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比较与思考

肖寒;程敬海;俞洁莹;孙大军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 国际合作, 人才培养
摘要:国际合作办学,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是我国高校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比中日两所大学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总学分、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时较多,但在校学时相对较少,更注重实习环节.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工结合特点明显,既开设医学类课程,又开设工科类课程.针对两校在实验教学方法 、职业准入条件和毕业考核等方面的差异,提出一些建议.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服务产业背景下中医药高职高专专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实证研究——以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以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论述健康服务产业背景下,高职高专专业核心竞争力培育途径,为同类型院校专业内涵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朱丹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脑钠肽检测对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浓度变化对临床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经64层螺旋CT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82例,记录其一般资料,入院后抽血检测脑钠肽、肌钙蛋白I(CTnI)、D2-聚体水平,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功能,据此将患者分为右心功能受损组和右心功能正常组,根据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分为不良事件发生组和无不良事件组.观察各组BNP浓度变化.结果 82例患者中,42例(51%)入院时存在右心功能受损,与右心功能正常组相比,右心功能受损组晕厥与休克发生率、脑钠肽与肌钙蛋白I水平显著升高,心率、血压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12(15%)例患者入院后发生不良事件,均存在右心功能受损.右心功能受损组BNP浓度为(589.3±130.3)pg/ml,显著高于右心功能正常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组BNP浓度为(1029.9±700.1)pg/ml,显著高于无不良事件组(P<0.05).结论 BNP不仅是判断右心功能受损的可靠指标,在急性肺栓塞风险评估及不良预后预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冬梅;黄冬冬;张超;张丽丽;董静;杨扬;杨怡;孙汝智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以省级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加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内涵建设

    以甘肃省中职省级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加强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内涵建设.通过教师队伍培养、校企合作、课程优化、数字校园建设等举措,使学校检验学科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作者:李晓彬;曹利平;李上;潘英;南明亮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中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比较与思考

    国际合作办学,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是我国高校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比中日两所大学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总学分、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时较多,但在校学时相对较少,更注重实习环节.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工结合特点明显,既开设医学类课程,又开设工科类课程.针对两校在实验教学方法 、职业准入条件和毕业考核等方面的差异,提出一些建议.

    作者:肖寒;程敬海;俞洁莹;孙大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混合学习模式与在线考试系统在儿科护士在职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索我院护士在职培训模式,建立并完善在线考试系统,提高护士在职培训效果.方法 我院自2012年开始在儿科护士培训中运用混合学习模式,并通过在线考试检验培训效果.结果 在线考试成绩60~100分不等,主要集中在70~79分段(约50%),而60~79分的护士占71%~91%;每年平均分均在中等水平(70.72~74.95分),但呈逐年下降趋势;各科室各年度考试成绩差异不显著.结论 混合学习模式与在线考试系统设计合理,能体现护士层级和能力要求,达到培训与考核目的,但还需不断完善.

    作者:赵秀芳;古瑶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河南省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河南省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河南省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对河南省3所院校33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河南省护理本科生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均分为(86.25±24.32)分,对其职业认同有影响的因素是是否参加过跨文化活动、户籍所在地以及家中是否有医护人员.结论 河南省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处于一般水平,应利用护理本科生在校期间可塑性较强的特点,提高其职业认同感.

    作者:樊智豪;王雪莹;侯瑞普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职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增多,近年来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纷纷举办微课比赛.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讨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谢雨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局部解剖学第二课堂开展标本制作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通过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开展第二课堂,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废弃尸体开展盆腔血管神经标本制作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局部解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及理论联系临床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新颖,教学形式灵活,有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宋林梅;刘扬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基于数字人解剖系统的神经解剖学慕课制作初探

    神经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理解、难记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其慕课创作成为必然.本文从素材来源、制作技术、心得体会3方面探讨慕课的制作,以期为神经解剖学慕课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陈乔;潘荣斌;胡丽霞;余功;杨清跃;封勇;汪建民;谢斌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自信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重庆市某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自信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分层抽取重庆市某中职学校40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制问卷,利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0名中职护生专业自信得分为(56.77±6.25)分,性别和就读原因不同的护生专业自信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职护生专业自信不强,需要引起重视并加强教育.

    作者:郭翔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高职护生专业认同教育体系构建 ——以长沙卫生职业学院为例

    加强护生专业认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必然要求.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在多年实践基础上,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成果导向,提出构建高职护生专业认同教育体系的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王益兰;刘美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矽肺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中药汤剂治疗、针刺、艾灸、穴位敷贴、中药熏蒸/洗、康复治疗、食疗、心理治疗、西药对症及并发症治疗)与西药克矽平治疗矽肺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呼吸内科及职业病科门诊或住院矽肺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予以中西医结合和克矽平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肺功能、血氧饱和度、X线胸片及6分钟步行试验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肺功能及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在治疗一个月、3个月后明显改善(P<0.05).两组X线胸片、血氧饱和度、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矽肺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吴得安;王倩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与家庭因素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中职生普遍存在课堂问题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与教学效果,尽管大部分教师尽职尽责地进行管理,中职学校管理者也十分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效果仍然不理想.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阵地,家庭因素是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调查中职生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监护人受教育程度、父母教养方式及亲子沟通水平,分析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与上述家庭因素的关系.结果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及亲子沟通水平是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罗文俊;舒胜宏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品管圈活动对骨科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骨科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方法 于2017年1月1日开展品管圈活动,以降低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主题,经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阶段,应用PDCA循环的基本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将2016年7月1日—12月31日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入住骨科的术后患者(485例)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1—6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入院的同病种患者(485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21%,对照组为5.77%(P<0.01).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进行科学管理,可明显降低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作者:李凤;黄如飞;梁丁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助产专业实习生压力与自我效能感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助产专业实习生压力与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两者的关系,提出减轻实习压力、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对策.方法 选取本校120名助产专业实习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基础信息和压力源调查.结果 本校助产专业实习生自我效能感处于较低水平;排名前5位的压力源为:就业问题、接触传染病孕妇、产房中的意外状况、他人的指责、夜班产房巨大的工作量.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录取方式、心理素质等因素呈正相关.结论 助产专业实习生压力大、自我效能感偏低,就业问题、接触传染病孕妇、产房中的意外状况是其主要压力源,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压力源,提高实习生自我效能感及综合素质.

    作者:孙婷婷;张秋实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五年制高职护生护士核心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研究护理专业课学习及临床实习在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探讨护生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为基于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护理教学指明方向.方法 随机选取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2015级两个班(学习护理专业课前)作为对照组,将2014级两个班(临床实习前)及2013级两个班(临床实习1年后)作为观察1、2组,比较3组护生的护士核心能力.结果 专业课学习对护生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临床护理、人际关系、伦理与法律实践、专业发展、教育与咨询维度及护士核心能力的提升有显著作用(P<0.05),对领导能力维度的作用没有显著性(P>0.05);临床实习对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教育与咨询两个维度的作用具有显著性(P<0.05),对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伦理与法律实践、专业发展维度的作用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 护理专业课学习对提升护士核心能力作用显著,临床实习有利于提升护生评判性思维及科研、教育与咨询能力,学校教育是提升护士核心能力的关键环节.

    作者:许海玲;龚丽俐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模式下临床能力培养问题探讨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临床实践能力的高级临床医师,核心内容是临床能力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有利于构建规范的临床能力考核、评估体系,提高临床医师操作技能和专业素养,提升临床能力,保证高质量完成临床培训.

    作者:孟华;李春艳;王莺燕;吕海辰;卢书明;褚胜苹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录制视频法在基础护理技术技能考核中的应用研究

    以我校两个高职护理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录制视频法和传统考核模式学生的练习兴趣、接受程度、练习时间、考核成绩等.在技能考核中应用录制视频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考核成绩.

    作者:高杨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小组式学习及对分课堂联合CBL教学法在内科学呼吸系统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小组式学习及对分课堂联合基于案例的学习(CBL)教学法在内科学呼吸系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40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小组式学习及对分课堂联合CBL教学与传统教学.结果 小组式学习及对分课堂联合CBL教学组综合测评成绩、学生自我评价及任课教师自我评价均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 小组式学习及对分课堂联合CBL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突出教师的引领作用,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作者:周晓明;侯刚;尹燕;谷秀;赵立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大专护生对灵性与灵性照护认知及态度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索大专护生对灵性及灵性照护的认知及态度.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8名大专实习护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laizzi现象学资料分析法进行资料的编码、分类、提炼主题.结果 大专护生普遍对灵性及灵性照护缺乏认知和理解,在学校未接受过有关灵性及灵性照护的课程学习,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难以满足患者的灵性照护需求,但学生认为学校应开设有关灵性与灵性照护的课程.结论 学校及医院应重视护理专业学生灵性及灵性照护教育,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学生对灵性及灵性照护的认知水平与灵性照护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作者:曹楠 刊期: 2018年第19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