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艳阳;徐晓珊;张永生;成迎端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接受社区干预的具体内容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包头市2014-01/2015-01收治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其接受干预方式差异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糖尿病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社区干预措施.对比2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餐后血糖、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如抑郁和焦虑等评价,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除了常规控糖治疗外还应给予针对性社区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糖尿病,重视控糖效果,并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糖尿病,保障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邓文荣;王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葶苈大枣泻肺汤在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01/2015-06收治的肺心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葶苈大枣泻肺汤口服治疗.连续治疗两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就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且观察组各项血气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可行中医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不仅治疗效果较好,且能够快速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温仲乐;王俊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DR脊柱全景成像与CT在脊柱侧弯Cobb角测量诊断中的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13-12/2014-12我院收治的42例脊柱侧弯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DR)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站立位的脊柱检查,从上至下对脊柱分别进行正位、前后位和左右侧的扫描.DR检查每次需要曝光3次以上,且每次曝光间隔时间9s,通过图像拼接重叠得到全景图像,然后对患者在进行CT检查.后讨论分析患者的成像结果和Cobb角测量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在半椎体畸形、分割不全畸形、脊柱显性开裂和脊柱隐性开裂检查结果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检测患者的单一畸形、肋骨合并畸形和裂椎检查处数显著高于CT检查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检查患者侧弯Cobb角均值为(55.75°±18.40°),显著高于CT检查患者侧弯Cobb角均值(50.25°±1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割不全畸形和肋骨合并畸形患者侧弯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脊柱全景成像技术使用快捷,图像准确,在脊柱侧弯Cobb角测量中明显优于CT,有利于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建议临床检查广泛推广.
作者:程百隆;唐鑫;刘圣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肢骨折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2014-01/2014-12收治的80例高龄老年人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这些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和随访,探讨在治疗期间采取的护理方法和措施的临床效果.两组都采用手术、牵引、石膏及夹板固定治疗,但治疗组同时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包括创造舒适环境,心理干预、家属协同护理、围手术期护理与并发症护理,对照组按照普通护理方法进行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方法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很好的改善,预后效果较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在老年人下肢骨折患者的应用能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邝秋甜;胡艳;刘婉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初步总结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国产机器人的手术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分析3例应用国产机器人进行手术的手术配合过程,从而提出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手术术中护士配合方法得当,安全有效,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产机器人手术的顺利实施.结论:国产机器人系统可用于各类腔镜辅助手术,但要求器械护士了解机器人手术的相关知识并掌握其性能,通过加强术中配合使手术顺利实施,从而确保患者术中安全.
作者:刘雍容;刘娇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方药分析、名家经验阐明五苓散治证并非仅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实为治疗各种水液代谢异常之剂.方法:通过方药分析、名家经验阐明五苓散治证并非仅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实为治疗各种水液代谢异常之剂.结果:五苓散可治疗多种水液代谢异常,并非仅治疗蓄水证.结论:五苓散并非仅治疗太阳蓄水证,实为调节水液代谢之良方,合理化裁可治疗多种水湿病证.
作者:梁荣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对临床中儿童预防接种实施选择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疾控中心2011-04/2012-04行预防接种的儿童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n=62)和研究组(n=62),对照组行一般护理措施,研究组结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间的不良反应.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儿童硬结发生率6%、呕吐发生率13%、发热发生率15%相比于对照组29%、48%、45%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预防接种的儿童实施选择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普及与运用.
作者:高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指导继发型肺结核抗生素使用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01/2015-05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已诊断的78例继发型肺结核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次日检测PCT均<0.25 ng/mL,随机分为血清降钙素原指导组(n=38)和常规对照组(n=40),血清降钙素原指导组主要根据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当PCT<0.25 ng/mL,参考患者症状、体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CRP)、胸片或胸部CT,不用抗生素,常规对照组参考患者症状、体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CRP)、胸片或胸部CT,使用抗生素,两组比较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及疗效.结果:血清降钙素原指导组抗生素使用率26.32% (10/38),常规对照组抗生素使用率100% (40/40),两组症状、体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CRP)、胸片或胸部CT均改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PCT)用来指导继发型肺结核患者的抗生素使用,在获得相同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临床抗生素的滥用.
作者:杨伟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0 引言肾综合征出血热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virus,EHFV)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性疾病,发病地区较为广泛,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既往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影像学研究多集中在肾脏改变方面,对于肾综合征出血热引起胸部改变的CT研究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01/2013-12的14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胸部CT检查资料,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肾综合征出血热胸部并发症中的价值.
作者:王其军;魏玉兰;王学;王伟;刘红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0 引言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virus,EHFV)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性疾病,发病地区较为广泛,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既往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影像学研究多集中在肾脏改变方面,对于肾综合征出血热引起肺水肿的CT研究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01/2013-12的14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胸部CT检查资料,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肺水肿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魏玉兰;王其军;李爱玲;王伟;王暖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主观性耳鸣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83例主观性耳鸣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2)服用药物治疗,观察组(n=41)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为58.5%,总有效率为82.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1.0%和64.3%.结论:患病时间在1个月以内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86.9%,>1个月者治疗有效率为5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耳鸣患者的患病时间越短疗效越好;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电针治疗,安全无副作用,简便易行,中西医结合,可优势互补,显著提高疗效,建议临床结合运用.
作者:杨立新;李晓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术后感染防治措施.方法:2009-03/2010-02收治胫腓骨骨折患者1086例,选取术后感染患者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24~65(平均43.5)岁.分析感染结果及可能原因.结果: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率为3.96%.感染原因包括清创不彻底、骨折部位固定不牢固、止血不充分、骨折端缺乏软组织覆盖.结论:胫腓骨骨折术后要注意彻底清创、牢固固定骨折部位、充分止血等因素,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文君;慈斌斌;刘光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有限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5/2013-08应用有限截骨矫形内固定手术来治疗陈旧性胸腰椎段骨折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愈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29分法)评价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测量X线侧位片Cobb角以及后凸畸形的纠正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62(平均28)个月.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为38.7°,术后7.9°;VAS评分术前平均6.9分,术后3.8分;JOA评分术前平均12.9分,术后23.9分.术前术后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植骨牢固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后路有限截骨矫形内固定术可获得满意的减压及矫形效果,同时可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并发症少,创伤较小,是胸腰椎后凸畸形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凯;王君;周纪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析胎盘早剥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妇幼保健院2009-06/2015-06收治的89例胎盘早剥患者,根据胎盘早剥程度分为甲组0-Ⅰ型胎盘早剥(n=49)和乙组Ⅱ-Ⅲ型胎盘早剥(n=40),对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治疗及妊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乙组患者产前确诊率、剖宫产率、子宫胎盘卒中、新生儿窒息、死亡、DIC、产后大出血等发生率均高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早剥隐匿性较高,临床应详细询问病史、诊治,采用B超、胎心监护等诊断,并给予积极治疗,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后果;Ⅱ-Ⅲ度重型胎盘早剥易确诊,妊娠结局较差,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张晓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ICU真菌、细菌合并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出现过度镇静、神智不清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对于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时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针对患者病情及用药情况,从患者自身因素和药物因素探讨服用地西泮后处于浅昏迷状态及苏醒延迟的原因,为ICU常规镇痛镇静患者提供合理的处理建议.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停用地西泮片,并给予氟马西尼促醒、血浆置换等治疗后患者神智好转,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结论:重症患者使用药物品种较多,在治疗过程中易引起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临床药师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注意判断患者的异常临床表现是否与用药相关,从而使临床药师的参与能够协助医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王敏;曹明雪;牛筛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对老年心绞痛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18例老年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护理组(n=59)与对照组(n=59),对两组患者抑郁自量表(SDS)、焦虑自量表(SA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治疗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护理后SAS、SDS评分均有所好转,护理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老年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有效改善,减轻患者抑郁和焦虑程度,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王梅;张亚清;张思会;刘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与茶碱控释片治疗急性老年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沙岭中心卫生院2012-05/2014-01收治的急性老年哮喘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治疗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患者采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与茶碱控释片联合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中显著22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3%;对照组中显著11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3.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与茶碱控释片联合治疗急性老年哮喘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临床治疗给药方案,临床应用结果显示效果显著,研究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杨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1 病例资料我科于2015-01-04收治1例左侧顶叶出血并溃入脑室系统的患者,且于06日行造影诊断为烟雾病合并左侧大脑中动脉M3段动脉瘤,10日行动脉瘤栓塞术,术后患者双下肢截瘫,查阅文献未曾有报道.患者钱某,女性,48岁,农民,因“间断头痛、恶心、呕吐2d,加重伴突发晕倒2h”入科.头部CT显示:①左侧顶叶出血并溃入脑室系统;②局限性脑萎缩;③左侧顶部蛛网膜囊肿形成.入院诊断:左顶叶脑出血并溃入脑室.
作者:林亚洲;陈迎春;许进志;范铁牛;耿飞;李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肺炎患者肺功能和护理满意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12/2013-04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沙岭中心卫生院收治的肺炎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5),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特定的临床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两组患者的康复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特定护理后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而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康复率也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康复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这说明患者在得到优质护理后,疗效得到了提高,因此患者对其护理模式也更加满意,值得医护界的推广应用.
作者:侍效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并发急性心梗的危险因素与临床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兰州市武警甘肃总队医院2013-01/2014-11收治的80例单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与8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设为对照组(n=80)与实验组(n=80),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所在的实验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临床实验治疗的过程中,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不良特征与并发症情况具体包括: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死亡等,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生这些疾病症状与并发症状的概率明显高于单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同时,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死率也高于单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是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载脂蛋白更是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我国临床医学领域,糖尿病并发急性心梗的致死率较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
作者:方立本;牟逸晴;何兴梅;赵珺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