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腺结石或钙化的影像学分析及其鉴别诊断

李咏梅;罗天友;吴景全;吕发金;严敏;史斌

关键词:胰腺疾病, 结石, 超声, X-线, 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结石或钙化的影像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991~2001经手术证实胰管结石病人18例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胰腺结石沿胰管走行伴胰管高度扩张,以胰头部大,常呈斑块样,周围可分布粟粒样小结石;(2)CT对胰腺结石显示率均为100%,且CT可显示胰腺结石引起的并发症.(3)胰腺结石与胰腺内钙化在病理上是有区别的.结论:(1)B超应作为胰腺结石首选,CT是目前各种影像检查中的佳方法,对确诊和显示胰腺结石的并发症以及设计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2)一旦确诊应争取早期手术,可延缓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非线性生物模型回归参数计算的一个新方法及应用

    目的:研究变量代换对非线性生物模型回归参数的干扰,寻找消除或减少该干扰的新方法.方法:利用空间变换、泰勒(Taylor)级数和加权处理的组合方式消除或减少变量代换带来的严重影响.结果:给出一个计算非线性生物模型回归参数的新方法.结论:新方法消除或减少了变量代换带来的严重影响,保留了变量代换便于计算的优点;不但显著提高了非线性生物模型回归参数的精度,而且还能发现原始数据中隐藏的问题.

    作者:张世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右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右室流出道频发室早患者32例,随机分为常规标测组(16例)和冠状窦电极标测组(16例),按常规方法进行射频消融,平均随访22±14月,观察射频消融的即刻和远期成功率及安全性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比较常规标测组与冠状窦电极标测组标测时间.结果:①射频消融即刻和远期成功率分别为100%、93.8%,无1例发生并发症;成功术后,由室早引起的症状消失.②冠状窦电极标测组标测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标测组.结论:右室流出道频发室早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和安全性高;灵活应用常规导管引导标测可明显减少标测时间,亦即明显减少X射线的辐射能量.

    作者:刘增长;殷跃辉;佘强;罗开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PPARs和NFкB在高脂血症大鼠内皮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PPARα、PPARγ和NFκB在正常及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中表达的变化以及fibrate干预后炎性因子IL-6的变化.方法:取正常及高脂血症大鼠模型主动脉冰冻切片行免疫组化分析PPARα、PPARγ、NFκB和IL-6的表达,PPARs的人工合成配体Gemfibrate和Bzafibrate干预后的变化及其关系.结果:正常大鼠主动脉上有PPARα、PPARγ、NFκB和IL-6的弱表达.高脂血症时,主动脉内皮细胞层PPARα、PPARγ、NFκB、IL-6的表达增强,其OD值较正常大鼠显著增加(P<0.05),NFκB的活化明显.Fibrates药物干预后,血脂下降(除HDL),PPARα、PPARγ进一步活化,IL-6的表达减弱,对NFκB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核转录因子PPARs和NFκB在高脂血症人鼠内皮细胞中均显著增加.Fi-brates类药物可通过活化相应受体PPARs部分抑制炎性因子的分泌.

    作者:黄颖;陈运贞;吴宏;姜蓉;李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临时心脏起搏器在非心脏围术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在伴心动过缓的非心脏外科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性和重要性.方法:48例外科住院的心动过缓患者均于手术当日在心导管室顺利置入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结果:在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保护下91.6%的患者顺利完成麻醉及手术,43.1%的患者度过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早期.结论:需行外科手术伴心动过缓尤其是老年患者,术前常规置入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不仅可大大提高麻醉及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围术期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发生,也可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作者:罗素新;马康华;雷寒;覃数;杨自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原位肝移植供肝切取术的护理探讨

    供肝切取术是肝移植的重要环节之一,供肝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肝移植的成败.本文就我院手术室护士在供肝切取术中的护理作一介绍.

    作者:李跃荣;易凤琼;朱玉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老年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因素,做好围手术期处理,以提高老年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3例60岁以上行急诊剖腹手术的老年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老年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绝大多数是继发性(95.2%),其临床表现不典型,首诊较迟(平均42h),从发生腹痛到接受手术较晚(平均64.9h),术前并存疾病较多,术后并发症(36.5%)和死亡率(20.6%)高.结论:接受手术时间、是否有并存疾病、原发疾病类型、并发症类型及腹内情况均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是:早期诊断,积极处理并存疾病争取早期手术,术中严密监测、保护各器官功能,术后维护重要脏器功能,预防、控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继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研究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212例住院病人,分为非冠心病组(91例)和冠心病组(121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亚组(50例)、两支病变亚组(30例)和三支病变亚组(41例);比较在不同分组条件下各组间血尿酸水平的差别.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发病间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378±100)μmol/L]非常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345±77)μmol/L](P<0.01):单支病变亚组、两支病变亚组和三支病变亚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348±88)μmol/L、(397±104)μmol/L和(407±109)μmol/L,两支病变亚组和三支病变亚组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亚组(P<0.05;P<0.01);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非常显著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调整年龄、性别、BMI、SBP、DBP、PP、TC、TG、HDL、LDL、ApoA1、ApoB、Lp(a)、Glu后,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随冠心病人病情严重程度而增加,但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剑;雷寒;覃数;马康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血清铁蛋白测定在肝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在肝损伤时的变化,将SF用于肝损伤评估的可能性.方法:对71例乙型病毒性肝炎(HB)、78例甲型病毒性肝炎(HA),3例药物性肝炎(DIH)患者用ELISA法定量测定其血清铁蛋白,用化学法测定其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结果:HA,HB及DIH的急性期SF和ALT均明显增高(P<0.01).HA恢复初期多数患者ALT恢复正常,SF虽然有下降但仍未正常,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P<0.01).ALT、TB正常的HB患者有SF增高(P<0.05),ALT、TB异常的HB患者SF明显增高(P<0.01),并与ALT和/或TB呈正相关.DIH急性期SF极度增高.重症肝炎ALT下降时,有SF持续升高.结论:血清铁蛋白检测是评价肝功能的又一实验室指标,其比ALT更能反映肝损害的实际情况.

    作者:夏吉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儿糖代谢紊乱的研究--胰岛素拮抗和胰岛素受体变化

    目的:探讨甲亢患儿糖代谢紊乱的特点及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检测29例甲亢患儿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糖素、皮质醇及T3、T4、TSH、TGA、TMA,并与20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比较.采用放射受体分析法对14例甲亢患儿进行了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检测,以7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甲亢患儿糖代谢紊乱发生率34.5%,病程>1年者糖代谢紊乱发生率高于<1年者.甲亢糖耐量低减组餐后60min胰岛素、胰岛素/血糖、胰岛素/胰高糖素显著升高;红细胞膜高、低亲和力胰岛素受体数目餐前、餐后自身对照均明显下降.结论:甲亢儿童存在糖代谢紊乱现象,表现为葡萄糖耐量低减和胰岛素拮抗,其发生与病程有关,病程较长,发生率较高.靶细胞受体数目减少可能是甲亢糖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

    作者:何健峰;雷培芸;熊丰;邓蕾丽;杨锡强;王栋刚;杨渝生;程欣然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小肠良性肿瘤31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小肠良性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78年1月~2002年6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31例小肠良性肿瘤.结果:病理类型以平滑肌瘤、血管瘤、腺瘤、神经鞘膜瘤为主,部位:空肠13例,回肠10例,十二指肠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出血、贫血、肠梗阻等,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混淆.诊断方法常规内镜及胃肠钡餐阳性率不高.结论:小肠良性肿瘤以平滑肌瘤、血管瘤、腺瘤、神经鞘膜瘤为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延误诊断.检查手段相对不足,小肠镜及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刘胜春;姚榛祥;刘金彪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髋部和骨盆骨折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粘附分子-1的测定及其与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目的:探讨髋部和骨盆骨折患者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粘附分子-1(ICAM-1)的测定值变化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科髋部及骨盆骨折患者,根据静脉造影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于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7天、术后14天抽清晨肘静脉空腹血,测定血清TNF-α、ICAM-1的含量.结果:血栓发生组和无血栓发生组TNF-α、ICAM-1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TNF-α、ICAM-1在严重损伤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和静脉血栓形成有关.

    作者:陈世荣;黄朝梁;邓忠良;张进禄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shRNA抑制外源绿色荧光蛋白在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短发夹状RNA(shRNA),观察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抑制外源GFP的表达.方法:设计、合成含GFP编码基因片段,中间被4个bp间隔的反向重复序列,与转录载体pTZU6+1连接,构建pshRNA-GFP重组质粒,与pEGFP-C1共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和SMMC-7721,检测其对GFP表达的影响.结果:pshRNA-GFP对共转染的pEGFP-C1中的绿色荧光蛋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70%~85%.结论:构建的pshRNA-GFP重组质粒能有效地抑制GFP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闫歌;黄爱龙;唐霓;张秉强;向明确;蒲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健侧半喉重建晚期梨状窝癌术后的咽部及颈段食管缺损

    目的:探讨健侧半喉重建晚期梨状窝癌术后咽部缺损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晚期梨状窝癌患者行半喉半咽切除术,2例同时行颈段食管切除术,并用健侧半喉重建咽部及颈段食管缺损.结果:术中无死亡病例.仅1例术前放疗的病人术后发生咽漏,全部病例愈合后均可进普通饮食,也无吞咽梗阻.目前,所有病例随访时间均超过2年,其2年生存率为75%,长存活5年.结论:利用半喉半咽切除术后残存的正常喉粘膜瓣重建晚期梨状窝癌术后咽部及颈段食管缺损,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

    作者:胡国华;魏莲枝;朱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正常糖耐量人群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正常糖耐量(NGT)人群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120例NGT者,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结果:(1)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年龄组的HOMA-IR、HOMA-β cell有显著性差异(P<0.05).(2)t检验表明,超重/肥胖组较正常体重组,中心性肥胖组较非中心性肥胖组、高TG组较正常TG组、高血压组较正常血压组HOMA-IR、HOMA-βcel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BMI、腰围、TG和舒张压是影响HOMA-IR、HOMA-β cell的主要因素.结论:NGT人群随着年龄、BMI、腰围、TG和血压的增加,IR加重;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弱,随着BMI、腰围、TG和血压的增加而代偿性增强,以维持正常的糖耐量.

    作者:包柄楠;张素华;任伟;李革;卢仙娥;杜娟;陈静;王继旺;马贵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骶管麻醉在婴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垂直进针骶管麻醉在婴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婴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择期手术60例,在硫喷妥钠(SP)和羟丁酸钠基础麻醉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n=30)和改进了的垂直进针骶管麻醉组(n=30),局麻药用(0.8~1.25)%盐酸利多卡因8~10mg·kg-1.记录SP诱导入睡后、切开皮肤、打克氏针、缝合皮肤等时点的BP、RR、HR、SpO2变化及不良反应和辅用镇痛药情况,比较两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到硬膜外组有2例镇痛不全,而骶管组镇痛完善.两组在切开皮肤、打克氏针、缝合皮肤分别与同组SP诱导入睡后比较,其呼吸循环功能均波动不大,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全脊麻及局麻药中毒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基础麻醉加垂直进针骶管麻醉行婴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手术是可行的,而且具有简单、省时、经济、较安全、损伤小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红珍;叶茂;徐颖;李大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国内不同药厂生产的卡马西平片溶出速率研究

    目的:为了解药品片剂释放药量的情况,本文对国内6家药厂生产的卡马西平片(0.1g×100)进行了溶出速率研究.方法:测定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溶出度第二测定方法进行.结果:6家药厂生产的卡马西平片(0.1g×100)的溶出速率相差较大,有的在30min内即全部达到其溶出度规定,而有的要到60min才能达到溶出度规定;并且,即使同一药厂生产的卡马西平片,其6片在20min内的溶出速率也相差较大.结论:国内6家药厂生产的卡马西片(0.1g×100)的溶出速率相差较大.

    作者:李万玉;徐富培;黄萍;蒙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术与相关手术技巧

    目的:改进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方式,并总结出相关手术技巧.方法:用改进的二袖套法共建立16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术中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胆管内支架法完成胆道重建.结果:采用改进的二袖套法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平均供体手术时间46min,修整供肝时间24min,受体无肝期21min,肝上下腔静脉缝合时间13min,门静脉套管时间3min,肝下下腔静脉套管时间4min,胆管插管时间3min.术中和术后24h内主要死亡原因是气胸、麻醉意外、出血,手术成功率92.5%.存活超过24h者,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胆道梗阻以及移植肝功能失活.结论:制作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需要娴熟的显微外科基本功和耐心细致的手术操作.改进的二袖套法具有无肝期短、手术成功率高的优点,是建立该模型的理想术式.

    作者:彭勇;龚建平;刘明忠;刘海忠;尤海波;刘长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眼库用裂隙灯显微镜的改良

    目的:检查眼库角膜保存液中供体角膜片质量.方法:在普通裂隙灯显微镜下颌托的基础上,安装自行设计的眼库用瓶托.将装有角膜片的保存瓶放入瓶托中检查角膜片的质量.结果:通过改良后的裂隙灯显微镜,能够清晰地从角膜内皮面检查装在角膜保存液中的供体角膜片的各层结构.结论:为眼库确保供体角膜片的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检查方法.

    作者:周善璧;彭俊超;陆蓉;许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NF-кB和ICAM-1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体内核转录因子NF-κB和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在喉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40例喉癌组织和20例正常成年人喉粘膜组织的NF-kappaB P65蛋白及细胞间粘附分子-I(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正常喉粘膜组织相比较,喉癌组织中NF-kappaB P65蛋白和ICAM-1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性增强(P<0.001).(2)40例喉癌组织检测数据提示NF-kappaB蛋白表达和ICAM-1表达呈直线回归关系(6=0.975,P<0.001).结论:(1)NF-kappaB可能参与喉癌发生发展机制;(2)NF-kappaB的激活导致喉癌患者体内ICAM-1表达增强,促进了机体自身细胞免疫抗肿瘤的作用.

    作者:朱江;胡国华;孙余才;邓靖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硫酸镁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

    目的:观察兴奋性氨基酸(EAA)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的变化,探讨硫酸镁对EAA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应用氨基酸微量分析仪检测正常组、假损伤组、损伤及损伤给药组脑脊液中谷氨酸(Glu)和天门冬氨酸(Asp).结果:1.伤后2h EAA升高明显(P<0.05),随后逐渐降低,12h与正常组、假损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硫酸镁对伤后2hEAA的抑制作用显著(P<0.05),在12 h、24 h、48 h、72 h对EAA抑制作用无显著性(P>0.05).结论:TBI早期EAA大量释放.镁剂可抑制早期EAA释放,达到脑保护作用.

    作者:石全红;支兴刚;唐文渊;何朝晖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