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组织工程化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研究

谢肇;许建中;周强;解世杰

关键词:关节软骨细胞, 离心管,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摘要:目的观察离心管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细胞凋亡及细胞增殖情况.方法对离心管构建3周的组织工程软骨进行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检测和3H-TdR掺入测定,与3周龄兔关节软骨对照.结果透射电镜检查组织工程软骨有5%左右的细胞凋亡,正常关节软骨未见明显的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显示软骨细胞有8.5%左右的亚二倍体细胞,正常关节软骨有2.4%左右的亚二倍体细胞.3H-TdR掺入测定显示细胞增殖能力较正常关节软骨明显增强.结论培养3周的组织工程软骨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均较正常软骨增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CTLA4胞外区蛋白在GS115酵母中的表达和活性鉴定

    目的获取具有生物学活性的CTLA4胞外区蛋白. 方法构建CTLA4胞外区(CTLA4125)蛋白的酵母表达载体,在GS115酵母细胞中表达.通过硫酸铵粗分离和离子交换层析等 ,获取纯化的目的蛋白,并在CTLL2细胞中鉴定活性.结果质粒在GS115酵母中可较高水平地表达CTLA4胞外区蛋白.经纯化后的蛋白可抑制IL-2刺激的CTLL2细胞的增殖.结论 GS115酵母可高效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CTLA4胞外区蛋白.

    作者:朱瑾;吴军;易绍萱;陈希炜;郑峻松;罗高兴;张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转化人关节软骨细胞的Ⅱ型胶原表型诱导

    目的用离心管聚集体培养(Aggregate culture)诱导转化人关节细胞的Ⅱ型胶原.方法将体外长期培养的第30、40、50代转化软骨细胞消化后进行离心管培养,比较细胞在单层培养、离心管聚集体培养,以及在普通培养基,BAI诱导培养基下[2型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抗坏血酸盐(Ascorbate)+胰岛素(insulin)],Ⅰ、Ⅱ、Ⅲ型胶原的表达和胞外基质产生情况.结果在单层培养条件下,转化软骨细胞只表达Ⅰ型胶原,而在BAI诱导培养基及离心管聚集体培养下转化软骨细胞表达丰富的Ⅱ型胶原和大量胞外基质. 结论离心管聚集体培养是诱导转化软骨细胞Ⅱ型胶原的有效方式.

    作者:何清义;李起鸿;许建中;杨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缺血再灌注心肌白介素-1表达和N-乙酰半胱氨酸对损伤影响的观察

    目的探讨白介素-1(IL-1)mRNA及蛋白在缺血心肌的表达规律及与再灌注损伤之间的关系,并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缺血组织的影响.方法大鼠116只,随机分设缺血再灌注组(IR组),IR+NAC治疗组和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先缺血60 min,然后分设再灌注1、3、6、12、24 h共5个时相点;治疗组于缺血10 min腹腔注射NAC160 mg/kg.于各相应时相点活杀动物取缺血区心肌待测.IL-1 mRNA表达用原位杂交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其蛋白表达,心肌组织MDA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SOD活性测定用黄嘌呤过氧化物酶法,心肌组织ATP酶活性用磷比色法测定,心肌梗塞范围测定用TTC染色法.结果心肌IR后,IL-1 mRNA及蛋白质表达明显增高,分别于3,6 h达高峰,心肌MDA含量明显增高而SOD、Na+-K+-ATPase、Ca2+-ATPase、Mg2+-ATPase活性明显降低,心肌梗塞范围于24 h内呈逐步增加趋势;IL-1表达水平与心肌梗塞范围变化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与MDA之间呈明显正相关,与SOD、Na+-K+-ATPase、Ca2+-ATPase、Mg2+-ATPase之间呈明显负相关;NAC可使上述生化指标的变化明显改善,心肌梗塞范围缩小.结论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肌IL-1表达水平明显增加,NAC可抑制IL-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使心肌梗死范围缩小.

    作者:司良毅;陈运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高数量骺板软骨细胞聚集培养生成软骨组织的观察

    目的观察高数量骺板软骨细胞的离心管内长期聚集培养生成软骨组织的大小和生物学特点,并对这一培养技术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酶消化法分离幼兔骺板软骨细胞,以90×104原代细胞经离心沉降于15 ml塑料离心管底聚集培养,行大体、倒置显微镜以及组织学、Ⅰ型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光镜观察.结果培养生成的软骨,随培养时间的延长体积逐渐增大,4周时直径大为4.5 mm;外周组织结构类似于骺软骨的生发层或软骨膜,由多层细胞构成,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中心部位为肥大的软骨细胞,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2周后,甲苯胺蓝染色呈强的异染反应,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呈强阳性;Ⅰ型胶原的免疫组化着色明显减弱,主要位于外周.结论离心管内工程化软骨构建技术所需操作简便、设备简单,生成的工程化骺板软骨具有良好的软骨结构和富含软骨特异性基质成分,增加细胞数量可使形成的软骨体积有所增大,但其大小和形状仍很有限.

    作者:周强;李起鸿;戴刚;杨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人乳头瘤病毒16 E7 (HPV16E7)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基因片段(HPV16E7)的逆 转录病毒载体.方法 PCR扩增HPV16cDNA全长的E7片段,并用酶切、连接 等方法将HPV16E7亚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上,然后再用酶切、测序进行鉴定.通过Ge nbank 的数据库分析软件对HPV16E7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经酶切分析、测序证明,从HPV16 cDNA克隆的300 bp的HPV16E7与逆转录病毒载体发生了基因重组,HPV 16E7基因片段与数据库中的原HPV16 cDNA的E7有高度的同源性.结论构建了含HPV16E7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为人关节软骨细胞的基因转染打下了基础.

    作者:何清义;李起鸿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大鼠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的快速检测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脑内兴奋性氨基酸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6300黄金系统氨基酸分析仪,在锂柱130 min程序生理体液分析方法基础上,根据兴奋性氨基酸(EAAs)的特性,建立了EAAs的快速测定方法.结果此方法完成兴奋性氨基酸分析的时间是20 min,比原方法缩短了110 min;且有较好的重现性(Glu CV:日内1.86%,日间2.32% ;Asp CV:日内1.42%,日间2.48%)和回收率(Glu 97.7%;Asp 97.3%).并用此方法观察了高原低氧大鼠下丘脑EAAs的含量变化.结论本方法定量检测兴奋性氨基酸快速、准确,并利于大批量样品的快速测定.

    作者:孙玮;潘峰;张正治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细胞-支架复合体构建及其异体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形态学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工程技术进行异体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动态倒置显微镜与扫描显微镜观察及大体、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方法,以优化获取的单层传代培养幼兔关节软骨细胞及结构与性能优化的CPPf(Calcium polyphosphate fibers, CPPf)/PLLA (poly-L-lactic acid, PLLA)自制支架复合材料,进行细胞-支架复合体体外构建与培养及其异体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病理形态学实验研究.结果将适宜密度培养细胞种植于支架材料中,细胞密集,分布均匀;经一定时间体外培养,其种植细胞与支架材料粘附、生长繁殖并分泌细胞外基质;支架材料保持培养前的外形与内部微结构.其细胞-支架复合体异体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病理形态学特征为:①修复后的关节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整合良好;②软骨细胞呈柱状排列;③Ⅱ型胶原及硫化糖胺多糖在空间上分布均匀;④软骨下板得以重建;⑤修复组织与其下方骨质紧密结合;⑥支架材料逐渐降解吸收.结论应用细胞-支架复合体异体移植进行关节软骨缺损修复,具有种植细胞来源广泛、可根据缺损大小和形状设计支架外形、使缺损完全生物学再生修复的优点.这一组织工程技术为关节软骨缺损完全再生修复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作者:戴刚;李起鸿;周强;石国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人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诱导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变化

    目的确定人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扩增培养、向成骨细胞表型转化的方法,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变化.方法分离人骨髓细胞,按不同种植密度、首次换液时间进行原代培养,对传代培养细胞用化学药物或生长因子进行成骨诱导培养,并检测成骨细胞表型、生长曲线、贴壁率.结果人MSCS原代培养种植细胞密度为1×105~3×105/cm2,48 h后半量换液,以后每3 d全量换液的方法较合理.经化学药物(如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维生素C)或生长因子(rh-BMP2、BMPS)作用后,MSCS表达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骨钙素,细胞增殖速度减慢,贴壁率略降低.未诱导MSCS形成细胞团后,可自动分化表达碱性磷酸酶活性.结论合理的人MSCS培养方法及可靠的诱导条件,可为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提供自体种子细胞.

    作者:杨柳;段小军;戴刚;唐康来;谭祖键;周强;李起鸿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60例结石性胆囊炎伴细菌性肝损害患者的外科治疗体会

    我院自1998年8月至2001年8月共收治60例伴有ALT、GGT升高的结石性胆囊炎病人,其中34例两酶同时升高.现就ALT、GGT升高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指征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钟彦文;郭渝明;聂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左旋精氨酸对未成熟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左旋精氨酸(L-ARG)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采用幼兔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实验分为:①对照组:以K-H液(Krebs-Henseleit solution)再灌注;②L-ARG组;K-H液加入L-ARG(1 mmol/L);③N-亚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组:加入L-ARG(1 mmol/L)和L-NNA(2 mmol/L).各组均以Thomas2号液为心停搏液,15~20 ℃缺血90 min,再灌注30 min.测定缺血前,再灌注中心功能指标和冠脉流出液中一氧化氮、内皮素含量以及缺血前、再灌注后心肌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醇含量.结果①对照组和L-NNA组再灌注后一氧化氮含量下降(P<0.05) ,L-ARG组无下降, ②L-ARG组再灌注后心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和L-NNA组(P<0.05).③L-ARG组再灌注后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和冠脉流出液中内皮素含量低于对照组和L-NNA组(P<0.05).结论未成熟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一氧化氮合成释放减少,再灌注早期补充左旋精氨酸增加一氧化氮生成量.左旋精氨酸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学锋;肖颖彬;曾祥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生长抑素类似物诱导人胆管癌细胞株凋亡及对胞内游离钙的影响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类似物SMS201-995(SMS)是否通过诱导人胆管癌细胞凋亡而抑制肿瘤生长,以及与细胞内游离钙的关系.方法采用人胆管癌细胞系SK-ChA-1,应用MMT比色法, Annexin V-FITC技术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等方法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在SMS作用下SK-ChA-1细胞生长受抑制.SMS处理SK-ChA-1细胞后, Annexin V标记的凋亡细胞增多.细胞凋亡的同时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升高.结论 SMS可能通过诱导SK-ChA-1细胞[Ca2+]i依赖性细胞凋亡,抑制胆管癌生长.

    作者:陈华;何振平;马宽生;王曙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骨形态发生蛋白对人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成骨分化影响

    目的提取牛骨形态发生蛋白,并观察其对人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成骨分化作用,为将骨形态发生蛋白与骨髓基质细胞用于进一步的骨缺损修复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小牛骨中提取骨形态发生蛋白,配制条件培养液,并作用于培养状态的人骨髓基质细胞,染色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表达情况,放免法测定培养液中骨钙素含量.结果人骨髓基质细胞经诱导培养后,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骨钙素表达明显增加.结论体外培养时,天然骨形态发生蛋白可促进人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分化.

    作者:段小军;杨柳;王铁翔;谭祖键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骺板软骨细胞复合生物凝胶体外培养生成软骨组织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将骺板软骨细胞接种于自制的生物凝胶经体外培养生成软骨组织的生物学特点,初步评价这一凝胶基质作为软骨组织构建材料的生物学性能.方法将第一代骺板软骨细胞接种于生物凝胶进行体外培养,行大体、倒置显微镜以及组织学、Ⅰ型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光镜观察.结果骺板软骨细胞-生物凝胶复合物,在体外培养过程中不能维持其初始外形,培养1周直径可收缩为初始的45%,但能保持种子细胞的稳定均相分布.经体外培养2周后由外周向中心逐渐形成软骨组织,表面为由1~3层梭形细胞组成的膜样结构,内部细胞主要为圆形细胞,有细胞外基质相隔,形成软骨细胞陷窝.基质中富含软骨特异性基质成分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而Ⅰ型胶原免疫组化逐渐转为弱阳性,位于表面膜结构.结论这一生物凝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适合软骨细胞在其中生成成熟的工程化软骨,但难以维持其初始外形.

    作者:周强;李起鸿;杨柳;戴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CagA 阳性Hp培养滤液诱导转化的胃上皮细胞表达泛素活化酶E1基因

    目的研究CagA阳性Hp培养滤液对人胃粘膜上皮细胞(GES-1)作用的机制. 方法将CagA阳性Hp培养滤液诱导恶性转化的GES-1细胞与CagA阴性Hp培养滤液处理的GES-1细胞进行mRNA差异显示,以寻找Hp致胃癌发病的相关基因.结果 mRNA差异显示片断之一命名为PFN1,仅在Hp(CagA+)培养滤液处理的GES-1细胞中表达, 斑点杂交结果与之一致.与Gene Bank资料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提示PFN1与泛素活化酶E1同源性99%,即为人类泛素活化酶E1基因的一部分. 结论泛素-蛋白水解酶复合体通路中的泛素活化酶E1基因可能参与了Hp 的CagA诱导的胃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

    作者:陈洁平;沈鼎明;杨致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合成分泌TGF-β1的研究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合成分泌TGF-β1的功能.方法利用胎兔颅骨成骨样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成骨细胞分泌TGF-β1的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能够分泌TGF-β1,随传代培养次数增加和培养时间延长,TGF-β1浓度增加,在第3代和第7天时增加明显,以后逐渐下降.结论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具有分泌TGF-β1的功能,呈一定的时效关系,并和传代次数有关.

    作者:卢卫忠;杨柳;吴梅英;唐康来;贺小兵;许建中;李起鸿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分段式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216例分析

    全子宫切除术是妇产科常见手术之一,针对该手术难点集中在对盆腔深部的子宫血管及宫颈的处理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分段式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共施行216例,与同期传统术式相对照[1],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鹰;李幼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组织工程化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观察离心管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细胞凋亡及细胞增殖情况.方法对离心管构建3周的组织工程软骨进行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检测和3H-TdR掺入测定,与3周龄兔关节软骨对照.结果透射电镜检查组织工程软骨有5%左右的细胞凋亡,正常关节软骨未见明显的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显示软骨细胞有8.5%左右的亚二倍体细胞,正常关节软骨有2.4%左右的亚二倍体细胞.3H-TdR掺入测定显示细胞增殖能力较正常关节软骨明显增强.结论培养3周的组织工程软骨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均较正常软骨增强.

    作者:谢肇;许建中;周强;解世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结构形态三维重建研究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结构形态三维重建的方法, 三维重现再生神经通过损伤界面和吻合口的过程及规律.方法用硅胶管桥接60只大鼠左侧坐骨神经长6 mm缺损,术后3、7、15、30、60、90 d取坐骨神经远近端各1 cm,石蜡包埋,连续切片,HE、硝酸银-luxol快蓝染色,显微摄像输入微机后进行图像配准、二维综合处理,终在SGI 三维图形工作站上完成三维重建和显示.结果三维图像显示新生神经纤维与正常神经纤维相比有郎飞氏结尚未形成、排列紊乱、髓鞘较薄、轴索较细、神经膜管形成等差异,胶原纤维大量增生阻碍了新生神经纤维的生长.结论利用计算机图像重建技术,采用三维图像的形式对外周神经再生过程和再生规律进行可视化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菁;楚燕飞;朱刚;李兵仓;吴国萍;黄宏;陈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犬大腿内侧游离皮瓣的切取

    目的提供一种用于动物实验研究的游离皮瓣切取方法.方法于犬大腿内侧隐动、静脉走行区域设计,在内侧肌群肌膜表面切取带血管蒂皮瓣,保留隐神经.结果皮瓣平均面积为3.2 cm×3.0 cm.隐动脉直径为1.1 cm,股静脉直径为3.0 cm,血管蒂长度3.5~4.0 cm.结论带血管蒂的犬大腿内侧皮瓣为游离皮瓣修复组织缺损的研究提供了良好方法.

    作者:孙远;李慧增;史文进;容国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两种自制支架材料对体外培养关节软骨细胞生长与代谢的影响

    目的评定两种自制支架材料DL-聚乳酸支架、聚磷酸钙纤维对体外培养关节软骨细胞生长与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材料样品与体外单层培养关节软骨细胞直接接触法,并对其进行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计数与DAN含量及其细胞外基质35S掺入量和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两种支架材料可与培养关节软骨细胞完全相容,无关节软骨细胞毒性;对培养关节软骨细胞的DNA、蛋白多糖及胶原合成无异常影响.结论两种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关节软骨细胞相容性,对其功能物质的合成无异常影响,经其结构与性能优化,即可满足关节软骨组织工程制备技术的各项要求.

    作者:戴刚;石宗利;李起鸿;李重庵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第三军医大学

主办: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