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年龄、生殖道状况与阴道炎、宫颈糜烂和外阴白斑患病的相关性研究

刘毅;刘达美;关蕴良;李成志

关键词:外阴白斑, 阴道炎, 宫颈炎, 年龄, 生殖道状况
摘要:目的:研究年龄、生殖道状况与已婚妇女的阴道炎、外阴白斑、宫颈糜烂患病的关系.方法:对重庆某地区2007年已婚妇女普查中确诊患有外阴白斑、阴道炎、宫颈炎疾病的1 253名女性进行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应用SAS8.1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在1 253名患者中,阴道炎575人(45.89%),宫颈糜烂560人(44.69%),外阴白斑42人(3.35%),其它76人(6.07%).年龄、阴道清洁度、念珠菌感染为阴道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年龄、阴道清洁度与外阴白斑和宫颈糜烂的患病有关.结论:应将阴道炎、外阴白斑、宫颈糜烂纳入以后妇女生殖道疾病重点防治内容,规范进行病原学治疗,维持生殖道微生态平衡,建立完善妇科疾病防治的监测系统.并提高妇女的卫生保健服务质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CTGF、TGFβ3及其受体在唇腭裂裂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转化生化因子β3(Tansforming grow facotr β3,TGFβ3)、结缔组织生化因子(Connectir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及其受体TGFβRⅡ、LRP6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and/or cleft palate,NSCLP)发生的关系.方法:实验组标本40例,为NSCLP患儿裂缘皮肤、粘膜组织.对照组标本18例,为正常儿童的口唇部皮肤、粘膜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GFβ3、CTGF及其受体TGFβRⅡ、LRP6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实验组CTGF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CTGF受体LRP6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实验组TGFB 3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实验组TGFl3 3受体TGFβRⅡ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GF受体LRP6及TGFβ3的表达异常可能与NSCLP的发生有关.

    作者:田晓菲;金先庆;罗庆;邱林;傅跃先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编码小鼠PGC1α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及鉴定

    目的:构建编码小鼠PGC1α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蛋白功能提供工具.方法:穿梭质粒pAdTrack-CMV-PGC1α线性化后与骨架质粒pAdeasy-1在BJ5183菌中完成同源重组,筛选并提取重组正确的腺病毒质粒,PacI线性化,脂质体转染293细胞包装出成熟的具有感染活力的腺病毒颗粒,TCID50法测定病毒滴度,Western bloting检测PGC1α蛋白在293细胞的表达.结果:测序及酶切鉴定表明目的基因正确插人穿梭质粒,读码框未发生移位.重组腺病毒扩增后滴度约3×1010TCID50/ml,能在293细胞中表达PGC1α蛋白.结论: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的方法成功构建了编码小鼠PGC1α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观察到其蛋白表达.

    作者:马仕坤;钟立;程庆丰;李卫平;青华;李启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宫内给药对晚孕大鼠细菌性宫内感染胎盘炎症与滋养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羊膜腔内给药对大肠埃希菌所致宫内感染的晚孕SD大鼠胎盘组织炎症反应和滋养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妊娠15 d的SD孕鼠36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羊膜腔内给药(IUA)组、对照(IUC)组和母鼠静脉给药(IVA)组、对照(IVC)组,每组9只.(1)妊娠第15 d,所有孕鼠一侧宫角行1010个几大肠埃希菌菌液0.2 ml接种.(2)妊娠第16 d,IUA组和IUC组,分别于接种侧各羊膜腔内注射头孢曲松钠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IVA组和IVC组,母鼠尾静脉分别注射头孢曲松钠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3)自妊娠第17 d起,每组每天随机处死3只,其接种侧宫角顶端3个胎囊胎盘行HE染色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下比较Naeye分期分级,随机抽取其一TUNEI.法FITC标记胎盘凋亡细胞后作半定量分析.结果:羊膜腔内穿刺总体和各天的给药组轻度炎症率高于对照组,母鼠静脉途径总体和第2、3 d.给药组轻度炎症率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炎症率在两个给药组和其给药后1 d时,羊膜腔内组较母鼠静脉组为高(P<0.05).给药组滋养细胞凋亡强度明显低于其对照组(P<0.05).IUA组给药后第1、3 d,凋亡强度较IVA组低(P<0.05).结论:单次头孢曲松钠给药治疗晚孕SD大鼠大肠埃希菌宫内感染,羊膜腔内较母鼠静脉途径能更迅速地减轻胎盘的炎症反应和抑制滋养细胞凋亡,以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程浩;刘建;兰易;邹姝丽;甘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酸处理对老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短暂延迟性酸处理对老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只SD老龄大鼠(≥18个月),随机分为6组(n=10):(1)空白对照(C组)组;(2)缺血再灌注(I/R)组;(3)缺血后处理(IPO)组;(4)酸处理(H+)组;(5)缺血后处理+碱处理(IPO+OH-)组;(6)碱处理(OH-)对照组.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方法,以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室内压大下降速率(-dp/dtmax)5项血流动力学参数为指标,观察短暂延迟性酸处理对老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收缩和舒张能力的影响.结果:与C组比较,再灌注期间I/R组、IPO组、H+组、IPO+OH-组和OH-组的LVEDP升高,HR、LVSP、±dp/dtmax降低(P<0.05);与I/R组比较,IPO组和H+组LVEDP降低,HR、LVSP、±dp/dtmax升高(P<0.05).结论:短暂延迟性酸处理能模拟缺血后处理对离体心脏血流动力学的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对老龄大鼠同样有效.

    作者:乔欣;刘新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应用基因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探索佳免疫方案.方法:选择HBsAg检测阳性孕妇共99例为研究对象,按检测时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同时依据乙肝疫苗接种方式不同将试验组分为A组(皮内注射)和B组(肌肉注射).试验组孕妇于怀孕第28W、32W、36w分别肌注HBIG200IU;新生儿出生后分别于4 h、15 d、30 d肌注HBIG200IU,出生当日、1个月和第6个月各接种5μg基因乙肝疫苗.对照组常规接种乙肝疫苗.随访儿童至5岁,监测血液中HBsAg和抗-HBs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率分别为98.36%和83.33%(P<0.05),试验A组和试验B组阻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组和HBsAg单阳性孕妇组HB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率分别为77.78%和97.26%(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抗-HBs阳性率在一年时无统计学差异,但在5年时有统计学差异.结论:HBIG联合乙肝疫苗注射可明显提高HB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率.对HBsAg单阳性孕妇的阻断率高于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

    作者:李雪梅;周晓军;王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颈深部神经鞘膜瘤1例报道

    神经鞘膜瘤(Neurilemmoma)是起源于神经鞘膜施万细胞的良性肿瘤[1],可单发或多发于身体任何部位,发生于颈部者,其诊断与治疗易与颈部转移性肿瘤混淆,误诊率较高,临床上有研究意义,我科收治的1例颈深部神经鞘膜瘤报告如下.

    作者:向银洲;魏莲枝;余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儿童食管腐蚀伤后狭窄的扩张治疗

    目的:探讨儿章食管腐蚀伤后食管狭窄的治疗.方法:使用沙氏扩张器,在钢丝的引导下进行食管扩张.结果:31例患儿,29例经3~14次间断扩张治疗,全部通过相应扩张探条,经治疗后能进普食,随访钡餐检查,效果良好.结论:食管腐蚀伤后食管狭窄,食管扩张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刚;吴春;潘征夏;李洪波;李勇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未成熟睾丸单侧扭转后对健侧血流供应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大鼠未成熟睾丸单侧扭转后对健侧睾丸血流供应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方法:建立3周龄大鼠左侧睾丸扭转(Testis torsion,TT)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扭转组、扭转复位组和切除组.彩色多普勒测量各组术前、术后8 h(即扭转复位或切除术后2 h)、12 h、24 h、72 h及1周时右侧精索内睾丸动脉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和阻力指数(RI).结果:左侧睾丸扭转后,右侧睾丸的血供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以术后8 h为高峰;解除扭转6h后,右侧睾丸动脉Vs值较扭转复位2 h时有明显下降(P<0.01),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扭转组(P<0.01);切除扭转睾丸6h后,右侧睾丸动脉Vs值较扭转切除2 h时显著升高(p<0.01),随后逐渐下降,术后72 h右侧睾丸动脉V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复位组(P<0.01),而低于扭转组(P<0.01);术后1周,Vs、Vd、RI均为扭转切除组>扭转复位组>扭转组>对照组(p<0.01).结论:大鼠未成熟睾丸单侧扭转后,扭转复位和扭转切除处理均可引起对侧睾丸血供显著持续增加.

    作者:林涛;李旭良;王荞;魏光辉;何大维;刘俊宏;张德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多次误诊的神经梅毒1例报道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已婚,退休干部.因渐进性四肢麻木伴无力3个月于2006年5月12日第1次住院.3个月前无明显原因感双脚阵发性疼痛.可忍受,不影响日常活动.1周后疼痛消失,但出现双下肢紧绷感及麻木.近1月感双下肢无力,左侧明显,能行走.并出现尿失禁,1周后好转.大便3 d解1次.既往身体健康,无家族遗传病史.

    作者:姜剩勇;李光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pCD-Eg95质粒构建及鉴定

    目的:构建并鉴定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重组pCD-Eg95质粒.方法:从细粒棘球蚴包囊中分离原头节,超声粉碎后抽提总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Eg95编码基因,将该基因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pCD-Eg95重组质粒;电穿孔转化大肠杆菌BIA21(DE3)株,抽提质粒进行酶切及PCR鉴定.结果:电泳及测序证实471 bpEg95基因克隆成功.经酶切及PCR证实重组质粒pCD-Eg95成功转入BL21(DE3).结论:成功构建了Eg重组pCD-Eg95质粒.

    作者:周辉;李文桂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电刀排龈法与二次排龈法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和对比电刀排龈法与二次排龈法在固定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金属烤瓷冠桥修复患者36例68颗牙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二次排龈法和电刀排龈法完成排龈,制取印模,灌制工作模型.对排龈时间及排龈后的预备体肩台、牙龈状况、工作模型进行评价.结果:33颗牙齿采用二次排龈法,25颗达到满意标准,8颗未达到满意标准,满意率75.8%;35颗采用电刀排龈法,28颗达到满意标准,7颗未达到满意标准,满意率80.0%.两种排龈方法的排龈时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排龈效果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电刀排龈法操作简便,易于暴露清晰的软硬组织界限,能得到满意的排龈效果,且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排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谭发兵;王璐;付钢;周雯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survivin-siRNA治疗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构建survivin特异性短发夹RNA(shRNA)的表达载体,并以其修饰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株T24,评价其在体内的抑制肿瘤生长增殖的作用.探讨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T24细胞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合成survivin特异性的短链寡核苷酸,克隆到PTZU6+1质粒载体中.构建survivin特异shRNA表达载体.转染T24细胞;通过PTZU6+1质粒载体介导.成功建立了表达survivin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株T24/survivin-siRNA,拟在体内研究survivin-siRNA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生长、增殖的影响.建立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观察肿瘤形成时间和观察肿瘤形成时间,以及计算抑瘤率;HE染色行组织学检查;SABC法测定survivin,评估survivin在PTZU6+1介导的survivin-siRNA治疗膀胱移行细胞癌后的表达.结果:未转染组、空载体组共发生肌肉侵润6例,可见肌纤维的溶解、断裂等;皮下注射含survivin-siRNA的转染组细胞所形成的种植瘤的时间显著地延长,与其它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含survivin-siRNA的转染组所形成的种植性膀胱癌的体积明显受到抑制,与未转染组、空载体组有明显差异(P<0.01);survivin-siRNA转染组的抑瘤率为68.93%,与未转染组、空载体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survivin-siRNA转染组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降低.结论:应用PTZU6+1质粒载体构建survivin的shRNA表达载体,成功建立了表达survivin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株T24/Survivin-siRNA,有效抑制了survivin蛋白的表达,在体内实验中表明可以抑制T24细胞移植瘤的生长,诱导T24细胞的坏死、凋亡.

    作者:杜虎;吴小候;罗春丽;何云锋;刘川;尹志康;曾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NF-κB和HMGB1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中的表达及白藜芦醇苷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注(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IIR)肺损伤核转录因子-K B(Nuclear factor-kappaB.NF-K B)的活性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is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基因表达及白藜芦醇苷(Polydatin,PD)的保护作用.方法:54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肠缺血45min继以再灌注组(再灌注0.5h、2h、6h)及肠缺血45min继以再灌注同时给予PD治疗组(再灌注0.5h、2h,6h).采用比色法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NF-K B的表达、RT-PCR 检测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l)mRNA.结果:IIR后肺组织明显水肿、出血和炎性细胞侵润.与对照组相比,肺组织W/D、MPO水平明显升高,ICAM-1及NF-K B的蛋白表达,HMGBlmRNA(2h,6h)的表达增强(P<0.05);白藜芦醇苷干预后肺损伤程度减轻、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PD可以减轻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KB活化,降低肺组织HMGBlmRNA的表达上调密切相关.

    作者:杨廷芳;王兴勇;胡语航;徐静;熊燚;周海银;何蓉;许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胆汁中9种结合型胆汁酸

    目的:建立测定人胆汁中结合型胆汁酸的HPLC-紫外检测法.方法:胆汁样品经固相萃取,采用Waters Nova C18色谱柱,柱温为25℃,流动相为甲醇:磷酸盐缓冲液(60mmol/L,pH3.3)(66:34,v/v),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197nm.结果:9种结合型胆汁酸在20 min内分离完全,各胆汁酸在浓度为8~1000 μ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r为0.999 1~0.999 9;低检测限为1.25~3.13μmol/L;该方法日内变异在3.77%~8.20%之间,日间变异在6.73%~17.11%之间,各胆汁酸的回收率在88.23%~109.75%之间.结论:本方法准确、灵敏、快速.适用于胆汁中结合型胆汁酸水平的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常规检测.

    作者:王文娟;邓文平;王猛;陈耿;丁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隧道刀制作巩膜瓣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研究

    目的:前瞻性、完全随机对比研究用隧道刀制作巩膜瓣在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小梁切除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完全随机方法将拟手术的青光眼病人分至两组,分别施行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隧道刀制作巩膜瓣的小梁切除术(A组)及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常规方法制作巩膜瓣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B组),术后观察6月,比较两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的成功率分别为75%,70%,其差别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并发症发生率相近.结论:采用隧道刀制作巩膜瓣在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小梁切除术中可有效简化青光眼手术过程.

    作者:马华锋;江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汉族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汉族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基因G894T多态性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A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ed fragments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榆测了103例CAD患者、104例对照组eNOS基因G894T多态性的基因型.分析了其对CAD的影响.结果:CAD组和对照组eNOS基因G894T多态性的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29),但是基因型分布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吸烟史为CA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T等位基因不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D组的eNOS基冈G894T突变频率高于对照组,T等位基因可能与CAD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

    作者:彭瑾瑜;彭怀燕;聂新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TGFβ1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构建TGFβ1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方法:根据人TCFβ1的mRNA序列选择3个靶序列并根据它们设计合成3对寡核苷酸序列.同时合成1对阴性对照寡核苷酸序列;将以上4对寡核苷酸序列退火后连人pRNA-U6/Lenti质粒,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以上质粒分别和包装质粒混合物共转染293FT细胞,包装产生病毒颗粒.各组病毒载体转染Hela细胞后,运用Real-Time PCR和ELISA检测TGFβ l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酶切和测序证实目的寡核苷酸片段已被准确克隆到pRNA-U6/Lenti质粒;各质粒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后能产生高滴度的慢病毒载体颗粒;各组慢病毒载体感染Hela细胞后,有两组可以显著抑制TGFβ1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其中以第一组效果佳.结论:成功构建了人TGFβ1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

    作者:王翔;胡治平;卢伟;唐湘祁;张洁;李婷;曾六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依达拉奉对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大鼠IL-1β、TNF-α与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大鼠脑组织和血清VEGF、IL-1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对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法建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动物模型,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模型组(M组)、依达拉奉治疗组(MT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脑组织IL-1β、TNF-α.表达水平和血清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脑组织VEGF,水迷宫实验和跳台实验检测行为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有明显的学习、记忆、行为障碍,经过依达拉奉治疗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行为功能明显改善.MT组IL-1β、TNF-α表达较M组降低(P<0.01),MT组VEGF表达较M组增高(P<0.01);MT组VEGF、IL-1β、TNF-α表达较S组增高(P<0.01);M组VEGF、IL-1β、TNF-α表达较N、S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降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大鼠脑组织和血清IL-1β、TNF-α水平、增强VEGF表达,依达拉奉可以通过抑制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炎症反应和增强血管修复发挥脑保护作用.

    作者:蔡志友;晏勇;张骏;吴芳;张建刚;王咏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血管数字减影步进技术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回顾性评价血管数字减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步进技术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可行性、作用及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4~2005年的30例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利用日本岛津1250 MA CCD数字X光机的步进技术实施DSA检查,自病变对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至病侧髂动脉后首先全程采集检查区各段蒙片相,以高压注射器经导管自病变侧髂动脉注射60%安其格那芬40 ml(3 ml/s)并同步、实时、一次性采集下肢各段动脉DSA图像.对照组50例下肢动脉实施分段、多次DSA检查.结果:研究组30例一次性获得满意DSA资料者87%(26/30),因注入对比剂引起疼痛导致被检肢体移动而未能一次性成功者13%(4/30);研究组对比剂总用量30~50 ml,平均40ml;造影曝光时间10~20 s,平均12.5 s.对照组50例,分段完成全部下肢动脉造影并满足诊断要求的造影次数为:4次35例、5次15例;对比剂总用量100~150 ml,平均125.5 ml;曝光时间50~100 s,平均75.5 s.结论:在下肢动脉造影中,血管数字减影步进技术大多可一次性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影像资料,明显减少对比剂用量、缩短X线曝光时间而降低其损害,该技术优于分段造影方法,应作为肢体动脉造影的首选技术方法.

    作者:宋烈军;罗小平;罗银灯;汪景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的建立

    目的: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各项研究提供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择6-8周龄的雌性裸鼠,收集人在位子宫内膜种植于裸鼠腹腔.分别于种植后第5 d、第15 d、第30 d断颈处死裸鼠,观察子宫内膜种植生长情况和组织形态学变化.对照组:同法置人人大网膜.结果:种植成功率可达100%.种植后第5 d见移植内膜与裸鼠盆、腹腔组织牢固粘附.光镜下见种植物与鼠间皮之间已出现新生的血管网,可见腺体,周围围绕着间质细胞.种植后第15 d见病灶与裸鼠组织呈融合状态,周围有血管生长,病灶呈实质性或囊肿样.光镜下见明显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血液供应丰富.种植后第30天病灶萎缩变小,局部粘连较重.光镜下见纤维化严重,腺细胞不完整.对照组植人的大网膜组织部分粘连于腹壁切口,其余游离存在,并逐渐萎缩、吸收.光镜下除炎性反应外.大网膜组织结构无改变.结论:采用人在位子宫内膜构建裸鼠内异症在体模型,移植后的内膜组织仍保持原有的组织形态和生化特征,便于对子宫内膜细胞增殖、新血管形成、激素和免疫应答等机理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此模型性状显著且稳定,费用低、操作简单,观察周期短,是一种较理想的内异症在体模型.

    作者:王佳;但阳;张光金;姚珍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