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体肺体外循环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向小勇;王贤波;胡金晓;蒋迎九

关键词:自体肺氧合器, 体外循环,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肺保护
摘要:目的:探讨自体肺体外循环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6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为自体肺体外循环组,利用犬自体肺作为氧合器,对照组利用鼓泡式氧合器.实验组同时行左心和右心转流,对照组行常规转流.两组采用相同的心肌保护(冷晶体停跳液),两组体外循环均持续1h,于体外循环前、停机第5、30、60、90min后分别测定:右、左心房白细胞记数,并记算其比值;肺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两组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结束后,分别取肺标本(3cm×3cm×2cm)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体外循环后右、左心房白细胞比值自体肺组低于常规体外循环组;体外循环后自体肺组肺动脉压低于常规体外循环组,其中第30、60、90min时间点有显著性差异;自体肺组体外循环后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常规体外循环组,差异有显著性.肺标本组织学检查示:体外循环后自体肺组肺标本毛细血管轻度淤血,轻度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聚集;无肺水肿、肺不张;肺泡腔隙基本正常,无明显肺组织损伤性改变.人工肺组体外循环后毛细血管、小静脉严重淤血,中性粒细胞显著聚集.结论:自体肺体外循环组有较好的肺保护作用,减轻了缺血再灌注对肺的炎症损伤.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HO-1在延迟性异种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在延迟性异种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NIH Wistar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别于移植前、移植后1h、6h、12h、24h、48h和72h切取移植心脏,应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HO-1mRNA、HO-1蛋白表达并检测HO 1酶活性;同时比较钴原卟啉(CoPP)诱导HO-1对延迟性异种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结果:移植心脏均有HO-1表达,HO-1mRNA(t=2.5170,P<0.05)、HO-1蛋白表达(t=2.3702,P<0.05)及酶活性(t=2.246,P<0.05)移植术后24~48h表达到达高峰;CoPP诱导的HO-1明显延长了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t=4.74442,P<0.001).结论:HO-1表达在延迟性异种心脏移植后24~48h到达高峰;CoPP诱导的HO-1能延长延迟性异种心脏移植的存活时间.

    作者:刘胜春;姚榛祥;孙正魁;唐华;董蒲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小剂量咪唑安定或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在6月以内小婴儿唇裂修补术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婴儿唇裂修补术的麻醉方式.方法:80例患儿随机分为异丙酚/芬太尼全麻组和咪唑安定/芬太尼全麻组,全程连续监测ECG、BP、HR、SpO2、P、ETCO2,记录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记录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数.结果:两组之间各记录点SBP、DBP、HR、P、SPO2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内之间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咪唑安定或小剂量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均适用于6月以内小婴儿唇裂修补术的麻醉,安全有效、苏醒质量佳、并发症少.

    作者:李大珍;石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超声辐照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超声波辐照对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筛选防止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的辐照参数,并探讨其机理.方法:单声源压电陶瓷超声辐照系统声强连续可调,台盼蓝排斥实验分析辐照后即刻细胞存活率;MTT比色法描述辐照后5天VSMCs的生长动力学变化;BrdU掺入法检测辐照对VSMCs S期DNA复制的影响;ELISA法检测辐照后VSMCs凋亡情况.结果:1.超声辐照对培养的VSMCs有直接杀伤作用,该作用随辐照强度和辐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相同辐照强度和时间下,低频超声该作用更显著.2.超声辐照组较对照组VSMCs生长曲线平缓,0.705MHz组以0.5W/cm2,5min辐照为明显.3.BrdU掺入法测定S期细胞增殖发现,0.705MHz,0.5W/cm2,5min辐照组BrdU%低于对照组(40.5%±6.8%vs55.8%±3.3%,P<0 05).4.0.705MHz,0.5W/cm2,5min辐照的凋亡富积因子与阳性对照相比为1.851±0.087vs1.924±0.074,P=0.836.结论:0.705MHz,0.5W/cm2,5min超声辐照在无明显杀伤细胞的情况下诱导培养的VSMCs凋亡,阻止VSMCs S期DNA复制,提示USE是一种潜在的治疗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的手段.

    作者:张俊霞;黄晶;王新;唐艺加;唐海林;王志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选择性应用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价值.方法:分析56例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胆源性胰腺炎行LC患者,在术中经胆囊管插管行胆道造影的结果.结果:56例LC术中胆道造影,插管成功54例,成功率为96.4%,54例均显影满意,显影率100%.术中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5例,2例经中转开腹胆总管切开探查证实,3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检查证实;发现胆道变异2例.4例因术中胆囊三角解剖结构不清楚,无法分清胆囊管和胆总管而行术中胆道造影.造影平均时间为(15.5±3.7)min.无并发症发生.结论:LC术中胆道造影操作简便安全,显影清晰,成功率高,能发现术前未能发现的胆总管结石、胆囊管结石及胆道解剖变异,能有效地降低胆道残余结石和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及时发现胆道损伤,提高LC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

    作者:吴传新;龚建平;刘长安;李生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胆管外肿瘤导致胆道梗阻的机理探讨

    目的:根据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过程中胆道内活检诊断恶性胆道梗阻的敏感度高低,评价胆管外肿瘤导致胆道梗阻的机理以及此项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102例因恶性阻塞性黄疸行PTC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介入手术过程中行胆道内活检,包括胆道内钳夹活检和毛刷细胞学检查,阳性结果被认为真实反映了梗阻的特性,而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肿瘤发生.27例确诊为胆道外恶性肿瘤导致胆道阻塞.通过分析胆管外恶性肿瘤导致胆道梗阻的活检敏感度差异,讨论导致胆道梗阻的病理基础以及评价胆道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采用Chi-Square检验,观察活检阳性率差异,α=0.05作为检验水准.结果:本组27例胆管外恶性肿瘤导致胆道梗阻的患者,胆道内活检敏感度为88.9%,胆道内钳夹活检和刷检的敏感度分别为77.8%和74.1%,钳夹活检的阳性率高于刷检,但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胆道内活检诊断胆管外恶性肿瘤导致阻黄的敏感度与文献中诊断胆管癌的敏感度相似.结论:胆管外恶性肿瘤组织直接浸润胆管壁是导致胆道梗阻的根本原因.

    作者:杨国山;石君玺;邢古生;李艳红;杨俊雄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暴力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明确家庭暴力行为特点及其相关因素,为家庭暴力的预测和干预的研究积累资料和进行方法学的探索.方法:应用人口学资料、既往史调查表、家庭暴力行为调查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人格诊断问卷第4版(PDQ4+)、早年(18岁以前)不良家庭环境问卷,测试分析具有家庭暴力和无家庭暴力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结果:(1)38例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暴力造成67人伤亡,其中伤28人,亡39人.(2)两组的既往攻击行为史及酒精滥用史;早年不良家庭环境中家庭结构不完整、曾受父母虐待、不良教养方式;疾病类型中精神分裂症、抑郁症;BPRS的总分及其敌对猜疑、焦虑抑郁;MMPI测试中的F、D、Hs、Hy、Pa分;PDQ4+测定中的偏执型、依赖型、被动攻击型、抑郁型人格障碍方面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攻击行为史、MMPI的D、Pa高分和BPRS的总分、敌对猜疑、焦虑抑郁因子高分及早年遭受父母虐待、家庭结构不完整以及PDQ4+抑郁型高分可作为精神病患者家庭暴力行为的预测因子.结论: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暴力后果极为严重,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患者家庭暴力行为发生率较高,应引起临床、社会高度重视;心理社会因素、病理性人格和精神病理症状是患者家庭暴力行为的始动因素,可作为家庭暴力行为的预测因子和指导干预的方向.

    作者:杨林;杨德兰;姚莉华;庄佳;符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CVV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和机制.方法:21例SAP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使用AV600聚砜膜滤器,发病后2.8±1.4天行CVVH治疗,CVVH平均持续44.6±30.7h.比较CVVH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指标、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CVVH治疗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ICU存活率76.2%.与CVVH前比较,CVVH治疗后腹痛腹胀症状明显减轻,体温、心率、呼吸次数明显降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提高(P均<0.05).血BUN、Cr、AST、ALT、AMY、LPS均明显下降(P均<0.05).CVVH结束时细胞因子TNF-α、IL-6、γ-INF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1).结论:应用CVVH治疗SAP疗效肯定,CVVH不仅能迅速减轻SAP患者的局部症状和体征,而且更重要的是能阻断全身炎症反应,改善氧合和组织氧代谢,缩短病程,改善预后.CVVH的这些重要治疗作用可能与外周血中TNF-α、IL-6、γ-INF等炎症介质的有效清除有关.

    作者:刘琼;黄纪坚;周发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31I-GM-CSF诱导HL-60/ADM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131I-GM CSF诱导HL-60/ADM细胞凋亡机制.方法:采用体外放射免疫治疗模型,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等方法,研究131I-GM-CSF辐射一定时间后HL-60/ADM细胞的凋亡率、凋亡形态学上的改变、相关基因的表达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结果:显示131I-GM-CSF可诱导HL-60/ADM细胞凋亡,在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HL-60/ADM细胞超微结构明显破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Bax表达上调,Bcl-2、Bcl xl表达下调.结论:131I-GM-CSF作为放射导向治疗药物能诱导HL-60/ADM细胞凋亡,具有抗白血病的作用,其诱导凋亡的机制与开放线粒体膜的通透性转换孔(MPT)、降低线粒体膜电位(MTP),上调Bax,下调Bcl-2、Bcl-xl有关.

    作者:张萍;娄世锋;周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西南某大城市男男性接触者性行为及对艾滋病认识分析

    目的:通过对西南某大城市男男性接触者性病艾滋病及高危行为分析,探讨男男性接触者中的高危行为及STI/AIDS流行情况.方法:采用匿名填写问卷方式进行调查,采用SPSS软件处理.结果:267名MSM中普遍存在多性伴现象及高比例的无保护性插入性行为.近一年STI患病率为21.35%.结论:在MSM中存在STI的高水平的流行及艾滋病相关的危险性行为,提示如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STI/AIDS有可能在男男性接触者及其他相关人群中流行.

    作者:魏莎莉;周生建;张北川;曾毅;许华;陈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ER在脑肿瘤中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和临床病理的关系

    目的:探讨脑肿瘤中激素受体ER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R和PCNA在64例脑肿瘤标本中的表达.结果: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肿瘤细胞中E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9.47%(15/38)、35.71%(5/14)和41.60%(5/12),PCNA阳性率分别为65.79%(25/38)、92.86%(13/14)和66 67%(8/12),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瘤(Ⅲ级)ER阳性率(42.8%)明显高于良性Ⅰ级(33.3%).星形细胞瘤中ER与PCNA、ER与肿瘤分级及PCNA与肿瘤分级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ER在神经胶质瘤中表达随着肿瘤的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PCNA的表达与恶性增殖正相关.推测ER可能参与了胶质细胞恶性生长以及原癌基因的调控过程.

    作者:王顺和;王光辉;李园园;杨慧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儿童感染菌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谱分析

    目的:了解儿童感染菌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谱及致病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2年各类送检的培养标本和31例机械通气患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院儿童感染细菌的构成比中G+球菌所占比例45.5%,G杆菌占53.0%,PICU病房感染菌分布G杆菌明显增加,占88.5%,G+球菌仅占7.4%,VAP感染菌分别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真菌占前3位.结论:G杆菌已成为ICU和VAP的优势菌群,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均有多重耐药现象.

    作者:罗雁红;许峰;曾佑群;金沙涛;李静;匡凤悟;卢仲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理干预在老年患者心脏介入手术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老年患者心脏介入手术的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对病人实施心理干预,采用HAMA、HAMD量表和临床自行设计问卷对105老年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心理干预能有效地稳定心脏介入手术老年患者情绪,消除焦虑、抑郁.结论:老年患者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同时,辅以心理干预能有助患者的手术恢复和不良情绪的改善.

    作者:胡蓉;纪晓抒;兰先彬;罗开良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甲基汞影响小鼠胚胎肠上皮凋亡的体外实验

    目的:观察低剂量氯化甲基汞(methylmercury chloride,MMC)对胎鼠肠上皮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取E13.5d、E14.5d胎鼠的十二指肠及结肠,体外培养,分别加入MMC液(0μg/L,200μg/L,400μg/L,800μg/L),培养24h后取出标本,制成石蜡切片.部分切片经HE染色,体视学法计数肠上皮中的凋亡小体;余切片经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P53及c-Fos的表达.结果:①实验各组肠上皮凋亡小体数均较对照组高,P<0.05,与MMC剂量呈正相关,P<0.01.②Bcl-2在各实验组胎鼠肠上皮细胞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MMC的剂量呈负相关,P<0.01;而Bax、P53及c-Fos的表达则高于对照组,P<0.05,与MMC剂量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MMC在体外可促进胎鼠肠上皮细胞凋亡,可能是一种通过下调Bcl 2表达,上调Bax及c-Fos表达的机制.

    作者:张海英;汪维伟;姜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未成熟大脑对惊厥性脑损伤耐受性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

    目的:探讨幼龄鼠未成熟脑组织对惊厥性脑损伤中细胞凋亡与坏死病理过程具有主动保护性抑制机制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方法:健康成年及幼龄Wistar鼠经皮下与腹腔内注射美解眠致惊.两组分别于严重惊厥发作后1、2、4、12、24、48、72h、7天时点上断头处死取脑,在进行组织病理学动态观察神经元坏死、凋亡的基础上,采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检测脑片凋亡相关基因bcl-2、P53的表达变化,分别计算其弱、强阳性表达细胞数.结果:(1)严重惊厥后,成年鼠与幼鼠脑内P53和bcl-2的表达截然不同.成年鼠P53阳性表达率高达90%,其中一半属中、高度强阳性.但bcl-2表达率仅57%,且主要呈低度表达;相反,幼鼠以bcl-2强表达为主,其阳性表达率达85%以上.(2)动态观察获类似结果.严重惊厥后3天,成年鼠脑内仍有持续P53强表达,但其bcl-2于发作后仅数小时,已回落与对照无差异;相反,幼鼠则在发作3天内显示bcl-2的持续强表达,而P53于发作后12h开始明显降低,并于24h后与对照不再有差异.结论:持续惊厥发作后,未成熟及成熟期神经元中凋亡的诱导和抑制基因均同时表达,但两者间存在显著年龄差异.未成熟脑神经元中,以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为主,而成熟脑神经元中凋亡诱导基因P53表达更显著.

    作者:蒋莉;蔡方成;张晓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DSA介入治疗晚期肿瘤病人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所做35例在DSA下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的肿瘤患者的结果,包括肝癌21肝癌病人中19用EPI+HCPT+5-FU+新福菌素等多种不同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结果:本组21例肝癌病人中19例症状明显缓解(90%),3例无明显疗效;6例结、直肠癌术后病人经灌注化疗后,未出现明显化疗副反应,无复发征象;6例胃癌病人中2例印戒细胞癌患者死亡,其余4例腺癌病人继续随访,2例胰头癌经术后介入治疗,无复发及转移征象.结论:对不能手术的肿瘤病人采用介入化疗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延长生存时间;对手术后的病人辅以介入治疗,即可提高疗效,又可明显减少化疗药物的副反应,因此通过DSA介入灌注化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军;王济明;张隆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可舒胶囊中葛根素含量的HPLC测定法

    目的:建立以HPLC法测定心可舒胶囊中葛根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18硅烷键合硅胶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5%冰醋酸-氯仿(25:74:1),流速为1.1ml/min,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葛根素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0.87%(n=5).结论:本方法准确、快捷、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心可舒胶囊质量控制.

    作者:陈邕;江舟;胡卫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女性尿道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

    原发性女性恶性黑色素瘤罕见,我们收治1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伟;邓正国;陈刚;杨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重庆市男性专职汽车司机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司机职业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及主要危险因素,为该人群的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512名男性专职司机进行问卷调查及血压、身高体重的测量.结果:男性汽车司机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3.63%,高于一般人群.年龄、高血压家族史、BMI等因素与该人群高血压的发生有关,其OR值分别为2.014、2.490、3.530.结论:汽车司机人群高血压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均有关,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帅平;卢仙娥;贾庆良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抗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单克隆抗体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活性的影响

    目的:检测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有无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的表达,利用hALR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anti-hALR McAb)结合hALR,观察其阻断hALR的作用后,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以及RT-PCR的方法检测HepG2细胞hALR蛋白及mRNA的表达;用3H-TdR掺入法检测hALR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中和hALR后HepG2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①HepG2细胞有hALR的表达.②抗hALR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地阻断hALR的作用后可部分抑制肿瘤细胞自主性生长.结论:抗hALR单克隆抗体能部分抑制肿瘤细胞自主性生长;hALR通过自分泌方式参与了肝癌细胞的自主性生长.

    作者:唐琳;孙航;张林;郭晖;陈雪华;邓建川;刘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的临床调查

    目的:了解ICP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况.方法:选择102例ICP患者及188例正常孕妇,以SAS、SDS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ICP组SAS及SDS总分明显高于正常待产组(P<0.01);在ICP组,高龄初产妇、不良孕产史者其SDS得分明显高于无上述情况者(P<0.01),SAS得分在高龄初产妇明显高于正常育龄妇女(P<0.01);教师患者的SAS得分明显高于文秘(P<0.05),其SDS明显高于文秘、行政人员及家庭主妇(P<0.05).结论:ICP患者有一定的焦虑与抑郁症状,其焦虑与抑郁程度与ICP患者年龄、孕产史及职业有关.

    作者:常淑芳;熊正爱;刘建;孙江川;丁勇利;李建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