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晓燕;张潜英;沈娜;叶琳;邓碧;陈鸿雁
目的 初步探讨人肠癌中聚(腺苷二磷酸核糖)水解酶[Poly(ADP-ribose)glycohydrolase,PARG]与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绀化检测人大肠癌组织中PARG、PARP的表达;以PARG抑制剂丹宁酸(Gallotannin,GLTN)为处理因索,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检测小鼠结肠腺癌CT26细胞中PARG、PARP表达变化.结果 PARG和PARP在人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γ=0.300 01,P<0.05);流式细胞计数显示,用GLTN处理后,小鼠结肠腺癌CT26细胞中PARG、PARP的阳性细胞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肠癌中PARG和PARP的表达有相关性,PARG抑制剂可以抑制PARG及PARP表达,PARG叮能对PARP具有调节作用.
作者:李佳;林玲;王娅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我科住院患者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eiate ligament,ACL)断裂者125例,获得随访的患者109例,所有患者均于关节镜下行同种异体骨-髌腱-骨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疗效评估采用:KTl000,Lysholm,Irrgang,改良larson,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韧带评分系统.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9个月,所有患者随访时异体移植物位置良好,术后所有患者KT.1000检查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3 mm,IKDC评分活动水平正常或接近正常98例(89.9%),Lysholm评分从(50.2±4.3)分提高至(88.4±6.4)分,lrrgang评分从(43.4±4.3)分提高争(82.6±5.3)分,Larson评分从(41.4±4.8)分提高至(88.5±4.3)分,和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同种异体移植物是前交叉韧带重建良好的选择之一,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能使膝关节功能获得良好的恢复.
作者:徐琦;杨柳;郭林;戴刚;段小军;陈光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肝素酶(heparanase,Hp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卵巢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榆测41例卵巢癌组织中Hpa、bFGF蛋白的表达同时对其微血管CD34进行染色,计数卵巢癌中的微血管MVD(microvessel density).结果 ①Hpa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率增高并与卵巢癌中的微血管MVD及bFGF蛋白的表达成正相关(r=0.351,P<0.05;r=0.420,P<0.05);②卵巢癌组织中bFGF阳性表达组MVD值高于bFGF阴性表达组;③卵巢癌组织中Hpa、bFGF均表达阳性组的MVD值高于其他组.④Hpa、bFGF及MVD的表达与卵巢癌的FIGO(2000)分期、分化程度有关.结论 Hpa住卵巢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并且与bFGF的表达及卵巢癌的血管生成止相关,Hpa可能通过释放和激活bFGF来促进血管生成,进而促进卵巢癌细胞的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
作者:韩静;张洁;杨鹰;连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一套优化的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单细胞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应用于分子组织学研究中单细胞基因的检测.方法 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冷冻组织切片中,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获取1-10个淋巴细胞,采用优化的单细胞PCR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β-珠蛋白基因检测.结果 单轮常规 PCR 各组多细胞的扩增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单细胞的扩增阳性率低于各组多细胞,有显著性筹异(P<0.01);半巢式降落式PCR的单细胞扩增阳性率高于单轮常规PCR,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联合应用优化的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及半巢式降落式PCR技术,显著提高了单细胞PCR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作者:匡晓燕;陈芳;郭家林;陈倩;李龙萍;王全义;邓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EPO对人CD34+脐血干细胞表面 CD26 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经MACS-CD34+免疫磁珠分选并采用EPO处理后培养的人CD34+脐血干细胞,通过与酶底物反应榆测人CD34+脐血造血干细胞表面CD26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经EPO 100 U/ml和EPO 200 U/ml 18h培养后的CD34+脐血造血于细胞群中CD26+细胞比例明显上升,其酶活性亦明显升高.结论 EPO可上调CD34+脐血于细胞表面CD26的表达并增强其生物学功能.
作者:范娅涵;宋敏;黎儒青;蒋天伦;赵树铭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TRAIL与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单独和联合对喉癌HEP-2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TRAIt、5-FU单独及联合作用于HEP-2细胞株,MTT法检测其增殖抑制作用,FCM法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c-FLIP、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TRAIL与5-Fu联合作用于HEP-2细胞株时,其抑制率、凋亡率较单独作用时高,c-FuP、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单独作用时的表达水平.结论 TRAIL与5-Fu联合作用有协同诱导 HEP-2细胞株凋亡的作用,可能机制为下凋c-FLIP、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
作者:余晓燕;张潜英;沈娜;叶琳;邓碧;陈鸿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物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分为应激+氟两汀组(氟西汀组)、应激+噻奈普汀组(噻奈普汀组)、应激组(模型组)、应激+生理盐水组(盐水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孤养与慢性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chronic unpredieted mild surss,CUMS)联合建立抑郁模型,旷场分析和液体消耗实验进行行为学观察.对抑郁模型进行抗抑郁药物氟两汀和噻奈普汀以及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灌胃30d,免疫组化观察各组大鼠海马VEGF表达情况.结果 氟两汀组、噻奈普汀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通过较旷场分析、液体消耗试验显示抑郁模型成功.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氟西汀组、噻奈普汀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海马VEGF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抑郁药物氟西汀、噻奈普汀均能促进抑郁模型大鼠海马VEGF的表达,VEGF可能参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机制.
作者:黎雪梅;况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缺氧后PC12细胞蛋白酪氨酸激酶1/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1(janus kinase 1/signal transducer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JAK1/STAT1)、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方法 制备缺氧细胞模型.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缺氧PC12细胞的JAK1/STAT1、STA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缺氧2 h PC12细胞JAK1/STAT1、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缺氧6 h达高(P<0.01).缺氧12 h的表达量降低(P<0.05).RT-PCR产物直接测序证实扩增产物片段与GenBank中相应序列相同.结论 缺氧能增强PC12细胞中JAK1/STAT1、STAT3基凶的表达,在缺氧所致脑损伤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赵吉清;林海;吴强;李云鹏;董兆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血清内脂索在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冠心病中的变化,并探讨内脂素与糖尿病或/和冠心病的相关关系.方法 依据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61例,经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分为:单纯T2DM组(DM)18例、T2DM合并冠心病(CHD)组(DC)43例以及正常对照组(NC)29例,其中DM组均为新诊断患者.经统计学分析3组间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结果 DM组及DC组血清内脂素浓度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t=4.992 1,P<0.05;t=4.722,P<0.05).DC组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与DM组对照组有显著下降(t=4.236,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内脂素水平下降可能提示冠心病的发生或加重,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诊断和治疗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柴若楠;吕肖峰;张绍维;阎鸿;李鹏飞;刘静;王巍;罗晶;徐涤非;高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Raf激酶抑制蛋白(Raf kinase inhibitor protein,RKIP)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方法 检测肝细胞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RKIP mRNA的表达;采用组织芯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RKIP蛋白和磷酸化的RKIP蛋白的表达,并分析RKIP蛋白和磷酸化的RKIP的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RKIP mRNA在肝细胞痛组织、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RKIP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2.2%、86%、93.8%,磷酸化的RKIP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9.2%、84%、93.8%;肝癌组织中RKIP和磷酸化的RKIP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癌旁及正常肝组织(P<0.05);RKIP和磷酸化的RKIP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AFP水平及有无门静脉或胆管癌栓无关(P>0.05);RKIP和磷酸化的RKIP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分化程度及有无肝内或淋巴转移有关,中高分化组RKIP和磷酸化的RKIP蛋白表达高于低分化组,无肝内或淋巴转移组高于有肝内或淋巴转移组(P<0.05).结论 RKIP和磷酸化的 RKIP 蛋白表达的减少或缺失与肝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吴晓慧;王顺祥;王士杰;杨永江;李建坤;彭利;唐瑞峰;徐卓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适合移植使用的BALB/c-nu/nu裸鼠造血微环境损伤模型.方法 分别用3.0、4.0、5.0、6.0、7.0Gv剂量辐照BALB/c-nu/nu裸鼠,检测照射后1、3、5、7、14、21 d血象变化,检测照射后1、7、14、21 d基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和巨核细胞计数,观察照射后骨髓组织活检变化情况.结果 7.0 Gy辐照剂量照射后裸鼠全部死亡;6.0 Gy组照射后出现明显骨髓抑制,至照射后21 d不能恢复至照射前水平,且部分裸鼠照射后死亡;3.0、4.0 Gy照射后裸鼠仅出现轻度骨髓抑制;5.0 Gy组照射后出现明显骨髓抑制,未做特殊处理于照射后21 d自行恢复至照射前水平.不同剂量放射线照射后裸鼠CFU-F计数变化不同.3.0 Gy和4.0 Gy组CFU-F在照射后7~14 d 出现轻度减少,6.0 Gy组照射后CFU-F明显减少,至照射后21 d不能恢复,5.0 Gy组照射后CFU-F也出现了较明显减少,但在照射后21 d恢复至照射前水平.结论 5.0 Gy是BALB、/c-nu/nu裸鼠造血微环境损伤模型的适宜照射剂量.
作者:高蕾;陈幸华;张诚;张曦;高力;梁雪;龚奕;彭贤贵;郝磊;王庆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本科2005年10月至2008年6月期问收治32例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严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截肢率.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肖尔婵;唐修俊;李艳;税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前期制备的新型人工髓核材料的细胞毒性.方法 材料分为4组,编号为1~4.样品1组为合成的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样品2组为在室温下由硅氢加成反应制成的缩合硅橡胶材料;样品3组是在2号样品中添加二氧化硅后制成;样品4组为室温下固化的聚醚型聚氨酯.采用细胞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小鼠成纤维细胞(1929细胞)在材料浸提液中培养的方法 检测其细胞毒性,使用3-(4,5-二甲基-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唑(MTF)比色法比较材料组与对照组问吸光度值和细胞相对增值率.结果 材料组的吸光度值和L929细胞相对增殖率相埘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细胞毒性分级中处于0~1级,属于合格材料.结论 该材料没有细胞毒性,具有作为髓核替代材料的应用潜力.
作者:程晓非;邹德威;吴继功;庹新林;王晓工;刘俊丽;马华松;张瑞娟;路浩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临床常规应用低剂量维生素A(VA)、维生素E(VE)、锌(zn)、硒(Se)对新生儿肺炎的佐治效果,了解相关生化、免疫指标的水平变化及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纳入新生儿肺炎患儿150例分为3组,实收111例.VA组口服低剂量VA,复合营养组口服低剂量VA、VE、Zn、Se,安慰组订服生理盐水.分别收集患儿背景资料和在入院时、干预7 d后静脉血3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VA、酶联免疫法(ELISA)测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免疫比浊法测IgM、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丙二醛(MDA).结果 肺炎极期患儿严重VAD达13.8%,VAD达26.2%,边缘型VAD达36.9%,各型VAD合计76.9%.营养干预2组症状持续时间均短于安慰剂组(P<0.01);干预前后比较:血清VA在营养干预2组均显著升高(P<0.01),安慰剂组无明显变化(P>0.05);血清RBP在营养干预2组前后无差异(P>0.05),安慰剂组RBP显著升高(P<0.01);血清IgM、MDA营养2组显著降低(P<0.05),安慰剂组无明显变化(P>0.05);症状持续时间和实验室指标变化在营养干预2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新生儿肺炎患儿在患肺炎时多种营养素的缺乏比较广泛,临床给予低剂重多种营养素干预可有效减少症状持续时间,并能有效改善患儿营养水平和抗氧化功能;使用安全、简便易行,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江伟;房春晓;瞿平;刘星;陈科;黄鸿眉;李廷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镜下治疗巨大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本科2003-2006年间 23 例经椎间盘镜下治疗巨大中央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术后采用Macnab疗效标准评什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优良21例,可2例,优良率86.9%.结论 熟悉脊柱解剖,灵活运用椎间盘镜工作通道,采用椎板间隙人路治疗巨大中央犁腰椎问盘症,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罗刚;李长青;周跃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线粒体途径在幽门螺杆菌(H.pylori)诱导胃痛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pylori NCTC 11637诱导的SGC-7901细胞凋亡,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 Pylori感染对线粒体途径相关基凶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观察Caspase抑制剂对H. Pylori所致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H. Pylori能够在体外直接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6、12、24 h和48 h的凋亡率分别为6.30%、11.57%、8.63%和7.22%;H. Pylori能够呈时间依赖性地上调SGC-7901细胞的Bax蛋白表达,并促进Caspase-9和3的激活;Caspase-9和3抑制剂能够显著抑制NCTC 11637所致的SGC-7901凋亡,而Caspase-8抑制剂仪能部分抑制约20%NCTC 11637所致的SGC-7901凋亡.结论 H.pylori可引起SGC-7901细胞Bax基因和蛋白表达升高,激活Caspase-9和Caspase-3,且主要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张浩;房殿春;罗元辉;兰春慧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宫颈妊娠发病率虽然仅占异位妊娠总发病率的1%[1],但误诊率高.治疗上多采取氨甲蝶呤化疗或刮宫等治疗方法,近年来开展了介入治疗和妊娠部位局部药物治疗,各种治疗方法各有利弊.我院2001年以来对4例临床确诊的宫颈妊娠患者实行MTX肌肉注射联合腔镜治疗,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丹;梁志清;徐惠成;陈勇;袁吉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理论推定的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末端酶小亚单位(pap3p01基因)编码蛋白对特异性DNA的结合能力.方法 通过PCR从噬菌体PaP3基因组扩增出pap3p01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QE31,转化入大肠杆菌JMl109后,IPTG诱导表达目的 蛋白,超声裂菌后发现目的 蛋白质H6-PaP3P01存在于上清中,进而利用Ni-NTA亲合层析纯化蛋白.利用PCR与酶切方法 获取可能含有末端酶小亚单位结合位点的DNA片段,并对其3'端进行生物素标记.后采用凝胶迁移率改变实验检测H6-PaP3P01的DNA结合能力.结果 成功构建了pQE-PaP3P01表达载体,获得的融合蛋白H6-PaP3P01表达量较高且全部存在于菌体超声后的上清中.经亲和层析初步纯化及脱盐处理后,H6-PaP3P01可与263 bp特异性DNA片段结合.结论 成功构建并表达了推定的PaP3末端酶小亚单位重组蛋白H6-PaP3P01,并且检测到了该蛋白质对特异DNA的结合能力,初步证实了理论推定的正确性,为完善PaP3噬菌体包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申晓冬;张克斌;李明;胡晓梅;周莹冰;陈志瑾;胡福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发伤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加鱼油肠外营养对多发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本中心收治的26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鱼油组和常规组,入院后即按等氮等热量的肠外营养方式给药:常规组脂肪采用大豆油1.2 g·kg-1·d-1,鱼油组脂肪采用大豆油1.0 g·kg-1·d-1加鱼油0.2 g·kg-1·d-1,均连续使用5 d.于入院后及治疗后第3、6天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ELISA法检测CRP、MIF、IFN-γ及IL-4浓度.结果 多发伤患者外周血中CRP、MIF、IL-4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非常显著(P<0.01),IFN-γ水平较对照组降低非常显著(P<0.01);治疗后第3大,鱼油组CRP、IL-4水平较常规组显著降低(P<0.05),MIF水平较常规组降低非常显著(P<0.01),IFN-γ水平较常规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第6天,鱼油组CRP、IL-4水平均较常规组降低非常显著(P<0.01),IFN-γ水平较常规组升高非常显著(P<0.01).结论 常规治疗的同时,补充ω-3 PUFAs可以显著改善多发伤患者机体免疫防御,有效抑制了 Th1/Th2应答模式的偏移,降低了多发伤后过度的炎症反应程度,对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军;孙士锦;张宏光;姚元章;蒋东波;周健;梁华平;张连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rhNRG-1β对阿霉素心肌病(adriamycin-induced dilated eardiomyopathy,ADR-DCM)大鼠损伤心肌的治疗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52只,参照Schwarz的方法 成功制备阿霉素心肌病大鼠23只(余29只死亡),分为:①给药组(rhNRG-1,n=8),rhNRG-1β 20μg/kg;②阴性对照组(赋形剂,n=8),注射方法 同给药组;③阳性对照组(地高辛,n=7),0.0625 mg/kg,注射方法 同给药组.另选取同批次正常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ON,n=8).测定心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质/体质量比(HW/BW),窒壁厚度,并对心肌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及血清肌钙蛋白T、BNP水平测定.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LVSP和±dp/dtmax显著降低(P<0.01),LVEDP明显升高(P<0.01),左窒壁厚度明显下降(P<0.05),各模型组心肌细胞明显受损,病理评分均升高(P<0.05),血TNT及血BNP水平明显增高(P<.05);与地高辛组、赋形剂组及给药前比较,给药组(rhNRG-1β)给药后LVSP和±dp/dtmax值均明显升高(P<0.05),LVEDP明显降低(P<0.05),HW/BW比值及左室壁厚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肌细胞坏死、变性程度轻,且病理评分明显降低(P<0.05),血清肌钙蛋白T(Tropomyosin binding componet,TnT)水平及血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 rhNRG-1β可有效减轻阿霉素心肌病大鼠的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纠止心衰.
作者:刘超;宋耀明;何作云;耿召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