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张隆群;罗盛淑;王小梅

关键词:肝移植, 肺感染, 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可能原因,并讨论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本移植中心52例肝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引起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t检验统计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52例肝移植发生术后肺部感染16例,感染率30.76%.单因素统计分析P<0.05的因素有: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术后使用呼吸机天数,ICU治疗天数,术后胆红素值,血小板计数值和凝血酶原时间,对以上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P<0.05的因素有: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结论:术中输血量过多,长时间手术,无肝期太长,术后长时间呼吸机使用,凝血酶原值显著延长是导致术后肺部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79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79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113个牙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取牙髓牙周综合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经1年观察,综合治疗有效率为88.5%.结论:系统的治疗和患者的良好配合,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国良;黄孝庆;刘渝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水通道蛋白-4在胰腺的表达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4(AQP4)在大鼠胰腺的表达和分布特点,为研究胰腺的分泌及调节机制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AQP4及其mRNA在胰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显示,AQP4在胰腺外分泌部腺泡细胞膜上表达较弱,而在胰岛内分泌部细胞有明显的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膜,呈小泡状;原位杂交显示,AQP4mRNA在外分泌部腺泡细胞有较弱的表达,在胰岛的内分泌细胞胞浆中有明显的表达.结论:根据AQP4及其mRNA在胰腺的表达和分布特点,提示其参与了胰岛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激素过程中水和电解质平衡的精细调节;而AQP4可能对胰腺外分泌过程的调节作用较小.

    作者:汪克建;孙善全;冉建华;陈海;谭戈;杨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胃肠道间质瘤螺旋CT诊断及其价值

    目的:探讨胃肠道问质瘤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扫描资料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8例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肿瘤位于食道1例,胃8例,肠系膜7例,空肠2例.良性6例,恶性12例,其恶性征象:①肿瘤呈分叶;②瘤体内有大片坏死;③瘤体内或瘤旁常伴丛状或扭曲的新生小血管和增粗的供血动脉;③邻近组织侵犯和(或)远处转移.本组CT定位准确度为61.1%(11/18).手术和病理学检查:肿瘤为良性4例,增生活跃2例,恶性12例.结论:螺旋CT扫描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判断和肿瘤的分期,对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李咏梅;罗天友;吕发金;吴景全;向东;史斌;方维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肾癌免疫治疗进展

    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死亡人数逐年提高.

    作者:刘世会;胡自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131I-MIBG核素显像对肾上腺髓质病变诊断的价值

    目的:评价131I-MIBG核素显像对肾上腺髓质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观察12例原发性高血压(对照组)、21例嗜铬细胞瘤及15例肾上腺髓质增生患者(后两组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的结果,并与CT、B超等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采用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肾上腺(包括腺外嗜铬细胞瘤组织)与本底及心肌的摄取比值.结果:131I-MIBG核素显像:嗜铬细胞瘤组11例呈一侧肾上腺区域异常放射性浓聚,2例为腺外异常放射性浓聚影(术后证实为腺外嗜铬细胞瘤),3例单侧肾上腺异常放射性浓聚伴全身多处异常放射性浓聚(术后证实为单侧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伴转移),3例为一侧肾上腺清晰显影,2例仅表现为隐约显影(术前被诊断为正常),本组阳性检出率为90.5%;增生组8例表现为一侧肾上腺清晰显影,3例双侧肾上腺清晰显影,4例表现为双侧肾上腺仅隐约显影,阳性检出率为73.3%.摄取比值计算:上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嗜铬细胞瘤组明显高于增生组(P<0.01).结论:131I-MIBG核素显像对定位、定性诊断肾上腺髓质病变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首选功能检查方法,ROI技术定量分析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并有利于鉴别病变性质.

    作者:段东;李建国;朱玉泉;雷成明;陈祥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APACHEⅢ评分系统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估分析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Ⅲ(APAcHE Ⅲ)对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整理341例外科危重患者的资料,应用APACHE Ⅲ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结果:不同疾病类型比较,脑出血和多发创伤的评分、病死率均高于其他病种(P<0.0001),APACHE Ⅲ分值与实际病死率呈正相关,评分分值≥60分者病死率明显增高.死亡组51例、评分平均(76.45±28.32)分;存活组290例,评分平均(39.92±18.03)分;伴随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病情危重;急诊手术组评分分值、病死率均高于择期手术组、未手术组.结论:APACHE Ⅲ评分系统可应用于SICU评估病情程度和预后,是医疗质量及合理利用SICU资源的依据.

    作者:马颖;黄斌;程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中心静脉与外周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置管与外周静脉置管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71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心静脉置管组37例,外周静脉置管组34例.结果:中心静脉置管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4.6%(35/37),外周静脉置管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7.1%(33/34),P>0.05.中心静脉置管中位留管时间为91天,外周静脉置管中位留管时间为5天,P<0.001.中心静脉置管组没有1例发生化疗所致栓塞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而外周静脉置管组则有64.7%的病例发生化疗所致药物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安全、可长期保留,在肿瘤病人的化疗、抢救和高营养治疗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提高了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景然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应对方式及其二者问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体检健康者各80例进行评定分析.结果:①高血压组焦虑情绪发生率37.5%,抑郁情绪发生率31.3%;对照组焦虑情绪发生率8.75%,抑郁情绪发生率6.25%.②高血压组SAS、SDS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高血压组积极应对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消极应对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高血压患者积极应对方式与SAS、SDS得分均呈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SAS、SDS得分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且常采用消极应对,而积极应对不足,其情绪状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密切.

    作者:张红;赵庆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对肾移植患者群体反应抗体的影响

    目的:研究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对肾移植患者群体反应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作用及治疗效果.方法:57例等待肾脏移植的PRA致敏患者,年龄21~65岁,PRA值为35%~91%,平均为46.7%±29.5%.采用静脉滴注ICIG 5g/d,两周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间隔1周时间.用药开始前检测1次PRA,疗程结束立即再检测1次PRA.结果:57例中有36例患者(63.2%)用药1个疗程,15例患者(26.3%)用药2个疗程,6例患者(10.5%)用药3个疗程.应用免疫球蛋白后PRA降为非致敏48例(84.2%),完全未降3例(5.2%),部分下降6例(10.6%).用药后PRA下降0~61%(平均38.4%±16.3%),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57例患者均进行肾脏移植手术,术前淋巴细胞毒试验(CDC)<10%,均未出现超急性排斥反应.2例患者(3.5%)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加用MP及FK506治疗后,急性排斥逆转,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IVIG能有效降低高敏肾移植患者的PRA值,提高肾移植的成功率.

    作者:梁思敏;吴小候;尹志康;刘航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急性周围动脉栓塞取栓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及处理

    目的:分析急性周围动脉栓塞术后并发症,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17例急性周围动脉栓塞患者,采用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术后行溶栓、抗凝、祛聚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出血10例;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4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2例;术后再栓塞6例;出现循环衰竭9例;截肢8例,截肢率为7.8%;导致死亡14例,死亡率为11.9%.结论:导管取栓和术后抗凝治疗是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重要手段,而对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预防和及时处理是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及截肢率的有力保障.

    作者:李敏;罗凤;黄思凤;黄淑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新型生物活性椎间融合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椎间融合器复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rhBMP-2)对山羊颈椎的融合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取30只成年雌性山羊,随机分为三组:n-HA/PA66椎间融合器组、复合rhBMP-2的n-HA/PA66椎间融合器组和自体髂骨组.所有山羊均行颈3~4椎间盘及部分椎体切除术,分别植入n-HA/PA66椎间融合器、复合rhBMF-2的n-HA/PA66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髂骨块,术后4周、12周行X线检查;术后12周行组织学和生物力学评估.结果:12周时复合rhBMP-2的n-HA/PA66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髂骨在山羊颈3、4椎间均可形成骨性融合,组织学、影像学及生物力学等各项测试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A/PA66椎间融合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和生物力学特性,复合rhBMP-2后使其具有骨诱导性,加快了的椎间融合速度,是一种理想的椎间融合材料.

    作者:梁勇;蒋电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呋喃唑酮诱导大鼠扩张性心肌病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应用呋喃唑酮诱导大鼠扩张性心肌病(DCM)模型的建立.方法:用呋喃唑酮长期喂饲Wistar大鼠建立扩张性心肌病模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左室舒张末容积(LV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SV)、左室内径缩短率(F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病理组织切片检查心肌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M组大鼠体重明显减轻,心脏重量/体重比值增加,心脏呈球形扩大,LVSD明显增大,FS(%)和LVEF(%)均明显下降.HE和VG染色分别显示DCM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变性,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增多.结论:呋喃唑酮长期喂养可成功建立大鼠扩张型心肌病模型,方法简单,死亡率低,成功率高.经胸超声心动图可以用来检测评估模型的建立和效果.

    作者:丁乐;钟家蓉;白永虹;张小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双能量减影胸部成像模拟肺部病变检出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双能量减影胸部成像在检出模拟肺部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在仿真胸部体模中放置模拟网状、线状和结节病变结构,对其实施数字X线摄影(DR)的双能量减影成像.采集DR胸片、能量减影的软组织和骨骼胸部图像,4位放射医师分别对这3幅图像进行阅片评分,所有数据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拟网状、线状及大结节(直径≥1cm)结构在DR胸片和双能量减影胸片体模图像中,可见度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结节(直径<1cm)模拟结构的两种成像方法比较,可见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能量减影胸部成像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肺部低对比小结构病变的检出率更高.

    作者:曾勇明;张志伟;梁开运;金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治疗与观察

    目的:观察克霉唑500mg阴道栓(凯妮汀)单剂量疗法与制霉菌素片50万单位7日疗法治疗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安全性、依从性.方法:将133例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68例,对照组65例,分别给予克霉唑500mg阴道栓(凯妮汀)单剂量治疗和制霉菌素片50万单位7日疗法,在治疗后第3天、第7天各随访1次,对两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停药后7天两组疗效相似,凯妮汀组治愈率略优于制霉菌素组.停药后3天凯妮汀组治愈率、阴道分泌物念珠菌镜检转阴性率显著高于制霉菌素组.结论:两者均为安全有效的局部用药,但凯妮汀疗程短、起效快、更方便,患者依从性更好.

    作者:张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CD40-CD40L系统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CD40-CD40L系统在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过程中的表达以及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5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10组:正常对照1~5组(C1~5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1~5组(AS1~5组).C1~5组分别予兔标准饲料喂养至8周、10周、12周、14周、16周取腹主动脉标本;AS1~5组均在高脂饲养1周后予腹主动脉球囊导管损伤术造模,并分别持续高脂饮食至8周、10周、12周、14周、16周取标本.各组均于实验前及取标本前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各组腹主动脉标本通过免疫及特殊染色定位、光镜下摄片并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斑块内CD40、CD40L、MMP-1阳性染色的面积占血管内膜面积百分比值及胶原/脂质含量比值,分析CD40-CD40L系统的表达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AS1~5组均形成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C1~5组对应比较,AS1~5各组血清CRP均显著增高(P<0.01),斑块内CD40、CD40L、MMP-1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CD40、CD40L表达与CRP、MMP-1表达呈正相关,与胶原/脂质含量比值负相关.结论:斑块中CD40-CD40L系统表达随着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而逐渐增高,其高表达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增加密切相关.

    作者:陈朝婷;冯向飞;盛净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自然流产患者蜕膜MMP1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0 (MMP10)基因及其蛋白在人自然流产蜕膜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RT-PCR和Westem blotting技术分别检测MMP10基因和蛋白在人正常蜕膜和自然流产蜕膜的表达水平、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MP10在人正常蜕膜和自然流产蜕膜组织中的分布.结果:正常蜕膜中MMP10基因(0.20±0.08)及蛋白(0.25±0.07)表达均较低,在自然流产蜕膜中MMP10基因(0.65±0.10)及蛋白(0.79±0.10)表达均较高,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MMP10主要表达在流产蜕膜的基质细胞.结论:MMP10在流产蜕膜中高表达可能有利于降解细胞外基质,促进胚胎滋养细胞的侵袭,从而延缓自然流产.

    作者:余秋波;李红梅;董艳玲;王应雄;何俊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椎弓根基底部穿刺角度的测量和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经皮椎弓根基底穿刺途径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在影像监视下经椎弓根基底部穿刺的安全操作范围.方法:12具成人防腐(T4~L5)脊柱标本,螺旋CT扫描后测量经椎弓根基底穿刺角度、基底部大小.运用统计软件系统比较各参数的变化.结果:椎弓根基底夹角T4~T8逐渐减小,T9~L5逐渐增大.椎弓根基底大小T4~L5逐渐增大.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男女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4~L5行椎体成形术时,L4~T8可经椎弓根基底入路,T9~L3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经椎弓根或经椎弓根基底入路.L4、L5经椎弓根途径.

    作者:徐志强;邓忠良;胡永军;李修洋;王叶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治疗现状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倒流性疾病占下肢静脉疾病的绝大多数,直到Kistner[1]正式提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rimary deep venous insufficiency,PDVI)的概念后,国内外学者才对PDVI的发病机理和治疗进行了系统的探索与研究.

    作者:何阳;赵渝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输卵管积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液对IVF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2月因单纯输卵管因素在我所接受IVF-ET助孕的438个周期.分组标准:助孕前B超或输卵管造影提示单(双)侧输卵管积液者为A组(147个周期),助孕前已行双侧输卵管切除者为B组(50个周期),输卵管阻塞无积液者为C组(241个周期),比较各组间Gn用量、获卵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不良妊娠发生率.结果:A组、B组与C组Gn用量、获卵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不良妊娠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输卵管积液患者IVF-ET助孕不良妊娠发生率高于无积液患者.

    作者:陈巧莉;曾品鸿;裴莉;叶虹;黄国宁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应用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2月~2006年9月应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1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双手立即干燥、红润.无Homer综合症、血气胸等并发症.平均住院2天.结论: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安全、有效.

    作者:李强;杨正宏;吴庆琛;汪斌;秦治明;杜铭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