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韵;梁燕龙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第二课堂体系的构建,设计高职药学专业第二课堂活动,探讨活动效果.
作者:刘汉;蒋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医药卫生类(第一辑)》,分析目前中职卫校药剂专业开设情况,从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专业实训课程改革、学生评价模式改革及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探讨药剂专业课程改革,使培养的毕业生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作者:何耀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内涵.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行为事件访谈、工作分析访谈等方法对医学生医学人文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特征包括科学严谨、尊重生命等19项.结论 医学人文精神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刘骙骙;郝春红;李新征;张晓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以糖代谢为例,将符合大脑思维方式、使思维过程可视化的工具(思维导图)运用于PBL教学.通过突显知识脉络的内在逻辑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生物化学教学效果.
作者:罗晶婧;胡梅;蔺婷;何迎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近5年甘肃省学生肺结核发病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我省今后开展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7年全国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中学生肺结核发病及基础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3—2017年,甘肃省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4.59/10万、12.79/10万、9.90/10万、11.01/10万和13.99/10万(P<0.05),年递降率为11.66%,2016年报告发病率有所上升;同期报告学生涂阳登记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年递降率为12.36%,2017年涂阳登记率有所上升;学生肺结核病例所占比例从2013年开始逐年下降,2016年有所上升,由2015年的4.13%上升至2017年的5.23%;每年春秋季学生肺结核病例较多;报告学生肺结核病例中,15~24岁多,共2520例,占学生总病例数的80.33%;学生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76:1.结论2013—2015年甘肃省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从2016年开始有所上升,应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将15~24岁男生作为防控重点人群.
作者:何爱伟;高巧芬;张岚;赵剑喜;杨枢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医学机能学实验是基础医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对促进学生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与培养临床操作技能、科研素养、创新能力等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传统授课方式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可对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目前已实施的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参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刘佳云;李丽娟;刘爱东;赵海龙;陈小文;陈晓燕;刘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课堂实习式信息化教学在高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级4个五年一贯制高职护理班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以内科护理学教学为例,观察组进行课堂实习式信息化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结果 观察组内科护理学期末成绩(理论及操作成绩、案例分析成绩、实训报告成绩)高于对照组,护生认为课堂实习式信息化教学在提高对疾病的认识、自主学习能力、护理能力与集中上课注意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观察组护生在医院临床见习和实习期间的出科考试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结论 研究表明,课堂实习式信息化教学在高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护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收到较好效果.
作者:曹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为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学生操作的规范性,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建立标准操作规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栾海云;郭会蕊;刘文英;李金莲;许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混合教学模式在护理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级护理专业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按班级编号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人.干预组应用混合教学模式,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和考试,了解两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新型护理见习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干预组学生学习兴趣、分析问题能力和团队意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案例分析、理论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混合教学模式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分析问题能力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作者:杜娜;李婧;杨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转化医学是一种新的医学理念,其将基础医学与临床研究结合起来,为患者提供科学的医疗服务.结合转化医学对基础及临床的指导作用,对儿科研究生进行指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医学思维,进行科学实践,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作者:曹庆隽;王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病原生物学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法选取汕头卫生学校2017级助产专业1班和2班共118人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班)采用常规教学法,实验组(2班)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考试成绩,并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组对教学方法的认同度.结果 实验组第二次理论考核和期末理论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实施翻转课堂是一种便捷易行的教学组织模式,能构建个性化协作式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果.
作者:林洁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自主招生是近年来高职院校人才选拔的重要举措,对自主招生学生能力提升现状进行研究,有利于纠正招生过程中的各类偏差,不断完善高等院校多元化人才选拔机制,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本文以江苏省示范性卫生类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学生为研究重点,对其在学业和综合能力上的优劣势进行剖析,提出促进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学生能力提升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为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数据支撑和实证依据.
作者:王琳;王佳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采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选取100例,行PCI,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替格瑞洛治疗,对比两组抗血小板效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6个月随访,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更高,ADP激活血小板形成大血凝块强度(MA-ADP)较低,AA抑制率<50%,ADP抑制率<30%患者构成比更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00%,稍低于对照组的8.00%,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与氯吡格雷相比,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PCI后采用替格瑞洛能获得更加理想的抗血小板效果,安全性高,可推广.
作者:吴庆法;李庆军;李泽林;冯明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高校实验室是教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安全关系到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医学类高校实验室具有其特有的危险性.本文归纳了医学类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七大类型,通过对实验室安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构建五大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议,以期为加强医学类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李树龙;肖风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通过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创设学习情景、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实训室建设、建立内科护理品牌课程网络平台、编写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科护理》校本教材、构建与岗位能力标准一致的实践教学评价与考核体系,顺利完成品牌课程建设任务.通过项目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师水平,教师发表相关研究论文6篇及获得专利一项,为本专业其他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谭丹群;何建忠;马英;岑丽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PACS(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联合一对一导师制在医学影像系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在放射科实习的中国医科大学五年制医学影像系两个班学生,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两班均实施一对一导师制,实验班利用PACS教学,对照班利用胶片及多媒体幻灯片教学.对两班理论知识、报告描述及诊断水平进行比较,同时调查学生满意度及带教导师备课压力.结果 实验班理论知识、报告描述及诊断水平均高于对照班,且学生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带教导师备课较轻松.结论 PACS联合一对一导师制能切实提高学生阅片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樊晓雪;畅智慧;刘兆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以医学教育改革为背景,研究内科学资源库建设目标、思路、规划、内容及其应用.从内科学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入手,系统、全面、科学地建设内科学资源库,实现教与学的互助,提高内科学教学质量.
作者:李庆洁;汪茂胜;陈莉;陈喜苹;黄金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集束化疗法对心搏骤停(CA)模型兔心肺复苏(CPR)后血流动力学指标、BNP、氧化应激指标、cTnI、CK、CK-MB、LDH变化的影响,探讨其心脏保护机制.方法 将24只日本大耳白兔按随机原则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假手术组、肾上腺素组、亚低温组、集束化治疗组.采用体外电击法复制兔CPR模型,动态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BNP、氧化应激指标、cTnI、CK、CK-MB、LDH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肾上腺素组、亚低温组和集束化治疗组复苏成功后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BNP、氧化应激指标、cTnI、CK、CK-MB、LDH均明显改善,以集束化治疗组效果为显著(P<0.01).结论 集束化疗法对CPR兔心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刘凤艳;张欣;梁建庆;胡蓉;杜雪洋;王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提高住院医师超声诊断水平,我们在腹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尝试基于PACS的PBL教学法,调动住院医师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学习兴趣与临床思维能力,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姚延峰;周晓刚;谢雨君;张东竹;倪茂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医院智慧档案全生命周期视角下安全管理模式的设想和探索,不断完善和规范医院智慧档案安全管理模式.方法 基于5W(WHY、WHO、WHAT、WHEN、WAY),从5个方面分析和思考当前医院智慧档案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结果 构建出医院智慧档案全视域、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安全管理模式.结论 确保医院智慧档案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作者:王晓君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