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可调(牙合)架制作全口义齿的临床分析

刘渝;裴仲秋;刘国良

关键词:可调牙合架, 全口义齿
摘要:目的:观察全可调(牙合)架制作全口义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无牙糌患者2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全可调糌架组)10例、对照组(简单牙合架组)12例,分别采用全可调(牙合)架和简单牙台架制作全口义齿.结果:全可调(牙合)架制作的全口义齿获得满意的开闭口、前伸和侧方运动中的咬合平衡,达到良好的咀嚼功能,临床初戴时无调磨或少量调磨.结论:使用全可调(牙合)架,全口义齿的修复将获得更满意的形态和功能.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住院早产儿的早产原因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对住院早产儿的早产原因及并发症回顾性分析6年的变化,为围产期保健的提高提供进一步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2002~2007年在我院住院的早产儿资料.结果:我院前后3年住院早产儿的病死率明显减低.早产儿的出生原因中胎儿窘迫、社会因素的发生率有所降低;而胎膜早破、妊娠胆瘀、多胎发生率有升高.早产儿并发症中败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肺出血、硬肿症的发生率得到有效的降低;而湿肺、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酸中毒的发生率有升高.结论:我院前后3年住院早产儿中低胎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比例增加,病死率明显减低,部分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效的降低.

    作者:陈文;廖翎帆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镁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镁(Magnesium tanshinone Ⅱ A sulfonate,MTS)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将成功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葡萄糖溶液对照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丹参酮ⅡA磺酸镁低、中、高剂量组.结扎后5min通过尾静脉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并于4h后测定大鼠心肌梗死范围以及血清和心肌组织中酶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丹参酮ⅡA磺酸镁能剂量依赖性降低模型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phos phokinase,CK)和乳酸脱氢酶(Lactic acid dehydrogenase,LDH)活性;减少心肌梗死范围;提高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同时降低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含量.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镁对急性心肌梗死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抗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作者:张玉方;赵春景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管壁的免疫病理学研究

    目的: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aogiitis obliterans,TAO)患者的病变血管进行免疫病理学研究,以探讨血管壁的免疫损伤与TAO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我院2005~2007年29例因TAO导致肢体坏死行截肢术的患肢血管为病例组,以我院同期32例因其他病因行截肢术的患肢血管为对照组,均以免疫组化SP法进行CD_3、CD_(20)染色,对阳性细胞数进行定量分析并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探讨.结果:TAO组中CD_3(+)、CD_(20)(+)细胞平均数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TAO组中CD_3(+)细胞平均数高于CD_(20)(+)细胞平均数,两者间有较显著差异(P<0.05).结论:TAO的发病与患者血管壁的免疫损伤关系密切,CD_3(+)细胞直接引起的免疫损伤在血管壁的免疫损伤中起更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轶;代远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过氧化氢酶与甲基强的松龙对实验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活性氧簇清除剂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及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MP)琥珀酸钠对实验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致敏大鼠分别以Catalase、生理盐水(Physiolosic saline,PS)及MP琥珀酸钠腹腔注射后分别于抗原致敏后第7 d及14 d,通过H_2O_2测定、病理图像分析、细胞组织超微结构分析等方法研究CAT及MP对实验性变应性视神经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视神经炎症损伤的作用.结果:EAE大鼠视神经H_2O_2含量较正常大鼠高,CAT和MP能减少EAE大鼠视神经H_2O_2含量,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视神经的脱髓鞘,但MP对H_2O_2清除作用及髓鞘损害的保护作用较CAT弱.结论:H_2O_2可能和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作者:简嘉;李平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腭咽肌切断术对OSAHS患者呼吸紊乱指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腭咽肌切断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术后一年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Obstruetive apaea index,OAI)、中枢性呼吸暂停指数(Central apaea index,CAI)、混合性呼吸暂停指数(Midex apaea index,MAI)和低通气指数(Hypopaea index,HI)的变化及各型呼吸紊乱的相关性.方法:经夜间7h多导睡眠监测诊断为OAI患者49例,均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腭咽肌切断术治疗,以术前和术后1年的多导睡眠监测及主观感觉等指标作对照.结果:术后1年复查:43例患者睡眠打鼾,晨起嗜睡等症状有改善,41例OAI降低,38例CAI指数降低,40例MAI降低,36例低通气指数降低.阻塞性呼吸暂停减少可以减少中枢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次数减少可以减少中枢性呼吸暂停.结论:OAI、CAI和HI可相互影响;低温等离子射频腭咽肌切断术创伤小,有效地改善OSAHS患者的缺氧症状.

    作者:吴小松;陈鸿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抗菌肽PR-39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检测

    目的:构建富含脯氨酸精氨酸的39位氨基酸抗菌肽(Proline-arginine rich 39-amino acid peptide,PR-39)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它在293 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含有PR-39核心编码区(Core ceding regions,CDS)序列的质粒pBluescript ⅡSK-PR-39为模板,PCR扩增PR-39 CDS序列并测序.扩增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GC-FU中,构建包含PR-39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GC-FU-PR-39.阳性克隆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2000转染293 T细胞,荧光显像观察其转染效率,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扩增出PR-39基因,通过酶切测序鉴定证明成功构建了包含PR-39的真核表达载体pGC-FU-PR-39,转化293 T细胞24 h后观察到荧光,Western blot检测到目的蛋白.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PR-39真核表达载体,并能在293 T细胞中表达PR-39-GFP融合蛋白,这为进一步研究PR-39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朱勇军;翁玄;张健;文阳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CT扫描在显示胃肠穿孔中气体的价值

    急性胃肠穿孔首选的检查方法是腹部平片,但对少量腹腔内气体常难以发现.搜集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经手术证实的10例胃肠穿孔患者,经腹立位平片未发现膈下积气征后行腹部CT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扫描在显示胃肠穿孔中气体的价值.

    作者:龙腾河;覃程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硫酸长春新碱PLGA微囊的制备及体外释放性质研究

    目的:制备硫酸长春新碱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微囊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方法:采用W/O/W复乳-溶剂挥干法制备硫酸长春新碱PLGA微囊,考察了内、外水相pH值,PLGA,Span 80,NaCl浓度和CH_2Cl_2挥干方法对微囊包封率的影响,并对其形态、粒径分布和体外释放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制得的硫酸长春新碱PLGA微囊为球形,表面光滑,平均粒径约为643.1 nm,平均包封率为39.5%.结论:采用复乳-溶剂挥干法成功制备硫酸长春新碱PLGA微囊,体外释放表明具有其缓释作用.

    作者:凌旭;张良珂;李攀;王海鸥;冉海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肾恶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肾恶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alignant renal angiomyolipoma,MRAML)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本院病理科室收集的肾恶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标本,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S-P法)染色,结合临床诊治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瘤组织学形态示上皮样细胞、平滑肌样细胞以不同比例出现,可见厚壁血管,核分裂象明显,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及灶性坏死区域.免疫组化:上皮样及平滑肌样细胞都特征性表达黑色素特异性标识(4MB-45)、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平滑肌标识(Aetin)等.结论:B超、CT、MRI是诊断肾恶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重要检查方法,家族史和详细的体格检查能够给我们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组织病理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该瘤的确诊.

    作者:杨春蓉;张徽;黄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熊果酸诱导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以不同浓度的UA作用不同的时间后,分别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4 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assay,MTT),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Western blot等实验方法检测PC-3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变化,以及细胞内bcl-2、bax 2个重要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细胞凋亡相关特殊蛋白cox-2、caspase 3表达的变化.结果:UA对PC-3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强.24、48 h和72 h 3个时间段UA分别作用于PC-3细胞后的IC_(50)分别为50.87、37.91 μmol/L和27.86μmol/L;熊果酸作用后PC-3细胞周期的主要特点是大量细胞累积于G_1期,进入S期的细胞减少.UA能够诱导PC-3细胞凋亡,经过24、48 h和72h 3个时间段UA浓度50μmol/L作用后,细胞凋亡率为6.21%、7.81%和13.31%;细胞内bcl-2和cox-2的表达随着药物浓度增加逐渐减少;bax和caspase 3蛋白的表达随着药物浓度增加逐渐增加.结论:UA能够抑制PC-3细胞的增殖,并使细胞大量累积于G_1期,进入s期的细胞减少.可能通过使bcl-2和cox-2的表达减少、bax和caspase 3蛋白的表达增加来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夏阳;苟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喉鳞癌中NFκBp65和PTE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核因子κ8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和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ten,PTEN)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喉鳞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NFκB p65和PTEN的表达.结果:喉鳞癌中NFκB p65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NFκB p65的表达水平与喉鳞癌的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喉鳞癌中PTEN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PTEN的表达水平与喉鳞癌的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 NFκB p65和PTEN蛋白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临床分型及不同病理分级的喉鳞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NFκB p65和PTEN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_s=-0.580,P<0.01).结论:NFκBp65的高表达及PTEN的缺失表达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有可能成为判断喉鳞癌侵袭能力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黄闯;姜振东;冯亚瑾;王洪鹏;陈鸿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全反式维甲酸对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体外培养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为ATRA应用于卵巢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进行体外培养,以不同浓度的ATRA处理HO8910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倒置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1)ATRA浓度为10~(-7)~10~(-5)mol/L时,均明显抑制HO8910细胞的增殖(P<0.05),并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24、48、72 h ATRA抑制HO8910细胞增殖的IC_(50)值分别为2.331×10~(-5)、0.998×10~(-6)、0.891×10~(-7)mol/L.(2)倒置显微镜可观察到经10~(-6)mol/LATRA处理的HO8910细胞部分发生形态学的良性分化.(3)体外侵袭实验显示经10~(-6)mol/L ATRA处理的HO8910细胞,穿膜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5).结论:ATRA能明显抑制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的增殖、侵袭能力,有望为ATRA应用于卵巢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有效的途径.

    作者:赵纯全;沈太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均匀设计法优选布洛芬缓释原位凝胶剂处方及释药性质的研究

    目的:用均匀设计法筛选布洛芬缓释原位凝胶剂处方,考察不同处方的凝胶溶蚀和药物释放行为.方法:冷法制备原位凝胶,单因素考察布洛芬-羟丙基-β-环糊精包和物和辅料对胶凝温度(T_(sol-gel))的影响,均匀设计法优化P407和P188浓度,无膜溶出法考察凝胶溶蚀行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溶蚀液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海藻酸钠随浓度的增大可使T_(sol-gel)降低,优化后P407/P188=19%,5%,凝胶溶蚀和药物累积释放与时间均呈零级动力学.结论:均匀设计法适合用于筛选P407和P188浓度,制得的原位凝胶具有缓释效果.

    作者:王丽娟;朱照静;吴青;马俐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全可调(牙合)架制作全口义齿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全可调(牙合)架制作全口义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无牙糌患者2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全可调糌架组)10例、对照组(简单牙合架组)12例,分别采用全可调(牙合)架和简单牙台架制作全口义齿.结果:全可调(牙合)架制作的全口义齿获得满意的开闭口、前伸和侧方运动中的咬合平衡,达到良好的咀嚼功能,临床初戴时无调磨或少量调磨.结论:使用全可调(牙合)架,全口义齿的修复将获得更满意的形态和功能.

    作者:刘渝;裴仲秋;刘国良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经皮肾镜碎石治疗肾结石110例

    目的:分析总结PCNL治疗肾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提高肾结石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进行了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PCNL)的110例病历资料,总结了它们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152.7±61.5)min,结石完全清除73例(66.3%),术中转开放性手术8例(7.3%),总的术后病发症率为27.3%.结论:PNCL治疗肾结石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尹志康;吴小候;唐伟;陈刚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正交实验优选γ-亚麻酸脂质体制备工艺

    目的:月见草油富含多种人体必需不饱和脂肪酸,其主要有效成分为γ-亚麻酸,但性质不稳定易氧化,故将其制成脂质体可增加其稳定性并提高其疗效.方法:本实验采用正交试验筛选γ-亚麻酸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经过实验得出佳的制备工艺条件为磷脂与月见草油的比例为0.2:0.1,溶于20ml氯仿和40ml磷酸缓冲溶液,超声处理10min.结果:制得的γ-亚麻酸脂质体的包封率较高达99%以上,且渗透率较低.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实验结果可为新药开发和工业化生产应用提供条件.

    作者:赵跃刚;沈晓君;齐晋楠;孙全乐;贡济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氢氧化钙氯己定混合液对根管治疗失败病例进行根管消毒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氢氧化钙氯己定混合液对根管治疗失败病例进行根管消毒的效果.方法:门诊选择105例单根管根管治疗失败的病例,进行根管内重新封药,实验组(氢氧化钙和2%氯己定混合液组)和两对照组(氢氧化钙组和2%氯己定组)各35例.就诊3次,每次收集根管内细菌标本进行培养;随访1年,了解术后疗效.结果:感染根管的初始样本分析,实验组和两对照组均有5颗牙齿感染了粪肠球菌.经过两次封药,初感染粪肠球菌的所有牙齿,混合组得到了理想消毒.而氢氧化钙对照组,5颗牙齿中有3颗牙齿得到良好消毒,2%氯己定组有4颗牙齿得到良好消毒.第2次就诊,混合组的粪肠球菌感染率明显小于两对照组(P<0.05).随访1年,实验组失败数均小于两对照组,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2%氯己定与氢氧化钙混合药对控制粪肠球菌感染有一定疗效,在根管治疗失败病例的再治疗领域,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作者:张慧宇;向学熔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非加压法静脉肾盂造影方法的评价与临床价值

    目的:回顾性研究获取高质量的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影像资料的佳技术方法以保障全面、准确的诊断.方法:研究组为非加压法IVP 300例,其中头低足高位100例,动态头低足高体位100例、低张常规位100例;100例常规加压法VIP作为对照组.由高年资技术人员与副高级职称医生对两组显影效果、图像质量、诊断要求进行评价,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研究组300例因无加压痛苦,全部顺利完成符合诊断要求的VIP检查;对照组100例因年老、体弱、肥胖、下腹部病变等不能承受腹部加压而于检查中途解压以至于无法达到诊断要求者达5%(5/100)、图像欠佳影响诊断者13%(13/100).研究组300例.肾盂肾盏、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和输尿管全程清晰显示为93.7%(281/300),显示欠佳但达到诊断要求6.3%(19/300).研究组因诊断要求需改变体位多角度摄片以显示病变细节11.7%(35/300);对照组需要多角度摄片而无法完成7%(7/100).尿路全程显影率:研究组93.7%(281/300),对照组43%(43/100),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检验意义(P<0.01).结论:非加压法IVP具有免除加压痛苦、清晰显示解剖、病变细节、尿路全程显示率明显高于加压法等优点,优于加压法.

    作者:何锦江;罗小平;罗银灯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宫颈妊娠的诊断与治疗-附23例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及有效、微创治疗宫颈妊娠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官颈妊娠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总结诊断及治疗要点.结果:19例患者通过保守性的治疗方法治愈,3例通过全子宫切除治愈.结论:宫颈妊娠的发生与刮宫及剖宫产有关;超声检查可为临床诊断和处理提供可靠的信息;保守性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保守性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大限度减少创伤、保留月经及生育功能.

    作者:肖琳;唐良萏;卞度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阿莫西林氟氯西林钠胶囊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随机对照治疗呼吸道细菌性感染75例

    目的:评价阿莫丙林氟氯西林钠胶囊治疗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阳性药临床试验设计,选用75例18~65岁的病人随机分配到试验组(阿莫两林氟氯西林钠胶囊)37例和对照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38例.给药方案为试验组2粒阿莫西林氟氯西林钠胶囊+1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的安慰剂,口服3次/d.对照组1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2粒阿莫西林氟氯西林钠胶囊的安慰剂,口服3次/d.试验药物与对照药物疗程均为5~14 d.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痊愈率与有效率分别为56.8%,58.3%与94.6%,91.7%,细菌阳性率分别为81.3%与83.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100%与10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与5.3%(P>0.05).结论:阿莫西林氟氯西林钠胶囊是治疗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有效和安全的药物,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相当.

    作者:辛小娟;黄文祥;余登高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