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

闵家新;褚衍林;史鉴运;肖颖彬;陈林;钟前进;王学峰

关键词:干下型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摘要:目的:探讨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191例,直接缝合18例,采用主动脉瓣折叠悬吊术治疗合并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果:死亡4例,存活205例效果满意,无残余瘘和新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结论:对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应补片修补为主,采用主动脉瓣折叠悬吊术治疗合并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效果较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肺冲击伤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胸部局部冲击伤后大鼠神经行为功能改变,及肺冲击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致伤前,动物均在一计算机控制的双向穿梭箱内连续训练6 d,每天连续训练20次,以获得主动回避反射(AAR).在后2 d的训练中,AAR≥80%的大鼠被选用于冲击伤实验.采用BST-Ⅲ生物激波管致大鼠单纯肺冲击伤.脑组织内NO-2/NO-3、cGMP含量分别采用比色测定试剂盒和酶免疫测定试剂盒进行测定.结果:①肺冲击伤后,大鼠AAR和ER明显下降,主动回避反应潜伏期(AARL)明显延长.②肺冲击伤后3、24 h和5 d,海马和脑干组织内NO-2/NO-3、cGMP含量明显升高.③海马和脑干组织内NO-2/NO-3水平变化分别与肺冲击伤伤情、AAR、ER和AARL值呈显著相关性.结论:单纯肺冲击伤可引起远隔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害,其机制可能与海马和脑干组织内NO释放增多有关.

    作者:蒋建新;Ibolja Cernak;王正国;廖维宏;徐红;刘大维;石林;李晓炎;王克万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膀胱癌和膀胱血凝块的超声鉴别诊断

    在临床超声诊断中,常需准确鉴别膀胱癌和膀胱血凝块.现就28例膀胱癌和13例膀胱血凝块的声像图作对比分析如下.

    作者:梁燕;李树森;刘金模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455名军医本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军医本科生各年级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进行团体测试.结果:二、三年级学生心理问题较多,以三年级为甚,主要表现在强迫、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及偏执,且心理问题的发生与个性有一定关系.结论:对军医本科生二、三年级学生应加强心理辅导,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作者:李敏;贺玉梅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前路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截瘫15例

    在脊柱损伤中,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较为常见,在治疗过程中,恢复脊柱的解剖结构,正常的生理曲线及椎管的容积,牢固地稳定脊柱是主要问题[1~2].1997~1998年,我院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或骨折脱位合并有截瘫的15例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Kaneda钉内固定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永恒;杜全印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阴茎延长术(附42例报告)

    目的:为各种原因引起的阴茎短小尤其是烧伤后瘢痕粘连或牵拉引起的阴茎短小畸形提供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耻骨联合上半部切断阴茎浅韧带,必要时部分切断深悬韧带的方法进行延长,创面用阴囊皮瓣或移植皮片覆盖.结果:42例患者手术效果满意,延长长度为3.5~5 cm.结论:采用阴囊皮瓣覆盖的阴茎海绵体,外形满意,且血运丰富,感觉好,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世荣;王珍祥;樊东力;毋巨龙;张玄;杨东运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激光视网膜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及bFGF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兔视网膜激光损伤后视网膜神经元凋亡与时间的关系,以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X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结果:伤后6 h、1、3、7 d视网膜各层可见散在分布的TUNEL阳性凋亡细胞,尤以外核层多见.伤后14 d,凋亡细胞数减少,同时外核层厚度降低.伤后眼内给予bFGF,可减少伤后3 d视网膜神经元的细胞凋亡.结论:激光损伤后视网膜神经元的细胞凋亡是造成光感受器细胞丢失的原因之一.bFGF可抑制视网膜神经元的细胞凋亡而维持光感受器细胞的生存,表明bFGF对激光视网膜损伤具有有效的治疗作用.

    作者:何春燕;许立军;王一;钱焕文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辐射小鼠肠上皮细胞损伤相关基因的初步鉴定

    目的:寻找肠上皮细胞辐射损伤相关基因,探讨辐射致肠上皮损伤的分子发生机制.方法: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比较研究12 Gy γ射线辐射损伤前后小鼠小肠上皮细胞间基因表达的异同,分离并克隆差异表达基因片段,斑点杂交验证其表达特异性.结果:寻找并成功地克隆到一条辐射损伤特异表达基因片段RS2.结论:RS2所代表的基因有可能为新发现的肠上皮辐射损伤相关基因.

    作者:王军平;胡川闽;粟永萍;程天民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肝外和肝组织内HCV抗原表达的特点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肝外组织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例丙型肝炎患者肾、心、胰和肠等肝外组织内HCV抗原,并与肝组织内抗原表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9例患者肝组织和其中6例(66.7%)的4种肝外组织检出了HCV抗原.抗原定位于组织细胞浆内.肝外组织中抗原表达阳性细胞种类多,但未见明显病变.肝组织中仅肝细胞内抗原表达阳性,病变严重.结论:肝外组织存在HCV感染.与肝组织比较,肝外组织感染可能属一种伴随状态,肝脏是感染的中心器官.肝外组织被感染可能是丙型肝炎易慢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严福明;郝飞;顾长海;张绪清;赵利斌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子宫腔纱条填塞术控制剖宫产出血26例

    1 临床资料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1987年1月至1998年12月分娩总数10 885例,其中剖宫产2 30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226例,发生率为9.8%(226/2300).剖宫产产后出血行宫腔纱条填塞术26例,年龄大37岁,小20岁,平均年龄26.5岁.孕产次:第一胎2例,≥2胎24例;初产妇21例,经产妇5例.

    作者:樊国玉;李良容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191例,直接缝合18例,采用主动脉瓣折叠悬吊术治疗合并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果:死亡4例,存活205例效果满意,无残余瘘和新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结论:对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应补片修补为主,采用主动脉瓣折叠悬吊术治疗合并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效果较好.

    作者:闵家新;褚衍林;史鉴运;肖颖彬;陈林;钟前进;王学峰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Fas抗原在超抗原诱导T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Fas抗原介导的死亡效应在超抗原诱导T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SEA诱导从人外周血建立的短期SEA反应T细胞系凋亡,1.8%琼脂凝胶DNA电泳观察凋亡的特征条带;FCM检测Fas、FasL的表达量变化,Fura-2/AM荧光指示剂检测胞浆[Ca2+]i的变化.结果:使用FCM特异性检测凋亡亚G0/G1峰大小及1.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凋亡DNA梯状图谱证明,SEA能诱导短期SEA反应T细胞凋亡,其凋亡的时间与程度与SEA的使用剂量有关.SEA 1 μg/ml建立的短期SEA反应T细胞对SEA 1 μg/ml的再次刺激,凋亡量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在作用的第16 h高,达58%.FCM间接荧光染色法检测发现,Fas及FasL亦随SEA作用时间的延长而表达增多,16 h时表达多,分别为92%和60%.用Fura-2/AM荧光指示剂检测此时细胞胞浆[Ca2+]i已从刺激前的(290±33)nmol/L上升到(680±16)nmol/L.结论:Fas抗原与SEA诱导的T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换言之,Fas抗原在超抗原诱导T细胞凋亡中起作用,而胞浆[Ca2+]i升高与SEA诱导的凋亡T细胞DNA断裂及其它凋亡形态变化有关.

    作者:宋建勋;朱锡华;陈克敏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胎脑黑质脑内移植后宿主重建神经环路的电镜观察

    目的:为了观察胎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脑内移植后,是否与宿主神经细胞重建神经环路,发生神经整合.方法:应用光镜和电镜技术研究了脑内移植术后3个月多巴胺能移植物与宿主脑组织衔区的超微结构.结果:证明突触终末之间突触形成增多.结论:移植后宿主神经功能有改善,结合电镜观察含小颗粒囊泡终末支形成突触增多,可能部分移植细胞与宿主产生了整合、重建了神经环路.

    作者:杨辉;蔡文琴;张可成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24例观察

    西医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主要是对症治疗,多数预后不良.用透析疗法和肾移植疗法因设备、技术、经济等条件要求较高而受到限制.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内服中药和中药灌肠治疗24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明显,报告如下.

    作者:范春花;谢朝良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真空的调节

    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emulsfication缩写Phaco)手术中硬核的处理是一个难题.除了选用功能不断更新的先进乳化仪和采用各种新手术方法外,笔者认为在整个乳化过程中进行合适的真空调节也可以使硬核白内障的乳化过程变得安全和容易一些.

    作者:郑汉;刘勇;石宏;金震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胃粘膜肠化生组织中p53、APC、K-ras基因突变的研究

    目的:探讨p53、APC及K-ras基因突变在不同类型肠化生癌变中的作用.方法:用PCR-SSCP及PCR-RFLP技术检测了47例肠化生组织中p53基因5-8外显子及APC基因15-6外显子、K-ras基因第12位点突变.结果:47例肠化生组织中p53突变14例,占29.8%,APC及K-ras基因突变各3例,分别占6.8%.肠化生中Ⅰ、Ⅱ型肠化33例,Ⅲ型肠化14例(其中3例与Ⅱ型肠化并存),Ⅲ型肠化中p53突变率为57.1%(8/14),显著高于Ⅰ、Ⅱ型肠化(18.2%,6/33,P<0.05),而APC, K-ras基因在Ⅲ型肠化中的突变率(均为14.3%)虽也高于Ⅰ、Ⅱ型肠化(均为3.0%),但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意义(P>0.05).1例Ⅲ型肠化同时检出p53及K-ras突变.结论:不同类型肠化生其分子改变机制有所不同,p53基因与Ⅲ型肠化生的发生及癌变可能密切相关,并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

    作者:王东旭;房殿春;刘为纹;罗元辉;鲁荣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应用自体软骨瓣矫正鼻尖过低

    我们应用自体耳廓三角区软骨或鼻中隔筛骨植入矫正鼻尖过低,鼻孔外露效果满意,本组18例,男5例,女13例,平均年龄20~38岁.18例术后效果均满意,随访半年,外鼻形态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刚玉;冯玫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一种细胞特异性基因转录水平的分析方法

    目的:报道一种更为灵敏的细胞特异性基因转录水平分析方法.方法:用灵敏度、重复性和线性试验对该法进行评价.结果:本法可以对5×105的细胞进行检测;5×106的细胞受试,杂交信号强度CV值为0.11;在5×105~1×107细胞范围内,杂交信号强度与细胞数的线性关系较好.结论:该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和线性满意,可用于细胞核内新生成mRNA的分析.

    作者:吴丽娟;黎燕;沈倍奋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N-乙酰半胱氨酸抗肠道缺血再灌注休克大鼠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目的:观察补充N-乙酰半胱氨酸(NAC)在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SMAO)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对肠道及远处器官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42只,分成NAC治疗组(n=21)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21).SMAO 45 min后松夹,于松夹后5 min给予NAC(50 mg/kg)或生理盐水.测定松夹后2、4、6 h肠、心、肝、肾、肺组织游离巯基(NPSH)、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酶(MPO)的改变.结果:给予NAC可明显增加组织NPSH的水平,降低MDA和MPO的含量.结论:NAC对肠道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肠和远处器官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刁有芳;肖南;田昆仑;刘萍;刘韧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碘伏和苯妥因局部用药对放烧复合伤创面的治疗研究

    目的:用大鼠放烧复合伤模型观察碘伏与苯妥因(PHT)局部单用与伍用的抗感染和促愈效果.方法:复制大鼠15%Ⅲ度烧伤和4 Gy60Coγ辐照复合15%Ⅲ度烧伤的损伤模型,观察不同给药方案治疗后30 d存活率、创面残留率、创面感染率、肉芽组织蛋白与羟脯氨酸含量以及血管生成等指标变化.结果:碘伏单用和与PHT伍用在两种损伤均显示显著的抗感染作用和促愈作用,创面感染率、组织菌量30 d创面残留率均低于对照组,而肉芽组织蛋白、羟脯氨酸含量及血管密度计数用药后7~24 d两种损伤模型相继高于对照组.两药伍用未见拮抗效应,而且无论是抗感染还是促愈效果均优于单用.PHT促进蛋白、羟脯氨酸的合成代谢与促血管形成作用可能是其促愈效应的生化和形态学基础.结论:碘伏与PHT局部伍用可起抗感染和促进创面愈合的良好作用.用于放烧复合伤的治疗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宋举峰;楼淑芬;余争平;程天妹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脑损伤中的TGF β、TNF-α和β APP细胞信号作用

    在急慢性脑损伤中β淀粉前体蛋白(β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β APP)、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 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是较突出的炎性细胞因子.这些脑损伤相关因子(Injury-associated factors)通过它们的变化作用(如表达水平,功能和代谢的变化,以及可能影响细胞易感性的基因和环境因素等)对中枢神经系统(CNS)产生影响.

    作者:黎海涛;董燕麟;罗向东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第三军医大学

主办: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