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胞分裂调控基因MAD2与GFP融合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施琼;翁亚光;徐远久;蒋洪彦;刘子杰;刘青松;蔡燕

关键词:MAD2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 HepG2细胞
摘要:目的:构建MAD2基因与GFP融合的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并在HepG2细胞中表达.方法:通过RT-PCR扩增,获得MAD2基因的完整序列.将此片断插入pEGFP-N1载体多克隆位点区,构建MAD2基因与GFP融合的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应用脂质体转染技术转染HepG2细胞并观察表达的绿色荧光.结果:成功构建MAD2基因与GFP融合的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并在HepG2细胞中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论:该载体的成功构建,为研究MAD2基因在细胞分裂中的功能及定位建立了有效的观察体系.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英语单词语义理解脑区激活研究

    目的:以fMRI为研究手段探讨英语单词语义理解任务时的脑区激活.方法:母语为汉语的汉英双语者12人,分为英语专业组及非英语专业组,执行英语单词语义理解任务,采集fMRI图像数据,了解语言任务作业时的脑区激活分布模式.结果:所有受试者均出现显著的脑区激活,除传统语言脑区Wemicke和Broca区外,还出现其它脑区激活,如小脑、边缘系统、基底神经节等.英语专业组执行英语任务时更多依赖右侧半球机制.结论:左侧半球主导语言认知功能,右侧大脑半球不同程度参与该过程.右侧半球执行英语任务作业机制与第二语言的熟练程度相关.不同受试者之间语言认知模式存在个体差异.

    作者:李勇;谢鹏;吕发金;罗天友;牟君;沈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抗氧化剂丙丁酚对STZ导致的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丙丁酚对STZ导致的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治疗组,糖尿病组,糖尿病治疗组.用1%的丙丁酚加入标准的小鼠饲料中,进行预防性干预,小鼠腹腔注射STZ后在不同时间测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做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取胰腺标本作病理切片.结果:丙丁酚干预组0w、1w、2w、3w小鼠空腹血糖均较糖尿病组明显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3w时丙丁酚干预组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显示空腹及葡萄糖注射后0.5h、1h、2h其血糖均较糖尿病组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3w时糖尿病预防给药组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较糖尿病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抗氧化剂丙丁酚有降低STZ导致的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及改善糖耐量的作用;抗氧化剂丙丁酚通过保护STZ导致的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功能而降低血糖的作用.

    作者:叶秀兰;张素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氯诺昔康和曲马多用于颌面部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的比较

    目的:比较氯诺昔康和曲马多对颌面部手术病人术后镇痛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颌面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20)氯诺昔康组,Ⅱ组(n=20)曲马多组,均采用澳美电子镇痛泵PCA,其内设置和控制的参数有:(1)持续剂量:2ml/h;(2)锁定时间:20min;(3)PCA剂量:1ml.分别于术后12h、24h、36h、48h随访观察镇痛效果(VAS法)、镇静程度(Ramsay评分)、按压次数以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头昏等副作用.结果:两组病人VAS评分分别为2.1±1.6和2.5±1.7(P>0.05),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氯诺昔康组术后恶心例数为2例,曲马多为8例(P<0.01);呕吐例数分别为1例和4例.结论:氯诺昔康和曲马多均可于颌面部病人术后镇痛,而氯诺昔康镇痛效果更好,不良反应轻,是颌面部手术患者较为理想的术后镇痛模式.

    作者:罗玉琳;郁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人羊膜上皮细胞在纤维蛋白支架和细胞生长因子作用下的研究

    目的:以纤维蛋白凝块为支架构建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生长模型,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b1)对HAEC生长的影响.方法:在体外构建的纤维蛋白支架上培养HAEC,采用倒置显微镜、Giemsa染色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HAEC的生长情况.采用TUNEL法检测EGF、bFGF和TGF-β1对纤维蛋白支架上HAEC凋亡的影响.结果:HAEC在构建的纤维蛋白支架上生长.EGF组和bFGF组HAEC凋亡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TGF-β1组HAEC凋亡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HAEC能在构建的纤维蛋白支架上良好生长,EGF、bFGF可抑制HAEC凋亡,TGF-β1则促进HAEC凋亡.

    作者:李玮;漆洪波;陈蓉;周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耳蜗功能的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OSAHS)的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结果评价OSAHS患者的耳蜗功能变化.方法:收集本院耳鼻咽喉科2004年2月至2004年9月40例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OSAHS住院病例,根据AHI结果将全部病例分为轻度OSAHS组(5 AHI≤20)和中重度OSAHS组(AHI>20)进行ABR测试.记录ABR波I、Ⅲ、Ⅴ潜伏期,波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比较轻度OSAHS组和中重度OSAHS组患者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与正常对照值之间的差异.结果:中重度OSAHS组患者ABR的波Ⅰ、Ⅲ、Ⅴ潜伏期及波Ⅰ-Ⅲ、Ⅰ-Ⅴ波间期比正常对照值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轻度OSAHS组相比,中重度OSAHS组患者ABR的波Ⅰ、Ⅲ潜伏期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轻度OSAHS组患者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与正常对照值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改变(P>0.05).结论:反复发作的中重度OSAHS能够损害耳蜗功能,且OSAHS对耳蜗功能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ABR可以作为OSAHS是否影响耳蜗功能的一项监测指标.

    作者:方小云;余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原因及治疗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3例食管癌术后发生乳糜胸者的手术过程及术后引流量等相关指标.结果:本组13例中12例行主动脉弓上吻合,1例主动脉下吻合.术后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T12例,T23例,T3 8例;N08例,N15例,M013例.术后引流量320~1530ml/天,平均560ml/天,白蛋白总用量30~210g,血浆总用量1000~8000ml;9例行二次开胸胸导管结扎术治疗,两次手术间隔时间9~21天.4例保守治疗,胸腔注射重组人血白介素Ⅱ等.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肿瘤外侵处,主动脉弓后和弓上部位胸导管易受损伤,此为产生乳糜胸的主要原因,手术部位的良好显露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胸导管损伤.胸腔引流量平均在500ml/d以上,保守治疗1w无好转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作者:程波;汪天虎;张力平;陈诗奉;江跃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重庆市1143名儿童血铅浓度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我市1143名儿童血铅含量,了解我市儿童血铅含量水平,探讨儿童铅中毒的预防、诊断、治疗的有效途径.方法: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儿童血铅浓度测定.结果:我市儿童血铅浓度超标率为8.6%,儿童血铅浓度均值为47.34ug/L,各年龄组没有显著性差别.但注意力缺陷碍(ADHD)患儿血铅浓度的超标率和血铅浓度均数与总体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别.结论:我市儿童血铅浓度不是太高,但仍需注意重视不断增加的环境铅污染对儿童的危害性.

    作者:张渝美;陈华琼;朱静;梅其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开发研究

    目的:研制开发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网络系统.方法:管理系统的界面采用Visual Basic6.0设计,数据库采用AC-CESS数据库,并利用SQL语句实现查询和统计,采用Active X空间实现数据接收和自动归档,并以Printer对象和DataReport 设计实现报表打印.结果:整个管理系统功能全面、界面美观、数据库的运行稳定,基本实现了临床实验室管理常用的统计和管理功能,达到了当初设计的要求.结论:系统实现了三级管理模式、当前检测记录与历史信息之间的动态对比、多样化查询与统计功能、人性化的设计与实用工具等重大创新,是一个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的软件系统.

    作者:李小强;曾照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鸦胆子油乳加5-Fu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生物制剂、化疗药物、鸦胆子油乳和5-氟脲嘧啶加鸦胆子油乳联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将289例恶性胸腔积液随机分为生物制剂、化疗药物、鸦胆子油乳和5-氟脲嘧啶加鸦胆子油乳4组,比较不同药物治疗的有效率、毒副反应.结果:不同化疗药、化疗药与生物制剂之间疗效比较基本接近,差异不显著(P>0.05).鸦胆子油乳单用疗效稍优于化疗药及生物制剂,但差异不显著(P>0.05),骨髓抑制明显低于化疗药,差异显著(P<0.05),5-氟脲嘧啶与鸦胆子联用,有效率高于单用5-氟脲嘧啶和鸦胆子油乳,差异显著(P<0.05),骨髓抑制低于单用5-氟脲嘧啶,差异显著(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药物,与5-氟脲嘧啶联用能提高有效率,降低5-氟脲嘧啶副作用.

    作者:袁玉祥;冉文华;刘必宽;熊德明;王贤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超声内窥镜检查(EUS)在胰岛素瘤定位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CT、DSA、超声内镜检查及联合2种检查对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了2000~2005年我院诊断胰岛素瘤并进行EUS、CT和DSA检查的共15位患者.所有患者后都接受了手术治疗.结果:螺旋CT(平扫+增强)的病灶检出率为36.3%,EUS病灶检出率为72.7%,DSA病灶检出率为80.0%,EUS和CT联合的检出率为72.7%,统计学差异不显著.EUS和DSA联合的病灶检出率为93.3%,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EUS对胰岛素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联合EUS及DSA检查是检查胰岛素瘤的有效手段.

    作者:郑蕾;郭清华;王志强;汪寅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腺病毒载体的PEG修饰及其特性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腺病毒载体(Adv)进行聚乙二醇(PEG)修饰,以达到改善Adv在体内免疫原性较强、血液半衰期短的不足.方法:使用活化的甲氧基PEG对Adv衣壳蛋白质进行修饰得到PEG化Adv(PEG-Adv),用A549细胞评价了PEG-Adv的抗体抵抗能力、基因转导能力,并以体内试验考察其半衰期.结果:用本实验方法可通过调整反应中的PEG量控制Adv的PEG修饰率,PEG-Adv的血液半衰期及抗体抵抗能力显著优于普通Adv.结论:Adv经PEG修饰后,可显著改善Adv血液半衰期短、易被抗体中和等缺点,对开发高效的、有理想药动学特征的Adv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邱峰;陈世知;陈虹;周远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术在小儿肺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术在小儿肺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麻醉科医生使用异丙酚基础麻醉下,应用Olympus BF3c-20纤维支气管镜对45例肺炎合并肺不张、慢性咳嗽、难治性喘息的患儿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结果:45例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在4个月至13岁.其中17例肺不张,纤维支气管镜下大多表现为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病变支气管炎性狭窄,粘稠分泌物阻塞,灌洗后10例复张.7例难治性喘息病例中,4例镜下证实为支气管异物,3例存在气管-支气管软化和支气管开口异常.结论: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术减少或避免了因患儿不合作造成气道远端损伤的风险,对复杂的病例观察更为细致,解决了患儿的不合作,增加了安全性.

    作者:刘恩梅;黄英;罗征秀;陈坤华;赵华;袁小平;李芙蓉;唐文;柏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短期罗格列酮钠治疗对2型糖尿病腹部脂肪分布的影响

    目的:观察短期罗格列酮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腹内脂肪分布的影响,并与进口马来酸罗格列酮片做比较.方法:36例磺脲类药物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加用罗格列酮钠和B组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疗程12w,于试验前及试验结束时用CT测定L4水平腹内及腹部皮下脂肪面积.结果:无论是A组还是B组,与治疗前相比12w时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lc)、HOMA-IR显著下降(P<0.05);治疗12w后两组腹内脂肪面积、腹内脂肪面积/腹部皮下脂肪面积比值显著下降(P<0.05),腹部皮下脂肪面积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均明显下降(P<0.001);治疗后血游离脂肪酸、血脂两组都无明显变化.结论:短期罗格列酮钠治疗能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腹内脂肪,促进内脏脂肪向皮下转移.

    作者:罗蓉;欧杨;李启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脐血CD34+细胞的体外扩增研究

    目的:探讨造血生长因子不同组合方式对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HSC/HPC)的扩增作用.方法:应用StemsepTM阴性分选系统分离纯化CD34+细胞,在体外液体培养体系中经不同组合细胞因子进行扩增1~3w.结果:FL+Tpo+SCF+IL-3+GM-CSF+G-CSF+Epo组合的扩增效果佳,可分别扩增细胞总数、造血祖细胞集落总数(CFCs)、CD34+细胞达1627.57±52.93、56.78±8.13、41.09±4.11倍.FL和Tpo具有明显的协同扩增早期祖细胞的作用,CFCs和CD34+细胞在1~2w维持在较高水平,以后逐渐衰退.结论:合理的细胞因子组合在大量扩增造血细胞的同时也有助于早期造血祖细胞的自我更新,把握适宜的扩增时机,将有助于扩增细胞在质和量上满足移植和基因治疗等的要求.

    作者:王建伟;王亚平;王莎莉;姜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二甲基亚砜联合羟乙基淀粉的非程控降温法低温冻存脐血来源不成熟树突状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联合使用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和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作为冷冻保护剂并使用非程控降温冷冻技术,研究脐血来源的不成熟树突状细胞低温冻存前后所表现的生物特性,为不成熟树突状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保存方法.方法:GM-CSF(granulocyte-macrophage clonoy-stimulatingfactor)和IL-4(interleukin-4)体外诱导单个核细胞产生不成熟树突状细胞,5%DMSO+6%HES作为保护剂,-80℃冰箱降温,-196℃保存,37~40℃水浴复温,检测方法:台盼蓝拒染回收率,观察细胞形态,鉴定免疫表型,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其诱导未致敏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冻存不成熟树突状细胞的台盼蓝拒染回收率为88.6%,其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及刺激未致敏T淋巴细胞的能力与新鲜DC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冻存不成熟树突状细胞具有DC的显著特征,其细胞免疫表型和细胞功能实验上仍然保持了不成熟特征,联合使用二甲基亚砜和羟乙基淀粉作为冷冻保护剂对不成熟树突状细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逸涛;彭毅志;王强;王永权;游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综合康复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39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治疗方法分为单一推拿组和综合治疗组(推拿、经络导平、高压氧),对照组仅用药物治疗.采用徒手肌力试验肌力分级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肌力明显增加(P<0.05),且综合治疗较单一治疗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治疗均有效,综合康复治疗明显优于单一的推拿按摩.

    作者:李邦惠;冉茂群;任永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肝细胞癌治疗后肝内复发的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评价肝细胞癌(HCC)治疗后肝内复发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57例病理证实的HCC复发病例,依据复发类型分为多中心发生(MO)和肝内转移(IM)两组,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学模式,分析临床资料及病理学类型间的关系.结果:HCC治疗后累计复发率分别为1年24.56%、2年47.37%、3年63.16%、4年70.18%、5年75.44%.MO与肝炎病史和AFP浓度密切相关,预后相对较好,而IM组复发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相关,且多在3年内出现.结论:MO和IM肿瘤的发展及生物学行为完全不同,早期发现肝内复发病灶并采取恰当的治疗,可以延长MO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文明;蒋明东;彭志平;李少林;袁书伟;阎雄;彭云;唐红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大鼠眼内组织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1(AQP1)在正常大鼠眼内组织的表达部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断头放血取出眼球,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做矢状面5μm连续切片,每个标本切3张,分别用于AQP1免疫组化染色、阴性对照和HE染色,用已知有AQP1表达的大鼠肾脏肾小管切片为阳性对照.结果:光镜下观察AQP1免疫组化染色切片,细胞中出现棕色粗大颗粒为阳性,反之为阴性.大鼠眼内组织AQP1阳性表达部位有:(1)角膜内皮细胞;(2)虹膜上皮细胞;(3)晶状体上皮细胞;(4)睫状体非色素上皮(NPE)细胞;(5)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6)视神经胶质细胞.结论:AQP1在眼内与水代谢有关的多个部位呈阳性表达.

    作者:李嘉文;李平华;张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青蒿酸对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抑制的体外研究

    目的:探讨青蒿酸体外作用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青蒿酸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青蒿酸作用K562细胞24h、48h,能显著抑制细胞增殖,随药物浓度增加,对细胞增殖的抑制强度也显著增高.经青蒿酸作用48h,处于G0/G1期K562细胞增加,且能诱导K562细胞发生凋亡.电镜可观察到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论:青蒿酸能抑制K562细胞增殖,这种抗肿瘤作用可能与抑制K562细胞进入细胞增殖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周生伟;王莎莉;王亚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预冷温度及时间对Endurance骨水泥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不同预存温度及时间条件下Endurance骨水泥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将Endurance骨水泥粉剂预存于-20℃~22℃的条件下,每种温度分别存放2h~24h.测定其与液剂混合干固后的孔隙率、密度和大抗压强度.结果:不同预存时间及预存温度条件下,Endurance骨水泥的孔隙率、密度及大抗压强度并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将骨水泥粉剂预冷于不同温度及时间条件下对Endurance骨水泥的生物力学特性无显著性影响.

    作者:陈亮;张健;黄朝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