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雷寒;覃数;马康华
目的:探讨胰腺结石或钙化的影像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991~2001经手术证实胰管结石病人18例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胰腺结石沿胰管走行伴胰管高度扩张,以胰头部大,常呈斑块样,周围可分布粟粒样小结石;(2)CT对胰腺结石显示率均为100%,且CT可显示胰腺结石引起的并发症.(3)胰腺结石与胰腺内钙化在病理上是有区别的.结论:(1)B超应作为胰腺结石首选,CT是目前各种影像检查中的佳方法,对确诊和显示胰腺结石的并发症以及设计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2)一旦确诊应争取早期手术,可延缓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咏梅;罗天友;吴景全;吕发金;严敏;史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属于难治性青光眼之一,临床上各种治疗方法疗效均欠佳.我们近使用α-干扰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朝晖;游世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小肠良性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78年1月~2002年6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31例小肠良性肿瘤.结果:病理类型以平滑肌瘤、血管瘤、腺瘤、神经鞘膜瘤为主,部位:空肠13例,回肠10例,十二指肠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出血、贫血、肠梗阻等,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混淆.诊断方法常规内镜及胃肠钡餐阳性率不高.结论:小肠良性肿瘤以平滑肌瘤、血管瘤、腺瘤、神经鞘膜瘤为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延误诊断.检查手段相对不足,小肠镜及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刘胜春;姚榛祥;刘金彪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在肝损伤时的变化,将SF用于肝损伤评估的可能性.方法:对71例乙型病毒性肝炎(HB)、78例甲型病毒性肝炎(HA),3例药物性肝炎(DIH)患者用ELISA法定量测定其血清铁蛋白,用化学法测定其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结果:HA,HB及DIH的急性期SF和ALT均明显增高(P<0.01).HA恢复初期多数患者ALT恢复正常,SF虽然有下降但仍未正常,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P<0.01).ALT、TB正常的HB患者有SF增高(P<0.05),ALT、TB异常的HB患者SF明显增高(P<0.01),并与ALT和/或TB呈正相关.DIH急性期SF极度增高.重症肝炎ALT下降时,有SF持续升高.结论:血清铁蛋白检测是评价肝功能的又一实验室指标,其比ALT更能反映肝损害的实际情况.
作者:夏吉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PPARα、PPARγ和NFκB在正常及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中表达的变化以及fibrate干预后炎性因子IL-6的变化.方法:取正常及高脂血症大鼠模型主动脉冰冻切片行免疫组化分析PPARα、PPARγ、NFκB和IL-6的表达,PPARs的人工合成配体Gemfibrate和Bzafibrate干预后的变化及其关系.结果:正常大鼠主动脉上有PPARα、PPARγ、NFκB和IL-6的弱表达.高脂血症时,主动脉内皮细胞层PPARα、PPARγ、NFκB、IL-6的表达增强,其OD值较正常大鼠显著增加(P<0.05),NFκB的活化明显.Fibrates药物干预后,血脂下降(除HDL),PPARα、PPARγ进一步活化,IL-6的表达减弱,对NFκB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核转录因子PPARs和NFκB在高脂血症人鼠内皮细胞中均显著增加.Fi-brates类药物可通过活化相应受体PPARs部分抑制炎性因子的分泌.
作者:黄颖;陈运贞;吴宏;姜蓉;李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K20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3例TCCB患者和19例健康志愿者以及19例非肿瘤患者外周血CK20表达.以GAPDH作为内参照.结果:19例健康志愿者和19例非肿瘤患者外周血CK20的表达均为阴性;63例TCCB患者外周血CK20阳性表达率为25.4%(16/63),其中T1期为0(0/31),T2期为12.5%(2/16),T3期为77.8%(7/9),T4期为100%(7/7),CK20阳性表达率随分期增加而增加,T3~4期明显高于T1期和T2期.对T1-3期33例患者随访6个月,其中外周血CK20阴性表达26例未发现远处转移;外周血CK20阳性表达7例中2例发生远处转移.结论:检测外周血CK20表达,可以提示癌细胞的血行播散,对判断预后以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韩永华;吴小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国产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设计,以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为对照药,试验组和对照组剂量均为每次200mg,每日2次,静脉滴注,疗程7~14天.结果:试验组40例,对照组39例.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与痊愈率分别为95%、65%与94.87%、64.1%,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6.8%和81.1%,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5%和10.2%,以上结果统计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加替沙星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其他几种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与其他几种抗生素相近或略优.结论:国产加替沙星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是一个高效、安全的抗菌药物,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疗效肯定.
作者:袁喆;肖永红;郑行萍;陈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健康小熊猫血液生物化学的参考值,为人工养殖小熊猫的卫生检疫,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挤压笼将小熊猫固定,抽取静脉血后测定30例小熊猫血液生物化学指标.结果:经生物学统计获得了小熊猫的生物化学指标的参考值.结论:以上生物化学指标的参考值对小熊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岱容;谢幼新;陈大鹏;周维芝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患者21岁,因腹部胀痛3周于1993年5月24日入院.妇科检查:宫体正常大小,右侧扪及5月孕大质中包块,左侧扪及约5cm直径囊偏实性块.B超示:子宫两侧实性占位性病变,盆、腹腔大量积液.血AFP>200μg/L(参考值<50μg/L).诊断为卵巢内胚窦瘤,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水2000ml,右卵巢肿瘤16cm×14cm×10cm大小,左卵巢增大如6cm×5cm×5cm,大网膜上约8cm×4cm癌块,阑尾变硬增粗,与盆侧壁粘连.
作者:胡琢瑛;张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兴奋性氨基酸(EAA)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的变化,探讨硫酸镁对EAA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应用氨基酸微量分析仪检测正常组、假损伤组、损伤及损伤给药组脑脊液中谷氨酸(Glu)和天门冬氨酸(Asp).结果:1.伤后2h EAA升高明显(P<0.05),随后逐渐降低,12h与正常组、假损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硫酸镁对伤后2hEAA的抑制作用显著(P<0.05),在12 h、24 h、48 h、72 h对EAA抑制作用无显著性(P>0.05).结论:TBI早期EAA大量释放.镁剂可抑制早期EAA释放,达到脑保护作用.
作者:石全红;支兴刚;唐文渊;何朝晖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右室流出道频发室早患者32例,随机分为常规标测组(16例)和冠状窦电极标测组(16例),按常规方法进行射频消融,平均随访22±14月,观察射频消融的即刻和远期成功率及安全性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比较常规标测组与冠状窦电极标测组标测时间.结果:①射频消融即刻和远期成功率分别为100%、93.8%,无1例发生并发症;成功术后,由室早引起的症状消失.②冠状窦电极标测组标测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标测组.结论:右室流出道频发室早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和安全性高;灵活应用常规导管引导标测可明显减少标测时间,亦即明显减少X射线的辐射能量.
作者:刘增长;殷跃辉;佘强;罗开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的实验室检查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3例诊断为MDS患儿的外周血、骨髓像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儿11例为男性,2例女性.临床以发热、贫血、肝脾肿大为主要表现.13例患儿均为中重度贫血,外周血见有核红细胞,白细胞表现为增高、正常或减低.4例患儿外周血见幼稚细胞,血小板可正常或减低,网织红细胞多数偏高.骨髓均增生活跃,有红系或粒系病态造血,以巨幼样改变为主;诊断为RA10例,RAEB2例,RAEB-t1例.结论:小儿MDS诊断仍主要靠骨髓检查,骨髓至少一系出现病态造血,巨幼样改变较易见,并除外其他引起病态造血的疾病,需注意和再障相鉴别.
作者:陆玲玲;刘筱梅;徐酉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构建含人幽门螺杆菌(Hp)热休克蛋白A(HsPA)和空泡毒素(VacA)编码基因的重组载体,进行核甘酸序列分析,为在E.coliBL21中表达,及其抗原性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扩增HpI-IspA、VacA编码基因,分别将其与载体pET32a(十)进行酶切、连接,同时将筛选的pET32a(+)/HspA和pET32a(+)/VaeA重组载体分别经Xho工、BamHI双酶切,通过凝胶电泳回收pET32a(+)/I--IspA和VaeA片段,经T4连接酶将pEI'32a(+),qtspA和VacA编码基因连接,而后转化并筛选含有两种目的基因的重组载体.结果:经酶切、测序分析表明,插入的基因片段为I--IpHspA和VacA编码基因,由1080bp组成,与GenBank报道的相比较,有3.4%的碱基发生变异,1.10%的氨基酸残基改变;但编码的蛋白质特性无本质性改变.结论成功地克隆了HpHspA和VacA编码基因,并构建了能够同时表达mpa和VacA蛋白的双价疫苗重组载体,为Hp蛋白质疫苗和核酸疫苗的研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汪志群;黄爱龙;蒲丹;陶小红;王丕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为了解药品片剂释放药量的情况,本文对国内6家药厂生产的卡马西平片(0.1g×100)进行了溶出速率研究.方法:测定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溶出度第二测定方法进行.结果:6家药厂生产的卡马西平片(0.1g×100)的溶出速率相差较大,有的在30min内即全部达到其溶出度规定,而有的要到60min才能达到溶出度规定;并且,即使同一药厂生产的卡马西平片,其6片在20min内的溶出速率也相差较大.结论:国内6家药厂生产的卡马西片(0.1g×100)的溶出速率相差较大.
作者:李万玉;徐富培;黄萍;蒙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灌肠致肛直肠损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肛直肠损伤主要是灌肠操作不当,用力过大;肛管材料质地较硬,插入端不光滑等引起的.作者从1996年2月~2001年10月对315例纤维结肠镜检查前曾行灌肠者观察发现,143例(45.39%)有不同程度的肛管皮肤或/和直肠粘膜损伤,其中直肠粘膜损伤121例(38.41%),肛管皮肤损伤22例(6.98%).可见,临床上灌肠后造成直肠机械性损伤的发生率是较高的.现就其发生原因、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华;何代文;陈绪碧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髋部和骨盆骨折患者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粘附分子-1(ICAM-1)的测定值变化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科髋部及骨盆骨折患者,根据静脉造影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于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7天、术后14天抽清晨肘静脉空腹血,测定血清TNF-α、ICAM-1的含量.结果:血栓发生组和无血栓发生组TNF-α、ICAM-1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TNF-α、ICAM-1在严重损伤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和静脉血栓形成有关.
作者:陈世荣;黄朝梁;邓忠良;张进禄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胸腔镜下肺大疱缝扎及结扎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电视胸腔镜(VATS)下使用普通胸外科的缝针及缝线肺大疱缝扎及结扎法治疗自发性气胸13例,随访1~12个月,对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胸管引流量、术后24h停用强止疼药者(%)、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和药费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效果满意,无并发症、死亡及术后复发,平均住院日3天,临床效果明显好于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住院总费用(7372.47±871.3)明显少于应用内腔镜切开缝合器的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12524.32±2962.18元)(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肺大疱缝扎及结扎法治疗自发性气腔疗效确切,能取得与应用内腔镜切开缝合器VATS一样的治疗效果,且住院费用明显减少,该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杜铭;吴庆琛;刘雄;李良彬;温剑虎;秦治明;葛明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短发夹状RNA(shRNA),观察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抑制外源GFP的表达.方法:设计、合成含GFP编码基因片段,中间被4个bp间隔的反向重复序列,与转录载体pTZU6+1连接,构建pshRNA-GFP重组质粒,与pEGFP-C1共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和SMMC-7721,检测其对GFP表达的影响.结果:pshRNA-GFP对共转染的pEGFP-C1中的绿色荧光蛋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70%~85%.结论:构建的pshRNA-GFP重组质粒能有效地抑制GFP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闫歌;黄爱龙;唐霓;张秉强;向明确;蒲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近年体外反博(ECP)治疗心、脑缺血性疾病及其它缺血性疾病疗效肯定,受到国内外学者认同,并已广泛应用临床,国内外报导甚多.我院施用体外反博治疗冠心病、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心肌炎、心脑供血不足、突发性耳聋等病症已有10余年历史,治疗了上千例病者,收到良好效果.近期我院施用体外反博治疗冠心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2例患者,收到可喜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玉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总结郎罕细胞组织细胞病骨骼病变的X线表现,评价X检查的本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儿童郎罕细胞组织细胞病35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结果:颅骨破坏24例,占68.6%;脊柱破坏8例,占22.9%;长骨破坏12例,占34.3%;扁骨及不规则骨破坏4例,占11.4%.结论:本病骨骼病变具有多发性、多样性和多变性的特别;X线检查及随访是本症诊断的基本手段.
作者:龙文林;蔡金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