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敏;邓孝林;吴宗辉;胡晓琳
目的 探讨颞肌上入路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颅颌面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52例采用头皮冠状切口传统入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其面神经损伤情况.对30例患者采用头皮冠状切口颞肌上入路并记录其面神经损伤情况,随访观察6~24个月.结果 82例患者术后面型、张口度及咬舍功能恢复良好.传统入路组中,8例患者发生面神经暂时性损伤;颞肌上入路组中,无患者出现面神经损伤(P<0.05).结论 颞肌上入路头皮冠状切口能有效避免面神经损伤.
作者:罗文;文少敏;周岚;郑根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Smith-Robinson入路为颈椎前路金标准手术入路,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为该入路常见并发症,而术后血肿、喉返神经损伤为常见原因[1-3].舌下神经损伤为咽喉部手术、枕骨髁部骨折、颅底手术或上颈椎前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4-5],但下颈椎前路手术罕见,目前国内仍无此类报道,现笔者对收治的1例下颈椎前路手术出现舌下神经损伤病例进行报道.
作者:梁欣洁;钟伟洋;唐可;罗小辑;权正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锥形术CT(CBCT)分析泸州地区上颌第三磨牙牙根数目及根管形态.方法 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在该院门诊就诊的200例患者的321颗上颌第三磨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拍摄CBCT影像学资料,分析上颌第三磨牙牙根数目的左右间和性别间差异.结果 纳入研究的321颗上颌第三磨牙中,牙根数目以融根牙(56.70%)为主,其次为三根牙(26.48%);根管数目以三根管(38.94%)为主,其次为单根管(30.84%);根据Vertucci根管系统分类,以Ⅰ型根管(65.73%)为主,其次为Ⅴ型根管(10.60%).上颌第三磨牙牙根数目在左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颌第三磨牙牙根数目多样,根管形态变异性大,根管系统复杂.
作者:蔡雪;王望;刘瑶;杨维虹;刘兴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为CRKP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218例CRKP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按1∶2的比例配对选择同期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例444例作为对照组,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对可能导致CRKP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其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住院时间长、手术、病情危重、有导尿管或胃管、气管插管、清蛋白小于35 g/L、抗生素使用大于或等于7d、抗生素种类大于或等于3种均为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病情危重、深静脉置管、人工气道、抗生素使用大于或等于7d比例及抗生素使用种类为CR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应针对其可能的危险因素,采取加强侵入性操作的过程管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加强医院感染监测等手段,从而预防与减少CRKP感染发生.
作者:林琳;王军;胡志军;方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体外心脏震波(CSWT)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180例CA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给予至少2个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CSWT治疗(3个月内共9次);对照组给予假震波治疗,即不予振波能量.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观察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LVEF),左心室灌注及代谢评分,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心绞痛分级(CCS)、周硝酸甘油用量、评分情况(SAQ)及血浆肌钙蛋白(cTn-Ⅰ)、脑钠肽(BN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DD、LVEF,左心室灌注及代谢评分,NYHA、CCS、硝酸甘油用量、SAQ及cTn-Ⅰ、BNP及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中,除cTn-Ⅰ水平无明显变化外,其他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SWT治疗CA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血管再生、改善心肌灌注及代谢有关.
作者:张岚;张涛;王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院前延迟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传统院前急诊护理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及改良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后的74例患者(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院前延迟时间及患者预后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院前延迟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入院48 h内试验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3例.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5 d,较对照组21 d显著缩短(P<0.05).结论 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能有效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延迟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蔡少青;曾艳;杨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失独者人群的抑郁症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失独者841名和对照组人群674名,比较两组人群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和失独者抑郁严重程度在人口学特征的分布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 失独者组与对照组人群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失独年限和有无躯体疾病相关;文化程度低、有躯体疾病和收入水平分组居中的失独者患轻至中度抑郁占比显著高于其他组别;收入水平低、年龄在60岁及以下和文化水平高的失独者存在重度抑郁的比例相对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对失独者抑郁发病的影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失独者抑郁症状特点与其人口学特征相关.
作者:赵新民;谢聪;倪小玲;李晓菊;吴胜;王小娜;曾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儿童手术源性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减少手术部位感染.方法 选取该院的120台次手术,对手术室内动态空气菌落数、手术器械表面菌落数进行动态监测,并对空气中和手术器械表面菌落进行菌种分析.结果 百级、千级、万级手术室动态空气菌落数均呈“N”字形分布;手术开始后1h,百级手术室空气菌落数变化量大于千级和万级手术室空气菌落数(P<0.05).用无菌巾覆盖手术器械表面菌落增长速度显著慢于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手术器械表面菌落(P<0.05);1%聚维酮碘擦拭后手术器械表面菌落增长速率显著慢于未擦拭血渍和生理盐水擦拭血渍的手术器械表面菌落(P<0.05);手术室空气中菌种和手术器械表面菌种分布一致.结论 儿童手术源性感染与手术室内空气菌落数、手术器械表面菌落数、手术时间呈显著相关性.
作者:张晶洁;李爽爽;唐绪容;李随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耻骨后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TVT)和单切口可调节吊带(AjustTM)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远期并发症及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45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其中TVT组27例,AjustTM组18例,随访时间0.5~2.5年.随访内容包括治疗效果以及性功能改善情况等.结果 TVT组27例患者中20例获得满意随访,AjustTM组18例均获得满意随访.其中TVT组4例患者出现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0.0%;AjustTM组患者2例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功能改善方面均较术前有效提高(P<0.05).结论 AjustTM组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少于TVT组.
作者:陈刚;何云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谱(ANAs)中阳性的自身抗体数目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的意义.方法 共1 297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SLE患者148例,非SLE风湿病患者317例,肾脏疾病患者99例,血液病患者210例,其他组患者523例.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患者ANAs,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ROC曲线分析阳性的自身抗体数目在SLE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阳性的自身抗体数目对SLE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934;SLE组中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93.92%,高于其他各组(P<0.01),自身抗体阳性数目大于或等于3时,阳性似然比大于10(72.78),对SLE诊断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免疫印迹法检测的ANAs中3种及3种以上自身抗体阳性高度提示SLE.
作者:李和军;李频;林顺平;郑祥雄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温、噪声作业人员高血压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某钢铁企业工人1 263名,其中接触高温、噪声作业者583名为A组,仅接触噪声作业者267名为B组,仅接触高温作业者249名为C组,未接触高温、噪声作业者164名为D组,分析高血压患病情况和相关因素.结果 高血压患病率分析,D组(12.8%)<C组(25.7%)<B组(34.5%)<A组(43.9%).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分析,D组[(115.8±11.5)/(73.6±5.4)mm Hg]<C组[(124.1±10.7)/(81.9±7.3)mm Hg]<B组[(132.9±11.3)/(86.7士5.2)mm Hg]<A组[(143.7±12.8)/(92.4±6.5) mm Hg].A组高血压发病年龄较B组、C组、D组更早(P<0.05).文化程度越低及工龄、BMI、吸烟量、饮酒量越大,高血压患病率越高.高血压与文化程度呈明显负相关性,与年龄、工龄、BMI、吸烟、饮酒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 高温、噪声作业人员高血压患病与个人体质、生活习惯有关.
作者:钱庆增;曹向可;李秀荣;王茜;佟俊旺;李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串联质谱技术(非衍生)对常州地区20 027例新生儿进行27种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氧化代谢疾病的筛查,对可疑阳性病例进行尿气相色谱、DNA质谱基因分析或NGS进行确诊,并对阳性病例随访分析.结果 新生儿串联质谱筛查阳性率0.19%,总阳性预测值为3.38%,终确诊新生儿遗传代谢病8例,总体发病率为1∶2 503,其中氨基酸代谢异常4例、有机酸代谢异常4例;筛查假阳性达1.16%,其中以脂肪酸氧化代谢异常假阳性率高,氨基酸代谢异常其次、有机酸代谢异常低;所有确诊患儿均得到及时干预,除1例甲基丙二酸患儿外其他7例患儿现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串联质谱技术可对部分遗传代谢病进行早期筛查,使疾病得到及时干预.
作者:杨宇奇;蒋曙红;韩小亚;江丽华;虞斌;朱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体外研究不同类型食管间质成纤维细胞与癌细胞株间接接触后其基因及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方法 检测人食管正常间质成纤维细胞(NFs)、不典型增生间质成纤维细胞(AFs)及癌相关纤维母细胞(CAFs)与癌细胞株间接相互接触前后的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 mRNA及食管癌细胞株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mRNA,并与食管癌细胞株进行侵袭实验.结果 从NFs到AFs再到CAFs,Vimentin mRNA的表达无差别,α-SMA、TGF-β1、HGF、MMP2及MMP9 mRNA的表达逐渐增强.在与食管癌细胞株间接接触后,NFs及AFs的α-SMA、TGF-β1、HGF、MMP2及MMP9 mRNA表达均上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Fs的相应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食管癌细胞株的PCNA mRNA在与NFs接触后,无变化;而与AFs和CAFs接触后,PCNA mRNA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食管癌细胞与食管间质成纤维细胞可影响对方的增殖活性及侵袭特性.
作者:徐志彬;袁丽;郑秀丽;王士杰;吴明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的小鼠嗅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方法 收集孕15~20 d C57BL/6小鼠的胚胎嗅黏膜,分别采用普通的和改进的分离方法原代培养嗅神经元.接种后的第1、3、5、7和9天,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培养第5天,常规免疫荧光方法对嗅神经元特异的β-微管蛋白Ⅲ抗原和嗅神经元标志蛋白(OMP)进行鉴定.结果 按照改进的实验流程,部分存活细胞显示出了典型的双极神经元形态,接种后的第5天,这些细胞经过β-微管蛋白Ⅲ和OMP免疫荧光标记证实为嗅神经元.采用普通流程,从第3天开始,可见成纤维细胞生长并逐渐铺满培养皿.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相对简便的嗅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
作者:田俊;张三妹;李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病历不仅是患者的个人资料、民生档案,也是一种教学资源、科研资料,更是医患纠纷中的法律凭证[1].它作为一种系统化的数字健康信息集合,在理论上可以跨越不同的医疗机构,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帮助医生更为准确地了解患者情况[2].常态化的病历质控以终末质控为主,通过对终末病历(出院病历、死亡病历)检查,反馈性地回顾分析并评价病历质量.该种质控模式缺乏前瞻性预警机制,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为变被动为主动,可以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进行病历文书质控评价.
作者:李莹;程小维;邓明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与肌电图对于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以期获得高频超声对于此类痰病诊断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60例临床疑似为CTS,且行高频超声及肌电图检查的病例,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选择6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运用超声对两组成员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横截面积进行测量并比较.结果 60例患者肌电图检查异常考虑为CTS 54例,与手术结果比较,灵敏度94.5%,特异度66.7%,诊断准确率89.7%;高频超声检查异常54例,考虑CTS 50例,另有4例为正中神经其他病变,与手术结果比较,灵敏度93.1%,特异度1oo.o%,诊断准确率93.1%.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S组与对照组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超声与神经肌电图检查联合应用可以提高CTS诊断准确率.
作者:古旸;何芳;张科勋;梁嘉樑;薛桦;张淑萍;金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癌组织中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iASPP)的表达变化、与鼻咽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经病理学证实为鼻咽癌的133例患者,同时选取该院病理科既往收集的30例患者鼻咽部慢性黏膜炎活组织蜡块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两组中iASPP蛋白的表达,并分析鼻咽癌患者iASPP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鼻咽癌组织中iASPP蛋白阳性表达率(72.18%)高于对照组的20.00% (P<0.05);鼻咽癌组织中iASPP蛋白阳性表达与原发肿瘤范围及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92例鼻咽癌患者获得随访,其中iASPP蛋白阳性表达患者63例、阴性表达患者29例,iASPP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71.43%)与阴性表达患者的86.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组织中iASPP的表达上调,与淋巴结转移、原发肿瘤的范围有关,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尚不显著.
作者:焦红叶;薛飞;程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复方新诺明(SMZ.Co)对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抗结核疗效.方法 收集该院2014年3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MDR-TB患者85例,分A、B、C3组.C组行常规二线抗结核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增加0.96 g SMZ.Co,B组增加0.48 g SMZ.Co,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咳嗽、咳痰情况、痰菌转阴率、影像学检查及治疗转归情况等).结果 持续治疗6个月后,与C组相比,A、B组患者咳嗽、咳痰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痰菌阴转率、病灶、空洞的变化与治疗转归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结核治疗方案中联合使用SMZ.Co可有效减轻MDR-TB患者咳嗽、咳痰等症状.
作者:曹培明;严晓峰;沈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1],是患者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灌注等介入治疗手段已成为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的首选治疗方案[3],尤其是持续动脉灌注,能增加氟尿嘧啶等时间依赖性化疗药物与癌细胞的接触时间,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提高介入治疗效果.但是介入手术损伤、围术期禁食、持续动脉灌注期间患者体位限制等因素增加患者DVT发生危险.本研究将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TACE术后持续动脉灌注治疗患者DVT的形成,取得良好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旭芳;毛剑婷;周望京;陈淑霞;李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 (HDAC6)抑制剂tubacin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增殖、形貌、膜表面超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BMSC,取P4代细胞进行实验.用不同浓度tubacin处理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各组细胞形貌及表面超微结构,检测力学性能.结果 MTT结果显示低浓度tubacin有促进BMSC增殖的作用;AFM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tubacin处理后BMSCs的直径和高度增加,膜表面粗糙度下降,细胞硬度增加(P<0.05).结论 低浓度tubacin可促进BMSC的增殖,引起细胞形貌及膜表面超微结构改变,增强细胞机械性能,提高细胞移植治疗效率.
作者:卢芳;周艳芳;彭新生;张琛琛;梁嘉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