癌血清蛋白质组RP-HPLC技术筛选肝癌血清差异蛋白质.方法:8例肝癌和20例正常组血清样品采用Agilent高丰度蛋白质分离系统洗脱白蛋白等高丰度蛋白质后,样品采用色谱柱ZORBAX 300SB-C18(250mm×4.6mm,5 μm)分离,以A=0.1%三氟乙酸溶液,B=0.09%三氟乙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波长280 nm处检测.结果:在肝癌血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的RP-HPLC图谱中存在一组疏水性较强的差异蛋白质.结论:建立的血清蛋白质RP-HPLC技术可以发现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清蛋白表达谱质的变化,从而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打下基础.
作者:罗婵;黄丽华;母昭德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体外培养C57小鼠密质骨碎片来源的间充质祖细胞(Mesenchymal progenitor cells,MPC),探讨MPC体外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取C57小鼠后肢长骨,剪成骨碎片,经Ⅱ型胶原酶消化后体外培养MPC,流式细胞术检测鉴定其免疫学表型.取生长良好的第三代MPC,神经元原代培养上清液定向诱导,对诱导后的MPC,以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及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 protein,NF)为对照,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神经元标志物的表达.结果:成功培养原代MPC,传代后生长良好,流式细胞术检测CD29、CD44组阳性率与其同型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经神经元原代培养上清液诱导后,MPC可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NSE及NF.结论:从小鼠密质骨碎片分离培养出的间充质祖细胞获得率高,并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作者:杨里;万立华;粟永萍;彭毅;赵文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重组表达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hp1188基因,为研究该基因所编码蛋白在H.pylori的黏附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H.pylori标准株NCTC 11637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hp1188基因片段,克隆至质粒pQE-30中获得重组质粒pQE30-hp1188,经DNA测序确认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 α,IPTG诱导表达.Ni2+-NTA树脂亲和层析纯化表达蛋白,SDS-PAGE检测表达,Western blot鉴定相应抗原表位.结果:扩增的hp1188基因片段全长810 bp,与基因文库中的hp1188基因同源性达98%.SDS-PAGE显示表达产物相对分子量约为30 600 Dalton,与预期相符;大肠杆菌裂解液中表达产物接近可溶性蛋白总量的一半,但沉淀中仍能检测到表达蛋白.目标蛋白纯化后均一性接近90%,Western blot证实与多克隆抗体有良好结合能力.结论:成功克隆了hp1188基因,并在大肠杆菌DH5α中获得高效表达.
作者:韩飞;杨致邦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证明下颌骨外形指数(Index of mandibular shape,IMS)能够代表髁突异常活跃中患侧下颌骨的外形改变,并计算出正常及病变情况下各项IMS的参考值范围(Reference range of index of mandibular shape,RRIMS),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18名单侧髁突异常活跃(Unilateral condylar hyperactivity)引起偏颌患者的曲面断层片,使用Obwegeser测量法描记出5条测量线段,通过第一作者相应方法求得6项下颌骨外形指数(健侧患侧各6项),将健侧及患侧下颌骨外形指数两两配对t检验,通过统计学方法(x±1.96 s)求得6项外形指数的参考值范围.结果:健侧与患侧IMS两两配对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证明IMS能够代表髁突异常活跃引起的髁突及下颌骨外形改变.RRIMS1~6:0.264 0~0.652 4;0.245 7~0.552 0;0.099 8~0.205 7;0.094 2~0.171 5;0.0847~0.1508;0.0772~0.128 1(健侧),RRIMS1'~6':0.196 3~0.5362;0.228 3~0.4686;0.0789~0.183 2;0.090 3~0.1590;0.055 6~0.138 9;0.067 1~0.1 18 2.结论: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偏颌患者早期诊断中,除了常规的临床表现外,基于曲面断层片的测量方法能够很好的对双侧的髁状突及下颌骨外形进行评价,从而明确偏颌患者是否是由于一侧的髁突异常增生引起的,这个简便的方法是对以往诊断方法的一个补充,不仅节约时间,而且节约成本.
作者:胡文煦;王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对比研究3种暂时冠桥材料的抗压强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参照GB/T 7314-2005标准,制作直径12 mm、高30 mm的圆柱体试件18个,其中自凝树脂、Switf-Temp和ProtempⅡ各6个.采用MTS880万能材料试验机对试件进行加载并测定其抗压强度.结果:自凝树脂(215.67±22.66)MPa与Switf-Temp(110.19±18.57)MPa、ProtempⅡ(114.75±20.83)MPa的抗压强度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Switf-Temp与ProtempⅡ的抗压强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凝树脂的抗压强度高于Switf-Temp与ProtempⅡ.口腔医师应根据患牙的不同情况选用合适的暂时冠桥材料.
作者:申丹凤;付钢;王璐;孙士慧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窄谱UVB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81例门诊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窄谱UVB照射,每隔2 d 1次,同时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150 mg,每日3次;对照组仅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150mg,每日3次.两组疗程皆为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率6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窄谱UVB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晓玲;邓英键;杨如学;王瑞杰;叶倩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一种以脂代谢靶点蛋白hPPAR γ-LBD重组蛋白进行抗肿瘤药物筛选的方法.方法:采用pReceiver-B01-PPARγ-LBD表达质粒转至E.coli BL21(DE3)细胞,进行表达与纯化得到可溶性靶点蛋白hPPARγ-LBD重组蛋白,以罗格列酮为hPPARγ-LBD的阳性配体,以GW9662作拮抗剂,采用分子排阻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SEC-HPLC)测定hPPARγ-LBD重组蛋白与配体药物的结合活性.结果:在优化条件(16℃、0.6mmol/LIPTG、诱导20 h)下,能可溶性表达hPPARγ-LBD重组蛋白;经镍亲和色谱纯化后,以每升LB培养基计可获得41 mg、纯度为95%的hPPARγ-LBD重组蛋白;该重组蛋白与罗格列酮特异性结合率约65%,Kd值为625 nmol/L;与德氮吡格(Tetrazanbigen,TNBG)特异性结合率约60%,Kd值为1 000nmol/L.结论:本文基于脂代谢靶点蛋白hPPARγ-LBD建立了抗肿瘤药物体外筛选模型的方法,该方法快速、稳定、安全及简便,能应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筛选.
作者:段雯;李伟;靳红卫;夏铸;程训官;张昕宇;郑小红;余瑜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