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艳;张欣;梁建庆;胡蓉;杜雪洋;王鑫
以iStan智能模型人为载体,筛选临床典型病例,并将其提炼加工为虚拟病例,完善虚拟病例(包括场景设定、八大状态流程设计、场景状态变换、情景编辑与输入等).以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例,分析场景状态,设置相应参数的数值,输入iStan智能模型人,完成虚拟病例制作.虚拟病例具有仿真度高、模拟再现、安全有效、重复操作、多向结果等优点,在其设计过程中,应以拓展学生临床思维为宗旨,精选案例,合理应用.
作者:张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课堂实习式信息化教学在高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级4个五年一贯制高职护理班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以内科护理学教学为例,观察组进行课堂实习式信息化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结果 观察组内科护理学期末成绩(理论及操作成绩、案例分析成绩、实训报告成绩)高于对照组,护生认为课堂实习式信息化教学在提高对疾病的认识、自主学习能力、护理能力与集中上课注意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观察组护生在医院临床见习和实习期间的出科考试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结论 研究表明,课堂实习式信息化教学在高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护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收到较好效果.
作者:曹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应用现状和实施效果,为顺利开展翻转课堂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了解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在各个学科的应用情况.结果 蓝墨云班课已被应用于各个学科、各种类型学校的翻转课堂教学,但在医学教育中应用较少.结论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机遇和挑战并存,对教师也提出新的要求.
作者:陈梓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PACS(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联合一对一导师制在医学影像系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在放射科实习的中国医科大学五年制医学影像系两个班学生,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两班均实施一对一导师制,实验班利用PACS教学,对照班利用胶片及多媒体幻灯片教学.对两班理论知识、报告描述及诊断水平进行比较,同时调查学生满意度及带教导师备课压力.结果 实验班理论知识、报告描述及诊断水平均高于对照班,且学生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带教导师备课较轻松.结论 PACS联合一对一导师制能切实提高学生阅片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樊晓雪;畅智慧;刘兆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混合教学模式在护理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级护理专业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按班级编号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人.干预组应用混合教学模式,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和考试,了解两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新型护理见习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干预组学生学习兴趣、分析问题能力和团队意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案例分析、理论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混合教学模式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分析问题能力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作者:杜娜;李婧;杨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以糖代谢为例,将符合大脑思维方式、使思维过程可视化的工具(思维导图)运用于PBL教学.通过突显知识脉络的内在逻辑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生物化学教学效果.
作者:罗晶婧;胡梅;蔺婷;何迎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职高专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促进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法 以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体系.通过前期调研规范设计专家咨询表,应用德尔菲法咨询专家并进行相应统计分析,获得核心能力指标及课程优化结果.结果 经过两轮专家咨询,获得协调管理能力、分析决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职业发展能力五大类别共26个细目的核心能力,优化设置高职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共4个课程模块,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选修课程.结论 构建的高职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突出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特色,体现药品生产一线岗位特点,可从根本上解决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问题.
作者:刘建明;徐子金;杨宇秀;陈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中医药大学科研起步较晚,实验室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迫切需要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本文结合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管理现状,总结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对实验室准入制度的建立提出建议,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确保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作者:曲怡;贾连群;王建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对高职院校医学生卫生法学课程学习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同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法律素养培养和卫生法学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学习卫生法学课程的医学生1000名,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卫生法学课程认知情况、学习现状、学习满意度、课程设置合理性的认识以及考试成绩等进行调查,同时对听课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授课质量.结果医学生对卫生法学课程重要性认知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只有8.5%的学生在时间充足时会预习,只有约51%的学生专注上课,近一半的学生基本能听懂教师讲的内容.在访谈中,教师认为课程内容缺乏实践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教师讲解不够深入,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结论高职院校医学生卫生法学课程学习现状不容乐观,教师教学方式欠佳.根据调查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较高的教学建议,为培养高职院校医学生法律素养提供参考.
作者:翟韵;梁燕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目标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健康需求.方法 选取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作为志愿者,评估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健康干预.结果 社区老年人参与健康干预活动积极性有待提高,对义诊需求较高.通过健康服务项目可以传播健康知识,树立健康信念,形成健康行为.结论 医学院校师生参与社区健康服务项目可以提高老年人健商及生活质量,有助于深化产教融合.
作者:王彩霞;张小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单孔腹腔镜下宫外孕手术患者舒适护理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实施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宫外孕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舒适组,各58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妇科手术护理,舒适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术前心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氧饱和度,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切口出血、伤口感染、皮下气肿、恶心呕吐).结果 护理干预后,舒适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舒适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P<0.05),舒适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单孔腹腔镜下宫外孕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缓解其术前紧张情绪,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钟玫;李丹凤;卢玉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并归纳分级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74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施加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分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依从性以及护理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组咳嗽、气喘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护理组依从率为94.59%(35/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8%(29/37),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Is用力呼气值(FEV1)及用力呼气Is率(FEV1/FVC)均有所改善,且护理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时,分级护理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肺功能,有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苏雪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医学机能学实验是基础医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对促进学生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与培养临床操作技能、科研素养、创新能力等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传统授课方式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可对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目前已实施的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参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刘佳云;李丽娟;刘爱东;赵海龙;陈小文;陈晓燕;刘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利益相关方对医院、企业参与卫生职业教育的支持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法.结果 受访单位有参与卫生职业教育的愿望,但实际参与方式单一;利益相关方对医院、企业参与卫生职业教育处于不主动、低效率状态,主要问题是经费、政策支持不到位.结论 构建医院、企业参与卫生职业教育体系,需要政府主导,主管部门履行职责,卫生职业院校主动出击,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
作者:李士明;闫玉慧;张荣;陈春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内涵.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行为事件访谈、工作分析访谈等方法对医学生医学人文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特征包括科学严谨、尊重生命等19项.结论 医学人文精神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刘骙骙;郝春红;李新征;张晓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医药卫生类(第一辑)》,分析目前中职卫校药剂专业开设情况,从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专业实训课程改革、学生评价模式改革及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探讨药剂专业课程改革,使培养的毕业生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作者:何耀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医院智慧档案全生命周期视角下安全管理模式的设想和探索,不断完善和规范医院智慧档案安全管理模式.方法 基于5W(WHY、WHO、WHAT、WHEN、WAY),从5个方面分析和思考当前医院智慧档案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结果 构建出医院智慧档案全视域、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安全管理模式.结论 确保医院智慧档案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作者:王晓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探索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且有助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王晓霞;刘志荣;刘红林;郭睿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学生操作的规范性,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建立标准操作规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栾海云;郭会蕊;刘文英;李金莲;许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进城务工人员职业病危害情况,为后续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相应依据.方法 选择2007—2017年广东省清远市确诊职业病的87例进城务工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职业病在各行业分布情况,各行业、各类型、各规模企业职业病患病情况,职业病发病年龄及工龄,患者职业病知晓情况.结果 职业病严重的行业为制造业(60.0%),高发职业病为粉尘(58.6%),其次为物理因素(12.6%),后为化学因素(11.5%);所有类型企业中高发职业病均为尘肺病(72.4%),其次为耳鼻喉口腔疾病(11.5%).不同类型企业中,职业病患病人数多的为股份制企业(44.8%),其次为港澳台、外资企业(26.5%);不同规模企业中,职业病患病人数多的为中型企业(55.2%),大型企业(18.4%)和小型企业相当(19.5%).职业病高发年龄为(44.00±8.23)岁,发病工龄为(9.41±6.63)年,其中尘肺病患者年龄较大、工龄较长,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患者年龄较小、工龄较短.对87例患者职业病相关知识调查发现,明确知道岗位存在危害的人数多(82.8%),其次为作业发放并佩戴防护用品(77.0%),而定期实施职业病健康体检的少(50.6%).结论 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粉尘,相对集中在制造业;进城务工人员主要职业病为尘肺病,股份制及中型企业工作人员发病率较高,多发于44岁左右且工龄在9年左右人群;进城务工人员对岗位危害较了解,但定期进行职业病健康体检的人数较少.
作者:刘晓君;潘伟华;宫奇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