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0253-3626
  • 国内刊号:50-1046/R
  • 影响因子:0.72
  • 创刊:1976
  • 周期: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132
  • 全年订价:35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
  • 医药卫生综合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09年12期文献
  •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钼靶摄影诊断

    目的:分析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钼靶摄影表现,以进一步认识该病并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47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钼靶摄影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钼靶摄影表现分别为:肿块影20例,团片影20例,结节影3例,乳晕下导管扩张2例,阴性表现2例.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钼靶摄影表现无明显的特异性,但有一定的常见表现.仔细分析其钼靶摄影表现,并紧密结合临床病史及查体,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欧阳羽;朱明霞;李琳;唐红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住院早产儿的早产原因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对住院早产儿的早产原因及并发症回顾性分析6年的变化,为围产期保健的提高提供进一步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2002~2007年在我院住院的早产儿资料.结果:我院前后3年住院早产儿的病死率明显减低.早产儿的出生原因中胎儿窘迫、社会因素的发生率有所降低;而胎膜早破、妊娠胆瘀、多胎发生率有升高.早产儿并发症中败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肺出血、硬肿症的发生率得到有效的降低;而湿肺、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酸中毒的发生率有升高.结论:我院前后3年住院早产儿中低胎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比例增加,病死率明显减低,部分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效的降低.

    作者:陈文;廖翎帆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非加压法静脉肾盂造影方法的评价与临床价值

    目的:回顾性研究获取高质量的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影像资料的佳技术方法以保障全面、准确的诊断.方法:研究组为非加压法IVP 300例,其中头低足高位100例,动态头低足高体位100例、低张常规位100例;100例常规加压法VIP作为对照组.由高年资技术人员与副高级职称医生对两组显影效果、图像质量、诊断要求进行评价,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研究组300例因无加压痛苦,全部顺利完成符合诊断要求的VIP检查;对照组100例因年老、体弱、肥胖、下腹部病变等不能承受腹部加压而于检查中途解压以至于无法达到诊断要求者达5%(5/100)、图像欠佳影响诊断者13%(13/100).研究组300例.肾盂肾盏、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和输尿管全程清晰显示为93.7%(281/300),显示欠佳但达到诊断要求6.3%(19/300).研究组因诊断要求需改变体位多角度摄片以显示病变细节11.7%(35/300);对照组需要多角度摄片而无法完成7%(7/100).尿路全程显影率:研究组93.7%(281/300),对照组43%(43/100),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检验意义(P<0.01).结论:非加压法IVP具有免除加压痛苦、清晰显示解剖、病变细节、尿路全程显示率明显高于加压法等优点,优于加压法.

    作者:何锦江;罗小平;罗银灯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护理配合与体会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16-slice spiral 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护理配合及其对检查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68例可疑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查前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消除紧张心理,避免产生焦虑情绪,使心率减慢、平稳;耐心向患者说明屏气的重要性,反复训练患者呼吸、屏气直至掌握方法.结果:1例因屏气呼吸失败不能满足影像学诊断要求而改期重做;1例因心率过快,口服和静脉注射倍他乐克均不能使心率控制在65次/min以下而停做;其余病例因紧张、担忧、恐惧等因素导致不同程度心率增快或呼吸节律异常,但经口服倍他乐克25~50 mg和心理护理后血压、呼吸恢复正常、心率均降至≤65次/min并顺利完成检查.所有病例对比剂灌注均1次成功,无外渗,无碘过敏反应发生.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而科学、细致、有效的护理工作,是顺利完成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重要保障.

    作者:沈霞;罗银灯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氢氧化钙氯己定混合液对根管治疗失败病例进行根管消毒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氢氧化钙氯己定混合液对根管治疗失败病例进行根管消毒的效果.方法:门诊选择105例单根管根管治疗失败的病例,进行根管内重新封药,实验组(氢氧化钙和2%氯己定混合液组)和两对照组(氢氧化钙组和2%氯己定组)各35例.就诊3次,每次收集根管内细菌标本进行培养;随访1年,了解术后疗效.结果:感染根管的初始样本分析,实验组和两对照组均有5颗牙齿感染了粪肠球菌.经过两次封药,初感染粪肠球菌的所有牙齿,混合组得到了理想消毒.而氢氧化钙对照组,5颗牙齿中有3颗牙齿得到良好消毒,2%氯己定组有4颗牙齿得到良好消毒.第2次就诊,混合组的粪肠球菌感染率明显小于两对照组(P<0.05).随访1年,实验组失败数均小于两对照组,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2%氯己定与氢氧化钙混合药对控制粪肠球菌感染有一定疗效,在根管治疗失败病例的再治疗领域,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作者:张慧宇;向学熔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腭咽肌切断术对OSAHS患者呼吸紊乱指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腭咽肌切断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术后一年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Obstruetive apaea index,OAI)、中枢性呼吸暂停指数(Central apaea index,CAI)、混合性呼吸暂停指数(Midex apaea index,MAI)和低通气指数(Hypopaea index,HI)的变化及各型呼吸紊乱的相关性.方法:经夜间7h多导睡眠监测诊断为OAI患者49例,均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腭咽肌切断术治疗,以术前和术后1年的多导睡眠监测及主观感觉等指标作对照.结果:术后1年复查:43例患者睡眠打鼾,晨起嗜睡等症状有改善,41例OAI降低,38例CAI指数降低,40例MAI降低,36例低通气指数降低.阻塞性呼吸暂停减少可以减少中枢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次数减少可以减少中枢性呼吸暂停.结论:OAI、CAI和HI可相互影响;低温等离子射频腭咽肌切断术创伤小,有效地改善OSAHS患者的缺氧症状.

    作者:吴小松;陈鸿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前列腺增生合并输尿管结石的同期腔镜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腔镜下同期处理前列腺增生和输尿管结石的可行性、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同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并发输尿管结石病例,对腔镜下同期处理前列腺增生和输尿管结石的病例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患者58例,平均年龄62.3岁.前列腺增生程度:Ⅰ度12例.Ⅱ度35例,Ⅲ度11例,其中输尿管下段结石29例,中段结石10例,上段结石19例.所有病例均同期行输尿管镜下输尿管结石双频激光(U100)碎石取石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成功行碎石取石48例,有3例输尿管镜无法上行至上段改为单纯留置双J管,置镜失败2例,失败原因为输尿管口显示不清,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置镜过程中结石移位至肾盂,未能碎石.另有2例患者术后证实有结石残留.所有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均顺利,无严重并发症.术后4~6d拔除尿管,无尿失禁及尿潴留,1个月拔除双J管.结论:前列腺增生合并输尿管结石,可同期行输尿管镜下碎石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治疗效果确切,无严重并发症.

    作者:王洛夫;葛成国;孙中义;李家宽;万江华;兰卫华;张尧;靳风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宫颈妊娠的诊断与治疗-附23例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及有效、微创治疗宫颈妊娠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官颈妊娠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总结诊断及治疗要点.结果:19例患者通过保守性的治疗方法治愈,3例通过全子宫切除治愈.结论:宫颈妊娠的发生与刮宫及剖宫产有关;超声检查可为临床诊断和处理提供可靠的信息;保守性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保守性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大限度减少创伤、保留月经及生育功能.

    作者:肖琳;唐良萏;卞度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全可调(牙合)架制作全口义齿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全可调(牙合)架制作全口义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无牙糌患者2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全可调糌架组)10例、对照组(简单牙合架组)12例,分别采用全可调(牙合)架和简单牙台架制作全口义齿.结果:全可调(牙合)架制作的全口义齿获得满意的开闭口、前伸和侧方运动中的咬合平衡,达到良好的咀嚼功能,临床初戴时无调磨或少量调磨.结论:使用全可调(牙合)架,全口义齿的修复将获得更满意的形态和功能.

    作者:刘渝;裴仲秋;刘国良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肾恶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肾恶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alignant renal angiomyolipoma,MRAML)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本院病理科室收集的肾恶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标本,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S-P法)染色,结合临床诊治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瘤组织学形态示上皮样细胞、平滑肌样细胞以不同比例出现,可见厚壁血管,核分裂象明显,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及灶性坏死区域.免疫组化:上皮样及平滑肌样细胞都特征性表达黑色素特异性标识(4MB-45)、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平滑肌标识(Aetin)等.结论:B超、CT、MRI是诊断肾恶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重要检查方法,家族史和详细的体格检查能够给我们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组织病理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该瘤的确诊.

    作者:杨春蓉;张徽;黄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苯巴比妥钠对新生儿非病理性呕吐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钠对新生儿非病理性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出现非病理性呕吐的足月新生儿随机被分为用药组(245例),观察组(200例).用药组新生儿出现非病理性呕吐后立即被给予苯巴比妥钠(2~3 mg/kg)臀部肌肉注射1次,30min后给予口服牛奶以确定药物疗效,若≥20 ml则视为药物治疗有效.而观察组新生儿不给予任何药物干预.结果:用药组新生儿肌注苯巴比妥钠30 min后,给予口服的奶量显著多于观察组单纯停止喂养30 min后的喂奶量(P<0.05).结论:苯巴比妥钠具有初步鉴别病理性和非病理性呕吐的作用,并对新生儿非病理性呕吐具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燕;张建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阿莫西林氟氯西林钠胶囊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随机对照治疗呼吸道细菌性感染75例

    目的:评价阿莫丙林氟氯西林钠胶囊治疗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阳性药临床试验设计,选用75例18~65岁的病人随机分配到试验组(阿莫两林氟氯西林钠胶囊)37例和对照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38例.给药方案为试验组2粒阿莫西林氟氯西林钠胶囊+1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的安慰剂,口服3次/d.对照组1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2粒阿莫西林氟氯西林钠胶囊的安慰剂,口服3次/d.试验药物与对照药物疗程均为5~14 d.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痊愈率与有效率分别为56.8%,58.3%与94.6%,91.7%,细菌阳性率分别为81.3%与83.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100%与10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与5.3%(P>0.05).结论:阿莫西林氟氯西林钠胶囊是治疗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有效和安全的药物,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相当.

    作者:辛小娟;黄文祥;余登高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体外循环手术病人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体外循环临床护理的应用,以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需要体外循环手术的265例病人随机对照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观察2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天数、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等.结果:实验组病人平均住院日缩短、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人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对疾病的认识.

    作者:王显平;胡茜;唐文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对3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按照心率不同分为Agt(≤65次/min)14例、B组(66-70次/min)12例和C组(71~75次/min)10例3组,前一组采用单扇区重建,后两组采用双扇区重建,重建时相预设为75%R-R间期,扫描完成后分别重建45%、55%、65%和 85%R-R间期图像.重建数据传至AW4.1工作站后处理成像.后处理方法采用大强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mjection,MIP)、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等模式,分别获取冠状动脉的各种重组图像并分析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显示率.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结果:A组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包括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和左旋支的显示率均为100%;B组其显示率分别为91.67%、100%、100%和91.67%;C组其显示率分别为80%、100%、90%和7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前降支在75%R-R间期显示佳,左旋支在55%显示佳,右冠状动脉在65%R-R间期显示佳.各重建相位间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无创性的检查手段,16层螺旋CT能充分显示冠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的正常解剖以及病变特征.随着CT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增多,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罗银灯;赵建农;郭大静;吴伟;敬永勇;倪卫国;沈霞;邝晓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经皮肾镜碎石治疗肾结石110例

    目的:分析总结PCNL治疗肾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提高肾结石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进行了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PCNL)的110例病历资料,总结了它们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152.7±61.5)min,结石完全清除73例(66.3%),术中转开放性手术8例(7.3%),总的术后病发症率为27.3%.结论:PNCL治疗肾结石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尹志康;吴小候;唐伟;陈刚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双融膜嗜肿瘤病毒对肺腺癌细胞的杀伤效果研究

    目的:构建双融膜嗜肿瘤病毒,并观察其杀伤肺癌细胞的效果.方法:将长臂猿白血病病毒融膜糖蛋白基因(Fusogenic glycoprotein gene of gibbon ape leukemia virus,GALV.fus)构建入嗜肿瘤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1,HSV-1)中,使其成为具有双重融细胞膜作用的嗜肿瘤病毒(Doubly fusogenic oncolytic herpes simplex virus,Synco-2D).与单一的重组嗜肿瘤病毒HSV-1比较,在显微镜下观察两种嗜肿瘤病毒融细胞现象,并观察其体外杀伤肺腺癌细胞A549的效率及体内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显微镜下发现,双融膜病毒融细胞作用更明显,大量多核巨细胞形成,细胞结构模糊,细胞溶解.体外实验显示,两种病毒都有明显的杀死肿瘤细胞效果,双融膜嗜肿瘤病毒杀伤肿瘤细胞率较单一的HSV-1明显增强.体内动物实验显示双融膜嗜肿瘤病毒对肿瘤组织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将融膜糖蛋白基因GALV.fus构建入嗜肿瘤Ⅰ型单纯疱疹病毒中,可以显著增强病毒杀伤肺腺癌细胞效力.

    作者:江跃全;朱冰;付新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桂利嗪对喹啉酸致学习记忆障碍谷氨酸能神经元的影响

    目的:研究桂利嗪(Cinnarizine,Cin)对兴奋毒喹啉酸(Quinolinic acid,QA)损伤的谷氨酸(Glutaminergic,Glu)能神经系统是否有保护作用,并研究其相关机制.方法:应用微量注射方法,将喹啉酸注入大鼠双侧海马CA1区,建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探讨cin对QA损伤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结果:桂利嗪可降低QA损伤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其寻找平台平均潜伏期及穿梭箱实验中其回避潜伏期,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使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脑神经元病理改变减轻,并明显减轻其脑组织病理损伤;能明显增加QA损伤大鼠海马中Glu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结论:桂利嗪能通过减轻Glu能神经系统的损伤来改善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苏湲淇;董志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全反式维甲酸对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体外培养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为ATRA应用于卵巢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进行体外培养,以不同浓度的ATRA处理HO8910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倒置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1)ATRA浓度为10~(-7)~10~(-5)mol/L时,均明显抑制HO8910细胞的增殖(P<0.05),并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24、48、72 h ATRA抑制HO8910细胞增殖的IC_(50)值分别为2.331×10~(-5)、0.998×10~(-6)、0.891×10~(-7)mol/L.(2)倒置显微镜可观察到经10~(-6)mol/LATRA处理的HO8910细胞部分发生形态学的良性分化.(3)体外侵袭实验显示经10~(-6)mol/L ATRA处理的HO8910细胞,穿膜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5).结论:ATRA能明显抑制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的增殖、侵袭能力,有望为ATRA应用于卵巢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有效的途径.

    作者:赵纯全;沈太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过氧化氢酶与甲基强的松龙对实验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活性氧簇清除剂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及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MP)琥珀酸钠对实验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致敏大鼠分别以Catalase、生理盐水(Physiolosic saline,PS)及MP琥珀酸钠腹腔注射后分别于抗原致敏后第7 d及14 d,通过H_2O_2测定、病理图像分析、细胞组织超微结构分析等方法研究CAT及MP对实验性变应性视神经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视神经炎症损伤的作用.结果:EAE大鼠视神经H_2O_2含量较正常大鼠高,CAT和MP能减少EAE大鼠视神经H_2O_2含量,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视神经的脱髓鞘,但MP对H_2O_2清除作用及髓鞘损害的保护作用较CAT弱.结论:H_2O_2可能和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作者:简嘉;李平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西维来司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全脑蛋白质组的影响

    目的:研究西维来司钠(Sivelestat sodium hydrate,ONO-5046)对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CI/R)大鼠全脑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UR组和CI/R+ONO-5046组(6 mg/kg).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CUR模型,缺血15 min,再灌注24 h.提取脑组织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对差异蛋白点用HPLC-Chip-MS/MS纳流液质联用技术进行序列分析,经Spectrum Mill搜索NCBInr数据库后鉴定蛋白质.结果:成功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好的大鼠脑组织蛋白2-DE图谱,经质谱鉴定终获得了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beta、白细胞弹性蛋白酶A、β2-巨球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omega-1、谷氨酸脱氢酶-1、细胞色素C还原酶铁硫亚单位、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1等19个差异蛋白点相关信息.结论:大鼠脑缺血后脑组织蛋白质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西维来司钠可通过调节有关蛋白质的表达,参与大鼠脑缺血神经元保护作用.

    作者:胡月;董志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熊果酸诱导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以不同浓度的UA作用不同的时间后,分别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4 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assay,MTT),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Western blot等实验方法检测PC-3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变化,以及细胞内bcl-2、bax 2个重要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细胞凋亡相关特殊蛋白cox-2、caspase 3表达的变化.结果:UA对PC-3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强.24、48 h和72 h 3个时间段UA分别作用于PC-3细胞后的IC_(50)分别为50.87、37.91 μmol/L和27.86μmol/L;熊果酸作用后PC-3细胞周期的主要特点是大量细胞累积于G_1期,进入S期的细胞减少.UA能够诱导PC-3细胞凋亡,经过24、48 h和72h 3个时间段UA浓度50μmol/L作用后,细胞凋亡率为6.21%、7.81%和13.31%;细胞内bcl-2和cox-2的表达随着药物浓度增加逐渐减少;bax和caspase 3蛋白的表达随着药物浓度增加逐渐增加.结论:UA能够抑制PC-3细胞的增殖,并使细胞大量累积于G_1期,进入s期的细胞减少.可能通过使bcl-2和cox-2的表达减少、bax和caspase 3蛋白的表达增加来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夏阳;苟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厄贝沙坦对大鼠梗死心肌PPAR-γ表达及心室重塑的影响

    目的: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在大鼠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厄贝沙坦逆转心室重塑的机制是否与PPAR-γ有关.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24 h后存活大鼠随机分成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组、厄贝沙坦(Irbesartan,Ire)组75 mg/(kg·d),另设假手术(Sham)组.6周后测定PPAR-γ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左室重量指数,心肌细胞横切面积,测定心肌胶原容积分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MI组大鼠心肌中PPAR一γ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左室重量指数增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增加,非梗死区胶原沉积明显,胶原比例增加.Ire组心肌中PPAR-γ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左室重量指数降低,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减少,非梗死区胶原沉积减少.结论:PPAR-γ在大鼠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中的表达下调;厄贝沙坦可能通过上调并激活PPAR-γ逆转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

    作者:刘俊;覃数;杨义;何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ErbB2受体抑制剂AG825对ErbB2非过表达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意义

    目的:探讨在ErbB2非过表达乳腺癌细胞中是否存在NRGs/ErbB2这种配体作用方式的信号通路活化,进而研究神经调节因子(Neuregulins'NRGs)对ErbB2受体信号转导活化和细胞增殖生长的作用.方法:以ErbB2非过表达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为研究对象,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NRG的表达.应用ErbB2受体功能抑制剂AG825处理两株细胞,MTT法检测比较两株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求出AG825作用MDA-MB-231细胞48 h的IC_(50).40 μmol/L AG825处理MDA-MB-231细胞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与MCF-7细胞比较,MDA-MB-231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生长能力.NRG在MDA-MB-231细胞内呈显著表达,MCF-7细胞中无NRG的表达.Western blot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可见分子量44 kD的NRG抗体阳性反应条带.应用ErbB2受体功能抑制剂AG825后,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AG825作用MDA-MB-231细胞48 h的IC_(50)为56.59 μmol/L.40μmol/LAG825处理MDA-MB-231细胞48 h后,细胞周期阻滞在G_0G_1期(P<0.05);细胞凋亡增加(P<0.01).结论:ErbB2非过表达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可能通过NRGs自分泌或旁分泌作用方式使ErbB2受体信号转导处于激活状态,这与其高增殖、低凋亡恶性行为有关.

    作者:赵婷婷;邓华瑜;赵敬;杜佳;陈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镁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镁(Magnesium tanshinone Ⅱ A sulfonate,MTS)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将成功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葡萄糖溶液对照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丹参酮ⅡA磺酸镁低、中、高剂量组.结扎后5min通过尾静脉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并于4h后测定大鼠心肌梗死范围以及血清和心肌组织中酶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丹参酮ⅡA磺酸镁能剂量依赖性降低模型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phos phokinase,CK)和乳酸脱氢酶(Lactic acid dehydrogenase,LDH)活性;减少心肌梗死范围;提高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同时降低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含量.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镁对急性心肌梗死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抗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作者:张玉方;赵春景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mdrlC3435T基因多态性与卵巢癌遗传易感性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mdr1基因多态性与卵巢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135例经病理确诊的卵巢癌病人(病例组)和146例同一地区的健康汉族女性(对照组)的mdr1C3435T基因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卵巢癌病例组C/C型(30.37%)明显低于对照组(47.95%),而病例组T/C型(44.44%)和T/T型(25.1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C(38.35%)和T/T(13.7%),病例组和对照组各基因表型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0.930,P=0.004).卵巢癌mdr1C3435T基因纯合缺失率(25.19%)高于对照组(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61,P-0.015),与对照组相比,T/T型患卵巢癌的危险度提高了2.121倍.mdr1C3435T的基因纯合缺失型和非纯合缺失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年龄比较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50岁以上年龄段,病例组与对照组mdr1C3435T的基因纯合缺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84,P=0.026),病例组(20.41%)高于对照组(5.1%),T/T型患卵巢癌的危险度增加2.533倍.结论:mdr1C3435T基因突变可增加卵巢癌发病风险,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与卵巢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50岁以上女性,T/T型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

    作者:马丽芳;周琦;徐建业;李少林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喉鳞癌中NFκBp65和PTE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核因子κ8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和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ten,PTEN)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喉鳞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NFκB p65和PTEN的表达.结果:喉鳞癌中NFκB p65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NFκB p65的表达水平与喉鳞癌的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喉鳞癌中PTEN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PTEN的表达水平与喉鳞癌的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 NFκB p65和PTEN蛋白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临床分型及不同病理分级的喉鳞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NFκB p65和PTEN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_s=-0.580,P<0.01).结论:NFκBp65的高表达及PTEN的缺失表达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有可能成为判断喉鳞癌侵袭能力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黄闯;姜振东;冯亚瑾;王洪鹏;陈鸿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管壁的免疫病理学研究

    目的: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aogiitis obliterans,TAO)患者的病变血管进行免疫病理学研究,以探讨血管壁的免疫损伤与TAO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我院2005~2007年29例因TAO导致肢体坏死行截肢术的患肢血管为病例组,以我院同期32例因其他病因行截肢术的患肢血管为对照组,均以免疫组化SP法进行CD_3、CD_(20)染色,对阳性细胞数进行定量分析并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探讨.结果:TAO组中CD_3(+)、CD_(20)(+)细胞平均数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TAO组中CD_3(+)细胞平均数高于CD_(20)(+)细胞平均数,两者间有较显著差异(P<0.05).结论:TAO的发病与患者血管壁的免疫损伤关系密切,CD_3(+)细胞直接引起的免疫损伤在血管壁的免疫损伤中起更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轶;代远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胆总管结扎对小鼠肝脏炎症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扎引起的胆汁淤积对小鼠肝脏细胞凋亡和炎性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手术制备胆汁淤积小鼠模型;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肝脏生化指标水平;用末端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小鼠肝脏细胞凋亡;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脏炎症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通过胆总管结扎手术成功制备了梗阻性胆汁淤积小鼠模型;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小鼠肝脏功能受损,胆总管结扎手术成功;胆总管结扎引起胆汁淤积后,肝脏细胞凋亡和坏死明显增加,炎症细胞浸润增强.结论:胆汁淤积导致肝脏细胞凋亡、坏死和炎症活动增强是胆总管结扎致肝纤维化过程中的重要表现.

    作者:董玉芳;文阳安;周倩云;罗丹;张莉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丹参素对肝星状细胞ERK1/2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丹参素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刺激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Ⅰ型胶原合成、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hosphoryh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P-ERK1/2)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素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大鼠HSC增殖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测定大鼠HSC Ⅰ型胶原合成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肝星状细胞P-ERK1/2的表达.结果:丹参素有抑制PDGF-BB刺激大鼠HSC增殖,Ⅰ型胶原表达,p-ERK1/2表达的作用.结论:丹参素可抑制PDGF-BB刺激的大鼠HSC增殖,Ⅰ型胶原合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1/2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作者:李智;戴立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葛根素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作用

    目的:观察葛根素(Puerarin,Pue)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FR组);葛根素预处理组(PU组);葛根素预处理+LY294002组(PU+LY组);缺血再灌注+LY294002组(UR+LY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于缺血前、缺血30 min以及再灌注60、90、120 min时,测定左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左室内压变化大上升和下降速率(Maximum rate of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development and decay,±dp/dtmax);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 synthase,NOS)的含量.结果:I/R组较SH组各时间点的收缩及舒张功能显著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增加,NO和NOS含量明显降低;与FR组比较,PU组各时间点的收缩及舒张功能下降程度明显减轻,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NO、NOS含量明显增加;PU+LY组与PU组相比各时点的收缩及舒张功能显著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增加,NO和NOS含量明显降低;PU+LY组、FR+LY组与FR组相比以上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葛根素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1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作者:马亚飞;刘新伟;文婷婷;乔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表达人Fas配体的质粒治疗Graves病模型小鼠

    目的:观察表达人Fas配体的质粒治疗Graves病模型小鼠的效果.方法:小鼠分为3组.对照组(10只)用空质粒pcDNA3.1(+)活化的脾细胞免疫后,以空质粒治疗;模型组和治疗组(各19只)均以人TSH受体(Human thyrotmpin receptor,hTSHR)活化的脾细胞进行免疫,前者不予治疗,后者甲状腺注射表达hFasL的质粒pcDNA3.1(+)/hFasL.结果:模型组47.4%的甲状腺细胞出现增生、肥大,以及甲状腺滤泡腔胶质减少,与对照组相比,TT4、TRAb升高、TSH降低(P<0.05).治疗组仅15.8%有类似甲状腺功能亢进改变,电镜下见细胞核异染色质边集,TT4、TSH、TRAb回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表达人Fas配体的质粒治疗Graves病模型小鼠取得一定效果.

    作者:随华;刘纯;张徽;李秀娟;何云;张琳;詹升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抗菌肽PR-39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检测

    目的:构建富含脯氨酸精氨酸的39位氨基酸抗菌肽(Proline-arginine rich 39-amino acid peptide,PR-39)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它在293 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含有PR-39核心编码区(Core ceding regions,CDS)序列的质粒pBluescript ⅡSK-PR-39为模板,PCR扩增PR-39 CDS序列并测序.扩增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GC-FU中,构建包含PR-39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GC-FU-PR-39.阳性克隆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2000转染293 T细胞,荧光显像观察其转染效率,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扩增出PR-39基因,通过酶切测序鉴定证明成功构建了包含PR-39的真核表达载体pGC-FU-PR-39,转化293 T细胞24 h后观察到荧光,Western blot检测到目的蛋白.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PR-39真核表达载体,并能在293 T细胞中表达PR-39-GFP融合蛋白,这为进一步研究PR-39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朱勇军;翁玄;张健;文阳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miRNA-451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对iNOS基因表达的抑制

    目的:探讨miRNA-451对肾小球系膜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依据miRBase数据库中mmu-miR-451序列,设计两条寡核苷酸片段,退火处理后克隆至pGenesil-1质粒,构建pGenesil-1-miRNA-451质粒及阴性对照质粒pGenesil-1-control.将pGenesil-l-miRNA-451及pGenesil-1-control质粒分别转染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经G418筛选,建立稳定表达pGenesil-1-miRNA-451及pGenesil-1-control的细胞株.采用MTT比色法检测活细胞数并绘制生长曲线;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iNOS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经测序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与未处理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稳定表达pGenesil-1-control的细胞相比,在稳定表达pGenesil-1-miRNA-451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细胞增殖受到抑制,iNOS基因的蛋白表达明显受到抑制,而iNOS基因的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miRNA-451在翻译水平抑制了iNOS基因的表达,并对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春蕾;何晓燕;彭琼乐;张政;武卫华;彭惠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Bcl-2、Bad表达与乳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目的:研究bcl-2、bad表达与乳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为乳腺癌(术前未行放疗、化疗)的手术切除标本20例,体外分离细胞作培养,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thiazol-2-y1)-2,5--diphenylt etrazolium bromide,MTT)法分析表柔比星(Epirubicin adriamyein,EADM)、5一氟脲嘧啶(Fluorouracil,5一Fu)、盖诺(Navelbine,NVB)、顺铂(Diaminedichloroplatinum,DDP)4种化疗药物对乳腺癌肿瘤细胞的相对抑制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乳腺癌组织bcl-2、bad的表达.结果:0.1倍血浆峰值浓度(Plasma peak concentration,PPC)浓度时乳腺癌细胞对4种化疗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EADM 30%、5-Fu 20%、NVB45%、DDP25%;bcl-2(-)的乳腺癌细胞对4种化疗药物敏感性均高于bcl-2(+)的乳腺癌细胞(P<0.05),bel-2阳性表达程度与乳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存在负相关关系(19<0.05).bad(+)的乳腺癌细胞对EADM敏感性高于bad(-)的乳腺癌细胞(P<0.05),bad阳性表达程度与乳腺癌细胞对EADM、NVB的敏感性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联合检测bcl-2、bad的表达可对乳腺癌化疗药物的选择起到指导作用,调节bcl-2、bad表达水平能成为治疗乳腺癌的新途径.

    作者:罗杰;于冰;孙治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半导体量子点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半导体量子点(Semiconductor quantum dots,QDs)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生长、侵袭、粘附和趋化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①用不同浓度的QDs与人骨肉瘤MG-63细胞共培养,观察QDs对骨肉瘤MG-63细胞生长的影响;②用QDs标记骨肉瘤MG-63细胞(MG-63/QDs),然后用transwell小室法和冲刷实验,观察骨肉瘤MG-63/QDs细胞的侵袭、粘附和趋化运动能力的变化.结果:①不同浓度的QDs均未影响骨肉瘤MG-63细胞的生长情况;②骨肉瘤MG-63/QDs细胞和MG-63细胞的侵袭、粘附和趋化运动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QDs标记骨肉瘤MG-63细胞后不影响其生长、侵润和转移能力,为半导体量子点在活体生理条件下用于肿瘤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陈睿;杨凯;陈丹;项立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HL60细胞分化前后蛋白表达差异分析

    目的:建立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retinoic acid,ATRA)诱导HL60细胞向粒系分化的模型,研究采用改良双向电泳条件对分化前后的细胞全蛋白进行分离分析,寻找差异表达蛋白.方法:采用全反式维甲酸对HL60细胞进行诱导分化.通过MTT、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增殖情况和CD11b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表达,选择适的药物浓度和诱导时间;再通过细胞化学染色对分化结果进行验证,构建分化模型.采用改良双向电泳分离技术对细胞全蛋白进行分离,运用PDQuest软件分析HL60细胞分化前后蛋白表达差异,并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对差异蛋白点进行分析.结果:ATRA明显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随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也越显著;2 μmol/L的ATRA连续作用HL60细胞5 d即有90%以上的细胞有粒系分化标志抗原CD11b的表达.细胞化学染色结果亦表明诱导后的HL60细胞向粒系分化.将分化前后的HL60细胞全蛋白经过改良双向电泳技术分离,PDQuest软件比对,MAIDI-TOF分析,发现有25个蛋白点仅在未分化凝胶谱中找到,有15个蛋白点仅在分化细胞蛋白表达谱中找到.其中有的是癌基因表达蛋白,有的是抑癌基因表达蛋白,还有的则参与凋亡过程等.结论:在选定的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下,ATRA可以诱导HL60细胞向粒系分化.改良双向电泳技术对药物作用前后细胞蛋白的分离,可发现不同于传统双向电泳分离所得的蛋白结果.

    作者:唐薇;王伟佳;邱宗荫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正交试验优选鼻炎凝胶剂中挥发油的包合工艺

    目的:优选β-环糊精包合鼻炎凝胶剂中挥发油的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包合物收率和挥发油的包合率作为考察指标,确定包合的佳工艺条件;用显微镜观察法、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ormatography,TLC)、紫外扫描法(Ultraviolet spectroscop.UV)和差示扫描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y,DSC)进行鉴别.结果:包合的佳工艺条件为挥发油:β-环糊精(ml/g)为1:8,包合温度为80℃,包合时间为1 h.结论:优选工艺方法简单,效率较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卓玉娟;刘新;马廉举;喻录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均匀设计法优选布洛芬缓释原位凝胶剂处方及释药性质的研究

    目的:用均匀设计法筛选布洛芬缓释原位凝胶剂处方,考察不同处方的凝胶溶蚀和药物释放行为.方法:冷法制备原位凝胶,单因素考察布洛芬-羟丙基-β-环糊精包和物和辅料对胶凝温度(T_(sol-gel))的影响,均匀设计法优化P407和P188浓度,无膜溶出法考察凝胶溶蚀行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溶蚀液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海藻酸钠随浓度的增大可使T_(sol-gel)降低,优化后P407/P188=19%,5%,凝胶溶蚀和药物累积释放与时间均呈零级动力学.结论:均匀设计法适合用于筛选P407和P188浓度,制得的原位凝胶具有缓释效果.

    作者:王丽娟;朱照静;吴青;马俐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喉癌中HPV不同亚型的检测及测序

    目的: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各型DNA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PV在喉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PCR检测123例喉癌组织及123例喉粘膜上皮组织中HPV各型DNA.同时进行DNA测序,结果:在123例喉癌标本中,HPV-L1,-16E6/E7,-18E6/E7阳性率都明显高于其他各型.123例喉粘膜PCR结果表明:低危型HPV的阳性率与喉癌相近;高危型HPV的阳性率虽远远低于喉癌,但随着组织病变程度加重阳性率逐渐升高;HPV-L1的阳性率高于HPV-16E6、E7,随着组织病变程度加重,HPV-L1的检出率逐渐增高.结论:HPV-16感染会增强喉上皮病变的风险,而HPV-18有协同作用;L1片段适合用于检测HPV感染.

    作者:彭方毅;姜海蓉;刘芳;杜志银;林治华;彭方亮;赵卫兵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正交实验优选γ-亚麻酸脂质体制备工艺

    目的:月见草油富含多种人体必需不饱和脂肪酸,其主要有效成分为γ-亚麻酸,但性质不稳定易氧化,故将其制成脂质体可增加其稳定性并提高其疗效.方法:本实验采用正交试验筛选γ-亚麻酸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经过实验得出佳的制备工艺条件为磷脂与月见草油的比例为0.2:0.1,溶于20ml氯仿和40ml磷酸缓冲溶液,超声处理10min.结果:制得的γ-亚麻酸脂质体的包封率较高达99%以上,且渗透率较低.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实验结果可为新药开发和工业化生产应用提供条件.

    作者:赵跃刚;沈晓君;齐晋楠;孙全乐;贡济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硫酸长春新碱PLGA微囊的制备及体外释放性质研究

    目的:制备硫酸长春新碱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微囊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方法:采用W/O/W复乳-溶剂挥干法制备硫酸长春新碱PLGA微囊,考察了内、外水相pH值,PLGA,Span 80,NaCl浓度和CH_2Cl_2挥干方法对微囊包封率的影响,并对其形态、粒径分布和体外释放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制得的硫酸长春新碱PLGA微囊为球形,表面光滑,平均粒径约为643.1 nm,平均包封率为39.5%.结论:采用复乳-溶剂挥干法成功制备硫酸长春新碱PLGA微囊,体外释放表明具有其缓释作用.

    作者:凌旭;张良珂;李攀;王海鸥;冉海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万爽力(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万爽力是调节心肌能量代谢类药物,国内外多种冠心病诊疗指南推荐应用于稳定性心绞痛,而应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辅助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观察万爽力治疗UA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管内皮损伤的敏感特异性指标血浆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CEC)数量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及观察治疗6个月后新发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住院、心肌梗死和猝死发生率等,评价万爽力对UA预后的影响.

    作者:邹凡文;李洁;周建中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CT扫描在显示胃肠穿孔中气体的价值

    急性胃肠穿孔首选的检查方法是腹部平片,但对少量腹腔内气体常难以发现.搜集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经手术证实的10例胃肠穿孔患者,经腹立位平片未发现膈下积气征后行腹部CT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扫描在显示胃肠穿孔中气体的价值.

    作者:龙腾河;覃程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重庆市特大高温干旱对住院病人疾病谱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庆市特大高温干旱期间住院病人疾病谱的特点及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中的历史常规资料分析方法,描述2006年重庆地区7~8月与相邻2年(2005年,2007年)同期住院病例疾病谱的特点,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6年7~8月期间高温干旱程度明显强于相邻2年同期情况;3年同期住院病例年龄、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系统分类的疾病顺位显示呼吸系统疾病构成比在3年间均居首位,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构成比在2006年均高于相邻2年;按单病种分类的疾病顺位显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胃肠炎、阑尾疾病和肠道传染病构成比在2006年均高于其它2年.结论:特大高温干旱天气影响较明显的系统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而影响较为明显的单病种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胃肠炎、阑尾疾病和肠道传染病.

    作者:余兰英;李丽;王旭;胡亚飞;钟朝晖;刘达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地震伤员PTSD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调查汶川地震灾后伤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相关症状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中关于PTSD的诊断标准,在地震后40 d对伤员PTSD症状进行评定.结果:地震后40 d PTSD症状的检出率为51.4%,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OR=2.364)、地震中被掩埋(OR=2.171)、目睹有人在地震中受伤(OR=0.338).结论:此次地震后PTSD症状的检出率相当高,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刘婉婷;况利;陈建梅;黎雪梅;艾明;李大奇;高新学;赵正中;楼丹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1960年(饥荒中期)出生人群成年后糖尿病患病率显著性增高

    目的:本研究探讨生命早期食物短缺及营养不良对成年后糖尿病患病危险的影响,为国家制订糖尿病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运用重庆某医院体检中心资料,选取1959~1964年出生的4640例成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其中将1959~1960年出生人群作为研究组,1962~1964年出生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人群平均血糖值和糖尿病的患病率以及分布状况.结果: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1960年出生人群的平均血糖(Blood slouse,BG)水平显著高于非饥荒年出生人群(P<0.05).饥荒年出生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非饥荒年出生人群(P<0.05). 1960年出生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高为4.55%.1959、1960、1961年出生人群相对于非饥荒年出生人群的标化后相对危险度为3.33、3.48和3.45.结论:生命早期经历了食物短缺和营养不良等灾害可能会增加成年后患糖尿病的危险性.

    作者:刘达美;王永红;李廷玉;赵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近3年我院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监测我院近3年临床分离的常见革兰阴性细菌的耐药变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2005~2007年从我院住院患者临床非重复分离的革兰阴性菌株8237株,采用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测定其抗菌药物敏感性,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3软件.结果:所有分离的细菌中,常见的革兰阴性病原菌是铜绿假单胞菌(45.4%,3 740株),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5.5%,1276株)、大肠埃希氏菌(13.2%,1087株),肺炎克雷伯(11.8%,97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7%,634株),其他不动杆菌(5.1%,420株),阴沟肠杆菌(4.8%,395株),流感嗜血杆菌(3.7%,305株).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显著升高.对革兰阴性菌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派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铜绿假单胞菌对这些药物的敏感率基本保持在50%以上;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对所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强,但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对嗜麦芽窄食单孢菌抗菌活性较高的是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敏感率为99.1%~100%.结论:3年来我院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细菌耐药率有较快增长.加强耐药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作者:李学军;司良毅;黄君富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