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秀兰;张素华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乳腺良生病变,乳腺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p16基因5'CpG岛甲基化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与P16蛋白失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用限制性酶PCR检测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15例乳腺良性病变p16基因中5'CpG岛甲基化状态,甲基化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的P16蛋白表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16蛋白在乳腺癌中强表达,但随组织学分级升高,淋巴结的转移,肿瘤直径的增加,pi6蛋白表达率降低.p16基因甲基化与p16蛋白表达负相关,且与组织学分级相关.结论:p16基因甲基化是其失表达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周林艳;张徽;李圆圆;林晓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定压和定容单肺通气模式对小儿单腔支气管插管下行肺叶切除术时呼吸生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ASA Ⅰ-Ⅱ级肺部手术小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麻醉诱导后,行单侧支气管插管,侧卧位,Ⅰ组先采用单肺定容模式(OLV-VCV)通气,潮气量为8~10ml/kg,25min后改为单肺定压通气(OLV-PCV),压力设定根据单肺定容的气道平台压而定.Ⅱ组先用单肺定压通气,压力设定以达到满意通气为准,25min后改为定容模式通气,潮气量根据单肺定压时的潮气量而定.用Datex-Ohmeda Anesttesia Delivery Unit(ADU)监测呼吸力学参数:气道锋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分钟通气量(MV)、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等.所有患儿均行有创动脉监测,并于麻醉前、通气后25min和50min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PaO2、PaCO2).结果:两组患儿OLV-PCV与OLV-VCV比较,PaO2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肺叶切除单肺通气期间采用定压通气较定容通气模式更有利于减轻单肺通气造成的血氧分压的下降.
作者:王洪;徐洪珍;涂生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造血生长因子不同组合方式对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HSC/HPC)的扩增作用.方法:应用StemsepTM阴性分选系统分离纯化CD34+细胞,在体外液体培养体系中经不同组合细胞因子进行扩增1~3w.结果:FL+Tpo+SCF+IL-3+GM-CSF+G-CSF+Epo组合的扩增效果佳,可分别扩增细胞总数、造血祖细胞集落总数(CFCs)、CD34+细胞达1627.57±52.93、56.78±8.13、41.09±4.11倍.FL和Tpo具有明显的协同扩增早期祖细胞的作用,CFCs和CD34+细胞在1~2w维持在较高水平,以后逐渐衰退.结论:合理的细胞因子组合在大量扩增造血细胞的同时也有助于早期造血祖细胞的自我更新,把握适宜的扩增时机,将有助于扩增细胞在质和量上满足移植和基因治疗等的要求.
作者:王建伟;王亚平;王莎莉;姜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移植性人白血病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模型,探讨人白血病细胞在SCID小鼠体内的生物学行为,为研究药物等因素治疗白血病的体内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在SCID小鼠腹腔或静脉分别接种5×106~1×107个K562细胞,应用组织细胞化学、RT-PCR、流式细胞术、组织病理监测SCID小鼠的外周血、骨髓、肝脏、脾脏的白血病细胞.结果:K562细胞经静脉或腹腔途径均可植入SCID小鼠体内,形成白血病模型;3w时外周血即可见白血病细胞,肝、脾脏增生期细胞达40.11%、41.66%;发病晚期,模型动物骨髓细胞中CD13+细胞占10.15%;接种K562细胞后能检测到人DQ α,ABL-BCR基因,接种K562细胞后3~4w即可见白血病细胞累及肝、脾、肾、骨髓等主要脏器.结论:SCID小鼠接种K562白血病细胞能成功建立白血病动物模型,CD13阳性率能快速、客观地判断模型中肿瘤细胞浸润程度.
作者:陈地龙;李静;刘永刚;王亚平;王建伟;郑敏;姜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应用Medpor支架植入一期行儿童全耳再造术,以期获得更好耳廓的形态手术方式.方法:内含颞浅动脉的颞浅筋膜覆盖Medpor耳支架材料,耳背用残耳皮瓣覆盖,耳正面用全厚皮片覆盖,残耳下1/3修整为耳垂一期再造全耳.结果:2002年~2004年以该方法共完成11例全耳再造术,11例再造耳全部存活,与前期手术相比,再造耳廓结构清晰,形态更加逼真,耳颅角及耳轴线良好.结论:本改良手术能够一期完成全耳再造,再造耳形态逼真,易于存活,是一种理想的儿童全耳再造的手术方式.
作者:邱林;向代理;傅跃先;田晓菲;刘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患者,女性,36岁,因月经量减少1年,加重2月入院,诊断为宫腔粘连(周边型).经充分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宫腔镜、腹腔镜联合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宫腔镜下示:宫腔较正常缩小1/4,宫底、右侧壁为纤维结缔组织覆盖,质坚韧,仅在左侧见局灶性内膜.
作者:何发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脑膜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脑膜瘤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脑膜瘤Ⅰ级中survivin蛋白表达率为32.0%,脑膜瘤Ⅱ级为60.0%,脑膜瘤Ⅲ级为86.7%,各级之间survivin蛋白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行为、瘤周水肿显著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在脑膜瘤的表达与其恶性程度有关,随恶性程度升高而增高.因此survivin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对脑膜瘤的恶性化起一定作用.
作者:石全红;支兴刚;秦保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虹膜色素上皮细胞,并观察其在特定条件下转分化为晶体上皮细胞的现象.方法:采用酶辅助机械分离法分离并培养兔眼虹膜色素上皮细胞.传代过程中在DMEM培养基内加入苯硫脲、透明质酸酶、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及L-抗坏血酸-2-磷酸完成转分化过程.分别对培养起始和终末的细胞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结果:成功分离并培养出原代的虹膜色素上皮细胞,经过特定条件的培养终转分化为晶体上皮细胞,免疫组化鉴定虹膜色素上皮细胞和晶状体上皮细胞均有其各自特异染色.结论:酶辅助机械分离法是进行虹膜色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较好的方法.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虹膜色素上皮细胞可转分化为晶状体上皮细胞,而透明质酸酶、苯硫脲、L-抗坏血酸-2-磷酸、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等因素可能参与了对上述转分化过程的调节.
作者:汤永强;李立;黄瑶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腺病毒载体(Adv)进行聚乙二醇(PEG)修饰,以达到改善Adv在体内免疫原性较强、血液半衰期短的不足.方法:使用活化的甲氧基PEG对Adv衣壳蛋白质进行修饰得到PEG化Adv(PEG-Adv),用A549细胞评价了PEG-Adv的抗体抵抗能力、基因转导能力,并以体内试验考察其半衰期.结果:用本实验方法可通过调整反应中的PEG量控制Adv的PEG修饰率,PEG-Adv的血液半衰期及抗体抵抗能力显著优于普通Adv.结论:Adv经PEG修饰后,可显著改善Adv血液半衰期短、易被抗体中和等缺点,对开发高效的、有理想药动学特征的Adv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邱峰;陈世知;陈虹;周远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青蒿酸体外作用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青蒿酸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青蒿酸作用K562细胞24h、48h,能显著抑制细胞增殖,随药物浓度增加,对细胞增殖的抑制强度也显著增高.经青蒿酸作用48h,处于G0/G1期K562细胞增加,且能诱导K562细胞发生凋亡.电镜可观察到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论:青蒿酸能抑制K562细胞增殖,这种抗肿瘤作用可能与抑制K562细胞进入细胞增殖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周生伟;王莎莉;王亚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丙丁酚对STZ导致的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治疗组,糖尿病组,糖尿病治疗组.用1%的丙丁酚加入标准的小鼠饲料中,进行预防性干预,小鼠腹腔注射STZ后在不同时间测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做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取胰腺标本作病理切片.结果:丙丁酚干预组0w、1w、2w、3w小鼠空腹血糖均较糖尿病组明显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3w时丙丁酚干预组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显示空腹及葡萄糖注射后0.5h、1h、2h其血糖均较糖尿病组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3w时糖尿病预防给药组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较糖尿病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抗氧化剂丙丁酚有降低STZ导致的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及改善糖耐量的作用;抗氧化剂丙丁酚通过保护STZ导致的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功能而降低血糖的作用.
作者:叶秀兰;张素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分析我市1143名儿童血铅含量,了解我市儿童血铅含量水平,探讨儿童铅中毒的预防、诊断、治疗的有效途径.方法: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儿童血铅浓度测定.结果:我市儿童血铅浓度超标率为8.6%,儿童血铅浓度均值为47.34ug/L,各年龄组没有显著性差别.但注意力缺陷碍(ADHD)患儿血铅浓度的超标率和血铅浓度均数与总体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别.结论:我市儿童血铅浓度不是太高,但仍需注意重视不断增加的环境铅污染对儿童的危害性.
作者:张渝美;陈华琼;朱静;梅其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希丹液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和对环磷酰胺抑瘤的增效作用.方法:小鼠腋下接种经腹腔传代培养的癌细胞(H22EC、P388).结果:希丹液对肝癌(H22)、艾氏腹水癌(EC)及淋巴细胞白血病(P388)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对环磷酰胺抑制艾氏腹水癌EC具有明显增强作用(P<0.01),并可明显延长荷载肝癌(H22)小鼠的存活时间(P<0.01).结论:希丹液对小鼠移植性肿瘤有抑制作用和对环磷酰胺抑瘤有增效作用.
作者:冉文华;袁玉祥;王贤德;李勤根;姚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制开发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网络系统.方法:管理系统的界面采用Visual Basic6.0设计,数据库采用AC-CESS数据库,并利用SQL语句实现查询和统计,采用Active X空间实现数据接收和自动归档,并以Printer对象和DataReport 设计实现报表打印.结果:整个管理系统功能全面、界面美观、数据库的运行稳定,基本实现了临床实验室管理常用的统计和管理功能,达到了当初设计的要求.结论:系统实现了三级管理模式、当前检测记录与历史信息之间的动态对比、多样化查询与统计功能、人性化的设计与实用工具等重大创新,是一个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的软件系统.
作者:李小强;曾照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影响脑室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96例连续病例进行研究,以一般资料,发病症状,入院查体,影像学资料,治疗方式,并发症为自变量,以3月后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量表(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评分作为因变量.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筛选出对预后有影响的因素,并比较各因素的影响大小.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发现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意识分级,受累脑室部位(尤其第四脑室,对侧侧脑室),瞳孔大小,治疗方式,肺炎,应激性溃疡对预后影响大.结论:GCS,意识分级,瞳孔大小,肺炎,应激性溃疡,治疗方式对预后有明显影响,其中,脑室出血的部位及脑室内的积血量对预后影响显著.
作者:刘国栋;毛锦宁;程远;马颖;陈维福;张宣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survivin、bcl-2、mdr1 mRNA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的方法检测患儿骨髓survivin、bcl-2和mdr1的mRNA.结果:初诊患儿survivin、bcl-2和mdr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初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survivin、bcl-2、mdr1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完全缓解期患儿survivin和bcl-2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初诊白血病患儿.复发组survivin、bcl-2、mdr1三者阳性率明显高于缓解组.survivin阳性和阴性表达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urvivin和bcl-2在急性白血病患儿表达增高,其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的类型和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无关.survivin、bcl-2和mdr1在儿童白血病的共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刘筱梅;徐酉华;于洁;邓兵;苏庸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总结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4年诊治的6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高热、右上腹胀痛、肝区叩痛是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临床表现,绝大多数患者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不同程度升高,B超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以及经皮脓肿穿刺和/或置管引流而治愈.讨论: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应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作者:罗放;王济明;吴小健;王洪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缺氧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的损伤及阿魏酸钠(Sodium ferulate)对它的保护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的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置于95%N2和5%CO2的缺氧盒中12h造成内皮细胞缺氧.用透射电镜观察BMEC的超微结构变化.用内皮细胞线粒体活性和内皮细胞死亡率来评价内皮细胞活力,并用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作为评价损伤的指标.结果:体外培养大鼠脑皮质BMEC缺氧12h后,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细胞存活率及线粒体活性明显降低,LDH释放量显著增加.阿魏酸钠可显著对抗缺氧对BMEC的损伤.结论:阿魏酸钠对大鼠脑皮质BMEC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莉芬;胡长林;汤为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医用EC耳脑胶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使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024例神经外科手术中运用耳脑胶的效果并参考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所述各类神经外科手术运用耳脑胶效果确切可靠,无毒副作用.结论:医用EC耳脑胶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效果明显且安全可靠,尤其在预防和治疗脑脊液漏及术中止血方面.
作者:何朝晖;唐文渊;支兴刚;郑履平;孙晓川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胃发育过程中上皮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P53的表达.方法:E11d~E15d胎鼠连续切片,体视学法测量胃上皮凋亡小体密度(DAB);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P53的表达.结果:①胃DAB峰值为E14d~E15d.②Bcl-2表达峰值为E11~13d;Bax表达峰值在E14d,P53表达峰值在E11~13d.结论:Bel-2可能具有抑制胃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Bax可能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P53可能与胃上皮细胞凋亡调控的关系不密切.
作者:林雪梅;李均;汪维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