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疗事故中的医学伦理问题

兰迎春;陈丽

关键词:医疗事故, 职业道德, 医患关系
摘要:医疗事故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社会问题。采取措施防范医疗事故成为卫生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医院管理、职业道德建设和正确处理医患关系三个方面提出了个人的意见。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维护患者权益与维护医院利益

    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卫生行业逐步推向市场,医务人员面临着患者权益的迅速觉醒,一些人心理上出现不适应,以致失衡,文章力图通过我们两年来开展维护患者权益工作的实践,阐述维护患者权益与维护医院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观点。通过对患者权益现状的分析、归纳,提出在医疗习惯中存在着忽视或侵犯患者权益的知情权、保密权和隐私权、自主权以及忽视就诊患者心理需求,缺乏对患者应有尊重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的论述,目的在于开发医务人员对患者权益意识的认识,促使觉醒,调整心态,积极参与竞争,从而实现患者权益和医院利益的共同维护。

    作者:成玉琴;魏全福;邵林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对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探讨

    老年性痴呆为老年人常见病,多见于65岁以上的老人。该病是由于脑部萎缩,表现出以痴呆症状为主的一组症状群。患者因全面的智力减退,严重影响其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并伴发不同程度的部分精神症状。根据有关统计资料,老年性痴呆的患病率可随年龄的增长,使发病率随之增加,且城市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这一问题,已成为精神预防医学的研究课题。但是,由于家庭和社会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要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家庭和社会必须多方面的关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要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存质量,就要加强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

    作者:肖永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为无偿献血者采血时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我们从事血库工作的医务人员,要特别注意为无偿献血者采血时的每一个细节问题,因为目前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是第一次来献血,心理上不免有些惶恐感,在整个采血过程中需要作哪些配合还缺少经验。为确保安全、顺利地采好每一人次的血,需要我们做许多耐心、细致的具体工作。

    作者:俞书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在校大学生对生殖健康认知状况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对性传播疾病、流产、避孕等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以便有关部门进行针对性宣传教育。方法:对西安地区五所高校10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用Epi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对STDs知识的了解较少;对生殖健康内容的了解也十分贫乏;对紧急避孕还比较陌生,有35.7%的学生不知道可用于紧急避孕的方法,学生中流产的发生率已有相当水平。结论:生殖健康知识的教育及避孕知识和技能教育亟待在大学生中尤其在低年级学生中加强。

    作者:吕海侠;韩蓁;李敏杰;王明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加强癌症患者心理护理的伦理学意义

    加强患者的心理治疗和护理对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加强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生活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现就在肿瘤患者治疗中加强心理治疗和护理的理论依据及伦理学意义进行探讨,以满足广大患者的迫切需要和促进现代护理模式的不断完善。1 癌症患者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情感障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口的老龄化日益明显,肿瘤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癌症患者也越来越多。研究发现癌症患者有着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情绪障碍,如明显的神经质、掩饰性强和个性内向等,初期表现为对所患疾病的怀疑、否定和恐惧,以后表现为怨恨、沮丧、焦虑和抑郁,甚至对抗治疗,以上症状中以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为高[1]。

    作者:王彩燕;段小艺;张锦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以教学内容改革为突破口加强教材建设

    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医学伦理学教材体系,是当今医学伦理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现将我们10年来在医学伦理学教学实践过程中以教学内容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医学伦理学教材建设的成果予以总结。1 编写《医学伦理学》教材的紧迫性 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教材改革与建设既是教学内容改革的前提与基础,又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作者:伍天章;翁宗奕;刘义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关于预防医学中的若干道德问题

    为搞好预防医学工作,促进医疗保险的进行和卫生改革的深化,本文着重阐述了预防医学工作的特点及若干道德问题。

    作者:张毅;姜汉刚;黄彩娥;孟铭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停止透析疗法的伦理剖析

    目的评价尿毒症病人的透析价值及有关停透的伦理方法通过对几个典型病例的分析,探讨ESRD病人的透析价值。结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的延长及科学的进步,尤其是透析技术的发展,使很多尿毒症病人得以过上相对正常的生活。但随之而来重症透析病人及老年透析病人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如何评价尿毒症病人的透析价值及有关停透的伦理是肾脏科医生所必须关注的。本文就这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吴杏;叶任高;王莹;汪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及其对医德的影响

    本文认为“网络社会”的伦理道德问题是由“网络社会”自身的特点决定的,网络社会所涉及的伦理问题主要有:在道德意识方面,伦理相对主义有重新泛滥的倾向;在道德规范方面,传统的道德规范受到严重挑战;在道德行为方面,各种道德规范现象屡见不鲜。这些伦理问题也冲击到了现实社会中的医德医风。对此,文章提出了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制定系统的网络行为规范、构建医德教育的新体系等对策。

    作者:王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论加强医学生美育的积极作用

    美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学生的审美教育,对于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性情、培养人格、增进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沈秀敏;姜维茂;刘韵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法医工作与伦理

    在法医学实践中,特别是法医病理学和临床法医学中的尸体检验和活体检验,经常涉及到与伦理有关的问题。因此,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法医学、研究法医学很有必要。在法医工作中不仅要有较丰富的法医学知识,法医工作者的行为还要符合伦理学的原则。

    作者:王学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试论医学道德的特殊性及其意义

    认为将医学道德的特殊性概括为继承性、阶段性、全人类性的观点值得商榷,主张将独特的职业性、法定的强制性、相对的普适性等作为其特征。这一认识有助于增强医务人员的道德责任感和自律感,有助于弘扬和借鉴人类历史上一切有益的医德成果,促进医德医风建设。

    作者:刘俊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为了保证护理教学质量,探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自设问卷对98级、99级护理专业、英护专业新生276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新生人校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自卑、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针对问题,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收到稳定情绪,提高教学质量,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良好效果。

    作者:李凤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在校大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状况,以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不记名方式于2000年11月对西安五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用EpiInfo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0.5%的被调查者清楚艾滋病的全称。49.1%的人能正确回答艾滋病的三种主要传播途径,25.6%的人还认为蚊虫叮咬可传播艾滋病。对此知识的掌握年龄大者、已婚者、受教育程度高的和医学生掌握程度优于年龄小的、未婚者、教育程度低的和非医学生。结论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有关知识了解甚少,他们又处在感染的高危人群。这种低知识水平的现况,与我国面临的艾滋病流行趋势极不适应。提示今后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应在大学生尤其应在低年级学生中加强。

    作者:李敏杰;吕海侠;韩蓁;王明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无名氏病人抢救的伦理问题

    对身无分文的无名氏病人,在遵循“救死扶伤人道主义”原则的基础上,还应遵循①社会效益第一、病人利益至上的原则;②救治病人第一、费用第二的原则;③精心选择治疗方案的原则;④尊重生命价值的原则。救治无名氏病人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医院的投入,设立无名氏等病人的专项拨款。设立“危重病人救治基金”,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献出自己的爱心。鼓励老百姓参加社会医疗保险,使无名氏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作者:杨维兰;颜春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调查及护理要点探讨

    血液透析患者由于疾病和治疗的特点,容易引起各种心理失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本文对62例接受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书面问卷方法进行了心理调查,从七个方面找出了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相关原因。通过调查显示:情绪变化、社交减少、专门知识缺乏是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身体外形和多系统功能改变、家庭作用改变、家庭温暖减少、并发症引起的身体不适以及长期患病产生的自卑感,是引起上述心理问题的常见原因。开展卫生宣教、加强心理护理、提高血液透析的工作质量,发挥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作用,是做好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工作的关键。

    作者:李春梅;杜娟;刘英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女大学生美容问题心理及对策

    随着医学美容事业的蓬勃发展,对于美容受术者的心理探讨及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仅对门诊109例要求美容手术及治疗的女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初步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09例,均为女大学生,大学各年级均有,以大二、大三居多。年龄18-23岁。接受美容手术及治疗依次为:去痣、去疣58例,重睑术26例,隆鼻术10例,付耳切除3例,颈部小疤痕切除3例,斜视矫正2例,上睑下垂矫正1例,重唇及厚唇各1例,其他4例。

    作者:牛进宝;苏联珍;董永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医患交谈在病区管理中的作用

    医患交谈是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举措之一,我们通过增加医患交谈的次数,改革医患交谈的方式和丰富医患交谈的内容,不但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减少或杜绝了医疗纠纷,同时提高了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扩大了收容。

    作者:金发光;刘春丽;谢永宏;肖晔;刘同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论医院非卫生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1 非卫生技术人员的构成及岗位特点 医院非卫生技术人员即除开医生、护士、药剂及其他医技人员的所有医院工作人员。包括工程技术人员、后勤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及党群工作人员。其总人数约占全院总人数的三分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基因工程时代的到来,此类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正呈现增多的趋势。与卫生技术人员相比,非卫生技术人员虽然相对较少,但在医院总体工作上却占有不容忽视的位置和作用。非卫生技术工作的重要性往往与他们的岗位特点密切相关。概括起来有以下特点:1.1 岗位种类多非卫生技术工作岗位种类繁多,有管理岗位、职员岗位、工程技术岗位、工人岗位、勤杂工岗位等。1.2 人员配置少由于受编制和工作量的限制,非卫生技术人员配备的岗位人均数较少,多为一人一岗,也有一人双岗。1.3 彼此关系疏在非卫生技术人员中,工种多、专业多、临时工多,彼此联系少,临时工受环境、条件、工资等因素影响,工作关系也不稳定,彼此之间,缺少联系和沟通,影响着工作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作者:赵增福;朱明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从医学伦理学角度谈如何做好护理管理工作

    护理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探讨护理管理及其道德要求,提高护理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这对提高护理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运用医学伦理学理论发挥护理管理指挥系统作用我院属于大专科小综合性医院,主要收治各种传染病以及内外妇儿等专科。护理人员少、任务重,作为护理队伍带头人,如何使护理系统得到优化运转,我们在护理管理工作实践中,把伦理学与心理学、管理学作为管理工作动力,采取了一系列方法:1.1 在护理管理中,既要教育护士熟练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她们具有符合病人心理需要的优良素质,了解护士在想什么,要做什么,有什么要求,尽可能帮助她们解决一些工作、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作者:陆元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