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真菌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影响的调查研究

陈家秀;李桂明;秦毅

关键词:甲真菌病, 生活质量和工作影响, 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甲真菌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对甲真菌病患者现场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本研究显示甲真菌病患者占皮肤科门诊就诊人数的22.18%;甲真菌病引起疼痛47.91%;影响社交活动56.91%,担心传染他人67 48%;有畏惧感63 68%;有精神压力53.59%.结论:甲真菌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均有明显影响,积极防治甲真菌病有重要现实意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抗菌药物译名

    作者:钱元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鼻咽癌放疗后改变与复发的CT鉴别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所有病例在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后行轴位和冠状位CT扫描,并追踪随访至放疗后4年.结果:鼻咽癌在首程放疗开始后两周内CT扫描见肿瘤局部出现不同程度水肿.随着放疗的深入和结束,局部水肿逐渐消退,肿瘤范围逐渐缩小,而局部纤维化随之出现并增多.疗后6个月,局部水肿消退率92%,肿瘤消退率88%.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是指放疗后鼻咽部肿块完全消退,经过一段时间(6个月以上)CT上倾于正常的鼻咽部又出现软组织肿块,部分伴有鼻咽深层结构改变,甚至新出现颅底骨质破坏.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应行6个月以上CT随访,以便与放疗后水肿、纤维化等鉴别.

    作者:袁书伟;罗天友;胡志华;陈晓品;雷自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线索细胞分级法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线索细胞分级法在细菌性阴道病(BV)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革兰染色涂片计算线索细胞在全部上皮细胞中所占百分比进行分级.结果:BV病人与非BV病人在线索细胞(+)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线索细胞为、++)~(++++)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当线索细胞达到(++)以上时,诊断的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98S.结论:线素细胞分级可作为BV诊断的一个半定量指标.

    作者:张永红;刘其芬;林明杰;卢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乳酸司氟沙星注射剂多中心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司氟沙星注射剂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试验,在三所医院临床观察本品治疗各种感染100例,其中60例与氧氟沙星作随机对照;司氟沙星200mg~300mg,qd;氧氟沙星200mg,bid.结果:司氟沙星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细菌敏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91.1%、93.9%、12%,氧氟沙星为81.7%、90%、91 4%、10%,两组疗效和安全性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 05).司氟沙星的主要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和皮疹,无光过敏反应发生.结论:司氟沙星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每天用200mg治疗敏感菌所致的中至重度感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文祥;王其南;贾蓓;时德;肖永红;郑行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肝癌细胞分泌物对凝血系统的直接影响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分泌物对凝血系统的直接影响.方法:以一期法测定肝癌细胞分泌物对APTT、PT、TT及Ⅷ、Ⅴ因子活性的影响.结果:肝癌细胞分泌物使正常血浆APTT缩短、TT延长、Ⅷ因子活性增加、Ⅴ因子活性降低.异常血浆PT、TT延长.结论:肝癌细胞分泌物可直接改变血浆凝血像.

    作者:董浦江;姚榛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双氢青蒿素治疗实验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治疗实验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疗效.方法:Wistar大鼠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建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用双氢青蒿素治疗实验大鼠同时设有感染组和正常组作为对照.通过存活数、存活率、肺重、肺重/体重比、包囊计数和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考核药物疗效.结果:治疗组大鼠存活数、存活率均高于感染组,而低于正常组;治疗组大鼠平均肺重、平均肺重/体重比和包囊数均低于感染组,肺组织炎症反应明显减轻.结论:双氢青蒿素是一种治疗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刘成伟;陈雅棠;李文桂;余登高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某教学医院1996年4月至2000年3月发生医院感染的63例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1:2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糖尿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4.52%,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死率为9.52%.感染部位以肺部和泌尿道为主.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住院时间长、接受侵袭性操作、抗生素使用种类多、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率高,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作者:邓蕙;卢仙娥;辛小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仰卧位ESWL治疗输尿管下段、膀胱及后尿道结石1271例报告

    ESWL治疗输尿管下段、膀胱及后尿道结石多采用俯卧位,其效果均不甚满意.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我们以仰卧位方式治疗输尿管下段、膀胱及后尿道结石,取得满意效果,并将治疗结果与俯卧位、侧斜卧位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作者:欧阳光;陈在贤;顾寒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电视胸腔镜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价值.方法:电视胸腔镜监视下手术治疗60岁以上自发性气胸21例(VATS组),与单纯胸腔闭式引流治疗58例(胸引组)进行比较.结果:VATS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住院死亡,术后胸引对间、住院天数与胸引组比较,显著缩短,死亡率及复发率显著降低,8例呼吸衰竭的患者术后后均得到恢复.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仍为安全可靠的手术,并可降低死亡率,减少复发.

    作者:江跃全;陈诗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应用聚丙烯与膨体聚四氟乙烯修补腹壁缺损的对比实验研究

    目的:对聚丙烯(polypropylene Mesh,PPM)和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修补大鼠腹壁缺损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手术造成腹壁缺损,分别采用ePTFE和PPM修补,术后分期进行腹壁抗张强度测定、腹腔内粘连评分以及组织学检察.结果:两种补片周围炎症反应均轻,无肉芽组织过度增生.ePTFE引起的纤维增生反应较PPM弱,周围炎症细胞密度在术后14天后低于PPM(P<0 05).ePTFE组腹壁抗张强度在术后 7天弱于PPM组(P<0 05),嗣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ePTFE的腹腔粘连程度明显较PPM低.结论:两种补片都具有理化性质稳定异物原性小的优点,术后均能维持足够的腹壁抗张强度.ePTFE在组织相容性、抗腹腔粘连方面优于PPM.

    作者:蒲庆华;时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老年人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

    周期性麻痹(periodic paralysis PP)为一组与钾离子代谢有关的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弛缓性骨骼肌瘫痪或无力,发病机制不清楚,普遍认为与钾离子浓度在细胞内、外的波动有关,近年来有文献报道PP系SCN4A基因突变导致骨骼肌细胞电压通道异常引起的常染色体骨骼肌病变[1,引,任何年龄均可发病,60岁以后发病少见,目前国内外尚无文献报道,现将我院收入住院的10例60岁以后发病的PP报道如下.

    作者:王永红;董为伟;黄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上颌平斜导板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I分类错牙合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常见儿童咬(吮)下唇的不良习惯及其因此而导致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矫治方法.方法:用上颌平斜导板治疗替牙期儿童不良习惯及其所导致安氏Ⅱ类Ⅰ分类错8例.结果:经过平均6个月的治疗,所有患儿均由安氏Ⅱ类Ⅰ分类错转变为安氏Ⅰ类正常,且戴入该矫治器后阻止了咬(吮)下唇习惯的继续发生.结论:上颌平斜导板矫治器体积小、制作容易,能快速而有效地矫治替牙期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及其所致安氏Ⅱ类Ⅰ分类错.

    作者:胡军怡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用Wistar大鼠门静脉部分结扎制作门脉高压动物模型

    目的:用Wistar大鼠作门静脉部分结扎制作门脉高压动物模型,探索适宜的制模条件.方法:用各种型号钝头直针作门静脉部分结扎.结果:假手术组,用18号、20号钝头直针组,直到术后第5天仍无门脉高压形成.用14号、16号钝头直针组,术后门脉压力均升高,但14号钝头直针组大鼠术后表现明显拒食、精神萎靡、体重减轻、腹水形成并相继死亡.16号钝头直针组,术后0 5小时门脉压力即显著升高,72小时形成稳定的门脉高压.结论:Wistar大鼠门静脉部分结扎致门脉高压动物模型,16号钝头直针外径大小合适,制模既能成功,又无动物死亡,术后各方面情况均与假手术动物相似.

    作者:王继见;高根五;刘长安;姚榛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鼠胚胎脊髓及脊神经节中的细胞凋亡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脊髓(spinal cord,SC)和脊神经节(spinalganglion,SG)发生中的细胞凋亡.方法:以体视学方法观察E12d~E15 5d ICR胎鼠H.E染色石蜡连续切片中臂丛段、胸段、腰从段的SC和SG的凋亡细胞密度(Density of apoptot ic cell,DAC).部分切片用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作对照.结果:胎鼠SC和SG中均见核碎裂的凋亡细胞.SC中的凋亡细胞主要分布在基板,偶见于翼板.统计结果显示,三段SC中的DAC峰值均在E14 d,P<0.01;臂丛段的DAC高于后两段,除E15d外,P均<0 05.胸段和腰从段SG中的DAC峰值均在E15d,P<0.01;臂丛段的DAC峰值不明显.结论:E12d~E155d胎鼠SC和SG中,凋亡细胞主要见于脊髓的基板和脊神经节.SC的DAC峰值较SG早一天.DAC的峰值可能与其组织分化有关.

    作者:汪维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雄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在肝细胞型肝癌中的免疫电镜观察

    目的:观察雄激素受体(AR)与雌激素受体(ER)在肝癌和非癌肝组织超微结构上的分布.探讨AR、ER在肝癌致癌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胶体金染色法(IGS)标记13例肝细胞型肝癌与5例非癌肝组织细胞内雄激素受体(AR)及雌激素受体(ER),并用免疫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胶体金颗粒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双层膜和脊膜;粗面内质网;结合及游离核蛋白体;核膜及核周间隙,异染色质及常染色质等部位.统计分析表明,肝癌细胞金颗粒明显多于非癌肝细胞内金颗粒(P<0.05).肝癌细胞胞质、胞核AR金颗粒明显多于ER金颗粒(P<0.05).而非癌肝细胞胞质、胞核AR、ER金颗粒数量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提示肝癌是一种雄激素依赖肿瘤,为抗性激素治疗肝癌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罗放;马绍华;唐时森;陆有生;徐晨;王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卡托普利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离子泵功能和钠钙代谢影响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离子泵功能及钠钙含量变化,并用卡托普利进行干预.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组(IG)、CVB3感染加卡托普利治疗组(ICG)及对照组(CG).在不同病程分别测定心肌Na+,K+-ATPase、Ca2+-.ATPase活性,心肌钠钙含量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CG比较,IG心肌Na+,K+-ATPase、Ca2+-ATPase活性明显下降(P<0 01),钠钙含量显著升高(P<0 01),并早于心肌结构变化.ICG上述各项指标较IG显著改善(P<0 05),心肌炎症、坏死也明显减轻(P<0.05).结论:心肌离子泵功能下降,反常性巳2+超载可能是造成病毒感染后心肌继发性损伤的重要因素;卡托普利能明显保护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离子泵功能,降低心肌钠钙含量,改善心肌组织结构,促进预后.

    作者:陈建斌;刘琼;饶邦复;常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大肠黑变病临床与病理学研究

    目的:大肠黑变病是一种少见疾病,本文拟对其发病原因,诊断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作者于1991年至2000年共行大肠镜检8435例,发现大肠黑变病41例.结果:黑变病病因主要由于患者长期服用蒽醌类泻剂(例如蕃泻叶、波希鼠李皮、芦荟、大黄等).这类药物中含有树脂性刺激物质,在大肠的粘膜固有层内合成色素颗粒,沉着于肠粘膜的固有层或肠壁所致.结论:大肠黑变病是大肠粘膜非炎症性的色素沉着为特点的病变,少数大肠黑变病患者合并存在肿瘤可能性也较大.

    作者:何代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发热待查125例分析

    目的:探讨近年来重庆地区长期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1993年一1998年间.我科符合发热待查(FUO)诊断标准的患者125例.结果:125例患者经各种检查或诊断性治疗后确诊者104例,确诊率83.2%.病因:感染性疾病74例,占59 2%,其中结核病19例,占感染性疾病的25.8%(19/74).肿瘤性疾病17例,占13.6%,结缔组织疾病10例,占8.0%;其它疾病3例,占2.4%;原因仍未明确者21例,占16.8%.诊断方法学分析,常规检查及诊断性治疗是确诊发热待查的主要方法.结论:感染性疾病仍是发热待查的主要原因,结核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肿瘤性疾病和结缔组织疾病在发热待查中也占有相当比例,恶性组织细胞病和Still病是这两类疾病的主要病种.

    作者:卓超;王其南;黄文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通过INTERNET获得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资源

    目的:介绍通过INTERNET获得人类基因组资源的方法.方法:利用网络信息资料和INTERNET技术获得人类基因组序列信息.结果:可以获得正常的及与疾病有关人类基因序列及鉴别未知基因.结论:通过INTERNET免费获得人类基因组序列信息是廉价、快速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谢丹玫;赵文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心内膜电极导线致心肌慢性穿孔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9岁,患有高血压、脑梗塞、冠心病、老年性痴呆症.2年前反复发作晕厥,动态心电图为阵发性房颤、房扑、交界性逸搏交替出现,安置了WVI起搏器.此次入院前三天,患者在剧烈的上臂活动过程中,突然出现心悸,到当地医院就诊时,心电图示快速性心房纤颤,静脉注射西地兰0.2mg,第二天心率减慢至45次/min,转入我院.入院检查血压110/70mmHg,无心包摩擦音,心电图为交界性逸搏心律,心室率为50次/min,起搏脉冲信号规律发放(70次/min)与逸搏心律无关,提示起搏及感知功能障碍.

    作者:刘剑;马康华;杨自容;李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