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善颈动脉狭窄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实验研究

段炜;陈康宁;柳春雨;周振华;陈长宇;刘国军

关键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颈动脉狭窄, 血管性痴呆
摘要:目的研究解除颈动脉不完全狭窄后是否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后所致认知功能障碍有治疗作用.方法用SD大鼠制作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模型,2周后将颈动脉狭窄解除,分别在解除2周、4周后各组进行水迷宫行为学检测、P300检测,同时取颈动脉狭窄处比较狭窄解除前后颈动脉横截面积狭窄率的变化.结果解除狭窄2、4周后对照组大鼠 P300潜伏期、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均比假手术组大鼠明显延长,狭窄解除组大鼠的颈动脉面积狭窄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并且P300潜伏期、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结论颈动脉狭窄可以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同时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并且解除颈动脉狭窄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并且随着解除时间延长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更加明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三氧化二砷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目的载三氧化二砷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工艺优化.方法以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w/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As2O3纳米粒,通过均匀设计试验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粒形态圆整、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178.2 nm,平均包封率为53.19%,平均载药量为0.64%.结论本纳米粒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

    作者:张乐;周世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β2-BKR基因和AGT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调查缓激肽β 2 受体(β 2 -bradykinin receptor, β 2 -BKR)基因和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 AGT)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的关系.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用MS-PCR和PCR-SSCP方法检测深圳地区EH 97例(EH组)和血压正常者87例(NT组)的β 2 -BKR基因-58T/C多态性和AGT基因M235T多态性.结果 EH组β 2 -BKR CC基因型(0.36)和C等位基因频率(0.60)显著高于NT组(0.14,P=0.000;0.43,P=0.001).EH组CC+MT(0.19)、TC+MM(0.18)基因型显著高于NT组(0.06,P=0.009;0.05,P=0.006).β 2 -BKR CC基因型者EH的相对危险度增加(OR=1.913,95%CI:1.913-3.049,P=0.006).EH组AGT基因型分布与NT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91),但M等位基因频率(0.55)显著高于NT组(0.44,P=0.037).结论β 2 -BKR-58T/C多态性与深圳地区人群的EH相关,CC基因型可能与EH危险增加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与AGT M235T多态性存在基因-基因间的协同作用.

    作者:董会奕;李秋荣;王勤;罗振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腺病毒介导的TGF-β1基因在兔髓核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检测腺病毒介导的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TGF-β1)基因在兔髓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蛋白多糖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髓核细胞,以腺病毒为载体将TGF-β1基因转染至髓核细胞内,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β1的表达,并检测其对髓核细胞基质中蛋白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兔髓核细胞贴壁及生长的速度均十分缓慢,Ad-TGF-β1转染的髓核细胞内可检测到TGF-β1基因的表达,并且可持续到8周,Ad-TGF-β1转染后的髓核细胞合成蛋白多糖的量增加.结论腺病毒介导的TGF-β1基因可以在髓核细胞内得到持续的表达,并且产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

    作者:李华壮;周跃;张传志;郭国宁;郭志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临床分析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2型糖尿病(T2DM)正呈快速上升趋势,T2DM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均常见于老年人,T2DM是否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目前尚有争议[1],现总结我院4年来T2DM的相关资料,以探讨T2DM患者OP的临床特点.

    作者:杜小梅;王华;吴让兵;陈文道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常用抗肿瘤药物对KBV200耐药细胞株增殖抑制作用及苦参碱的耐药逆转研究

    目的探讨5种常用抗肿瘤药长春新碱、阿霉素、平阳霉素、顺铂、环磷酰胺对KBV200耐药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及苦参碱的耐药逆转作用.方法以喉癌KBV200耐药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观察5种抗肿瘤药物对其增殖抑制作用;并采用MTT法观察苦参碱对KBV200耐药细胞株的耐药逆转作用.结果长春新碱、平阳霉素、环磷酰胺对KBV200耐药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差,而阿霉素和顺铂对KBV200耐药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好;当苦参碱浓度大于200 μg/ml时对KBV200耐药细胞株具有直接抑制作用;苦参碱逆转KBV200耐药细胞株对长春新碱、阿霉素耐药的作用较强,逆转KBV200耐药细胞株对平阳霉素、顺铂、环磷酰胺的耐药作用较弱.结论 KBV200耐药细胞株对长春新碱、平阳霉素、环磷酰胺3种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苦参碱能逆转KBV200耐药细胞株对长春新碱、阿霉素的耐药.

    作者:陈鸿雁;王驰;余晓燕;沈娜;张潜英;蒋纪恺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核干细胞因子特异性短发夹状RNA对HL-60细胞分化抗原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目的研究核干细胞因子(nucleostemin,NS)特异性短发夹状RNA(shRNA)阻断NS基因表达对HL-60白血病细胞分化抗原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探讨NS的生物学功能和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以及用于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特异性转染试剂和合成的NS短发夹状RNA(NS-shRNA)体外直接转染HL-60细胞,采用RT-PCR判断基因阻断效果, MTT法测定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FCM)测定细胞分化抗原,形态学观察细胞形状和生长状态,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细胞大小、粒度.结果合成的2条NS-shRNA均能明显阻断NS基因表达,抑制率分别为37.82%和71.88%;NS-shRNA能显著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并存在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以48 h和10 nmol/L浓度佳.转染后:分化抗原CD11b、CD33、CD14、CD64、HLA-DR增高,CD38降低,显示有向粒系继续成熟和向单核系重新分化趋势;细胞聚团性减弱,碎片增多,一部分细胞形态变成梭形和长尾形,染色后细胞核紧密,凹陷,髓过氧化物酶(MPO)和α-醋酸萘酚酯酶(α-NAE)活性增强;大小和粒度分析小体积细胞和核碎裂细胞增多.结论 NS-shRNA通过阻断NS基因表达,对HL-60细胞有抑制增殖和促分化作用,改变了细胞的生物学性质,使细胞恶性程度有所减弱,并有可能诱发凋亡,在白血病的基因中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作者:岳保红;朱晓燕;张功员;孙玲;赵小强;王清霞;刘帅;张秋堂;张钦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螺纹型牙种植体即刻负载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索一种可行的建立包含真实螺纹形态的牙种植体即刻负载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为牙种植体即刻负载相关研究提供模型支持.方法采用三维机械设计软件SolidWorks在计算机上建立螺纹型牙种植体、局部下颌骨块三维实体模型,将实体模型导入ABAQUS有限元软件,采用过盈配合法模拟实现即刻负载种植体骨界面初始应力,定义界面摩擦系数.结果在计算机上建立了真实螺纹形态牙种植体、下颌骨块的三维立体即刻负载有限元模型,随着过盈量的增加,界面初始应力相应逐渐增加.结论采用过盈配合法可模拟即刻负载种植体骨界面的初始应力状态,所建即刻负载有限元模型为牙种植体即刻负载研究打下了基础.

    作者:汪昆;李德华;周继祥;张从纪;宋应亮;刘宝林;李玉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伊曲康唑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以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临床确诊的MODS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15 例, 评价伊曲康唑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痊愈12例,显效1例,好转1例,无效(死亡)1例.在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结论伊曲康唑注射液是治疗MODS 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安全、疗效确切的药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熊建琼;邓朝霞;张雷;文亮;谢先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结核菌H37Ra免疫小鼠后机体抗结核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目的探讨小鼠皮内接种H37Ra后,细菌在体内的定植及机体能否产生针对结核菌的免疫力. 方法用H37Ra皮内免疫小鼠后15、30、60 d,检测结核菌在小鼠体内脏器的定植;免疫后第30、60天,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受PPD刺激后的增殖转化刺激指数、ELISA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受PPD刺激后IL-2、sIL-2R的表达量. 结果小鼠脾、肺脏中有结核菌定植,并至少存活60 d;脾淋巴细胞30、60 d的刺激指数分别为(2.81±0.63)、(2.16±0.52),与BCG皮内接种组无显著性差异,与未免疫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脾淋巴细胞IL-2、sIL-2R表达量分别为(126.88±8.11)、(91.26±7.29)pg/ml和(138.58±7.67)、(127.09±5.47)pg/ml,与BCG皮内接种组、未免疫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H37Ra免疫小鼠后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结核免疫力,且免疫效果略优于BCG.

    作者:陶昆;卢贤瑜;陈思静;夏长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慢性房颤患者心房肌L型钙通道α1c亚基mRNA表达的观察

    目的比较慢性房颤与窦性心律心房肌L型钙通道α1c亚基mRNA的表达改变,探讨房颤心房肌L型钙通道的离子重构特点.方法选择43例接受心脏瓣膜置换的风心病患者,慢性房颤者24例,窦性心律者19例,于体外循环建立初采集右心房游离壁组织,应用半定量RT-PCR测定α1c 亚基Ⅰ-Ⅱ跨膜区连接对应的mRNA片段表达.结果慢性房颤心房肌L型钙通道α1c亚基mRNA的表达较窦性心律心房肌无明显差异.结论房颤心房肌L型钙通道的离子重构可能与α1c亚基的亚型表达改变有关.

    作者:曾祥君;肖颖彬;钟前进;陈林;王学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慢病毒携带shRNA对宫颈癌细胞中HPV16型E6表达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慢病毒携带的短发夹状干扰RNA(short hairpin RNA, shRNA)对宫颈癌Caski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16型E6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将靶向HPV16型E6的shRNA表达序列克隆到改建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LL3.7中,经限制性酶切鉴定和测序后,与3种包装质粒混合,以Lipofectamine 2000包裹后转染293FT细胞,72 h后收取含病毒的上清液并感染宫颈癌Caski细胞,感染48 h后加入G418筛选阳性克隆.每天对阳性细胞克隆进行细胞计数;提取细胞总mRNA,进行RT-PCR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PV16型E6的表达降低70%,宫颈癌Caski细胞生长速度减慢50%.结论慢病毒携带的短发夹状干扰RNA能干扰宫颈癌细胞中HPV16型E6的表达并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作者:郭建新;李力;白垚;程小星;邓少丽;郑秀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MUC1黏蛋白模拟表位的筛选和原核表达

    目的从噬菌体随机12肽库中筛选出MUC1抗原的模拟表位,构建MUC1模拟表位的原核表达载体.方法通过生物淘洗、基因测序和氨基酸序列比较,筛选出模拟表位,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1b(+),用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Western blot鉴定其抗原性.结果筛选到的模拟表位与MUC1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力较强.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重组蛋白在BL21(DE3)plysS中得到诱导表达,纯化的目的蛋白在SDS-PAGE上呈现特异的单一条带,Western印迹也检测到目的蛋白特异条带.结论筛选到了MUC1的模拟表位,成功表达和纯化了MUC1模拟表位蛋白,为研究其在肿瘤疫苗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崔志刚;宋波;张立新;路浩军;李春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大鼠角膜酸烧伤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实验观察

    目的研究大鼠角膜酸烧伤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影响内皮修复的因素.方法建立轻、中、重度大鼠角膜酸烧伤模型,裂隙灯下动态观察角膜水肿、混浊及上皮愈合情况;各组于烧伤后不同时间点取角膜行内皮细胞台盼蓝-茜素红联合活细胞染色及HE染色,观察内皮细胞损伤、修复及白细胞浸润情况.结果轻、中度酸烧伤角膜内皮细胞未见损伤改变,角膜少量白细胞浸润,上皮愈合及水肿消退均较快;重度酸烧伤损伤区内皮细胞坏死、脱落,修复期损伤周边区内皮细胞变形、伸长,向创面移行,角膜大量白细胞浸润,角膜上皮愈合延迟,水肿消退慢.结论重度酸烧伤可直接造成角膜内皮细胞受损,继发性炎症反应参与了酸烧伤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内皮细胞受损可使角膜溃疡及水肿迁延不愈.

    作者:王红;陈国勇;赵长霖;谢汉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变化特点及与免疫状态的关系

    目的探讨活动性结核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特征及与患者免疫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2月至2005年10月本科住院的结核患者97例,其中活动型结核患者57例,静止期患者40例,对照组为41例健康成年体检者.ELISA法及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TNF-α、IL-1和IL-6)及相关细胞免疫指标(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IL-1、IL-6、TNF-α水平分别为(15.3±1.3)、(80.5±7.3)、(77.2±9.8)ng /ml,活动性结核组为(33.7±3.6)、(293.6±30.5)和(190.7±25.2)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静止性结核组.活动性结核组患者外周血CD4比例及CD4/CD8比值为(32.3±2.9)%和(0.83±0.17),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炎性因子水平增高及免疫功能下降是活动型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之一,两者呈反向依赖关系.

    作者:陈志;林明贵;梁建琴;王金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前列腺炎疼痛对背根神经节细胞兴奋性的影响及P2X3表达的变化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疼痛对P2X介导的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细胞兴奋性的影响及P2X3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对急性分离的DRG细胞ATP所激发的自发放电反应及P2X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炎症疼痛3 d组神经元膜电位波动幅度都较小,不能产生自发性动作电位.炎症疼痛10 d组神经元膜电位波动明显,部分神经元膜电位波动幅度较大,可以达到阈值产生自发动作电位,约有10.26%(4/39)神经元出现自发性电活动.炎症3 d后P2X3蛋白表达有所增加,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炎症10 d后P2X3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结论相应节段背根节神经元兴奋性及P2X3受体表达的增加可能在前列腺炎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周占松;宋波;黄华;阮怀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BC023882基因克隆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获得基因BC023882全长真核表达载体及检测该基因对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扩增基因BC023882的编码区序列,克隆到pcDNA3.1(-)/Myc-His(+)/lac Z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基因BC023882的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法转染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和COS-7细胞,并且通过细胞生长曲线测定和流式细胞仪观察该基因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酶切并测序鉴定证明获得的重组子符合基因BC023882的编码序列;转染该基因后细胞增殖减慢,细胞增殖指数减低.结论成功构建了基因BC023882的真核表达载体,并且观察到该基因对细胞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秦茂林;蔡文琴;刘运来;刘建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计算机辅助的人脑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微血管构筑三维重建

    目的观测恶性胶质瘤微血管三维构筑的形态学特征.方法采用人脑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组织连续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利用计算机辅助的图片处理和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微血管构筑的三维重建.结果成功构建了星形胶质细胞瘤部分微血管的三维结构.胶质瘤微血管与正常脑微血管迥然不同,其分布、分枝和走行怪异,在三维构筑上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完全遵从由大到小的分级规律,而且某段可向外呈盲管状膨出,部分血管为两端均不通的盲管. 结论恶性星形细胞肿瘤的微血管不仅丰富,而且具有形态结构的多样性和异质性.这一特点对于认识恶性肿瘤血管生成三维结构特性、构建数字化肿瘤微血管模型及其在抗血管生成治疗上可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清良;卞修武;蒋雪峰;张绍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犬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对胆道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对胆道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禁食16~18 h(可自由饮水),成年杂种犬麻醉后,实验组行膈肌水平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加幽门成形术,对照组仅行幽门成形术.手术8周后,超声检查测定胆总管内径,并行Oddi括约肌测压(SO manometry,SOM),后取胆囊内胆汁肉眼观察.结果实验组胆总管内压明显升高,内径明显增粗,胆汁内全部出现絮状泥沙样沉淀;实验组SO 基础压(SOBP)明显升高,SO收缩幅度、频率及收缩时间未观察到显著性变化.结论膈肌水平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致使SOBP明显提高,胆道动力学发生明显变化.

    作者:禹建峰;李智华;李晓武;刘永康;徐世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环氧合酶-2在毛囊皮脂腺单位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 COX-2)在成年大鼠毛囊皮脂腺单位中的表达模式.方法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原代干细胞培养技术观察COX-2在毛囊皮脂腺单位的表达情况. 结果成年大鼠毛囊皮脂腺单位中,bulge(隆突)区弱表达,皮脂腺高表达,而毛球部未见表达. 结论 COX-2在正常成年大鼠皮脂腺中呈特异性的表达,并且它的表达模式联系毛囊干细胞从bulge到皮脂腺迁移分化通路,提示COX-2在毛囊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皮脂腺细胞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徐远旭;杨恬;黄恩毅;杨力;向明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改善颈动脉狭窄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解除颈动脉不完全狭窄后是否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后所致认知功能障碍有治疗作用.方法用SD大鼠制作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模型,2周后将颈动脉狭窄解除,分别在解除2周、4周后各组进行水迷宫行为学检测、P300检测,同时取颈动脉狭窄处比较狭窄解除前后颈动脉横截面积狭窄率的变化.结果解除狭窄2、4周后对照组大鼠 P300潜伏期、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均比假手术组大鼠明显延长,狭窄解除组大鼠的颈动脉面积狭窄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并且P300潜伏期、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结论颈动脉狭窄可以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同时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并且解除颈动脉狭窄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并且随着解除时间延长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更加明显.

    作者:段炜;陈康宁;柳春雨;周振华;陈长宇;刘国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第三军医大学

主办: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