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肝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检测结果分析

蔡卫军

关键词:乙肝, 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 免疫功能
摘要:目的:分析乙肝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检测结果.方法:收集并分析2011-01/2014-11我院收治的93例肝硬化患者的资料,将其进行整理分组.按照肝硬化的类型分为观察组1和观察组2,观察组1包括乙肝肝硬化患者45例,观察组2包括酒精性肝硬化患者48例.另外选取4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免疫指标、血清中IL?2、IL?6和TNF?α水平、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乙肝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的I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乙肝肝硬化的Ig明显高于酒精性肝硬化.乙肝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血清中IL?6、TNF?α比较高,而IL?2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与正常人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亚群相比较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发病率较高,且相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功能较差,所以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应该及早发现治疗,并且要对所有的肝硬化患者给予及时的关注.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厄罗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运用分析

    目的:分析厄罗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5-03来我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口服厄罗替尼150 mg/d,1次/d,静脉滴注贝伐珠单抗15 mg/kg,1次/d,治疗3周(1个疗程)后,直至疾病进展,观察分析其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患者CR、PR、SD、PD分别为8例、8例、6例、4例,有效率为61.54%;中位生存时间为(57.54±2.45)周;本组皮疹10例、腹泻8例、出血4例,均无1例患者因毒副反应而停止用药.结论:非小细胞肺癌采取厄罗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毒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秦东强;王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对脑出血病人近期预后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究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对脑出血病人近期预后的作用.方法:观察组给予院前急救,对照组给予院内急救,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经院前急救,病情在短时间内得到初步控制,这对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刘芬雪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征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选取2012-05/2014-05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心律失常组( n=110)和心律正常组( n=58),总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诱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同时分析对比两组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中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比例为65.48%(110/168),心律失常类型主要以窦性心动过速、过缓、不齐为主.心律失常并发及严重程度多因心力衰竭、肺部严重感染、缺氧、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引发,与心律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潜在心律失常发病率较高,且可能受多种因素诱发,了解其心电图特点有利于该病的临床诊断和预防.

    作者:王艳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影响医院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门诊的收入占医院收入的比例很大,因此影响医院门诊服务质量即影响医院收入。因而有必要分析影响医院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的因素并作出相应的对策,进而使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方法:跟踪患者就诊过程,调查患者、家属对本院医护后勤职工工作的满意度,对门诊医疗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影响医院门诊医疗质量的因素有医院的布局、服务流程、专家技术水平、医护的服务态度。因此,应该合理规划布局服务窗口,提升服务水平,有针对地改进服务质量。结论:只有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技术水平,改善就诊环境和服务态度,才能吸引更多的患者,赢得市场。

    作者:李雪慧;师战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床边DR与CT的影像学意义分析

    目的:加强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认识,评价床边DR与CT在本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45例,汇总整理其治疗过程中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共45例患儿,均行床边DR检查,其中13例进行CT检查。全部病例均表现肺透光度减低,其中11例见细小颗粒影及网点状影,10例表现为弥漫性较大颗粒影,16例呈磨玻璃样变、心膈模糊,8例呈“白肺”样变、心膈影消失,支气管充气征19例。结论:床边DR是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首选方法,短时复查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危重或疑并发症者可行CT检查。

    作者:杨思振;丁海;赵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闭合性双踝骨折合并踝关节向外半脱位中医治疗

    目的:探讨闭合性双踝骨折合并踝关节向外半脱位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明确手法整复适应症,提高复位成功率,减少治疗中后期双踝骨折及踝关节半脱位再移位情况,保证患者踝关节功能.方法:所有患者采用手法整复,超踝夹板及中立位托板固定,后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对2010~2013我院收治的206例患者进行疗效评估,临床愈合199例,骨性愈合141例,总愈合率96.6%.3例复位失败后进行手术治疗,4例在14天内因过早下地导致骨折移位,进行手术治疗.无效率3.39%.对本组剩余199例进行1年随访,随访采用Olerud和Molander踝关节骨折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172例,良27例,无一般及差评分.结论:中医改进疗法治疗闭合性双踝骨折合并踝关节向外半脱位,有效的改善了治疗效果.

    作者:袁海升;赵育刚;屈平;周跃辉;李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对老年克雷氏骨折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克雷氏骨折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5-01收治的老年克雷氏骨折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观察患者在我科接受健康教育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在对45例老年克雷氏骨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治愈患者43例,治愈率为95.55%,且患者在治疗后的并发症有效的得到减少;治疗后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所有患者的8.88%.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痛苦以及不良情绪都得到改善,临床效果显著.结论:健康教育对老年克雷氏骨折患者遵医嘱行为有较好的临床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陈淑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30576例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统计分析检测数据,探讨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率在各年龄段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梅毒抗体阳性者,然后再使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TPPA)和(或)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RPR)对患者进行复查.结果:TP?ELISA 阳性率为2.30%, TPPA 阳性率为1.89%,RPR阳性率为0.74%.结论:18岁以下多为母婴垂直传播感染,18~50岁多为性及血液传染,而50岁以上患者梅毒检测阳性原因具有多样性.

    作者:韦桂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基层部队心理健康工作重要性及其实施方法浅谈

    近年来,随着军队建设逐渐正规化、系统化,部队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研究更加全面。目前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不仅需要解决官兵的身体健康问题,还需在解决官兵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关注官兵的心理问题。本研究分析了我军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并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岳成松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药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应对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丹红注射液引起临床不良反应的原因,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方法:结合我院临床应用丹红注射液的具体实践情况,分析我院因骨折入院患者135例,术后应用活血化淤药物丹红注射液之后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喉头水肿、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头痛及牙龈出血。总结该剂型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制定积极应对措施。结果:丹红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以呼吸、循环、神经系统为主,其原因复杂多样,主要与剂型、生产工艺、临床应用、患者个人体质有关。结论:针对丹红注射液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原因,做好预防及应对措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刘慧慧;刘光峰;王文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0~3岁儿童25-羟维生素D水平调查

    目的:了解海拉尔区0~2岁儿童维生素 D 水平.方法:对在海拉尔区妇幼保健所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0~3岁儿童416例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血清25?羟维生素D[25?( OH) D]检测,并分为2岁以下组及2岁以上组进行比较.其中2岁以下组儿童182例,2~3岁儿童234例.结果:2岁以下组血清25?( OH) D水平明显高于2岁以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日补充维生素 D 的0~2岁儿童的血清25?( OH) D水平明显高于未补充维生素D的2~3岁儿童.

    作者:张兴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口腔扁平苔藓角质形成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混合培养

    近年来对口腔扁平苔藓( OLP )的研究越来越多, OLP的组织病理学表明角质形成细胞和淋巴细胞与其发病有着重要关系,很多学者开始建立这两种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寻找OLP的发病机制,本研究就近几年的研究状况作以简要概括,并对OLP的细胞培养模型提出一些研究设想。

    作者:许斌;陈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西药复方制剂珍菊降压片的利弊分析与应用探讨

    珍菊降压片作为中西药结合的抗高血压药物,有很多优势,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然而,作为中西药复方制剂,该药也存在不少弊端。如果应用不合理,不仅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本研究针对珍菊降压片所含成分,分析其应用的利与弊,并进行用药探讨,以促进安全用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孙朋波;刘光峰;刘慧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医治疗反复发作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反复发作性盆腔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性选取2013?01/2014?01我院收治的反复发作性盆腔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研究组( n=50)和对照组( n=50).研究组患者给予中药灌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盆腔炎复发2例,占4.00%,对照组复发10例,占20.00%,研究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在反复发作性盆腔炎患者中疗效显著,具有安全性高、恢复时间短和不易复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袁桂英;龚灿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16排螺旋CT影像在继发性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影像在继发性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B超手段实施诊断,观察组使用16排螺旋CT影像方法实施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在实施诊断的过程中,16排螺旋CT影像诊断方法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诊断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路雨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杂志约稿函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胺腆酮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与单用胺腆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效果对比

    目的:分析比较胺腆酮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与单用胺腆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维性颤动( A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5-01我院收治的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有效率为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心率及血压,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朱建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无痛分娩技术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06/2015-08于我院产科采用无痛分娩术辅助分娩的25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以同期产科收治的常规分娩产妇2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产妇的预后、产程、镇痛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会阴侧切率和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的无痛分娩率则明显更高( P<0.05).在产程方面,观察组、对照组产妇的平均产程分别为(7.19±2.58)h和(9.30±2.70)h,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中产程在8 h以内者分别占58.0%和14.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产程也显著更短(P<0.05).结论:无痛分娩技术可显著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安全,值得在产科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单锦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论头孢美唑治疗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与药理研究

    目的:讨论头孢美唑治疗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与药理研究.方法:将我院2011-03/2012-10收治的140例吸入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n=70)和对照组( n=7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外还给予头孢美唑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50%,对照组的总要效率为67.14%,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美唑治疗吸入性肺炎的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文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主管: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政治工作局

主办: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