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瑜
学生的学习兴趣源自于其所熟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因此,创设情境式英语教学能高效引导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析创设情境式英语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一些尝试.
作者:肖静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鼓励学生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对塑造学生个性,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团结协作品质具有促进作用.特别是中职护理专业,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对培养优秀护士、提高医护质量、建设校园文化等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张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沟通技能是医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开设了沟通技能课程,但由于各种原因,其教学效果欠佳.本文尝试从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估方法等方面来提高沟通技能课程的有效性.
作者:姚锡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迷你临床演练评量在护理技能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8级护理大专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迷你临床演练评量进行实习后期护理技能考核,对照组采用传统考核法.结果 观察组护理技能考核平均成绩和满意度调查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运用迷你临床演练评量有利于提高护生的护理技能操作成绩和师生满意度.
作者:赵君环;吕晶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外周静脉血常规指数监测结合身体质量指数(BMI)综合评价在校大学生营养状况,为针对性改善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普查平凉市某医学专科学校一、二年级1 874例外周静脉血常规,计算异常率;同步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对照相应标准综合评价其营养状况.结果 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变化呈平行关系,有42例低于参考值,异常率达2.24%,其中男生5例,女生37例,男女生贫血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小板计数(PLT)低于参考值的仅有2例,均为女生,占0.11%;BMI异常率为4.48%(低于BMI下限76例,超过BMI上限8例),营养不良与过剩现象并存,男女生异常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该校大学生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贫血,营养改善策略应在重视增加铁、维生素C等食物来源营养素的同时关注摄入过剩问题,女生营养状况更应引起关注.可通过针对性的营养教育,改变大学生不良饮食行为,同时注重学校集中供餐的合理营养搭配.
作者:张强;张格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针对西部民族医学院校传统实验教学存在问题,提出加强虚拟实验与传统实验结合,进一步改进虚拟实验条件,建立开放式、多元化虚拟实验室,大力提倡学生利用虚拟实验开展自主学习,以促进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者:王强;赵瑞;张翼;唐锋意;周正诚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CCU护士心脏除颤仪操作能力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通过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对策实施、效果检查及巩固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 品管圈活动显著提高了圈员的团队意识、专业知识水平、责任心等.结论 工作中恰当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护士心脏除颤仪操作水平,为挽救患者生命争取更多时间.
作者:马慧;粱燕;胡晔;韩霞;周静;陶娜娜;辛金亮 刊期: 2014年第19期
医用化学是卫生类高职学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该课程教学中开发隐性课程,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美化校园环境、优化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等措施开发隐性课程,使学生在获得该课程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学习理念、价值、态度、情感等情意要素方面和谐健康发展.
作者:张卫文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评价张掖市消除麻疹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 2013年张掖市实施麻疹类疫苗免疫接种、接种证查验、接种率调查、血清学检测等一系列麻疹防控措施.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13年张掖市共报告疑似麻疹27例,血清学确诊1例,报告发病率为0.83/100万;排除26例,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16/10万.甘州区、民乐县、山丹县8月龄~4岁儿童集中查漏补种225人,补种率99.12%;六县区一年级小学生麻腮风疫苗接种13 041人,接种率为98.97%.春秋两季共查验新入托、入学儿童56 161名,查出麻疹类疫苗漏种193剂次,补种191剂次,补种率为98.96%,春季补种68剂次,秋季补种123剂次.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共调查56个乡镇280个行政村2~3岁儿童2 352名,麻风疫苗接种2 342人、接种率为99.57%,麻腮风疫苗接种2 311人、接种率为98.26%.结论 麻疹监测系统敏感性还需提高,今后要继续加强接种质量、查漏补种及接种证查验工作.
作者:郝建华;贺荣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任职教育应着眼提高培养对象的岗位任职能力,造就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任职教育对军校教员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文中从加强军事理论知识学习、改革教学模式、整合教学内容、建立培训体系、完善评价机制5方面探讨提高军校教员任职教育能力的对策.
作者:孙芳;王江雁;时兰春;仇艳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益处,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难免遇到许多问题.本文就生物化学双语教学谈一些体会,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作者:黄洪柯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Seminar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校2011级成人高职学生96人随机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每班各48人,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Seminar教学法进行教学.结果 实验班内科护理学期末考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班(P<0.05);80.43%~91.30%的学生认为Seminar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语言表达、人际交往与沟通、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启发思维和扩展知识面,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结论 Seminar教学法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及科研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能提高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
作者:谭晓虹;杜心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探讨中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技术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提出案例采集要求,案例内容选择与设计尽量结合教学对象、条件等因素,着重培养学生关键职业能力,并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学习任务设计的基本要求.
作者:张优珍;闫梅;桂雪梅;付倩倩 刊期: 2014年第19期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的不断深入,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的人才不但要在所从事的行业中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更重要的是服务于社会.在发达国家,具有一定的急救能力[1]已成为公民的基本素质.非护理专业设置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课程,对学校和教师都是一个挑战.
作者:许苏飞;丁建生;杨艺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为增强学生对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教师使用趣闻导语使知识趣味化,承上启下,激发学生好奇心,收到预期效果.
作者:邓彩霞;曹磊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我校实习护生在临床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对护生临床护理操作中的能力表现进行排序.结果 护生在临床护理操作中表现较强的为注重礼仪,表现一般的依次为规范操作能力、操作中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标准预防意识、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无菌观念、灵活应变能力、关心患者和指导患者配合能力、整体观念、法律意识、动作协调能力、应用护理程序能力.结论 解决护生在临床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爱芸 刊期: 2014年第19期
肾盂穿刺属于难度较高的操作,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手法才能保证穿刺成功.但在实践教学中缺乏对应的模型进行操作训练,故很难保证学生毕业后即能进行对应的操作.基于上述情况,笔者设计制作了肾孟穿刺标本,使此项训练更具实用性和直观性.
作者:梁胜 刊期: 2014年第19期
应用穿刺人模型进行腹腔穿刺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已经在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中开展并取得较满意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观念及思维方法,但其教学形式仍需不断摸索与改进.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改进穿刺人模型在腹腔穿刺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郭佳念;林漫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探索微格教学在护理技能比赛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备战护理技能比赛的24名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微格教学模式训练,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模式训练.结果 观察组护理技能比赛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将微格教学应用于护理技能比赛训练中,能够及时反馈和纠正学生存在的不足,提高技能比赛成绩及学生自我效能感.
作者:刘端海;王琨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临床路径教学法在新护士临床带教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将69名新护士分为两组,实验组实行临床路径教学法,对照组实行传统教学法,实施一定时间后,对两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实验组各项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医生、护士、患者对实验组的满意度及实验组对带教方法、带教教师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路径教学法能提高新护士临床带教效果.
作者:王淑萍;殷春莲 刊期: 201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